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竞赛规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子棋专业网站 2021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竞赛规程

2021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竞赛规程

2024-02-17 02: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比赛名称:

  2021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

  二、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围棋协会五子棋分会

  三、承办单位:

  上海弈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比赛平台:

  弈客五子棋APP

  弈客围棋APP五子棋专区

  五、比赛时间:

  第一阶段:2021年8月18日--8月24日

  第二阶段:2021年8月30日—9月5日

  第三阶段:2021年9月11日--9月12日(32进4)、2021年9月17日—9月18日(半决赛和决赛)

  六、参赛资格:

  全国五子棋爱好者均可报名参赛。

  七、竞赛办法:

  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预赛阶段)、第二阶段(复赛阶段)、第三阶段(决赛阶段),各阶段采用不同的赛制和行棋规则。

  (一)第一阶段:

  1.所有参赛选手无须报名,在比赛期间登录弈客五子棋APP或弈客围棋APP五子棋专区直接进入“大众场”和“专业场”开始比赛,大众场执行《五子棋大众规则》,专业场执行《中国五子棋竞赛规则》。其它场对局不计分。

  2.比赛采用单局制,随机配对。每局用时为默认用时每方10分钟包干。

  3.有效积分对局需双方对弈总时长不低于2分钟,且对弈总手数不低于10手。未达到此标准视为无效对局,无效对局不计分。

  4.积分计算:

  选手每胜一局得2分,负得0分,和棋得1分;选手的最终积分为第一阶段在大众场和专业场所有对局得分总和,并以此作为选手的排名依据。

  5.晋级规则:

  (1)第一阶段积分排名的前100的选手可晋级第二阶段,如选手积分相同,则依次比较得分率、胜局数,高者排名列前,如相同允许并列。晋级选手无需再次确认报名,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编排。如晋级选手弃赛,不顺延;

  (2)2020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进入第三阶段的80名选手无需通过第一阶段预选,可接受邀请直接进入本次比赛第二阶段。受邀选手需在2021年8月27日前填写报名链接进行报名,未报名视为放弃第二阶段资格。

  (二)第二阶段:

  1.参赛人员组成:

  第一阶段的晋级选手和2020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中进入第三阶段的受邀选手。

  2.第二阶段比赛执行专业场规则,将所有棋手随机分为A,B两个组进行。根据比赛人数采用积分编排制进行比赛,用时为每方20分钟+每步20秒加秒。每组取前16名进入到第三阶段比赛。

  (三)第三阶段:

  参赛选手为第二阶段晋级的32位棋手,采用单败淘汰制,决赛为三番棋。比赛用时为每方20分钟+每步20秒加秒,如出现和棋进行快棋加赛,加赛用时为每方10分钟包干,如加赛仍为和棋则继续加赛,直到分出胜负。本阶段比赛所有对局必须通过组委会设定的视频监控方法进行。本阶段半决赛和决赛,如情况允许,拟邀请参赛棋手于线下进行比赛。

  八、报名办法:

  第一阶段:活动期间在弈客五子棋App、弈客围棋App五子棋专区大众场(原新手场)对弈即为报名成功。

  第二阶段:邀请2020年全国五子棋网络公开赛进入第三阶段的棋手直接参加,接受邀请参赛请进入以下链接报名。未在8月27日前报名视为放弃参赛资格。

  九、录取与奖励:

  本次比赛成绩达标者可以申请中国围棋协会五子棋分会颁发的级位证书,每一阶段结束后办理当阶段证书,办理方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一)第一阶段:对局数量达到50盘,胜率达到30%,可申请十级;胜率达到40%,可申请九级;胜率达到50%,可申请八级;胜率达到60%,可申请七级;胜率达到70%,可申请六级;

  (二)第二阶段:所有参与比赛的选手获得弈客送出的奖励:

  各组第1名:弈客钻石会员1年。

  各组前16名:弈客黄金会员半年并可申请三级称号。

  各组第17-32名:弈客黄金会员1个月并可申请四级称号。

  各组第33名以后:可申请五级称号。

  (三)第三阶段:

  第1名:奖励1000元。

  第2名:奖励500元。

  第3名:奖励200元。

  第4-8名:价值100元弈客商城抵用券。前八名可申请一级称号。

  第9-16名:价值50元弈客商城抵用券。可申请二级称号。

  所有完赛(比赛期间对弈超过50局)选手:弈豆68个。

  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中国围棋协会五子棋分会    2021年8月16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