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人转回杯记完整版转 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

东北二人转代表性传承人

2024-07-04 12: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幸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子平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二人转演员,他往台上一站,站有站相,扮有扮相,嗓音洪亮,音色纯正。

韩子平和董玮的《十八里相送》

1973年,二人转词作家王肯和作曲家那炳晨来到洮南,看到韩子平的演出后,大受震撼,两位作家一致认为韩子平是位不可多得的二人转奇才。

1976年,在王肯与那炳晨的推荐下,韩子平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文艺调演,获得好评,从那时起,韩子平成了吉林省晋京演出的固定人选,北京长安大戏院舞台上不时有他的身影。然而,从北京长安大戏院回到吉林省洮南的家里,韩子平则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二、

韩子平的生活一直过得异常艰难,他成家后一直住在亲戚的房子里,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住着一家四口人,全家都靠他一个人每月2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到了冬天,房子四壁上霜,室内温度低,韩子平外出归家,就会立刻生火让屋里暖和一些。由于韩子平去北京演出,为省里挣得了荣誉和名气,他被借调到省里,此时,洮南县剧团开始从工资里逐月扣除他以前欠了单位的债务。妻子和两个孩子,每月一度只领到2元4角的生活费。

韩子平和董玮的《哑女出嫁》

1978年,又一次从北京演出归来的韩子平发现,他没钱回洮南的家了,腊月二十四,饿了两天的他,用仅剩的五块七毛钱买了火车票,回到家中。

回到家后看到的景象不禁让他泪流满面,因为买不起煤,生不起炉子,屋里的墙壁都结了白霜,只有一个小火盆放在炕上,而家中一斤米面都没有。生活无法维持下去,整个夏天妻儿没吃过一顿炖豆角,连一根冰棍都买不起,无奈之下,韩子平提笔写了辞职信。虽然他知道在省城唱戏有宏图可展,但受经济状况的制约,他别无他法。

二人转总动员节目上的韩子平(中)

让韩子平没想到的是,他的这封辞职信引起省文化厅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的重视。省委宣传部老部长亲自写信安排调演员的事儿,1978年七月,韩子平怀带着一纸调令,走进了吉林省吉剧团的大楼,从此他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

韩子平的家人跟着他来到了长春,住进了分到9.6平米的房子里,尽管已经住了一家四口,孝顺的韩子平还是将父母一同接到长春。因为母亲有肺心症,到了冬天就喘上不来气,他觉得至少城里住的是有暖气的房子,对母亲的病症能有些帮助。就这样,9.6平米的屋里搭了个吊铺就住了老少六口人。

《回杯记》

三、

调到省城工作后,韩子平的二人转事业逐渐走上巅峰。1980年,以吉剧团第二演出队为班底,吉林省组建了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用53天行程几万里,在南方十几个省市观摩学习地方戏,如湖南花鼓、安徽黄梅、江西采茶、云南花灯、四川川剧、陕西的秦腔等等,交流采风,取长补短,力求打造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专业的二人转艺术团体。

1980年11月,吉林省各地市州盟召开文化局长会议,这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建团以后第一次公开亮相的机会,韩子平的《回杯记》被安排在第三个,原因是当时的导演和演员觉得这个戏时间长,文戏多。

韩子平和董玮在表演《回杯记》

然而,到了《回杯记》演出的时候,韩子平与搭档董玮一开嗓就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两人圆润清脆的嗓音,优美的身段,幽默地说口,获得台下观众一致好评,正因如此到了第二场演出,《回杯记》就成了压轴表演。

老本《回杯记》是纯“文戏”,不热闹、不火爆、曲牌多、唱词多,为了让戏好看,韩子平大胆启用说口,一改《回杯记》原始剧本太长、太粘的缺点,更新表演元素,重在用情,在《回杯记》里,韩子平将其天生的好嗓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0年,韩子平凭借《回杯记》一炮而红,同年,韩子平与郑淑云将《回杯记》制成录音盒带,发行量超过百万。

韩子平和董玮的《梁祝下山》

1982年,韩子平和董玮将《回杯记》搬上荧屏,韩子平也迎来了创作的巅峰,他接连演出了《马前泼水》、《水漫蓝桥》、《西厢观画》、《哑女出嫁》等众多优秀剧目,他的名字在东北家喻户晓,仅1984至1986年期间,韩子平就收到了一万多封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信。

那时一些民间二人转艺人在演出时常会说:“老少爷们,婶子大娘们,我给大伙儿学唱一段韩子平老师的《回杯记》,大家闭上眼睛听,如果感觉有点像,您就给我呱唧呱唧。”

1983年,韩子平所在民间艺术团下乡演出时,正赶上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播出,万人空巷,但到了晚上,韩子平的演出现场依然观众爆满,当时吉林省委原副书记谷长春说,“能与《霍元甲》打擂的只有吉林省民间艺术团。”韩子平主演的《哑女出嫁》《村长醉酒》等剧目接连获得全国大奖,因而有了“二人转皇帝”“二人转王”的称谓,与此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成为全国水平最高的二人转团体。

韩子平和董玮是一对黄金搭档

四、

一曲成名天下知,随着事业的成功和越来越有名气,韩子平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他家庭的担子一直很重。韩子平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从小就承担了家中劳作的他有着身为兄长特有的责任感,逢年过节,全家聚齐,所有开销都由韩子平一人承担。平日里,韩子平也会在经济上帮衬六个弟弟妹妹,买房子、买拖拉机、开饭店,包括妻子的弟弟盖房子时有需要,他都毫不吝啬地给与资金帮助,借出去的钱没有还回来,韩子平也不要,他认为这也是一种责任。

九十年代中期,韩子平父亲患上了小脑萎缩,每月的医药费开支近千元,那时正是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改制降薪,韩子平的月收入锐减到1000多元钱,生活再次变得紧张起来。以韩子平的名气,本应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但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剧团里,有商家找他代言,出手就是几十万,也都被韩子平拒绝了。

韩子平老搭档董玮说:“韩子平从不‘走穴’,‘不跑场子’,放弃了很多挣大钱的机会,所以他没有积蓄。”

两位老人去世后,韩子平的家庭负担减轻了些,但不久后儿子患上了尿毒症,双目等同于失明,每个月的医疗费要6000多元钱,想治好病除非换肾,但要18万元。

退休后,韩子平和董玮 在电台做节目

但韩子平哪里有那么多钱,韩子平不曾向组织张口,更不曾把援手伸向任何草台班子去走穴挣钱,而是在家庭经济雪上加霜的情况下,一个人默默扛起重担。

他身边的朋友把事情告诉了记者,新闻被媒体曝出后,引起当地轰动,从老百姓到政府官员,从戏曲界到媒体,大家纷纷捐款,很快为韩子平筹集了18万的手术费。儿子手术成功,但后期的维持治疗的医药费用依然惊人。

他不想麻烦别人,作为东北最有名的二人转演员,他的女儿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在一家商场做着十字绣的小生意,韩子平认为孩子的事业让他们自己去闯。

五、

作为一代著名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始终把精彩的表演呈现给广大观众,为二人转的传承、发展全力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桃李满天下,闫淑萍、徐振武、董宝贵、佟长江、唐国军等众多二人转演员都是他的徒弟,有一些如今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艺术家。

韩子平的第三代徒弟有16位

退休以后,韩子平本想退出荧屏,退出舞台,但观众们不答应,于是他依然坚守二人转的阵地,积极参与为基层百姓送戏的活动。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韩子平一直是最受东北老百姓欢迎的二人转演员。

韩子平近照

有一次韩子平下乡演出,台下有位老大娘看韩子平有些瘦,立即回家煮了二十个鸡蛋,煮好后送到后台给韩子平,说:“这点鸡子,你补补身子吧。”

据著名作曲家那炳晨讲,韩子平有一次到双辽演出,住在县委招待所有半个月之久,有位女服务员负责每天给他送饭,每顿饭她都多给韩子平一碗红烧肉,尽管,她没跟他说过一句话,很多老百姓知道,韩子平最爱吃红烧肉。

有个少年大学没考上便给韩子平写信,在信中说:韩老师,我现在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能跟我说几句话吗?我愿意听你说。

退休后,虽然韩子平不再生龙活虎,但他的现场演出依然围满了观众,一位农民观众对他说:“只要你韩子平站在舞台上,哪怕不唱,让我们看看你就行。”

《当代艺术》期刊曾赞誉韩子平:“二人转的韩子平如同京剧的梅兰芳、评剧的小白玉霜、曲剧的魏喜奎、晋剧的丁果仙、豫剧的常香玉、黄梅戏的严凤英、汉剧的陈伯华、越剧的袁雪芬、话剧的李默然、相声的侯宝林等各位艺术大师们一样,均在各自的领域中首屈一指,独领风骚。”

他常说:“我不会忘记是农民的儿子,只要乡亲们喜欢,我就要为农民唱一辈子二人转。”在韩子平心中,最重要的是“责任”二字,一是对父母、妻儿,以及兄弟朋友的责任,一个是对事业的责任。责任感让他每天都保持着勤奋的状态。

祝这位二人转一代宗师健康长寿,继续为东北二人转事业发挥余热。(刘洪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