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常用易混、易错繁体字大全,书法人必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常用短文 书法创作常用易混、易错繁体字大全,书法人必看!

书法创作常用易混、易错繁体字大全,书法人必看!

2024-06-30 2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8、“ 云”的繁体有两种写法:“雲”和“云”,前者用于“雲雨”、“白雲”;后者用于“人云亦云”、“詩云”、“古人云”。

9、“ 表”在表示计时工具时写作“錶”,例如“手錶”、“鐘錶”;其余写作“表”,例如“表面”,“表現”。

10、“ 注”的繁体有两种写法:“註”和“注”,前者用于“註冊”、“批註”、“註解”;后者用于“注射”、“注意”、“全神貫注”。

11、“ 制”:製作”、“監製”;“制止”、“限制”、“制度”。

12、“ 面”繁体有“面”和“麵”两种,前者用于“表面”、“裏面”,后者用于“麵粉”、“麵條”。

13、“ 准”表示批准、允许时写作“准”,例如“准许”、“不准”、“准奏”;其余写作“準”,例如“精準”、“準则”。

14、“ 脏”作形容词时写作“髒”,例如“骯髒”;作名词时写作“臟”,例如“心臟”。

15、“ 发”的繁体有两种写法:“發”和“髮”,前者用于“發出”、“發送”、“發財”;后者用于“頭髮”、“千鈞一髮”。曾经有人说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押韵时重复了,押了两次“发”,其人家原来写的是“雄姿英發”和“早生華髮”啊!

16、“ 台”的繁体有“台”、“臺”、“檯”和“颱”四个,第一个用于“兄台”、“台鑒”;第二个用于“舞臺”、“高臺”、“平臺”、“臺灣”;第三个用于“檯面”、“燈檯”;第四个用于“颱風”。注意:“臺”一般是站人的,而“檯”则是放物品用的。

17、“ 斗”表示争斗之意时写作“鬥”,如“战鬥”、“鬥争”;其余写作“斗”,如“北斗”、“刁斗”。

18、“ 复”的繁体有两个:複和復。前者用于“複雜”;后者用于“光復”、“復出”、“復興”。

19、“ 欲”用作动词时写作“欲”,例如“己所不欲”;用作名词时写作“慾”,例如“慾望”、“貪慾”、“清心寡慾”。

20、“ 秋”用于“秋千”时写作“鞦韆”,其余都写作“秋”或“秌”。

21、“ 游”用在与水有关的词汇中写作“游”,例如“游泳”、“上游”;其余都写作“遊”,例如“漫遊”、“旅遊”、“遊歷”。姓用“游”。南宋诗人“陆游”应写作“陸游”。

22、“ 征”的繁体有两个:“征”和“徵”,前者用于“長征”、“征程”;后者用于“特徵”、“徵求”、“徵集”。

23、“ 只”作为量词时写作“隻”,例如“一隻雞”、“形單影隻”;其余写作“衹”和“只”均可,用“衹”更为正式,例如“衹是”、“衹有”。

24、“ 系”的繁体有三个:“系”、“係”和“繫”。注意组词:“系統”、“中文系”,“干係”、“關係”,“聯繫”、“維繫”、“繫鞋帶”。

25、“ 郁”的繁体有两个,“鬱”和“郁”。注意组词:“憂鬱”、“鬱鬱寡歡”、“蔥鬱”;“文采郁郁”、“濃郁”、“馥郁”、“郁达夫”。

26、“ 几”在表示小桌子时写作“几”,例如“茶几”、“條几”;其余写作“幾”。

27、“ 借”在表示凭借、依靠之意时写作“藉”,例如“藉口”、“慿藉”;表示借出之意时仍写作“借”,例如“借錢”、“借用”。

28、“ 咸”在跟“淡”相对时写作“鹹”,例如“鹹菜”、“鹹魚”;在表示“全,都”时仍写作“咸”,例如“老少咸宜”、“少長咸集”。用作地名或年号等专有名词时也写作“咸”,例如“咸陽”、“咸豐”。

29、“ 松”用作树名和人名时写作“松”,例如“松樹”、“松柏”、“李如松”。其余写作“鬆”,例如“鬆緊”、“鬆懈”、“放鬆”。

30、“ 谷”表示山谷及姓氏时仍写作“谷”,表示谷物时写作“穀”,例如“五穀豐登”。

31、“ 岳”在表示山时写作“嶽”,例如“五嶽獨尊”;用于姓氏或者地名时一般写作“岳”,例如“岳飛”、“岳阳楼”。

32、“ 奸”在某些词中写作“姦”,例如“姦淫”;其余仍写作“奸”,例如“漢奸”、“奸細”、“奸雄”。

33、“ 丰”在表示丰富、丰盛之意时作写“豐”,例如“豐富”、“豐年”;其余写作“丰”,例如“丰韻”、“丰采”。

34、“ 出”在表示量词时写作“齣”,例如“一齣戲”;出入写作“出”。

35、“ 布”用作名词时仍写作“布”,用作动词时写作“佈”,例如“布匹”、“抹布”、“發佈”、“佈局”。

36、“ 姜”的繁体有两种写法:“薑”和“姜”,前者表示植物“生薑”;后者用于姓氏,例如“姜尚”。

37、“采”作为动词时写作“採”,例如“採花”、“採摘”;作为名词时写作“采”,例如“神采奕奕”、“文采”。

38、“ 汇”的繁体有两种写法:“匯”和“彙”,前者用于“匯合”、“匯款”、“匯集”;后者用于“詞彙”、“彙編”。

39、“ 须”的繁体有两种写法:“須”和“鬚”,前者用于“必須”;后者用于“鬍鬚”。

40、“ 获”在表示收成时写作“穫”,例如“收穫”;其余写作“獲”,例如“獲取”、“捕獲”。

41、“ 才”在表示副词时写作“纔”,例如“剛纔”、“现在纔來”;其余写作“才”,如“人才”、“天才”。

42、“ 舍”作为动词时写作“捨”(现在读第三声),例如“捨棄”、“施捨”;作为名词时写作“舍”(现在读第四声),例如“宿舍”、“寒舍”。

43、“ 筑”在表示古代乐器时写作“筑”,例如“擊筑”;其余写作“築”,例如“建築”、“築造”。

● 冲,衝:——古代是两个字:空虚、谦虚、年幼之意用冲(沖),例词:大盈若冲;谦冲节俭;方年冲貌。交通要道、冲击、向着、对着之意用衝,例词:天下之衝;衝撞;首衝南方,要衝,衝撃。

● 仇、讎:地名、姓氏用仇;仇恨、仇敵可用讎,報讎,讎人。

● 斗,鬥(鬦,鬭):古代盛酒器、容量單位、星宿名用斗,例字:北斗星、車載斗量、烟斗、斗膽、漏斗;争斗、战斗用鬥:鬥牛士、鬥智鬥勇。

● 干,乾,幹,榦:“天干地支”用干;“冒犯”“干预”用干,例词:干戈;“干湿”用乾 例词:乾杯、乾旱,乾净,乾燥;“树干”用榦 例词:樹榦 、骨榦、榦流;“才干”用幹 例词:才幹、幹活、幹練、幹部、骨幹。

● 歷、曆:歷:例字:歷史、經歷、閱歷、歷代、歷年、歷歷在目;曆:例字:曆法、曆書、日曆、曆象,庆曆四年春。

● 志、誌:“志氣”之意時用志;“雜誌”、“墓誌”等用誌。

● 余、餘:表示第一人称用余;表示剩下的、业余等,用餘,業餘愛好、富餘、宽餘。

● 溪、谿:为异体字,可互用。

● 板、闆:木板;老闆。

● 表、錶:外表,表现,表演;手錶。

● 刮、颳:搜刮;颳風。

● 胡、鬍:胡閙,胡亂;鬍鬚。

● 回、迴:回頭,回報,回族;迴旋。

● 克、剋:千克;克勤克儉;攻剋, 剋敌制胜,剋期。

● 困、睏:困苦,圍困;睏倦,睏覺。

● 漓、灕:淋漓;灕江。

● 帘、簾:酒帘[注:旧时酒家作店招的旗子];窗簾,垂簾聽政。

● 蔑、衊:蔑視;竹篾;污衊。

● 御、禦:御花园;御车; 御下;抵禦, 禦寒。

● 芸、蕓:芸香(植物);芸芸众生;蕓薹(油菜)。

● 致、緻:致敬,,致力;細緻。

● 朱、硃:朱紅色;硃砂。

● 辟、闢:复辟;開闢,精闢。

● 别、彆: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 卜、蔔: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 种、種:种[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 虫、虺、蟲:昆蟲,毛蟲;長虫[注: “虺”的本字,毒蛇]。

● 党、黨:党項人;黨員,上 黨。

● 划、劃:划船,划算; 劃伤,劃分,计 劃, 劃拨。

● 家、傢:家庭,家乡,科学家;傢具,傢什。

● 据、據:拮据;占據,據點,慿據。

● 卷、捲:讀書破萬卷,試卷;風捲殘雲,捲起千堆雪。

● 了、瞭:了卻,受不了,了无生气;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瞭望。

● 累、纍:連累;勞累;纍贅,罪行纍纍,纍计。

● 朴、樸:朴刀,朴树,厚朴,朴姓;樸素,樸实。

● 仆、僕:“向前倒下”之pu意用仆,前仆後繼;“仆人、奴仆”之意用。僕,僕人,公僕;古官名仆射,用僕射。

● 术、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術業有専攻,技術。

● 夫、伕:丈夫、姐夫、夫人;旧指用为夫役的专字,车伕、火伕、挑伕。

● 苔、薹:苔藓、青苔;蒜薹、抽薹;

● 体、體:体(音同笨)夫[注:旧指抬靈柩的人伕];身體,體育,體諒。

●吁、籲:長吁短歎;呼籲,籲請。

● 佣、傭:佣金;雇傭,傭人。

● 症、癥: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 壇、罎: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 團、糰:團結,團體,師團,團員,團長;湯糰,飯糰。

2、《音义相似、形声相似、形体相似分类字》

2

国展参评作品中的文字问题

——以相似字为例

文/刘照剑

《字辩·补遗》字辩序所言:“六书音韵,既束之高阁而问津无人。讹字方言,复错杂连篇而触目皆是。管理讹为菅理,鄙人改为敝人,甚至误嗟乎为嗟呼,姊妹为姐妹,屈服为屈伏,斡旋为幹旋等等谬误。新闻报纸、小学课书,无不相沿成习不足奇。其尤者社教专家之艺术字,小学教室之标语字,五花八门,令人目倦。不识字之民众,幼稚之儿童,一点一画之正楷尚未认识,如何以此种不规则之变相字,能令其一一认识乎?吾辈识字,本愧不多,偶见此种所谓美术字者,形奇装怪,直等诸字体中之嫫母无盐也。”

相似字混用,在历史上很常见。有些字是后起分化字,有些字是同音替代,有些字是通假,有些字是假借等。相似字字形相似,有的音义相近相同,有的则毫无关系。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历史上一直混用,有时候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字,颇费脑筋。本表就展览中常见的相近字错误使用的问题,以音义相似、形声相似、形体相似分类举例,供广大书友参考。

1

音义相似

佳 美好也。佳人、佳话 嘉 美善也。嘉猷、嘉禾 低 低,高之反。高低、低浅。 底 下也。年底、底稿。 侮 欺慢也。欺侮、侮辱 负 恃也。抱负、自负。 供 供,奉也。供职、供给 贡 献也、纳也。贡献、进贡。 係 係,缚也,係累。关係、干係。 繫 缚也。繫臂、繫舟。 具 具,置办、完备也。具体、器具。 俱 皆也、同也、谐也。俱乐部、与生俱来 冤 冤,屈也、枉曲也。冤枉、冤家。 怨 怨,深恨也。怨恨、怨气 刊 刊,刻也。刊板、刊石。 勘 校也。校勘、勘误 划 划,舟用桨为划。划船。 劃 以刀破物也。劃条、劃款 制 制,裁也,裁制。法制、制度。 製 裁成衣服也。製造 愿 谨悫也。谨愿、乡愿。 願 欲也、望也。本願、不願 玩 弄也戏也。玩弄、玩物。 顽 愚无知也。顽童、顽劣 翊 飞貌。辅翊、翊戴。 翌 明也。翌日 耶 语词又疑词。是耶、非也。 也 起语助词。也者。结语助词。也已 需 须用也。军需、需要。 须 颐下毛也,鬚本字。须眉、必须、无须。 鍼 《说文》:“鍼,所以缝也。” 箴 《说文》:“箴,缀衣针也。”

“低”“底”

音义相似,但不代表可以共用一个字。比如 “低”和 “底”字,水面初平云脚低,有的人就写为底下的“底”。

“ 系”“係”“繫”

“系”“係”“繫”不分,三字在古代用法不同,“系”主要用作嫡系、派系、世系、体系等,“係”主要只用于关系、干系、确系等;“繫”主要用于拘系、羁系、维系等;“擊”和“繋”,繋马不能误为擊马。

“制”“製”

“制”和“製”,“安禅制毒龙”这首诗,很多作者把制写为“製”,“制”在这里作抑制的意思。

“愿”和“願”,《说文》:“愿,谨也,从心,原声。本义谨慎之意。” 《说文》:“願,大头也。从页,原声。本义如此。”简化汉字以后以“愿”字代替了“願”字。作者把“愿”都写为“願”。这类字已没人视为错,混用不别已久。“玩”和“顽”二字,虽意义各别,但古代“顽”同“玩”。

“翊”“翌”

“翊”和“翌”、翋字属于偏旁移位,义有相同处,但又各有表述,翊、翋、翌(左飞貌、古同翌,中飞翔,右明日)。所以有些字,我们在构造字形时,一定要考虑是否会变为另外一个字。

“鍼”和“箴”在用作“针”时不分。段玉裁注:“竹部箴下曰:缀衣针也。以竹为之,仅可联缀衣,以针为之乃可缝衣。”古人最初以竹为针,故字从竹,后以金属为针,故字又从金,俗作针。古代一种刺穴位治病的用具似针,故称之以“箴”。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箴砭为道之病痛。”引申为规劝、告诫之义。而“鍼”不具此意。

“ 耶”“也”

“耶”和“也”字常见于作者的自作文中,《说文》:“耶,会意。字从耳,从邑。”表示疑问或反诘。古通爷。耶,后世也表示“邪”。《说文》:“也,女阴也,象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用法区别明显。

2

形声相似

仿 傚也。仿古、摹仿,仿佛别作髣髴; 彷 彷徨,意不安定。上彷,彷彿同仿。 修 饰也。修饰、修身; 脩 干肉也。脩脯、束脩。 偏 侧也。偏重、偏袒; 徧 周也。普徧、徧地。 儌 觊觎非望也。儌幸、儌福; 徼 巡察也。遊徼。 儒 学者之称。儒生、儒家; 孺 乳子也,子幼弱也。孺子、孺人。 冽 水寒也。凌冽; 洌 水清也。酒洌。 嚮 嚮,面也、对也。嚮往、嚮导; 響 声之扩大而渐及身外者曰響。声響、響亮。 奕 大也、美也。奕奕梁山; 弈 围棋也。博弈、善弈者。 岡 山脊也。高岡; 罔 罗罟总名。今作網。虚诬也,欺罔。 幤 幤,幤帛也,纸幤; 弊 奸伪也。舞弊。 斧 斫木之具。斧钺、斧凿; 釜 烹饪之具。瓦釜、破釜。 暦 推算日月星辰已定岁时节气之法也。日暦、阳暦; 歷 经历也。阅歷、歷史。 梁 高跨空中这。桥梁、屋梁; 粱 谷之一种也。高粱、黄粱。 悟 有所觉也。悟性; 晤 晤,遇也对也。会晤、晤面。 佘 姓也,山名。佘山; 余 我也。 畲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新畲;作姓、畲恭。畬字的俗体。 畬 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新畲。作姓。 佯 诈也,作伪也。佯狂; 徉 徘徊不定也。徜徉。 符 符节也。符咒; 苻 草名。萑苻。 箫 乐器,洞箫; 萧 蒿也、肃也。萧瑟、萧疏。 篮 竹器。竹篮、篮球; 蓝 染青草也。蔚蓝、蓝姓。 簿 藉也。簿籍、主簿; 薄 草丛生曰薄。厚薄、薄冰。 籐 竹器。籐椅; 藤 藟也。紫藤。 籍 书籍也。典籍、籍贯; 藉 荐也衬垫也,承玉之具曰藉。凭藉、慰藉。 臘 冬至后三戊臘祭百神也,世称阴历十二月为腊月。臘祭、臘肉; 蠟 蜜滓也蜜蜂腹部分泌蜡质制成,黄蠟、蠟梅。 锺 锺,酒器。酒锺; 鐘 乐器。鐘鼓、鐘磬。

“ 仿”“彷”

形声相似字很多,列举作品中常见字举例。“仿”和“彷”,仿,作相似、比拟、摹仿义;彷,作彷徨、相对、相当讲。彷彿同仿,仿佛别作髣髴,二字通用。但不要把彷彿写为彷髴或髣彿。

“ 修”“脩”

“修”和“脩”,脩古同修,《说文》:“修,饰也。从彡,攸声。”“修”的本字为“攸”,甲骨文像人持物洗刷人之尘土。拂试去污垢、尘土为其本义。《说文》:“脩,脯也。从肉,攸声。”《礼记·昏义》:“枣栗段脩。”又作“束脩”。《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史记·秦始皇纪》载会稽刻石之文有“德惠脩长”,或作“修长”。二字后世混用,《为吏之道》5:“正行脩身。”“脩”则都假借为“修”。秦汉以后,除干肉义用“脩”外,脩与修皆通用。

“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作者写为 “儒”是不解字义也。“嚮”、“響”二字音同义不同,混用就错了。

“ 歷”“暦”

“歷”、“暦”二字,歷,形声字,从止,厤声。金文作“厤”或“歷”。歷的本意是经过经历。引申为行走、越过、历代、历年、屡次等义。“暦”由“歷”分化,专指日月星辰运转之象。多用作历象,日月星辰运转之象,曆与歷在历象、历书、年历、历法可通用,但用于经历、阅历、历史等写作“歷”。庆历四年春,《四库全书》中,庆历四年多为“慶歷”,也用“慶暦”,应属避讳字。慶曆作为年号,除非避讳,一般不写为“歷”。

“悟”和“晤”,“晤”古同“悟”,但后来分别使用。

“ 臘”“蠟”

“臘”和“蠟”字,很多作者区分不清。臘,形声字。古代把干肉称为“腊”字本从肉,昔声,与“臘”字不同音。因“腊”与“臘肉”同义,故后来借用“腊”为“臘”的简体。文字改革一后即采用“腊”字。“臘”本义是岁末的一种祭祀。冬天或十二月腌制或熏干的肉成为腊肉。“腊”形声字。从虫,昔声。古读qu,为“蛆”之古字,指蝇的幼虫。《说文》:“蜡,蝇䏣也。”段玉裁注:“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䏣者正字,蜡者古字。”读zha,本义是古代年终合聚万物,大祭宗庙。蜡,祭名。今为“臘”的简化字。蜡烛、蜡黄不可用 “腊”,用作梅时二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腊、蜡词条下,腊梅同蜡梅。”

“锺”“鐘”

“锺”和“鐘”二字易混不别。锺,《列子•杨朱》:“朝之室也,聚酒千钟,积曲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于人鼻。”作盛酒器、量词、汇聚、作姓等。

鐘,作古代乐器、古代容量单位、计时的器具等。但“鐘磬”写为“锺磬”,古通。清邵英《说文解字群经正字》:“按,据《说文》,锺是酒器,鐘为乐器,今经典多通用锺为乐器,其误亦始自汉碑,韩勑碑云:‘锺磬瑟鼓。’校官碑云:‘锺磬具矣。…’”鐘字产生于西周中晚期,皆用为乐器,锺产生于春秋时期,同样乐器之名,“鐘”、“锺”不别,战国以后区别使用。

3

形体相似

俳 杂戏也。俳优; 徘 不进貌。徘徊。 傅 傅,辅也。师傅; 傳 遽也,驿递曰傳。驰傳、传授。 券 契约也。左券、操券; 劵 倦本字,懈怠也。厌倦。 刺 直伤也。刺客; 剌 戾也。乖剌。 厙 厙,姓也、地名; 庫 兵车藏也。车库。 商 度也。商榷; 啇 中从古与商字异,摘敵谪適从之。 埶 藝本字,才藝; 執 持也。執笔。 埸 田畔小界曰埸,田界。疆埸; 場 除地为場。广場。 壶 盛酒浆之器。酒壶; 壸 宫中阁道之门曰壸。闺壸。壸政。 幹 躯体曰幹,草木之茎曰幹,能做事曰幹; 斡 转也旋也无可挽回者曰斡旋。 朿 木芒也; 束 缚也。一束。 笛 乐器。羌笛; 苗 禾之未秀者凡草初生曰苗。禾苗。 筋 肌肉之纤维也。筋骨; 筯 饭具筷也。玉筯。 管 乐器,箫管; 菅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 羡 地名,沙羡; 羨 贪欲也。羨慕。 裏 衣内也凡在内者曰裏。表裏; 裹 包也。包裹。 迥 廖远也。迥然; 迴 旋转也。迴转、迴避。 逐 逐,追也。逐鹿; 遂 丛志也。未遂。 錫 金属元素。锡器; 鍚 马额头上的金属饰物。鍚面。 炙 燔炙。炙热; 灸 灼也。针灸。 系 世系。係等字从之; 糸 细丝。丝自从之。 刊 削也。从干。 刋 切也。从干, 本 根本。 夲 进取也。 无 同“無”。《说文》:“無,亡也。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旡 《说文》:“㒫”,㱃食气屰不得息曰“㒫”。从反欠。 豕 象形字。甲骨文像猪形,头尾四足具备。 豖 会意字。像公猪阉割,生殖器与腹部断开,表示去势之意。 丏 遮蔽。避箭的短墙。 丐 求;乞求。给予。

“ 埸”和“ 場”、“ 刺”和“ 剌”、“ 壶”和“ 壸”、“ 朿”和 “ 束”、“ 筋”和“ 筯”、“ 刊”和“ 刋”、“ 系”和“ 糸”、“ 本”和“ 夲”、“ 傅”和“ 傳”等字,二字极为相似,书写时稍有不慎既无法区别。

“埸”和“場”。埸,作田畔、边境、国界等意义;場,作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空地,菜圃等意义。稍不注意,就是错字。

“壶”和“壸”。壶,是容器、古代盛箭的鞘袋称箭壶等。壸,读kun,是古代宫里的路,一横之差,意思全变。

“ 刋”读qian,为“刊”字的讹字。《玉篇·刀部》:“刋,切也。”《字汇·刀部》:“刋,俗为雕刊字,误。”

用“ 夲”字表现进取、快速前进意时用“本”为错字。“夲”读ben时,古同“本”。

“ 刺”“剌”

“刺”和“剌”二字易混。《说文·刀部》:“刺,直伤也。从刀,从朿,朿亦声。”本义为尖利的东西扎。《说文》:“剌,戾也。”段玉裁注:“戾者,违背之意。”西湖有一处纪念白居易的雕像,下面说明介绍,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文中将“刺史”误为“剌史”。

“厙”和“庫”字。“厙”方言,村庄(多用于村庄名)。作姓。和庫是两个字。这一类字,在古代碑帖墓志中常见。在某些字来讲,比如流水的“流”,上面的一点多为不写,属于帖写字,也叫增减笔画字。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随意增减笔画,有些字多一点,少一画,则成了另外一个字。

“商”字,很多作者把里面写为古,即成为“啇”字。埶和執,埶,甲骨文像跽跪的人双手捧持禾苗栽种之意。“執”字甲骨文像给人的双手戴上刑具,本以为拘捕。

“徘”“俳”

“徘徊”,写为“俳徊”,在古代法帖中常见。但“俳优”不能写作“徘优”。

“傅”“傳”

“傅”和“傳”,傳,从人,專声;傅,从人,尃声。本意辅佐。傳播写为傅播。

历代碑版墓志和写经中“旡”作“无”。“无”和“旡”。《字辨·字辨补遗》:“无、旡,上音無,与無通。易皆作无。譌作 [旡]。” 徐灏段注笺:“气申为欠,逆气为旡,故从反欠。”说明了旡作无是文字譌变造成的,也是有历史传承的。《难字大鉴》:“无部:旡、無古同。”旡在无部。这也是目前见到的唯一的一部《字书》说明“旡”同“无”。

第二形声相似与第三形体相似中有竹艸头一类字,比如:籍、藉,箫、萧,篮、蓝,簿、薄,籐、藤,管、菅,筋、筯,笛、苗,符、苻,这类字,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隶变以后,竹艸不分。历史上“艹、竹”偏旁互易也屡见不鲜。正如吕思勉《中国文字小史》所云:“偏旁之随意改易者极多,……至如竹与艹,则绝然异物,然后世二者多互讹(如‘荅’,相承作‘答’)。《说文》竹部:籓,‘一曰蔽也。’艹部:藩,‘屏也。’尸部:屏,‘蔽也。’则‘籓’下一曰之义,即‘藩’字之义,艹竹互讹,其来旧矣。……此与《说文》之艹竹互讹,皆足证偏旁随意改易,古已有之也。”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中也谈到:“汉隶‘竹’头‘艹’头往往不分,所以‘箸’变‘著’。.......也提到‘埶’先加‘艹’成‘蓺’,又变作‘藝’。” 汉唐以后“竹”字头普遍作“艹”。见《宋元以来俗字谱》“答、第、節等字皆作艹字头。”虽说汉隶竹艸不分,隶书易混,但有些作者写行楷书也混用不分,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 籍”“藉”

“籍”和“藉”。籍,作书册、书籍,籍贯、作姓等,汉代有籍福。陈垣《史讳举例•避讳之种类》:“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藉,古时祭祀朝聘时陈列礼品的草垫,助,有助于。同“借”。藉田、登记、赋税等义同“籍”。

“箫”“萧”

“箫”和“萧”。箫,竹制管乐器,弓的末端等义,萧,蒿类植物的一种,萧条、冷落的意思。字头互用,把“管理”写为“菅理”,“草菅人命”误作“草管人命”不只是文字的错误,有时候在不同的文本下是要出问题的。

夏丏尊被写为或读为夏丐尊。丏、丐不分不要紧,“丏”,指看不见。“丐”指乞求。风马牛不相及。你把丏尊当丐尊,名都读不对,字都认不清,还谈什么丏尊与丐尊。

豕写为豖。豕,猪。《书·召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豖,猪被绊足而难行貌。《说文·豕部》:“豖,豕绊足行豖豖也。从豖系二足。”二字形体相近,一点之差,字义谬之千里。

己亥涉河变成三豕涉河,就是这个缘故。汉字经过数千年的孳乳演变,不只是字形发生很大变化,字义变化更甚,有的本义已失,引申为其它字义。有的一字多义,用法则不相同。作为书家,研究文字的本体以及孳乳演变,正确使用文字至关重要。文字学基础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修养,有时候往往因为一个关键的字,不光影响作品的审美,更足以让人斯文扫地。

0

3

《 常用的异体字分类表》

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异体字,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异体字,书法人必须要知道的。

说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遇到拿不准的字时,请以汉语规范字典为准。

版权说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仅做公益分享,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觉得不错,请点【 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