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校门上的错别字,门字少了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规定多少字 厦门大学校门上的错别字,门字少了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

厦门大学校门上的错别字,门字少了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

2024-07-17 20: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说文解字》

再比如“门”字,以常规写法而言,既没有那一点,也没有那一个钩子,绝对的错别字。但是如果放在草书里面,那简直就是规矩得不能再规矩了。在许多的草书作品里面,门这个字,那也就是一笔的事儿,一个横折就能搞定。

很明显,厦门大学的这几个字,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鲁迅先生的那个时代,汉字还没有开始简化。如果不是简化用笔的草书,那应该是写繁体字才对,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类似于简体字的写法。

其实鲁迅先生这个人很有才,弃医从文之后,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是一绝。绝对是是专业级别的,他的书法学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同时还参考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用笔。鲁迅的字笔力沉稳,自然古雅,结体内敛而不张扬,线条含蓄而有风致,即便是略长篇的书稿尺牍,也照样是首尾一致,形神不散。

郭沫若曾评价鲁迅的书法说:

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事实上,这并不是鲁迅先生专门为厦门大学题的字。

历史上厦门大学的校名字体有多个版本,最初厦门大学的校名是其创始人陈嘉庚先生给题的,那还是十分传统的繁体书法如今在厦门大学的官网上也还能看得到,也被称为嘉庚体。后来抗战爆发,厦门大学集体搬迁,林森先生也为搬迁后的厦门大学写过校名。而咱们现在看到的厦门大学这几个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厦门大学改组新建之后给题上去的。

那时候,鲁迅先生早已经去世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来给厦门大学题字。这几个字其实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凑出来的,也就是到鲁迅先生流传下来的书法手稿中,去特意将这几个字给摘出来,然后拼成厦门大学。这种方式在书法里叫“集字”,集字就是从名家笔迹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字,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拼起来,是书法学习和创作中惯用的一种方式。

比如中学历史课本中曾出现的岳飞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就并非岳飞亲手所书,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激励抗日民众,浙江某学者从岳飞所流传下来的墨迹中,集字而成。

所以说,这不是鲁迅先生专门要给厦门大学的门楣上写“错别字”,而是当初在鲁迅先生手稿中选字的人选中了这几个所谓的“错别字”。当然,这里的错别字,仅仅是针对我们当下日常使用的汉字标准字体而言。

类似于厦门大学这种,从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集字来给自己题名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参考消息》这个报纸,其报头就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选出来的。其中那个“考”字,写得很像“政”字,所以经常会有人将其读成了“参政消息”。

所以,关于厦门大学门楣上的校名,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从鲁迅先生书法作品中找出的“集字”,也称得上是一部书法作品。这不是错别字,而是一种鲁迅风格的一种草书,咱们姑且叫他鲁迅体吧。

所以总结来讲,不是鲁迅写的“学”字不带宝盖头,而是这个学字用的是行草的写法,从王羲之那代就不带宝盖,一直流传至今,也是传承文化,不用大惊小怪。之所以我们会认为它是错别字,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接触书法甚少,不认识、不会写草书的“学”字而已。这要是放在过去,是不会出现这样观点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