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溪镇全力打造环芝兰旅游度假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九畹溪大桥 九畹溪镇全力打造环芝兰旅游度假区

九畹溪镇全力打造环芝兰旅游度假区

2024-04-17 1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位于秭归县东南部的九畹溪镇,因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诗句而得名。

版图面积275平方公里的九畹溪镇,辖14个村,8638户2.3万人,先后荣获湖北旅游名镇、湖北省卫生乡镇、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湖北省森林城镇、宜昌市实施筑堡工程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是全省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乡镇。

从人居环境入手

用农户“小庭院”带动村庄“大变样”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关键参与者和建设者。九畹溪镇从群众身边的美好环境建设入手,发动群众共同缔造。

“一户一策”美院子。石柱村李家河村落,是九畹溪镇共同缔造活动的起源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党总支一改过去“项目怎么干,政府说了算”的大包大揽做法,按照群众提议、村“两委”商议、村落会合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五步议事法”,让群众充分参与到项目设计和建设中,将群众需求与项目建设有机融合。石柱村先后召开“村落夜话”50余场次,让村民就庭院怎么建、花坛怎么修、院子命什么名等等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群策群力的带动下,“东篱园”“桂花李园”“清泉花台”等20余个独具特色的“最美庭院”应运而生,原汁原味展现了田园风光、土家特色的乡村风貌。

“一院一景”拆棚子。位于九畹溪镇东大门的九畹溪村神鱼村落,过去路边一排排蓝色的钢构棚,与村落美景极不匹配。要拆除钢构棚,群众抵触和抗拒情绪较大,在反复上门做工作依旧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村“两委”带领30名村民走出去看差距,到“美丽乡村”石柱村、槐树坪村等参观学习,并把专家请进来教方法,开展“乡村规划师”专题培训,一步步解放村民思想观念。在看了“别人家”的美丽庭院和听了专家们讲的方法后,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村落“两长八员”的动员宣传,仅一周时间,20户村民的违章钢棚全部自行拆除,并建起了一座座古朴的木质凉亭,成为了村落新景观。

“一类一法”清“桶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难题,九畹溪镇槐树坪村三村落充分运用“五共”理念,在大力推广生活垃圾“两次四分”处理的基础上,建立“村引导、户参与、市场化运作、资源化处理”的垃圾分类工作机制。村落环境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划分到户;采取自己认领、自己安装、自我管理“沤肥桶”的方式,将厨余垃圾变“肥”为宝;因地制宜实行低值可回收物“托底回收”,由农户将可回收的垃圾集中收集到门口的“小蓝桶”,村落理事会与市场主体合作,组建专门的垃圾回收管护队伍上门统一收运,有效解决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的效率。在党组织的带领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全镇累计清除违建面积1.5万平方米,清除村落垃圾832吨,治理散葬坟墓400座,修建排污管网11.2公里,改造“最美庭院”200余户,建成“美丽村落”19个,村民生态文明意识逐渐增强,一条繁花似锦的共同缔造基层示范带正在干群的合力下徐徐形成。

从基础设施发力

用政府“小投资”撬动群众“大投入”

环境变好,硬件投入是关键。

九畹溪镇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建立“财政投入、集体补充、村民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让群众从看看戏到动动手,从出点力到出点钱,逐步从看政府建设的“观众”转变为参与建设的“主角”。

一条入户路,引出自筹共建新机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把泥泞坑洼的入户路变成干净宽阔的水泥路,早已成为石柱村马家坝村落群众的共同愿望。项目资金有限,修路的资金缺口怎么解决?在马家坝村落理事长的家里,一场以“共同缔造齐出力、打通最后一公里”为主题的“村落夜话”给出了答案:提议按照“户自筹30%+项目投资70%”的模式,在项目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各受益户按50元/米的标准自筹资金弥补缺口,并投工投劳自行完成路基修整,无偿提供需占用的土地,保障入户路项目顺利建设。参会的13户村民一致同意,并在共同议定的项目共建方案上按下“红指印”确认。一个月后,首条“共同缔造”的入户路顺利完工,参与验收的村民代表对项目质量和效果频频点赞。

一座便民桥,推出共筹共建新模式。峡口村大湾村落是九畹溪镇小水果的重点产区,一片近百亩的李子园和茶园与村落居民区“隔河相望”,村民们前往茶园果园必须要绕行到河道上游,十分不便。在村落理事长的带领下,通过“村落夜话”共同议定修建过河便民桥项目:“村委会出资40%、市场主体出资30%、受益户出资30%”的共建模式正式确定。经多方共同努力,一座长10米、宽5米的人行便道桥正式落成,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市场主体解决了生产运输难题。在“433”模式的带动下,峡口村相继实施了窄路面加宽、产业路硬化等项目,共筹共建模式逐步走向常态化。

一个小广场,探出自建奖补新方法。地处槐树坪村三村落的原槐树坪村小学,因长期闲置校园环境杂乱。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三村落召开群众会提议将学校旧操场改造成“幸福村落广场”,这一提议得到村民们一致响应。为将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绩效成果,三村落建立“村定标准、村民自建、共同验收、项目奖补”机制,通过“砂石料自筹就地取、建材自行淘宝购、施工自己动手干、进度自我监督管”的方式,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减少了村民邻里矛盾,增长了群众参与热情。项目建成验收,村落广场改造项目总投资12多万元,村委会投入奖补资金4万元,村民出资出物、投工投劳占比近70%,自建奖补方式开始成为共同缔造的新潮流。

自共同缔造活动启动以来,九畹溪镇通过群众共建的形式,实施共同缔造基础设施项目40余个,群众累计筹资200余万元,投工投劳5000余人次,政府财政资金从“全额保障”实现“杠杆撬动”的华丽转身,群众从过去的“坐享其成”变为现在的“自力更生”,既解了财政资金短缺的“困”,也圆了群众美好生活的“梦”。

从产业发展突破

用乡村“小业态”驱动致富“大链条”

乡村变美,更要变富。

九畹溪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聚焦联农带农富农,培育和发展一系列农民参与度高、带动效应好的“共享产业”业态,让农民增收、群众受益,使产业兴与环境美实现同频共振,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共享节庆红利,带富村民。在举办各类节庆文化活动中,九畹溪镇充分融入共同缔造理念,发动群众一起“办活动”,让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在举办“石柱闹元宵 土家赶毛狗”活动中,石柱村807户村民自发筹款5万余元,其中乡贤能人筹款3万余元,准备烟花爆竹和火把等物品,呈现了一场美丽的烟火盛宴;每个村落一个文艺节目,共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篝火晚会;活动现场,还为村民提供了自助摊位售卖特色小吃和农副产品,当天带动农户增收7000余元。九畹溪镇第三届少数民族农民运动会活动期间,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销售小水果、农副产品等近8000元,带动农家乐增收2万余元,销售石柱冷水米2.3万元,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共享集体经济,带富村落。九畹溪村将共同缔造理念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率先探索“村落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落群众共同出资,在六村落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经村落群众共同商议,产业收益不直接分配到农户,而是按照“442”比例进行分红,即40%为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为村落集体经济收入、20%为产业管护人员补贴。村民主动让利于村落集体,村落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有效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共享加工设备,带富产业。为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以“共护长江”为理念助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九畹溪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联合5个村和10余家市场主体共同成立“环九畹溪流域联合大总支丝绵茶产业联盟”,将茶产业链上的茶农、茶厂、茶企、茶商以及政府部门、专家团队等资源联结,打造“丝绵茶联盟共享产业园”,采购茶叶精制加工设备,供联盟企业共享使用,既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加工成本,也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同时还提高了茶叶品质,为丝绵茶产业发展壮大增添了动力。

通过群众共同参与、共兴产业、共享成果,九畹溪镇在共同缔造方法的指引下,已发展丝绵茶2.3万亩、柑橘1.7万亩、小水果0.5万亩,带动农民直接经济效益超6000万元,真正增强了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既鼓舞了信心,也凝聚了人心。

从治理机制上解密

用示范“小支点”推动全域“大提升”

九畹溪镇以共同缔造为抓手,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和创新,打造了一个个可推广、可参考的乡村版共同缔造示范点,再以点带面,集效成势,形成了共同缔造基层治理示范带。

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全领域发动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共同缔造不断深入的根本保证。九畹溪镇坚持纵向提升、横向发力,不断健全“党建引领、双线融合、三级架构、聚合环绕”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镇党委整合政府基层组织、基层政权、网格管理等部门工作职能,创新设置“基层社会治理办公室”,实现治理机制、治理平台、治理资源的有效统一。完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建线和“村委会-村落理事会-村落群众代表”的治理线的“双线”组织功能,调整划分村落110个、村落党小组91个,群众推选“两长八员”435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半径和治理效果。坚持党组织居中引领,培育孵化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组织80余个,在抗旱救灾、文化宣传、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让每个村民都能在组织中找到位置。

以凝聚共识为前提,全覆盖武装思想。推进共同缔造,首先必须要转变和统一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九畹溪镇坚持以讲促学,将共同缔造宣讲从镇党代会、人代会,逐级开到干部、党员大会和“村落夜话”群众会,让党员干部树牢“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工作意识,让群众思想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思想观念逐步实现迭代升级。坚持以比促干,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等活动,让各村在对比中找差距,形成比学赶超、齐抓共进的良好氛围。坚持以评促效,充分聚集群众智慧、征集群众意见、号召群众评价,真正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政府执政成效的标杆,不断拉近党群关系,形成思想合力。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周期融入理念。共同缔造理念要深入人心,就要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九畹溪镇因地制宜建立了“红指印”谋项目、“筑堡办”审项目、老百姓建项目、监督员巡项目、理事会验项目的工作机制。申报项目必须经村落群众会共同商议并按上“红指印”确认,经镇“筑堡办”与各职能部门按照议定原则会审把关,并以“共建比例高优先支持”的原则进行竞争性立项,最终形成共同缔造项目库,汇集了7大类项目共152个。

以试点先行为路径,全方位探索创新。用好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就必须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九畹溪镇率先以石柱村李家河村落为探索试点,通过半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五四三二一”工作法,即“五步”议事促决策共谋、“四子”模式促发展共建、“三方”协同促建共管、“双向”联动促效果共评,最终实现“一同”共享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一花引得百花开,在“五四三二一”工作法的引导和推广下,在共同缔造理念的不断浸润和指引下,各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峡口村的“433”共建模式、九畹溪村的“442”共享机制等相继诞生,共同缔造在全镇逐步形成串珠成线、聚星成火的发展态势。

以骨干队伍为保障,全要素激活带动。花红要靠育花人,共同缔造工作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人”的力量。九畹溪镇大力培育基层治理的骨干人才队伍,通过业务培训提能、结对帮带提质、观摩交流提效等措施,培育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带领治理的本领;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让在职党员、产业党员、普通党员、银发党员、流动党员都能在基层治理中找到自身的“发光点”,成为带领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一束光”;通过配齐配强村落理事长,显著增强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力量。通过以少数带动多数,以骨干力量引导全员参与,形成了党员先行示范强产业。

乡村天地阔,振兴写新篇。九畹溪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正袭卷而来,全镇上下正以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共同缔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激发群众主体作用,聚民智、汇民力、顺民意、听民声、润民心,推动全镇共同缔造走深走实,争创全县共同缔造标杆乡镇”,秭归县九畹溪镇党委书记刘峰表示。

记者微评

上下同欲者胜

在九畹溪镇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上下同欲的力量。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近年来,九畹溪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变干部说了算,到大家商量办。

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决策共谋,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这是九畹溪镇的“制胜法宝”。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幸福村落为基本治理单元,深入贯彻“五共”理念,以村落夜话等形式,蹚出了“五步议事法”、 “红指印”谋项目、“筑堡办”审项目、老百姓建项目、监督员巡项目、理事会验项目等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为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宝喜

三峡日报通讯员 曾韵 胡文庭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九畹溪镇提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