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了却君王天下事下一句是 古诗词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诗词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古诗词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古诗词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注】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1.陈同甫:陈亮,字同甫,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2.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3.八百里:牛名。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炙:切碎的熟肉。

4.五十弦: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5.点兵:检阅军队,多在秋天。

6.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

7.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8.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9.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说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写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目睹了金兵的残忍暴虐,立志要收复失地,恢复中原。21岁时,他参加了抗金起义,来到南方为官,但他的许多政见与统治者所奉行的国策相冲突,因此屡遭弹劾,备受压制。后来,他长期不被任用,闲居近二十年,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挚友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分别之后,写下这首壮词。

展开全文

【赏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以说是辛弃疾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他屡受挫折却坚持不懈的精神动力。他这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的大业奔走,只可惜,功业未就便生白发,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始终盘桓在他的词中。

词的开头刻画了一个典型动作——“醉里挑灯看剑”。“看剑”这一动作,在辛词不止一次出现,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作为宝剑,本应在战场上杀敌,而如今只能闲置在身,供人抚摸赏玩,这是何等的悲哀。因此,词一开始就蕴含了报国无门的惆怅。既然,杀敌报国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那么就寄希望于梦境吧——“梦回吹角连营”。以下五句即写梦中的军营生活,可以看作是词人当年与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

上阕歇拍与下阕换头处,通过描写义军威武雄壮的军容,以及将士英勇战斗的场面,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也是作者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现实中,作者“白发已生”,理想化为泡影,他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沙场,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无数爱国志士的悲剧,更是整个民族的悲剧。在如此悲哀的情景下,作者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表现出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愤懑,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深沉苦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