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了解一下投影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07-02 2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制冷与空调技术  460205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的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大妈)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

 代码:46

 机电设备类(4602)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

 制冷空调系统维修安装工(6-29-03-05);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4-06-01-02);

 制冷工(6-11-01-04);

 制冷空调设备装配工(6-20-05-07)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

 设备运行与维护;

 制冷空调产品设计与制造;

 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

 维修电工

 制冷设备维修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制冷空调系统维修安装工、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制冷工、制冷空调设备装配工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制冷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运行与维护以及制冷空调产品设计与制造、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一下要求:

1.素质目标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

 (3)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4)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5)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

 (8)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9)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劳动技能。2.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3)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的基本知识。

(5)掌握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6)掌握制冷原理、空气调节的基本知识。

(7)熟悉制冷空调工程相关设计与施工规范。

(8)掌握一般民用建筑空调工程冷(热)负荷基本计算方法。

(9)掌握制冷空调工程系统施工、运行、调试的程序和方法。

3.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能够熟练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与交流,能够用工程语言(图纸)与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4)具有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6)能够识读制冷空调产品零件图、装配图和控制电路图。

(7)能够熟练使用一种机械设计软件进行零部件结构设计。

(8)能够对电冰箱、空调器、热泵热水器等小型制冷空调产品制冷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进行维修。

(9)能够对大型制冷空调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管理及分析、判断、处理运行故障。

六、毕业要求

根据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须修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构建

 从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来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共同研讨、分析,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三年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能力生长和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培养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为制冷设备维修工、设备运行操作工、设备维护保养工、产品销售业务员、施工安装技术员等岗位。其岗位核心能力有制冷空调工程设计能力,制冷空调产品维修能力,制冷空调系统运行与维护能力。

 在教学中实行“1+X证书”教育,将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取证培养纳入课程体系中,即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可以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学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进行公共基础领域和专业一般领域学习,进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通过到企业进行职业环境初步认知,体验职业岗位工作,建立职业工作意识;第三、四学期,学生进行专业综合领域学习及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企业车间进行制冷设备与系统运行、检修与维护技能的培养,并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检修中级工证书;第五、六学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就业前的上岗锻炼。

 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组成。

1.公共基础课程

 是针对高职学生应必备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学与人文、身体、心理等素质培养而设置的课程,课程衔接安排合理。主要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及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公共卫生与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择业与就业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及人文素质教育等限定选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

 是为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通用技术能力和科学技术素质而设置的课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归纳所对应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择与整合,打破了原有以知识为本位的学科体系,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通,课程中融入了相应的职业标准。主要设置了工程图样识读与绘制、机构零部件设计与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制冷原理、制冷设备、空调技术、制冷空调装置控制、制冷空调设备维修等课程。为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存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趋势越来越强,需要学生对相近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而设置的课程。在进行企业行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选择了与专业相关性较强,交叉较多的课程。主要设置了食品冷藏技术、供热工程、专业英语等拓展课程。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生产实践三部分组成。

1.基础实践(基本技术与素质训练)

 第1、2学期结合公共课(计算机、英语)及专业基础课(工程图样识读与绘制、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机构零部件设计与应用)教学进行课内的实验实训及整周实践训练(C程序设计语言综合实训、管焊实训)等。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利用校内计算机房、管焊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为各项专业技能奠定基础。

2.专业实践(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第3、4学期结合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及专业课(制冷设备、制冷与空调装置控制、空调技术、制冷空调设备维修等)教学进行课内的实验实训(制冷设备拆装、制冷空调设备维修、制冷空调控制装置拆装等)及整周实践训练(电工电子实训、电工电子考证实训、制冷设备维修中级工考证训练等)等。

 利用校内电工电子实训室、制冷制热实训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进行制冷空调设备运行、检修等技能训练,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综合生产实践(综合运用能力训练)

 第5、6学期结合专业课(单片机与变频器)教学进行课内的实验实训(单片机与变频器认识实训)及整周实践训练(压缩机拆装实训、制冷空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等。利用校内制冷制热实训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训室进行专业技能及素质养成综合训练;利用校外实习就业基地,通过以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制冷设备使用与维护、故障判断与处理等为内容的顶岗实训,学校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职业岗位

 岗位核心能力

 备注

 制冷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岗

1.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使用;现场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制冷系统读图、绘图能力。

2.空调制冷系统设计,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及制冷部件的选型能力。

3.空调电控系统原理及相关配电设计能力。

 设备运行与维护岗

1.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使用;现场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制冷系统读图、绘图能力。

2.机组各种启停方式的操作能力;机组正常运行控制和调整的能力;测量仪表的使用。

3.设备异常、事故的诊断、分析及处理能力。

4.制冷设备及系统经济运行的能力;

5.运行初步分析能力。运行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制冷空调产品设计与制造岗

1.计算机应用能力;常用工具使用;现场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热力系统读图、绘图能力。

2.制冷空调产品的制冷原理,能够进行制冷空调产品的设计及制冷部件的选型工作。

3.针对管道加工、焊接、换热器制造、整机总装现场简单工艺问题进行分析与整改能力。

 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岗

1.制冷空调产品的质量检验能力。

2.制冷空调产品运行参数的调整及优化能力。

3.制冷空调产品的维护与保养能力。

 (三)主要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建议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议学时

开设学期

备注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60

1

2

C程序设计

64

2

3

 高等数学

30

1

4

 工程图样识读与绘制

64

2

5

 机构零部件设计与应用

124

1、2

6

 电工与电子技术

40

3

7

 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

60

1

8

 制冷原理

64

2

9

 空调技术

40

3

 核心课程

10

 制冷设备

84

4

 核心课程

11

 制冷空调装置控制

56

4

 核心课程

12

 单片机与变频器

68

3、4

 核心课程

13

 制冷空调设备维修

84

4

 核心课程

14

 制冷空调装置设计

40

3

 核心课程

15

 制冷、空调设计

140

5

16

 压缩机拆装实训

78

5

17

 顶岗实训

156

6

 (四)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

 空调技术

 使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焓—湿图;掌握各种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其全年运行情况分析;了解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法;掌握空调系统的测试方法与技能。

 学习空气的基本知识、湿空气焓—湿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室内热湿负荷与送风量的确定、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及其它处理方法、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空气调节机组。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类型、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管道阻力计算、空调系统的测定与空调器冷量的测定。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2

 制冷设备

 使学生掌握制冷压缩机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一定的维护、使用要求;掌握各种设备在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位置、作用;了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发展趋势。

 制冷设备包括在制冷系统中进行热力过程变化的主要设备和不进行热力变化的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可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学习制冷系统热交换设备、分离、贮存及防护设备、制冰设备、阀件等。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3

 制冷空调装置控制

 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装置的控制方法。

 使学生掌握制冷设备常用的电气执行器(机构)原理及结构;制冷设备智能控制常用传感器及传感控制器的原理及结构;冰箱、空调器、多联空调机等产品采用通用电路板控制方式控制的控制原理;冷库控制系统原理;制冷空调产品控制节能基本知识。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4

 单片机与变频器

 使学生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特性,掌握单片机与变频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和电力电子器件的有关知识,变频调速的基本理论;单片机与变频器的内部结构理论和功能;单片机与变频器相关功能的含义和作用,单片机与变频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5

 制冷空调设备维修

 使学生掌握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常见故障检修方法。

 了解空调、冰箱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企业空调的安装工艺和制冷设备的维修方法。具有正确使用常用制冷工具、仪表的能力,掌握制冷系统的检修工艺的能力,会阅读和分析电冰箱与空调器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能力,对电冰箱与空调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排除的能力。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6

 制冷空调装置设计

 使学生掌握小型制冷空调产品的设计方法及新产品创新、改进设计流程与方法

 电冰箱、空调器、热泵热水器等小型制冷空调产品的性能相关标准及设计方法;蒸发器、冷凝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制冷压缩机性能特性及选型方法;节流装置、制冷剂充注量匹配的试验方法;制冷系统设计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分析方法;新产品创新、改进设计流程与方法。

 具有必备的专业课程软件,并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有适应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配套的专业教学资料(幻灯、录像、课件、仿真软件等),具备满足课程需求的实训条件。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见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专兼教师比例

 教学团队规模,按生师比24:1配置;专任教师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要承担理实一体化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学。

2.“双师”素质教师

 专任教师要求:

 (1)具备热动类等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2)具备热动类或制冷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要求为高级工,或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具备“双师”素质。

 (3)具备工学结合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

 (4)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专业比赛的能力。

 兼职教师要求:

 (1)制冷类企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能手,从事专业工作2年以上。

 (2)热爱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讲解,善于沟通。

 (3)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通过专业教学能力培训。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熟悉制冷空调设备,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教学效果好,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

 建有互联网的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不少于40台/百人,使用时达到1台/人。可供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及实训等教学需求。

 教学中除按人数配置工位外,教学设施按每班40名学生配置,各实训室应能满足1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名称

 主要设备

 数量/台

1

 机构实训室

 常见通用设备及相关工具仪器

200套

2

 管焊实训室

 电焊机

 按4人/工位配置

3

 电工电子实训室

 示波器

20台

 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

 按2人/工位配置

4

 制冷设备维修实训室

 各类电冰箱、冷柜

10台

 各类空调器、热泵

10台

 套装维修工具

10套

 真空泵

10台

 制冷剂回收机

2台

 电子秤

5台

5

 中央空调实训室

 中央空调综合实验系统

1套

6

 制冷制热实训室

 制冷制热综合试验台

18套

2.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建立稳定并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基地,建有满足100%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

(三)教学资源

1.教材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人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资料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机械工程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空调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冷库工程设计施工规范等;热工基础、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空调产品维修、制冷装置自动化等专业类图书和制冷与空调技术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条件,考虑学生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案例法、讲授法、引导文法、启发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起来 ;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

 (1)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专业软件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内容和流程。

 (2)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或企业施工现场,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

 (3)课程教学的关键是模拟现场教学。应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掌握技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行为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为为方式,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为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为能力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的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五)学习评价

 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考核评价。改变过去考试一人评价的一言堂制度,而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教学评价,包括有自我评价、成果呈现、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考核知识掌握、技能运用、行为习惯、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责任心、独立计划能力。完成工作任务质量、自我学习能力等。

 (1)目标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改变原来的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既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及操作技能进行评价,也对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体现的是职业行动能力的全方位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从学生的视角对学生工作积极性与团结协作精神加以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把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到过程考核中,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建立各种规范化、标准化的评分标准、如:教师检查评价系列表、任务过程检查记录表、教师对学生个人评价表,以上完整的系列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全过程考核。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呈交完成工作任务,进行成果评价。

 (4)考核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对学生考核的目的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热力设备实践技能,因此考核细则中要有详细的操作技能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考核真正成为一个促进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

 (5)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考核制度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反馈。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则围绕学习效果制定,评价的出发点为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是否创立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否能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六)质量管理

建立企业参与的院系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形成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课、专家评质、社会评人”五评制度。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教学改革专业课程标准,使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企业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体系,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

十、附录

1.教学进程安排表

2.变更审批表

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