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怎么用? – 经方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泡根怎么用药材煲汤 乌头汤怎么用? – 经方派

乌头汤怎么用? – 经方派

2024-07-10 03: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乌头汤怎么用? 文章来自:经方派 https://www.jingfangpai.cn/p/10034502/ 5414 阅读

一、条文字眼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二、组成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三、方解

1、麻黄温经散寒,麻黄是痹症主要药物之一,同时可以透发伏邪外出;

2、乌头祛风散寒止疼痛;

3、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芍药甘草汤帮助附子止痛(有芍药甘草附子汤之义),同时可以缓解大剂量乌头的燥性,让乌头的燥性从小便利走;

4、黄芪一是益气固卫,走气分,白芍调营血,形成气血同治;二是助麻黄、乌头以温经止痛,又可防麻黄过于发散;三是同时黄芪扶正,运大气,利水湿,气的充足可以带动血液的运行,正气的强盛有利于邪气的排除,水湿的利走;

5、白蜜甘缓,能解乌头毒。

6、炙甘草可以解乌头的毒,同时可以固中焦脾胃。

四、运用要点

1、本方是太阳表实合并少阴证,属于麻黄和乌头类方。

2、本方有麻黄应该是不出汗的太阳表实状态。

3、本方疼痛比较剧烈,痛得不可屈伸了,所以乌头用到了五枚对付剧烈疼痛(50--75克),乌头要和(生姜,最好再加)蜂蜜炙甘草先煎一个小时以上,量越大煎煮的时间就越长;其他药物不能浸泡,直接加干药与煎煮好乌头一起混合,不能加冷水,开始煎煮乌头时一次加足量冷水。

4、本方中的黄芪,其实三两都偏小,表实虚弱无力驱动的痹证,只有大剂量的黄芪,才能够有气力推动痹证的外出,黄芪可以用到200多克,只有气足才能活血,气血才能流动,气血流动才有利于痹证达表而解,就是李可大师说的“黄芪运大气”

5、本方的麻黄一定要用生麻黄,麻黄是起透发伏邪,解表而蠲痹的,用量也要大,才能透发伏邪,必须先煎,不管有没有泡沫,必须先煎煮5分钟倒掉水留药渣再跟其余药物煎。

6、本方的痹证是寒证实证的痹证,是见冷加重,加热缓解,脉浮紧或是沉紧。

五、病机辨证

太阳表实证合并少阴痹痛证

六、临床运用

1、痹证疼痛;

2、痛经 ;

3、脱疽疼痛 ;

4、痛风;

5、脚气,脚弱不能立;

6、疝气疼痛。

七、加减合并运用

1、乌头汤加当归四逆汤治疗顽固寒痹

2、乌头汤加防己黄芪汤加防己茯苓汤治疗寒痹伴有水肿证

3、乌头汤加附子,细辛加强止痛。

八、类方区别

1、《千金方》的乌头汤是桂枝汤的加味,属于太阳表虚,属于桂枝类方,还有,有乌头,细辛,花椒,附子四味猛烈止痛药物,效果非常好;本方属于麻黄类方。

2、附子汤是少阴阳虚疼痛证,是桂枝附子类方,温阳益气止痛,可能要出汗,有背心冷,四肢冷,四肢无力,疼痛。

3、甘草附子汤也可以治疗剧烈疼痛,它是太阴少阴寒湿痹痛证,伴肿和出汗。

4、真武汤是少阳寒湿水饮证,水肿证为主,其他为辅助。

九、方歌

金匮乌头五枚先, 麻芪芍草三两添。

【临床验案】

1、痛经

陈寿永医案:程某某,女,18岁。1994年11月8日初诊。上月经前冒寒在外,身寒啬啬,次日,少腹绞痛,经用薪艾煎水热敷良久,方行紫黑小血块和污液,后打针吃药好转。前天又不慎受凉,经水昨行。现少腹冷痛,热熨则减,按则痛剧,经色紫暗,有块,经行不畅,行毕则舒,唇舌瘀紫,苔白较厚,面色觥白,体倦乏力,腰酸膝软,四末清冷,大便常溏,脉沉紧而细。证属寒邪客于胞宫,气受寒则滞,血受寒则凝,气滞血瘀,痛经乃作。辗转思维,乌头汤合拍,众知麻黄解毒,临床上将其加入温补药中,宣通络隧,威而不猛,实为搜剔寒邪之骁将。 制川乌、麻黄、艾茎各6g,黄芪、白芍各15g,炙草100g,蜂蜜90g。冷水浸透,烈火煎开,文火续煎15分钟,取头汁;加开水,文火再煎15分钟,取二汁与头汁混合,分成三份,早、中、晚饭前分饮之。3剂药后经水畅行,色红,无血块,小腹痛愈。(四川中医1996;〈 8):53)

2、痹证(关节炎急性发作)

王海州医案:王某某,女,23岁,农民。1977年lO月18日就诊。自述3天前因挖井下水、又感风邪而致双膝关节冷痛难忍,不能行走,伸屈痛甚,关节肿胀,右膝明显,急赴本院求治,服桂枝芍药知母汤之类2剂后,痛非减轻,反而加重。现症膝部痛如锥刺,局部发凉,不时呼叫,屈伸不利j不能坐、立、行,只能取卧位。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2000/mm。、中性75%,血沉24mm/小时,舌质淡,苔白,脉沉紧。证属气血亏虚,寒湿阻络。治宜补气养血,散寒除湿,活络止痛。遵《金匮要略》乌头汤加味:黄芪15克,白芍30克,制乌头12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木瓜30克,防己20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上方服2剂(一日量)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消其半,能坐、站时许,行走丈余,但夜间仍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微迟。寒湿未尽,原方加干姜12克,又服4剂,膝关节痛肿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加减服5剂,痛止行便。

3、阳痿

宋建华医案:易某,男,31岁。1985年6月4日初诊。阳痿4年余,面色晦滞,头昏,眠多,疲乏,腰膝酸软,畏寒自汗,频繁滑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根部厚腻,津润,脉沉迟。追问病史乃知,年少时屡犯手淫,遂致阳强不倒,故常在起床时用铁器,凉水等促其痿软。1981年结婚,婚后不到3月即阳痿不起。更医多人屡治不效。此乃寒湿之邪浸淫宗筋,深入下焦肝肾,宗筋拘急之证。处方:麻黄12克,黄芪60克,白芍12克,甘草6克,制川乌、熟附片(与生姜60克,先煎两小时,后入诸药)各30克,蜈蚣(不去头足,研末分吞)3条。3剂。

服上药后,滑精,自汗止。腰膝酸软似有好转。余证同上述。效不更方,仍予原方3剂。药后病情明显好转,再7剂则病愈。随访至1986年3月,未再复发。

辽宁中医杂志1987

本文选自邓文斌《经方方证探微》。

本文地址:https://www.jingfangpai.cn/p/1003450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