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影:《至暗时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时英国首相是谁任命的 译影:《至暗时刻》

译影:《至暗时刻》

2024-07-03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which I do not for a moment believe,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then our empire beyond the seas, armed and guarded by the British fleet, would carry on the struggle, until, in God's good time, the new world, with all its power and might, steps forth to the rescue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old.

  《我们将战斗到底》这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940年6月4日在英国下议院发表的演说,也是影片《至暗时刻》结尾处的高潮部分。在这部电影中描述了从1940年5月9日,也就是张伯伦政府下台,到丘吉尔发表注明演讲的那一个月。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作为一部丘吉尔的传记电影,本片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考究可谓是做到了极致。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片,小译还是先来补充一些背景和前因。

  英国议会

  英国议会是英国及英国海外领地的最高立法机关,首领是英国君主,分上下议院。上议院即贵族院,议员由任命与世袭产生,下议院为平民院,由选举产生。下议院的影响力与权力远远大于上议院,一任首相一旦失去下议院的支持,面临的就是下台。在影片开始张伯伦首相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影片中的张伯伦

  绥靖政策

  提到张伯伦就不得不提到绥靖政策,绥就是安抚,靖就是局势安定,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就是以牺牲小国利益,安抚德国与意大利,以换取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之和平。

  在我们老百姓看来,这就好比坏人各种耍无赖蹭吃蹭喝,等吃饱喝足了还要来揍我。这明摆着养虎为患的事情,这些牛逼哄哄的政治家会不知道吗?事出皆有因: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大家打怕了,也打穷了。

  2. 德国这个坏孩子因为一战已经受到了惩罚,而且貌似我们罚的有点重了,所以他有点要求,我们能满足就满足。

  3.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算德国仍然是个坏孩子,那就让他去打坏孩子(苏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张伯伦在签署完《慕尼黑协定》后,回国宣称带回了和平

  战争进程

  基于绥靖政策,德国得以重新备战,德奥合并,吞并苏台德,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似乎德国确实在按照英法设想进行东进战略。但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8天后爆发的德国入侵波兰战争发生时,绥靖政策的代表者们都傻了眼。

  这里有一个历史课本里不会告诉你的问题。

  二战爆发的标志是德国入侵波兰,但是波兰并不是单单被德国入侵啊?

  德国与苏联一同瓜分了波兰,但法国与英国在宣战时,只选择了德国。这种选择出于防止德国与苏联抱团。

  也就是说,波兰被瓜分之时,绥靖政策还有最后一丝希望,这也是“静坐的战争”发生的原因。

  然而,“静坐的战争”并没有维持多久。

  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丹麦、挪威。

  1940年5月10日,德国入侵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尴尬,坏孩子之所以坏,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不打东边打西边。

  历史转折中的背锅侠

  当1940年5月德国入侵低地国家时,已经意味着绥靖政策的彻底失败。此时,英国下议院对张伯伦提出不信任动议后,虽然张伯伦内阁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也面临着几个问题:

  1. 张伯伦自身已经开始对绥靖政策及其后果进行反思,并且要在短期内决定是战是和。

  2. 在工党反对下,张伯伦已经无力组建保守党政府。

  3. 绥靖政策的拥趸,受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张伯伦、内阁支持的哈利法克斯子爵无意接任,原因是身为上议院议员的他,无法得到下议院的支持与在野党的认可。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影片中的哈利法克斯勋爵

  那么既然自己人无法接任,又必须要组建联合政府,那么就只能选一个好控制的人物,这个人就是温斯顿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联合政府

  二战中威风凛凛的三巨头之一——丘吉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由于丘吉尔的下议院议员与海军大臣身份,主战的态度,他能获得在野党的广泛认可。

  同时作为张伯伦战时内阁最后一位入阁的成员,他资历又最浅。

  更重要的是,丘吉尔之前的履历是他不受待见的原因:

  1. 作为随军记者,在英布战争期间在南非被俘。

  2. 作为决策者,丘吉尔在一战主导的加里波利之战,直接导致了7万名英军士兵伤亡。

  3. 多次在自由党与保守党中改弦易辙。

  到底有多不受待见,可以看看影片中乔治六世的吐槽。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除了这种言语上的嫌弃外,还可以看看动作上的嫌弃。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好在,由于丘吉尔一直以来强硬的主战态度,对于他的首相提名,在下议院获得全票通过,至暗时刻的实力背锅侠就此上线。

  至暗时刻的那些内忧外患

  先来看看丘吉尔上任时的外部环境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内阁组阁的当天,卢森堡投降。

  5月14日荷兰战败,法军节节败退。

  5月21日德军在敦刻尔克完成了对40万英法联军的包围。

  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兵败如山倒,残存亦陌路说的正是这一番景象。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片中败退的法国军队

  当丘吉尔第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时,他以察觉到法国政府准备投降。更要命的是英国陆军基本上全部被围在在敦刻尔克。

  这意味英国在欧洲再无盟友,且当纳粹德国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时,英国将无兵可守。

  重压之下的丘吉尔政府也不消停,仍然在阁哈利法克斯子爵无时无刻不再推销着自己和自己的政策——弹劾与谈和

  两词发音一样,其实事也是一个事,逻辑如下:

  德国侵略西欧——绥靖政策倒台——丘吉尔组阁主战——西欧诸国迅速溃败——英国实力不济,独木难支——弹劾主战派——对德谈和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按照这个逻辑,谈和似乎是唯一可选,而且是充分的选项。因为打仗是要靠实力的,英国作为一个资源依赖极强的海岛国家,对外依赖性极强,这种状态下去打,打得过吗?

  但充分条件毕竟不是充要条件,和谈并不是唯一选项。

  我打不过你,但我可以找人打你。丘吉尔低声下气的祈求罗斯福的援助,是本片中加里奥德曼众多演技炸裂的片段中最精彩的一幕。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这种内忧外患之下的压力,是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与理解的。战事的迅速恶化,内阁中的掣肘另丘吉尔感到无力。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推荐大家将这部电影与《国王的演讲》与《敦刻尔克》一起看,随后译影也会将这两篇影评补上,从这两部电影中,我们可以更多的看出口吃国王对于战争的态度,对于丘吉尔的看法,以及英国民众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在本片中,丘吉尔也正是在得到了国王的支持,并倾听了民众的声音之后,才坚定了奋战到底的决心。所以,我将丘吉尔的怕理解为对于再历史洪流中抉择正确与否的恐惧,而不是单纯对于战争或是战败的担心。

  至暗时刻的丝丝光明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点点船帆,星星之火

  发电机行动,也就是俗称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在二战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倘若当时的行动失败了,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都要改写。

  本文开头的演讲,就是当发电机行动成功后进行的。丘吉尔提到:“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但是,当敦刻尔克幸存的英军士兵四年后再次踏上法国土地之时,战争已是另一番景象。

  译影:《至暗时刻》——历史转折中的丘吉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