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荒率的书法,竟能在国展获奖,你服气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国展有年龄界限吗 如此荒率的书法,竟能在国展获奖,你服气吗?

如此荒率的书法,竟能在国展获奖,你服气吗?

2024-07-11 1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湖北书法家李由,近些年创作以草书为主,在全国各级大展中获奖、入展无数。在书法国展单项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他的作品被评为获奖作品。但以愚见来看,此作不应该获奖,其中的问题不只一个,从书法观念到书写技巧都有不小的理解和实践的偏差。

首先是笔法问题。

作者不解古法用笔或者古法用笔之理,用笔过于随意,或者说是故作随意,致使笔力孱弱,线条单薄,极大影响了书作的艺术感染力。随意的表现首先是侧锋过多,结果使大部分线条呈扁状,缺乏立体感。侧锋用笔固然有随意自然的效果,但只能是适当运用,否则就失之散漫不经,难以发挥毛笔的真正表现力。

另一个则是用笔的提按过于频繁,致使线条屈曲过多而影响了力度,换言之,作者的提按同样过于有意而失于造作,矫揉造作的东西是很难产生刚劲有力的艺术效果的。

比如“柳”字的最后一竖,“线”字的最后一笔,“静”字的竖钩等,都是弯曲过多的典型笔画。相反,“山”“澄”等少数字中锋为主且线条自然弯曲则显得精神饱满、意趣盎然。

当然,作者这样的写法在当下是比较普遍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追求用笔的情趣性和艺术表现力。但问题在于火候的把握,过犹不及。太过随意的笔法与无法的距离大概不会太远。

再谈墨法问题。

作者显然知道墨色变化对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艺术的重要作用,但问题是其墨法运用过于生硬,其效果几乎是适得其反的。

首先是整体墨色偏淡。作者可能用的是成品宿墨,但用水过多,整体上墨色黯淡,缺乏醒人耳目的视觉冲击力,灰色调的印象充斥着整幅作品,直接消减了作品的生命活力。

同时,墨色对比不够,也弱化了墨所应有的表现力。所以,作者对书法用墨的方法是相对陌生的,至少对墨法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古人用墨以浓而醒目为标准,在生宣出现以后则出现了墨色的意外变化,这才有了墨色变化的讲究,但并不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

也就是说,古人的墨色变化是接近自然的,写淡了重新蘸墨,笔枯了蘸水稀释,这样的变化最终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审美效果。而李由这件草书,前三行墨色偏重,后两行墨色偏淡,将作品截然划分为两部分,前后分裂,明显给人以虎头蛇尾的视觉效果,故其用墨基本是失败的。

再说说取法问题。

李由的草书,已经进入自由创作状态,已经不好说他取法的是古代某一家,而是将各家进行了综合。其笔法及基本字形有很浓的黄庭坚意味,而其格调和神态则显然有当代流行书法的味道。

首字“幽”有魏碑意味,“篁”、“唐”等字字头夸张,都是当下的流行元素。作为草书,此作无论其取法如何,无论是单字结构还是整体布局,都过于平正,缺乏草书应有的跌宕起伏,更缺乏草书应有的磅礴气势,虽然不能说是一件失败的作品,但绝对不是一件优秀作品。

总结

傅山先生在《霜红龛集》中谈到篆隶书时曾言:“所谓篆隶八分,不但形相,全在运笔转折活泼处论之。俗字全用人力摆列,而天机自然之妙,竟以安顿失之。”此语用于草书更为恰当。

李由此作的不足之处恰是“全用人力摆列”,缺乏自然的“转折活泼”。作者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点,尽力避免矫揉造作,以后的草书风貌将或有改变和提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