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周总理上级,牺牲时屹立不倒,外甥后来成为新中国总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乐高小世界二战视频 他曾是周总理上级,牺牲时屹立不倒,外甥后来成为新中国总理

他曾是周总理上级,牺牲时屹立不倒,外甥后来成为新中国总理

#他曾是周总理上级,牺牲时屹立不倒,外甥后来成为新中国总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窗外望去,一片繁华盛景,当前的祖国多么强大,留给世界人民的印象都是高大的巨人身影,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多么不易,是几代人辛辛苦苦、勤勤奋奋换来的成果,也是无数英雄先烈用自己宝贵生命铸成的坚实基础。想想这些为革命捐躯的先辈,他们也有心爱不舍的亲人、有无比灿烂的青春年华,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将来,他们抛却一切,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留给伟大的事业,却无法等到那伟大时刻的到来。

赵世炎,是共青团组织前身“少共”的创始人之一,这位21岁就成为“少共”领袖的年轻人,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辉煌时刻,仅仅在26岁就壮烈牺牲,遇难时身躯久立不倒,用永不屈服的精神为自己的革命人生写下一个完美的句号。走向革命道路1901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记忆犹新的年份。那个时期,八国联军不仅践踏中国的领土,劫掠我们的领土和财富,还与大清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将中华大地完全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这一年,位于重庆酉阳龙潭镇的一个富绅之家,一个小生命呱呱落地,他就是主人公赵世炎。生于富裕家庭是赵世炎的幸事,也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私塾学业结束后,赵世炎考入龙潭镇高小,教他读书的有一个叫李玉坤的教员。李玉坤表面上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但阅历非常丰富,数年之前他还参加了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课余之余,李玉坤经常把此生的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和对祖国现状、前景的感悟讲给大将,希望能以此激励学生们,以后能为中华崛起贡献一份力。

对赵世炎人生有影响的,除了李玉坤,还有他的二哥赵世钰。比赵世炎大十几岁的二哥在成都陆军学院读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当时清廷还没有覆灭,赵世钰就经常寄些革命小册子回家。父亲赵登之思想开明,也很有远识,不反对家人接触这些革命书籍,让赵世炎有机会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启蒙教育。14岁那年,赵世炎高小毕业,为了出去见见世面,他考取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位于全国进步思想的最前列。来到北京的赵世炎,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参加各种进步社团,主动接触那些思想进步的开明人士。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的赵世炎,也最终引起他偶像的注意,那就是新文化运动发起人李大钊。赵世炎文笔扎实,下笔有神,李大钊不仅与他结为忘年交,还邀请他担任几家进步书刊的编辑,甚至还升为了主编。

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世炎以极大的热诚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次经历对他以及那些爱国师生们影响很大,他们认识到,要将解救中国,就必须寻求一条正确的捷径,而这条光明之路或许就在遥远的西方,由此他们发起了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了不起的革命先驱者1920年,赵世炎同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个爱国青年,一起乘坐阿芒贝尼克号踏上赴法留学的航程,一起去寻找心中的光明之路。为了赚取足够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来自富裕家庭的赵世炎进过工厂,当过铁路工,还要腾出时间去学习。生活虽然辛苦,但让他见识最真实的西方生活,认识到这个国家与自己祖国的不同。他们还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遥远的国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他和李三立等人深入法国各地的华工群体中召开动员会,领导他们进行了一场解除化工原有合同,争取人身自由的行动,最终帮助这些人返回了祖国。这次实践运动给他们积累宝贵的经验,1922年,赵世炎主持“旅游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并当选为书记,这位21岁的年轻人,成为少共的领导者,而周总理担任宣传部长,此时的赵世炎是周公的直接领导。

1924年,转道去苏联学习半年多的赵世炎返回了祖国,投入到国内的革命运动中。一年后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北方的政局有了新的变化,段祺瑞领导的北洋军阀出动大批人员,大肆逮捕革命者,北京的革命运动转入了地下。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赵世炎不得不谨慎起来,稍有不慎就会给组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有一次他参加会议途中,被一个特务紧追不舍,难以摆脱,亏得是区委机关的女同志夏之栩帮他掩护才得以摆脱,后来夏之栩成了赵世炎的妻子。1926年北伐开始后,为了配合国民革命军的进军,上海党组织决定举行武装起义,由于时机不成熟、准备不足,前两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1927年,赵世炎与周总理这对赴法留学的老朋友,在一起经过精心策划,进行了精密部署,做好了十足的准备,终于在3月21日,成功取得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英雄遇害后身躯久立不倒工人阶级和上海市民在欢庆这场伟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却开始策划一场阴谋。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勾结上海青帮,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批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遇害,之前还充满喜悦气愤的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在这次政变中,一边是被捕入狱坚强不屈、勇于赴死的革命志士,另一边却是贪生怕死、主动脱离组织、甚至背叛革命的小人。一些党员的叛变,给党组织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来连赵世炎的情况也被暴露。7月2日这天,特务们掌握了赵世炎的行踪和住所,在他家里将回家的赵世炎抓捕,通过叛徒的指认,他就是特务们寻觅已久的“施英”。

遭受酷刑的“施英”遍体鳞伤,却坚决不做叛徒,为了营救他,党组织动用一切办法,甚至找到抓捕赵世炎刑警队长的小老婆,商量着用十万大洋换取赵世炎的自由,刑警队长一度动了心,但知道赵世炎真实身份后,最后反悔拒绝放人,组织的营救计划失败。7月19日,赵世炎被敌人押往刑场,途中他高喊着口号,挺身前行。当刽子手砍下赵世炎头颅后,英雄身躯久立不倒,连刽子手都吓坏了。这位26岁的革命领导人结束自己的短暂一生。赵世炎一家投身革命的兄弟姐妹很多,他有一个妹妹叫赵君陶,也是一位革命者,她的丈夫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革命先驱者——李硕勋,在赵世炎牺牲一年后,李硕勋也被捕遇害。赵君陶一生没有再嫁,继承哥哥和丈夫的遗志继续进行革命运动,建国后他们的儿子成就很高,几十年后成为了总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