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涵养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省是不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涵养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涵养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涵养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美|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教授 段金生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多民族交融、共生、和谐发展,是云南的突出省情。云南要发挥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根基与自然禀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涵养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美。

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历史维度深入挖掘云南多民族和谐、交融的人文底蕴,涵养民族文化的厚重美

云南多民族和谐、交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思想文化底蕴。云南是全国世居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自远古时期,云南各民族先民就在云岭大地上生活、流动、迁徙,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表现了中华民族“和合”的优良思想传统与多民族交融共生的发展历程。

云南多民族和谐、交融的历史进程与实践路径,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产生、发展、形成的缩影与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和合”是中国各民族交融的思想之基,交融是各民族实现“一体”的重要路径,历史时期,云南各民族就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重要参与者。早在先秦,中国先哲就提出“和合”思想,《尚书·尧典》言“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就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精辟表述。《尚书·周书》又言“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一记载,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维度,呈现了包括今天云南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各民族先民们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史记·西南夷列传》言“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及其相关内容,既表现了先秦时期包括云南各民族在内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众多、生产生活及文化形态多样性的特点,也呈现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南诏德化碑》所记“既衔厚眷,思竭忠诚。子弟朝不绝书,进献府无余月。将谓君臣一德,内外无欺”的表述,充分说明了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向往,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的生动阐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最美云南的根本主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云南民族众多,历史时期就与全国各民族共同开拓我们辽阔的疆域、书写我们悠久的历史、创造我们灿烂的文化、培育我们伟大的精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建设好最美云南的重要遵循。需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指示,结合云南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省情,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从历史维度出发,深入挖掘云南多民族和谐、交融的人文底蕴,夯实云南民族文化包容、厚重的历史之基。

二、从民族团结的实践维度,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对云南传统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行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是关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的重大课题,是建设好最美云南的内涵要求。

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多民族文化共生、共存,其核心与本质是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谐共居、团结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自古以来,云南各民族先民就在云岭大地上共同生活,互助互利,相互通婚,在经济活动、文化交流、政治发展等方面,构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织的统一有机体,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因子,历史积淀厚重。要充分发挥云南民族团结这一优良历史传统与厚重积淀,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榜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民族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变化,正在朝小康社会有力迈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宏伟格局日益圆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我们要切实从党领导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实践中充分汲取营养,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稳步推进云南民族团结事业有序发展,充分保障云南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三、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的现实维度,加快云南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涵养民族文化的包容美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云南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是云南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文化持续繁荣的根基与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让各族人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既是云南各民族团结共生的前提与基础,也是云南各民族文化持续繁荣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发展产业经济,保障各民族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着力改善边疆各民族群众的民生条件,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云南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众多瞩目的成就。从滇西怒江独龙族“一跃跨千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滇东北乌蒙山区各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战,云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民族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繁荣、民族文化的包容,离不开物质基础的支撑。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既促进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为云南各民族和谐共居,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繁荣与持续、和谐与包容,提供了基础条件和根本保障。

云岭大地各民族在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疆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传承,也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才能更充分的涵养云南民族文化的包容之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