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策划|走近云南岩画,探索我国彩绘之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云南沧源岩画图片 开屏策划|走近云南岩画,探索我国彩绘之源

开屏策划|走近云南岩画,探索我国彩绘之源

2024-06-28 17: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经,我们的先民,一手捧着用矿物粉末和动物血液或树胶混合而成的颜料,一手在面前的岩石上“挥毫泼墨”。随着他们熟练地、一笔一画地勾勒,野牛、岩羊、猴子、鹿、熊、虎、人、弓箭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被“刻”在了人迹罕至的巨大岩石上。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历经数千年,甚至万年,这些记录着古人生活的岩画,仍保存在岩石上,令人震撼。

云南,有着众多的岩画(有些岩画被当地人称之为“崖画”),如沧源崖画、大王岩岩画、金沙江岩画、它克崖画、苍山崖画等。岁月无声,岩画能“言”。于是,数千年前的“历史”故事与现在的我们有了连接与交流。

云南岩画概况

云南岩画以其古老性和多样性,在我国岩画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南岩画系统的主要代表之一。

据统计,自1957年至今,云南省境内已在12个州市发现岩画,岩画总量巨大,分布较多且较为密集,大致分布于云南怒江、澜沧江、珠江、红河和金沙江五大水系流经区域。

目前,拥有沧源崖画、大王岩岩画、金沙江岩画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克崖画、苍山崖画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岩画类型丰富,其中包括彩绘、凿刻、手印、凹穴等,几乎涵盖了世界岩画所有已知类型。

沧源崖画

主要分布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地处小黑江及其支流的峡谷地区,于1965年由云南省历史研究所汪宁生教授首次发现。崖画分布地域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

沧源崖画。沧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崖画以赤铁矿颜料绘制于内倾或垂直的石灰岩崖壁上,15处崖画面积共约480平方米,共有图形约1100多个,图像包括人物、动物、房屋、道路、村落、树木、太阳、手印等,多为狩猎和采集场景,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

沧源崖画。沧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8年通过高精度铀系测年研究,沧源崖画绘制于距今约3800年至2700年。沧源崖画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史前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证明,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沧源崖画。沧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王岩岩画

位于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东500米处的羊角垴的石壁上,于1983年6月开展文物普查发现。经岩画专家多次调查考证,岩画图像有25个,其中,人物13个,牛3头,动物1只,花蕾图案8个,以及用作装饰的几何纹等纹饰。

大王岩岩画。吴沄 摄

画面主体部位,绘制了两个长发、全身裸体、两脚分开、双手下垂、手腕朝外的人物。人物头部顶端有一水波云状纹饰,靠内侧手部各有一白色带状垂下,连接了上下部分的人物、动物和图案符号等图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迄今大约4000余年,它被国际岩画学界誉为“代表着一种巨大的原始创造力”。

岩画使用了黑、红、白三种颜色绘制,鲜明地表现了中国岩画艺术的风格,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金沙江岩画

最早于1988年发现,大多数地点多用描绘的技法、写实主义的风格,表现野牛、鹿、岩羊、山羊、野猪、麂、獐、猴、野马、野驴、熊、虎等动物图像,刻画准确,用笔熟练,形态生动。此外,还有人物、弓箭、手印及抽象图案等。

金沙江花依岩画4号点。和四奇 摄

金沙江花依岩画4号点。和四奇 摄

这是世界上同类遗存中数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多样化的内容和较长的年代跨度显示其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风格内容及地理区位更是对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群与欧亚大陆北部、东南亚、南亚史前人群交流及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金沙江住古岩画1号点。和四奇 摄

它克崖画

位于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它克村东北1公里石酒壶岩壁的中下部,于1985年被发现。崖画全长19.5米,一般距地面(平台)2米左右,最高处距地面(平台)15米左右。

它克崖画。吴沄 摄

它克崖画不仅有人物图案,也有动物图案和一些符号。其中人物图案最多,符号其次,动物图案最少。人物图案有女性、男性、蛙人。女性人物多数以母性崇拜物为主体。男性多数涂成“V”字剪影形,四肢富于变化,形体比女性小,其中有一组狩猎舞蹈图案极为生动。蛙人身体有2至5条纵纹。

它克崖画。吴沄 摄

崖画描绘了原始社会先民的图腾崇拜、母性崇拜,以及狩猎、舞蹈、劳动等生产、生活情景,具有写实、夸张和传神三个突出的特点。

苍山崖画

地处大理州漾濞县苍山西镇金牛村苍山半坡,于1994年被发现,是大理州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古代崖画。

苍山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幅崖画由牛、采果、狩猎、房屋、舞蹈、放牧等图案组成,面积有16.5平方米。反映的是原始游牧部落的生产生活情景,给研究大理地区古代社会史、民族史、艺术发展史提供了古朴而形象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苍山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苍山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苍山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苍山崖画。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岩画研究

偶然机会,她与岩画结缘

看着岩石上的人物、动物、房屋、树木、太阳、舟船等图案,今天的人们该如何“读懂”数千年前、万年前先民画的图画呢?

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一位专门研究岩画的青年人,她就是吴沄。从2011年至今,她一直跟岩画打交道。11月13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吴沄进行了采访。

金沙江岩画调查。吴沄 供图

“从事岩画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很偶然。”吴沄说,她与岩画结缘于2011年。当时,她刚进入云南大学读研。一次,学校需要学生参与到与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中。中澳合作专门培养岩画研究人员,于是,有绘画基础、英语好、本科专业有考古学基础的吴沄被选中。她坦言,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从事与岩画相关的工作,是这次机会让她和岩画有了交集。

“2013年在澳大利亚期间,我跟着世界著名的岩画学家保罗·泰森教授在昆士兰州和北部领地卡卡杜国家公园做野外调查,每天带干粮出发,一天连续十几个小时在野外工作。”这是吴沄第一次感受到从事岩画调查研究工作的辛苦。

“有些岩画点的交通极不方便,有一次我带队做金沙江岩画调查的时候,我们从早上走到下午3点都还没找到岩画。眼看天色渐暗,山上又没有道路,全是悬崖峭壁,站都很困难,身旁的一名男同志急得哭了起来。好在后来大家配合不错,下午5点多找到岩画点,又花一个多小时完成记录,连滚带爬回到山下的时候天已黑透。”这是吴沄工作后不知第几次体验到的辛苦和危险。

吴沄感慨道:“全世界的岩画调查研究工作,都是又累又危险的。”

云南岩画的研究进展

2018年,吴沄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沧源崖画及相关遗址考古工作》项目获得批准,对沧源崖画进行了全面的三维扫描记录与系统测年。之后,吴沄又利用云南省的社科基金项目,对金沙江岩画做了测年。两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吴沄说:“目前,我们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对沧源崖画能测年的几个点做了系统测年,获得它的绝对年代是距今3800年到2700年。”另外,她们还在崖画点周围,包括澜沧江支流小黑江等流域,发现了一批与崖画年代相近的遗址地点。“我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期待找到崖画和遗址的关系线索。”

“2021年,我们又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采用了高精度铀系放射性元素断代,测定了金沙江岩画的绘制时期是距今13000多年到距今8000多年,并在2022年正式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吴沄表示,这是我国迄今有可靠年代结论的最早的彩绘艺术,金沙江岩画的测年也拉开了中国研究旧石器时代岩画的序幕,是近几年来中国岩画研究比较大的一个突破。

金沙江岩画调查。吴沄 供图

此外,还有很多的岩画需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后续相关工作在计划开展中。她说,大王岩岩画是多色绘画、面积很大,同时,文山除了大王岩岩画以外,目前还发现了20余处岩画点,还需进一步系统调查。

岩画记录了古人的生产生活

云南岩画具有造型独特、内容丰富、形态抽象等特点,描绘了先民们当时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涉及原始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活。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该如何读懂岩画上的图案呢?”记者问。

吴沄介绍:“比如说金沙江岩画,可以跟公众说它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当时的人以狩猎采集为主,那么岩画上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当地经常出现的岩羊、野猪、野牛这些狩猎对象。人们进入农耕社会以后,岩画又反映了很多关于村落、祭祀、种植、驯养这些内容,这是沧源崖画上记载的。这样一介绍,公众是能看懂并理解岩画的。”了解岩画的意义,一直以来都是考古人员研究的重点,普通群众想要“读懂”岩画并不容易,需要相关的科研单位、文物管理机构等做一些岩画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

在丰富多样的云南岩画里,红色的彩绘岩画显得尤为突出,为什么彩绘岩画多为红色,且历经数千年岩画颜色仍然保持鲜艳。吴沄说:“并不是所有彩绘岩画的颜色都能长时间保留,像白垩质成分的白色颜料,碳化物成分的黑色颜料,它们涂在墙上或岩石上就很难保持长时间不褪色。而红色颜料不一样,它是用一些矿石研磨成粉末,然后搭配动物鲜血之类的调和剂制成,颜色保留时间比其他的长。”

可以说,岩画研究从艺术的角度记录了一套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起源至文明起源的历史,它的表现形式更生动、更直观。

岩画保护从摸清家底开始

风吹、雨打、日晒……岩画长期暴露在阳光、风雨中,还面临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困境。

记者提出疑问:“博物馆会是岩画的最后归宿吗?”

金沙江岩画调查。吴沄 供图

对此,吴沄表示,要进入博物馆,岩画将面临被切割的命运,她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一旦切割,岩画将会失去绝大部分的意义。

“古人选择一个地点作画,是考虑到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因素。比如说金沙江岩画,当地群众认为岩画所在点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在狩猎等生产、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岩画与它所在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是融为一体的,万不得已才会去做切割工作。”吴沄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原址保护。目前,沧源崖画、大王岩岩画、它克崖画等岩画都有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岩画点又多又分散,并不像一些大型遗址那样容易保护。

“岩画的保护,首先就要摸清家底。因为修公路、参观游览等人类活动影响,岩画保存的环境在急剧变化。可是还有很多岩画,我们连具体的数量和保存状况都还不清楚,所以急需一次针对全省岩画的普查工作,然后赶紧将它们记录下来。”吴沄表示,岩画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研究如何保护岩画。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寻找还未发现的岩画,做好记录,以便开展后续的研究与保护,而科学合理的岩画保护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罗宗伟 实习生 刘培 潘连爽 黄月 通讯员 王云 李阳 何松阳 李方芳 李俊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