神仙“国潮”:为年画注入新生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岳cg动画 神仙“国潮”:为年画注入新生命

神仙“国潮”:为年画注入新生命

2023-11-01 0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动漫电影《小门神》剧照

年画,文化认同的图像资源

年画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里的一项传统艺术,之所以根深叶茂、长久不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在中国绘画史上,最先反映时尚情趣的就要数年画了。在年画中,不仅画出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一些新生事物也最先在年画中得到反映。”美术史论家薄松年说道。

绛州木板年画《春牛图》

在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沈泓看来,年画是中国古代发行量最大的传播媒体,也是影响最广的民俗版画和形象的教科书。“年画有雄强博大的中国精神,包涵了仁义礼智信。更特别的是,年画内涵中有直抵人心的俗世需求。”可以发现,在年画表现最多的题材可概括为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几乎贯穿从古至今。所以年画在体现传统的中国精神时,也从不回避人本身的欲望和追求,并以约定俗成的图案符号,形成了一整套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符号体系。再者,年画内涵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我们的年画中有各种各样的神仙,他们既在各自专业领域对人们进行庇佑,同时也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这种信仰即使在当代依然体现在各种民俗活动和敬畏心理中,引导人们向真向善。而这种信仰也刻在了青年一代的基因中,比如每年在各种大小考前,网上都有各种迷惑行为大赏,来表达一种祈福的愿望。

传统年画《平安富贵》

在中国以血亲为纽带、以家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民俗理念的长期融合当中,年画以雕版技艺演化成的一种全民信仰和节日的图像仪式,是在长期的发展当中逐渐形成,并提供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持续认同。因此在今天,这种民族认同图像资源在我们不断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成为一种宝贵的图像资源,是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一种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这也为年画的普及和再创造提供了传播的基础。

年画回归生活,拓宽传播新方式

2019年,一部以年画神仙为主角的贺岁动画短片《回家过年》在春节期间推出。财神手捧金元宝,用手机发红包;文官开启买买买模式,钟馗骑上摩托正匆匆“回屯”;仕女带着童子乘高铁回家;端着盘子的灶君,为全家人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老寿星端坐中间,神仙们的年夜饭一派祥和。绚烂烟花后,主题浮现:无论多远,回家过年。

短片中人物形象借鉴了包括河北武强木版年画、山西新绛木版年画等传统造型元素,一些现代性的元素如摩托车、火车、飞机等,为创作者依据相似年画风格,按照现代交通工具和建筑的造型进行绘制。这部年画贺岁动漫是由中国手艺网联合四川大学非遗研究中心,组织了艺术学院动画系师生与各地年画传承人学员合作而成,同时还推出了系列年画微信表情包。这些成果的实施离不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

“年画重回春节”活动系列海报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自2018年推出以来,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将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美术师和各大电商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培训研修、设计创作、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在对传统年画进行研究和保护的同时,利用电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途径,提供了一些新的传播思路。例如推出“年画重回春节”微信小游戏;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推出聚焦手艺人创变的微综艺式纪录片《国潮手艺人》;与央视新闻合作了“把非遗带回家”专场带货直播节目。年画动漫、游戏、主题皮肤、网络综艺、微信表情包等助力年画IP的传播,所形成的衍生品成为文化产业当中的一部分。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严选等各大电商平台的加入,也为产业转化提供了保障。

微综艺式纪录片《国潮手艺人》海报

2020年12月16日,在“中国年画·美好生活——2021年画传承发展大会”上,中国手艺网总裁常会学发布了“1+N”计划,以各年画项目传承保护经验、实践案例、年画创新发展成果为基础,强化联结年画与政府部门、专业院校、媒体平台、销售平台、品牌企业等各界力量的纽带作用,发挥年画系列活动的平台搭建优势,组织、链接各方优势资源,完善年画产业链条,提升年画传承活力。

年画进校园,开启传承新方式

美术高校从IP运作、知识产权、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实践,并以展览展示的平台与手工艺课程联合推广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为年画传承培养了很多新生力量。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是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院校之一,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主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师朱艺芸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产品—传播”的教育模块。“‘人’就是传承人和热爱非遗文化的学生,我们通过版画研修班,邀请各地传承人在学校进行教学,同时版画系和设计系的教师也会参与其中。在学生的培养上,非遗传承已经逐步纳入到我们的本科、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中。同时,通过IP化运作+知识产权+市场培育来做我们的产品创新。通过展览展示的平台+手工艺课程推广的方式来进行非遗传播,从而起到美育教育、活态传承。除此之外,我们还把这些传统手工艺做成一个个30分钟的手工课程,可以进社区、进商圈,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则在年画与数字技术结合方面做了许多的教学尝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顾群业设计了一个“年画重回生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学期五六门课共同完成一个主题作品,涉及到GIF动画、专题片、当代装置艺术、交互装置、游戏、表情包等。同时课程也跟一些企业合作,把年画元素IP化,并在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其中“兔门神”这一形象就获得了一家葡萄酒厂的青睐,进行了包装设计的合作,成为文创产品成功的案例。

顾群业设计的《兔门神》形象

中国手艺网今年正式推出国潮手艺美育课堂,提出以“非遗+学科”的教育模式,用新鲜有趣的思维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首期推出的“木版年画新玩法”系列课程,深挖年画历史,展示年画形象,讲述年画故事,传递年画智慧,带领创作者在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木版年画的同时,结合不同的创意版画技法和跨领域手作技艺,用易上手的材料发挥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学习制作一系列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实用年画作品。

此外,年画传承除了通识教育、非遗的专业教育、民间传承人的师徒传承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非遗的社会公共教育。比如社区、市场、酒店、商场、博物馆、旅游景区等,这些线下的空间其实都非常需要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文化内容或者娱乐内容进行内容承载。

传统IP再创新,拓展推广新形式

作为传统IP,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传承之下,当代如何创新发展是众多年画从业者们的持续思考。

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年画?更想看到什么样的年画?这是桃花坞木版年画传承人乔麦的思考,并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午候”系列把年画的一些元素提炼出来,与江南的一些常见元素应用在一起。之后她又延续做了“二十四节气”系列、“江南”系列等,“不断雕刻年画的同时,我也在雕刻我自己。我其实是通过年画来跟这个世界发生联结的。”乔麦的《梦·江南》用了各种不同的花窗形状表达不同的心境和感觉,这张年画也跟百雀羚进行了产品包装的授权合作。此外,为猪年所作的《诸事圆满》也同肯德基进行合作。“作为一个手艺人,我们怎么样为年画赋能?仅仅是刻好和印好应该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是要设计,加上我们的文旅新生力。”乔麦说。

乔麦的年画周边产品

山东谦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华伟认为,一门技艺想要长久繁荣,不可或缺的关键有两点,一个是传承,另外一方面是创新。“我们用互联网发展的思维走进‘年画+’,运营的思路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传习谱系+产业转化。这促进我们与一些年画传承人的合作,复原了一批面临失传的年画刻版,无形中也促进了对传统年画的发掘与保护。在传习普及方面,我们把文创进一步地延伸,利用自身的设计优势,开发了一系列研学课程和相关的研学材料包。科技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把传统文化元素拆分重构,按照创意思路重新加入新的一些视觉符号和现代风格,打造一批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时代风格的国潮新品,也成功锁定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的视线,增加消费者的受众面和选择性。再就是创新合作,与潍坊当地的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扶持学生创业。”

“还是要创新”,山东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杨营茂说,“我认为一是要内容的创新,像我们为建党百年而创作的100幅新年画,内容涵盖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另一个是形式创新,大家一直都在考虑年画怎么重回人们的生活当中,一幅年画要让大家贴在窗上,这个可能越来越小。我们想春节肯定要贴福字,所以我们今年新创作的木版年画的福字,高雅喜庆,很受人们喜爱,也有许多企业进行了定制。”

除此以外,各大年画传承地也进行文旅结合。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坦言,“我们怎样才能够真正地给传承人找一条生路?这是最关键的。传承人传承的是技艺,很难做市场”。随着这四年来朱仙镇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整个朱仙镇的文化旅游以朱仙镇的年画为灵魂,招商引资投资了20亿建成了朱仙镇启封故园,打造了以朱仙镇年画元素为主的文化生态园。

正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四川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振宇认为,今天当我们重新认识传统,迎来年画发展的新时期的时候,年画就迎来了新瓶装旧酒的一种传承革新,这其中的发展逻辑与整个历史的发展相一致。在现代语境下,应该在年画的传承当中实现产、官、学、民的一种非遗的新型学科平台,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渠道、传承人主力军和高校主平台的这种新的格局,推动年画重回生活,以年画汇聚社会共识。■

案例特写

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

搭建以院校为核心、传承人+设计师的共创机制

原 博

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与支持下,“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精选11个代表性年画产地的年画人,和高校师生、资深设计师、美术师、插画师、文创开发者等48名学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导师以及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历经集中创作、深化完稿以及成果汇报三个阶段,开展了为期十周的创作工作,这也搭建起年画传承人与创作人的共创机制。

周敬雄 年画日新创作营佛山年画组——解忧年画铺

齐俊颖年画日新创作营高密年画组 ——扑灰年画

谁来创作新年画,又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时代的佳作?在实现年画回归生活的路上,政府有导向、年画人有需求、创作人有文化自觉、市场有期待、学院有能力,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的实践恰逢其时。

因此,创造性所转化的成果不乏许多新亮点。如新题材回应时代、新画作关注生活。武强组创作的《五子图强》,以新时代、新生活的特征赋予传统年画题材《五子图》新的内涵。《安保五子图》《家政五子图》《快递速运五子图》等,将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职业形象绘入年画。年画人王静宇结合姑苏版桃花坞木版年画清新淡雅的风格创作《水八仙》,以梨木刻板,以饾版水印工艺,在宣纸上印刷一系列笺纸。设计师黄珊将《水八仙》拟人化,设计了兼具外形特征与卡通风格的八个仙子造型,与“桃花风物”品牌联动,促进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年轻人群的沟通,拓展了年画从春节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功能。

刘兵 年画日新创作营武强年画组——五子图强 快递速运

葛涵之年画日新创作营佛山年画组 ——行花街

赵郁竹年画日新创作营武强年画组 ——五子图强之家政灶母

颉蓉、庞礴年画日新创作营滩头年画组——星年、心有所鼠

塑年画品牌形象,显地方文化特色。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传承人刘钟萍的“解忧年画铺”回应现代人的心理诉求,形成年画新品牌。设计师周敬雄为其设计了品牌视觉形象。此外,周敬雄还结合佛山文化与年轻人喜好创造了“SHISHI掂档”品牌(寓意“事事”“时时”称心如意),把“粤得意、越想试”“掂档”(意为搞定了、成功)等当代粤语常用词汇与佛山传统年画相结合,不仅适用于春节,还可用于日常店铺招牌、菜单等许多商用场合,扩大了年画的应用范围。

周敬雄年画日新创作营佛山年画组——SHISHI掂档

赋年画品牌概念,创新神国潮涌动。设计师夏远昭为开封年画人李力设计“贺年堂”品牌视觉形象,从塑造品牌概念入手,以“开岁大吉、封年大利”为主题,将地域特征与年画内涵结合起来,传递出“开封年画,大吉大利”的品牌印象。他结合开封木版年画风格创作的“鼓励神”,以击鼓加油的小童形象和象征无往不胜的勇气与力量之神来辅助品牌的传播,创造了鼓励志气的新神仙形象,并将“鼓励神”应用于T恤、手机壳、滑板上,将传统年画与年轻人的生活形态结合起来,展现了值得期待的市场空间。

夏远昭年画日新创作营开封年画组——开封鼓励神

与电商深度合作。这些项目成果得到京东平台的关注,2020年1月至3月,在“京东电脑数码年货节”期间进行“年画日新”主题整合推广活动。部分转化成果与电子产品品牌进行深度礼品包装定制;以京东电脑数码七大品类产品联动七大年画创作组成果,在手账本、帆布包等媒介上进行满赠礼品定制。同时,结合京东电脑数码各品类产品进行线上营销传播推广,共推出28个短视频,引入百万级流量关注,由此为传承人、设计师和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和媒体曝光量。据京东数据,京东数码年货节共获得品牌曝光19.9亿人次,整体活动互动参与人次1.37亿。京东年货节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让传统年画变身“国潮”产品,更促进了作为推动年画传承与创新的“年画日新”汇聚起品牌力量。

年画日新创作营成果应用于京东年货节

创作营的实践让我们看到院校和业界设计力量的介入为年画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以院校为核心整合设计资源、与年画人合作共创的模式可以为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这样的探索,凝聚了创作人为年画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意识持续向外扩大着其影响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年画日新创作营负责人)

2021鼎盛福牛 原博绘 刘钟萍、陈洪斌刻印

编辑 | 张婷婷

制作 | 千 惠

校对 | 余智鹏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71178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