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移动:精品铁路通信网为通边达海提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移动官网 云南移动:精品铁路通信网为通边达海提速

云南移动:精品铁路通信网为通边达海提速

#云南移动:精品铁路通信网为通边达海提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构建大通道、服务大战略的格局出发,云南铁路路网密度增长至118.4公里/万平方公里,营业里程增长至4666公里,“八出省五出境”骨架网络基本成形,助力云南通边达海走向世界。

  有形的铁路网络越织越密,无形的通信网络也如影随形。截至目前,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移动”)已对云南11条铁路进行了通信专网覆盖,保障旅客在搭乘列车时享有良好的通信体验。

畅享“高速”旅程

  “终于可以在列车上使用公司OA系统处理工作了。”这是频繁搭乘大临铁路往返的徐晓庆的心声。2021年12月,备受瞩目的大临铁路实现了全线4G连续覆盖、重点区域5G覆盖,保障了旅客对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的迫切需求。

  一头经昆明连通全国铁路网,另一头通过滇缅清水河口岸奔向印度洋的大临铁路,不仅结束了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还对改善滇中和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沿线经济、促进云南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着重要作用。

  为解决沿线通信网络覆盖问题、建设一张与大临铁路重要性相匹配的精品网络,云南移动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积极推进落实大临铁路移动网络覆盖工程建设工作。克服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不便、点多线长、高温炎热和当地雨季时间长等不利施工条件,紧张施工8个月,大临铁路移动网络覆盖工程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自实现全线4G连续覆盖至今,大临铁路以“基本全线通信网络设备零故障、信号零干扰”的好成绩,成为云南省铁路沿线网络信号运营情况最好的铁路。

  在临沧工作的大理人徐晓庆便是这条铁路通信网络建设的见证者。“覆盖网络前后的对比是很明显的。”她说,“以前只要上了列车,手机就没信号了,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有急事也无法联系。现在好了,我再也不用担心接不到电话,与家人、朋友也能随时随地联系了。”

  忙时工作、闲时与家人使用微信视频聊天,像徐晓庆一样,这已成为每年在云南搭乘铁路列车的5000多万旅客的“日常”。

  为满足大规模的客流量触发的对更高品质通信服务的需求,为了使旅客在高速的列车中也能畅享高速网络带来的高效移动办公和畅快社交娱乐服务,云南移动通过建设新基站、优化旧设备、解决新难题等举措,让移动通信能够支撑起最大客流的网络需求。

  经过云南移动高铁网络建设专项工作组的努力,旅客在高速行驶的列车里,手机信号均可全程满格,看电影、刷短视频,甚至是开网络会议等场景均体验良好。如切换为移动5G网络,10秒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

  此外,云南移动还不断解决铁路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如网络连接不畅、播放视频卡顿、手机通话断断续续、游戏掉帧等,采取了参数优化、告警处理、干扰优化、切换优化、覆盖优化、RF优化、容量处理等专业手段,解决问题点4419个,处理率达到95.4%。

  铁路沿线通信网络全覆盖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旅客,沿线村庄也获益不少。“我们村的村民居住地比较分散,网络信号有强有弱。自从大临铁路附近基站建设开通后,不仅网络信号更好了,而且还覆盖了5G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了。”居住在凤庆县大寺乡马庄村的村民吴立兵说。马庄村全村三分之一的村民以饲养贩卖猪、牛、羊为生,对电子交易平台较为依赖。5G网络覆盖村庄后,更快的网络速度、更稳定的信号覆盖,使村民的线上交易相较之前更为顺畅。同时,村民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查看监控系统实时传输的视频,了解家里的养殖情况,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创新技术保障铁路专网“加速度”

  云南省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地貌复杂,这给铁路沿线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添了不少困难。目前云南移动已开通的11条铁路通信专网覆盖均遇到过不同程度的“穿山过桥”难题。云南移动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等方式,积极推进铁路沿线网络建设、优化的各项工作,用创新技术保障铁路专网“加速度”。

  “一带一路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隧道占比高达77.73%。隧道内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具挑战。在隧道中,通信信号容易受到山体阻挡或隧道自身结构屏蔽的影响,形成网络信号盲区。为了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常规的方式是在隧道口使用普通或特殊场景的天线。但对于云南的铁路而言,长隧道非常多,长度超过10公里的超长隧道也并不罕见。在进行长隧道通信覆盖时,常规的方式就不再适用。云南移动自主创新了“隧道双流漏缆﹢场坪天线”覆盖方案,保证了隧道内至隧道外场景切换时网络的无缝衔接,同时联合主设备厂家开发了“高速频偏校正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并补偿手机高速运动中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保证了通话、上网等活动的流畅性。

  “要做好桥梁网络信号覆盖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云南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工作人员周熹表示,桥梁场景的特点是桥面传播环境较为空旷,桥上因无设备悬挂点而导致站址选择困难,工程条件受限。“我们通常采用桥头基站定向覆盖的方式,在桥梁两端规划基站站点。针对跨度较大的桥梁,会根据建桥方案在桥梁中间弱覆盖区域部署拉远地面基站,以实现稳定的信号覆盖。例如,在长度3487米的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我们建设了7个拉远地面基站,可以很好地满足旅客在列车行进途中的网络需求。”

  而云南移动在大临铁路勐麻1号隧道首次采用的“贴壁八木天线﹢场坪天线”覆盖方案,因具有施工难度较低、可有效缩短建设工期、满足铁路局列车运行安全要求等特点,成为后续铁路通信专网低成本、高质量建设的一个“范本”。

高度责任感建设高品质网络

  云南省处于高原山地,建设铁路苦,而建设铁路通信专网相当于把铁路建设的苦再吃一遍。面对挑战,云南移动人以“数字云南”建设主力军的高度责任感打造着精品铁路通信专网。

  为满足网络连续覆盖,铁路沿线每500米左右就需要建设一个通信基站。而在中老铁路国内段,80%以上的通信基站位于原始雨林“无电区”。面对高铁场景复杂,高速通信穿损大、频偏大、切换频繁,自然环境苦等问题,云南移动组成中老铁路网络覆盖专项组,注重项目规划,采用新技术精确勘测,精细化落实每个站点的建设位置、覆盖方向,同时结合沿线多山、多隧道的特点,因地制宜,紧盯工程质量、加速工程进度,完成沿线266个基站、3000个RRU的建设,打造了一张高铁精品网。

  大临铁路大理段103公里的总长中,隧道总长度达到74公里,铁路隧道比高达71%。一共13条隧道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隧道就有3条。铁路覆盖区域环境复杂,高山峡谷密集。

  其中,新华隧道全长12.3公里,是贯通横断山脉的首条万米隧道。其入口处布放光缆的工作难度大,如果无法及时处理,便会影响项目最后12公里网络覆盖的进度。是否能按计划完成该机房的光缆调通成为后续隧道设备开通和信号覆盖的关键点。

  为了不耽误项目推进,大临铁路大理段的网络建设人员一周连续3次往返于项目部和新华隧道间。崎岖山路让他们要花费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白天奔波在路上,晚上还要利用夜间11时至凌晨4时的短暂施工窗口期加紧工作。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还要满足已投入运营铁路对安全的“高要求”——施工队每天进入施工现场时携带的每个工具、零件都需要拍照留存、比对,确保在离开时无一遗漏。

  就是这样,云南移动利用夜间的施工时间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建设完成通信基站552个,圆满完成了大临铁路4G、部分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的艰巨任务。

  云南移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铁路沿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加快云南省交通强省建设、为旅客提供高品质通信网络贡献移动力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