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K.St.N(二)德军步兵部队知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德国重装甲营编制 二战德军K.St.N(二)德军步兵部队知多少

二战德军K.St.N(二)德军步兵部队知多少

2023-08-08 1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最出名,也是最常被研究的,莫过于装甲部队。然而,占据德军主力的仍然是依靠驮马甚至徒步的步兵,即使是摩托化步兵,占比仍然是凤毛麟角。当然,我们暂且不提著名的山地猎兵师或者其他类的工兵部队、堡垒部队,不适宜作战的国民冲锋队等等,我们仅仅谈步兵师——普通的步兵师。

如果说光通过列举编制表的话,似乎有些不太容易理解作战的问题。因此,我决定拿着正在翻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出现的几个德军步兵师举例:

步兵师:第44、第71、第76、第79、第94、第113、第295、第297、第305、第371、第376、第384、第389步兵师。(第100猎兵师暂且不谈,其某种意义上应当不算是常规步兵师的一类)

摩托化步兵师:第3、第16(未参与巷战)、第29、第60摩托化步兵师

首先来说,德军步兵师存在着动员波次。

德军从战前开始就一直在动员和组建新的师团,但是并不是一下子全都编出来的,而是分批次、分师团组建的,且也不是严格按照顺序,比如第一波建立第1-第10步兵师,第二波建立第11-第20步兵师。德军一般规定,在1939年波兰战役之前存在的步兵师,统称为第一波次。在此之后一波次一波次的动员都按照数据顺延——德军在战争结束前,又进行了34波次的动员,因此德军内部存在35波次的步兵师。

一般来说,步兵师的编制都是应当严格按照编制表走的,不管哪一波次动员都应当完全符合要求,但是,考虑到不同部队所体现的不同情况(譬如保安师改编的步兵师,如第281保安师改编的第281步兵师,或者后期给予海防部队的番号,譬如第703步兵师),甚至于不同性质的本身(如奥地利军改编的步兵师),其表现出来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譬如迫击炮配属,在前四个步兵师中就有部分部队步兵连不配属迫击炮。当然,随着战争发展,部队配属必然会越来越齐全,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新波次的步兵师,越可能出现缺口。

在这一篇讨论的步兵师中可以如此列出:

(1939年前及1939年)

第一波次:第3摩托化师(原第3步兵师)、第16摩托化师(第16步兵师)、第29摩托化师(原第29步兵师)、第44步兵师、第60摩托化师(该师成立于1939年7月,其不属于第一波次步兵师,而应当被归类为“转型步兵师”,因为其一重要来源是但泽自由市的警察)。

第二波次:第71步兵师、第76步兵师、第79步兵师

第五波次:第94步兵师

(1940年)

第八波次:第295步兵师、第297步兵师

第十二波次:第113步兵师

第十三波次:第305步兵师

(1941年)

第十八波次:第384步兵师、第389步兵师

第十九波次:第371步兵师、第376步兵师

不同波次的步兵师由于不同目的,或者单纯的生产缺口,波次间也存在着不同。

(一)从第3摩托化步兵师(前身第3步兵师)和第44步兵师看第一波次动员师

德军步兵

首先,第一波次动员步兵师的组织和系统上都相当完备,考虑到此时德军的扩军尚属合理,也在资源完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每个步兵师最重要的步兵单位,即步兵团,有3个,每团下辖3个步兵营及一个反坦克炮连、一个步兵炮连。基层编制过多,暂时不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14连的编制的确通用——每个营下辖4个步兵连,另外的步兵炮连和反坦克炮连分别为第13连和第14连。

在步兵团之外,步兵师下辖一个侦察营,侦察营下辖3类连的侦查部队——一个骑兵侦察连、一个自行车侦察连、一个重型侦察连(这大概指乘坐机动车辆的侦察部队)。

炮兵团下辖3个轻型炮兵营和一个重型炮兵营——要注意,75mm步兵炮其实某种意义上不算“轻型火炮”,大家在玩英雄连中经常出现的105mm火炮实际上才是“轻型火炮”,而德军重炮部队代表的150mm以上口径的火炮在游戏中反而不常直接出现。除此之外,该团还有一个摩托化的炮兵观察部队。

反坦克炮营下辖3个反坦克炮连和1个机枪连,这些应该都是以摩托化牵引的。

工兵营下辖3个工兵连,这些部队也是摩托化运输的。

通讯营下辖一个电话连和一个无线电通讯连,全摩托化运输。

预备役营下辖3个预备役步兵连,预备役部队在德军中此时有三类(大概战争中好用的也就这么三类吧),第一类是接受过一年军事训练的适龄年轻人,第二类是接受2-3个月短期军事训练的“白色队列”("weißen Jahrgänge",一群比较机缘巧合的人,出生于1901年到1913年,他们无法参与一战,因为年龄不适合,和平时期服役又不算是年轻人(1913年出生的1939年也要26岁,1901年的甚至已经38岁),他们多数都在1934年起接受过了2-3个月的军事训练),第三类则是著名的“Landwehr”,也就是货真价实的参加过一战的老兵,或者至少有做了军事训练但还来不及参战的人。

后勤部队相对比较杂,其包括提供给师部的预备参谋(怪怪的),8个运输纵列(每纵列10辆卡车),一个专用运送衣物的纵列,一个维修站,一个后勤周转中心,这些单位基本都是全摩托化。

伙食部队大概经常被忽视,下辖一个面包连、一个屠宰单位和一个伙食科(大概是负责协调分配的)。

医疗部队下辖1-2个医疗连,一个野战医院,两个医疗车队。

除此之外,步兵师还会下辖兽医单位、宪兵单位和战地邮局。

这便是一个1939/1940型步兵师应当有的编制。在此列出其必要的数据:

每个步兵师包括534名军官、102名文员、2701名军士、14397名士兵,共计17734人。其配备4842匹马、919辆马车、394辆士兵运输车辆、615辆卡车、3辆侦察用轻装甲车辆和527辆摩托车(或运输型小型车辆)。

装备上包括3700把手枪,13000支步枪,312支冲锋枪,90支反坦克步枪,435挺轻机枪、110挺重机枪,12门20mm高射炮(相信会随着战争发展有一定的换装,后面的反坦克炮同理),84门50mm迫击炮和54门81mm迫击炮、75门37mm反坦克炮、20门75mm步兵炮、6门150mm重步兵炮(区别于后面的12门150mm炮应当是因为分别隶属于步兵单位与炮兵单位)、36门105mm轻型榴弹炮和12门150mm重型榴弹炮,9支火焰喷射器和3辆轻装甲侦察车。

在这17000余人的编制中,有78%属于训练精良的野战部队(大约13582人),12%属于第一类预备役(大约2128人),6%属于第二类预备役(大约1064人),4%属于一战老兵(大约709人)。

德军步兵

现在我们回到对第3摩托化师和第44步兵师的编制的现实情况的讨论上。

第3摩托化师前身为第3步兵师,成立于1934年10月1日。一开始仅包括2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兵营、一个通讯营。暂不谈其在过程中的发展,到了1939年10月,其在第4集团军编制下打完波兰战役后,其各支部队基本齐全,包括满编的3个步兵团(8.29.50)、包括4个营的两个炮兵团(第3炮兵团三个营,第39炮兵团一个营,该团在1938年11月时尚还有第二营,可能已经被抽出补齐新部队)、第3侦察营、第3反坦克炮营、第3工兵营、第3通讯营、第3侦讯营、第3野战补充营和第3后勤部,可以说完全符合编制。

那么,其改编为摩托化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呢?1940年底初步改编的时候,全部步兵团改为摩托化步兵团,其中第50步兵团改为第3摩托化步兵团,裁撤仅一个营的第39炮兵团,改为仅剩摩托化的第3炮兵团,第3侦察营改为第53摩托化侦察营,又多出了第53摩托车营和第3装甲猎兵营,第3工兵营、第3后勤部、第3通讯营都改为摩托化。也就是说除了全摩托化外,仅仅是取消了野战补充营,并添加了一个摩托车营,除此之外就是反坦克炮营改名为装甲猎兵营。

1942年,也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的时候,该师已经拥有了第103装甲营,当然也从三团制改为两团制。该师在1943年重建的时候,除了两个摩托化步兵团改称第3摩托化掷弹兵团外,所有部队基本不变。

可以说,第3摩托化师是标准的第一波动员步兵师的例子,其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的过程也能一窥德军对摩托化步兵师基本的编制要求——在很多方面上套了步兵师的壳子。

然而,关于第44步兵师具体的编制资料就比较少了,但是其1939年9月的编制表表明了一个问题——由于其成立时间较晚,虽然是奥地利部队改编,很多装备还是不齐的。

第44步兵师成立之初,三个步兵团齐全,但第96炮兵团仅2个营,第97炮兵团1个营,还有第109炮兵团的3个营,也就是说超编了(这大概也是因为本身也是合编部队,成立之初有点乱),此外,仅有侦讯营、反坦克营、工兵营和后勤营,野战补充营和侦察营都没有成立。

1939年波兰战役前期,不平衡终于得到了调整,野战补充营和侦察营等全都补齐。但诡异的是,明明原来有6个营的炮兵,在调出第109炮兵团后,其反而处于缺编一个炮兵营的状态,直到9月中旬才补齐缺编的第96炮兵团第3营。

我们很清楚,德军在参加波兰战役的时候,很多部队没有满编——在上一篇讨论其装甲部队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看出来问题了。而第44步兵师作为1938年才成立的部队,和早就成立的第3步兵师相比,优先性和波次都有差异。可见,即使在战争爆发之前,德军波次间的差异都已经能体现出来了。

对比同样属于第一波次的第16、第29、第60步兵师。我们能稍微得到不同之处:

第16摩托化师和第3摩托化师一样,作为步兵师初期就是满编的,1940年改编为摩托化师仍然是满编的。但1944年时,该师早已经不再是摩托化师。

第29摩托化师是最早的几个摩托化师之一,其早在1937年已经被改编为摩托化师。当时的摩托化师没有装甲猎兵营和摩托车营,尚编制反坦克炮营,编制上与标准步兵师更为相似,1938年,该师扩编了第58机枪营,其第65炮兵团也扩充了一个营,波兰战役期间,机枪营撤除,第65炮兵团也不再属于该师,同时野战补充营却配齐了。到了1940年,其和第3摩托化师编制已经完全相同,但其还有野战补充营,所不同的是没有摩托车营——这个营在1942年前才配齐,同期一起来的还有第129装甲营。

第60摩托化师似乎从未真的成为一个完整的摩托化师。其作为第一波次动员步兵师,并未真的按照要求编制,1939年7月建立时仅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到了1940年,其才基本上达到了摩托化师需要的部队——三个步兵团(未摩托化)、一个炮兵团、一个摩托车营、一个工兵营、及其他部队,且没有野战补充营。到了1942年,该师也有了第160装甲营。但是与第3和第29摩托化师不同的是,该师的摩托化并未全部普及,譬如第160炮兵团和第160工兵营等都是非摩托化的。

(二)从第71、第76和第79步兵师看第二波次步兵师

德军步兵

第二波次步兵师,虽然成立的很早,但并不是主力步兵师,这是很可能出很多人意料之外的。至于因为什么,看一下他们成立后配属在哪就知道了:第71步兵师和第79步兵师都属于第1集团军,第76步兵师则隶属于第5集团军,都是当年西墙防线上的驻防部队。

第76步兵师的第178步兵团在法国战役期间于摩泽尔河附近拍摄的照片

关于第2波次步兵师,原文资料如下:

Die 16 Infanteriedivisionen der 2. Welle wurden bis 1938 als Reservedivisionen bezeichnet worden. Ihre Gliederung und Waffenausstattung wich von derjenigen der l. Welle geringfügig ab. Die Mobilmachung dieser Divisionen wurde mit derjenigen der l. Welle insofern eng gekoppelt, als sie von der aktiven Friedenstruppe Stämme an aktivem Personal einschl. Offizieren erhielten; außerdem hatten die aktiven Divisionen die Mobilmachung der Divisionen der 2. Welle zu leiten. Ihre Divisionsstäbe gingen meist aus den hierfür bei einem Teil der Friedensdivisionen vorhandenen Stäben der Infanterie- oder Artilleriekommandeure hervor. Zur personellen Auffüllung wurden Reservisten I und, soweit erforderlich, Reservisten II und Landwehrpflichtige herangezogen. Es war zu erwarten, daß die Inf. Divisionen der 2. Welle kurze Zeit nach ihrer Aufstellung voll verwendungsfähig sein würden

(根据翻译成的英文大致理解如下)第2波次的16个步兵师在计划上1938年前都被设计为预备役师。他们的编制结构和第一波次步兵师大有不同。动员上他们和第一波步兵师紧密相关,军官来源和维持第一波步兵师的军官也相关。这些第一波次步兵师被迫承担一定第二波次步兵师的动员责任,这些第二波次步兵师军官多来自于现役步兵师各兵种的副官或参谋人员。不仅如此,第一类、第二类预备役人员和一战老兵是此类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总体上,第二波次步兵师应当能在其成立后尽快投入作战。

第二波次步兵师由于职责主要是防御,在很多编制上有不同之处:

步兵连中没有轻型迫击炮,机枪连有12支冲锋枪,取代本来的81mm迫击炮,步兵炮连配属75mm轻型步兵炮,不装备重型步兵炮。炮兵不设置观察所,反坦克炮不设置机枪连(这一波次仅东普鲁士的第61步兵师配属了机枪连),也没有设置野战补充连。

除此之外,其他编制结构和第一波次步兵师基本一样。基本数据如下:

491名军官、98名文员、2773名军士、12411名士兵,共计15273人。

共4854匹马,823辆马车,393辆运兵卡车,509辆卡车和拖拉机,3辆轻装甲侦察车和497辆摩托车与小型运输车辆。

装备上包括90支反坦克步枪、345挺轻机枪、113挺重机枪、75门37mm反坦克炮,26门75mm步兵炮,36门105mm轻型榴弹炮、12门150mm重型榴弹炮、9支火焰喷射器和3辆轻装甲侦察车。

这已经不难看出,第二波次步兵师的防御性质(配备更多小型反坦克武器,比如反坦克枪)更强,人员更少,装备也更少。而在15273人的部队中,野战兵仅占6%(大约916人)。其主力是第一类预备役,占83%(约12676人),第二类预备役大约占8%(约1221人),一战老兵约占3%(约458人)。

1941年顿涅茨河附近,第76步兵师的第178步兵团途径一辆被击毁的苏军T37侦察坦克

德军斯大林格勒参战的第71步兵师、第76步兵师和第79步兵师都属于第二波次动员的序列。正如编制上所表现的,尽管第2波次主要目的是防御性质,其编制结构还是遵循标准编制步兵师的。完全符合要求地下辖3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及一切必要的配属部队,因为我并不能找到这些师作战人员的构成,因而无法举例,但就这些师都驻扎在西墙防线这一点而言,应当是完全按照第二波步兵师要求做的。其1939年建立,到1943年这些师团首次覆灭于斯大林格勒(毕竟还会重建)为止,其部队在编制结构上唯一的变化,就是反坦克炮营改名为装甲猎兵营。

(三)简谈第三与第四波次步兵师,并总结前四波次步兵师

第三与第四波次步兵师从定义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其表现出来的情况却极其相似。感觉怪怪的,对吗?

简单来说,第三波次步兵师被称为“Landwehrdivision”,看到“Landwehr”相信大家应该已经能明白,第三波次步兵师的主力实际上是一战老兵。而第四波次步兵师,恰恰是为第三类预备役部队,即第二类预备役“白色队列”构成。

然而,定义上的不同改变不了其相似的特点,这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只消看看人员构成就明白了。

第三波次步兵师包括578名军官、94名文员、2722名军士、14507名士兵,总计17901人。

其中,第一类预备役占比12%(一年兵),第二类预备役占比46%(白色队列),一战老兵占比42%。野战部队按照数据统计,不足(1%),即不足179人。

第四波次步兵师包括491名军官、99名文员、2165名军士、12264名士兵,总计15019人。

其中,野战兵占比9%,第一类预备役占比21%,第二类预备役占比46%,一战老兵占比24%。

这样一看,两个波次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第三波次的一战老兵略多于第四波次(大约多了2000-3000人)。但总体上,其近一半的士兵还是第二类预备役,也就是说“白色队列”其实还是不争的主力。然而,我们也能看出来,第三波次步兵师基本没有野战兵,意味着其代表着依靠一战老兵作战。第四波次的野战兵的存在,和第二波次更有相似之处。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前四个波次步兵师的特点了:其代表了德军在合理扩军水平内的四类人的构成。这四个波次的计划都是在战前制定的,最晚的也是1938年制定的。这四个波次的扩军计划,毫无疑问不是为了完全应对战时需要建立的,正相反,其完全是为了和平时期的国防需要,在扩军大背景下做出的基本应对策略。

再转向相对详细的介绍。第三波次步兵师的建立基础本就是一战老兵的步兵师,完全不设置野战部队配属,因为其军官也是由参加过一战的复员军官担任的。然而同样的,太老的老兵不一定是靠得住的老兵——有些复员军人的战斗力三个不如一个也是常见的。因此,这些部队完全被定义为防御职责部队,和第二波次一样要配置在西墙防线上。事实上,第三波次步兵师的基层军官还是比较吃紧的。更糟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第三波次的十几个步兵师中,最终成功及时组建的也仅有一个。

从详细编制上,每个营下辖4个步兵连(每连12挺轻机枪,部分配置4挺冲锋枪,都是较老的型号,比如MG 08/15、MG13或者MG08),每个步兵连没有任何迫击炮,也不设置任何机枪连。步兵炮连下辖8门步兵炮,也没有重步兵炮配属。没设置骑兵队,但每个步兵团都会额外下辖1个工兵连,每连包括6挺轻机枪。侦察营下属部队和一般的三类不同,其下辖2个自行车连、一个炮组(2门步兵炮,摩托化牵引),一个反坦克炮排(也是摩托化牵引,1938年设计时是3门37mm反坦克炮,随着战争发展也会升级)。

炮兵配属上,第三波次的质量更低,几乎全是老型号——105mm IFH16,75mm FK 16,105mm sFH,这些要么是一战的“遗物”,要么就是从奥地利产的150mm sFH M 14改进的捷克造型号。在反坦克炮营上,其也没有设置机枪连。工兵营下辖3个连,每个连9挺轻机枪。除此外,还有轻工兵分队——相对于一般工兵营,携带更多的S型反步兵雷和T型反坦克雷、铁丝网和炸药,且工兵营没有设置架桥部队。

通讯部队上,考虑到无线电通讯部队在一战时还不算普及,通讯部队更多的是用电话,包括一个电话连,一个电话/无线电混编连和一个传媒分队。

未设置战地观察部队;替换部队上只有3个运输纵列和少量车辆;行政部队上可能只有野战面包连;医疗部队仅有医疗连、野战医院和2个医疗车队。

第四波次步兵师和第二波次步兵师相似,但是我们看到,主力不是第一类预备役而是第二类预备役。这意味着其战斗力更为低下。事实上,相对于第三波次步兵师有一战老兵作为指挥的情况,第四波次步兵师一开始连高层指挥都成问题。但是,第四波次步兵师也有对应的优势,在摩托化程度上,相比于第一波次步兵师,炮兵和情报部队的配置水平更高。

第四波次步兵师的各步兵连一样是在一开始不配属迫击炮,机枪连下辖12挺轻机枪,没有迫击炮,步兵炮连每连8门步兵炮,也不设置重步兵炮。侦察单位同样也是2个自行车连(每连9挺轻机枪和2挺冲锋枪)、1个炮组和1个反坦克炮排。

炮兵部队更高的摩托化程度,使得单门火炮的拖曳更为轻松,即使是150mm sFH 18或者100mm 18型山炮也能单独装载。同样的,他们也没有设置观察所。至于反坦克炮部队,一样不设置机枪连。通讯部队的电话连和无线电连都是摩托化的,相较于第三波次步兵师,在电话部队的摩托化上更为先进。然而,其没有野战补充连,替换部队也只有4个纵列的车辆可用。

以下是前四个波次步兵师的基本数据表格(自制,欢迎勘误)

前四个波次步兵师的基本数据

前四个波次的步兵师是德军建立的步兵师类型中相对特殊的存在——精锐国防军、第一类预备役、第二类预备役和一战老兵分别在这四类中担当着不同的主力。在下一篇中,我们将一起看看战时组建的几个波次的步兵师,或许之后还会谈到更为简略的1944年型步兵师。

关于步兵师系列:

这一篇文章原计划是想将全部波次的步兵师加以举例并介绍的,但考虑到b站字数上限,还要其类型的特征,决定还是分着写。但分着写不代表字数没变化,正相反,分着写会写的更加详细。另外一方面,因为我尚数才疏学浅,能找到的资料有限,能介绍的也一样有限,希望大家积极勘误和指正。

“常规步兵师”的定义可以被理解为德军最常见的步兵师,也是后期的掷弹兵师。这不仅包括了一线现役部队的步兵师,还包括了同波次组建的预备重组用的影子师,没有给予正式番号而被动员的步兵师等。而即使不谈常规步兵师,接下来的猎兵师(轻型步兵师)、山地猎兵师等部队又有着不同的有趣之处。介绍这些必然是一项卷帙浩繁的工作,由此,这个系列将以极大的长度不断延展,希望大家积极支持。

继续期待这个系列吗感觉本文如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