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25亿!他把乌江榨菜打成国民品牌,如今功成身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江榨菜哪里生产的 一年卖出25亿!他把乌江榨菜打成国民品牌,如今功成身退

一年卖出25亿!他把乌江榨菜打成国民品牌,如今功成身退

2024-07-01 0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时的涪陵榨菜有多困难呢?

作为一个普通的国有榨菜企业,年产量只有1万吨左右,产品没有竞争力,更不用说品牌和销售网络。

公司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集团内部一片落寞,干部和员工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一天下岗的噩耗就会轮到自己。

网图

对于周斌全自己,从前途一片大好的老牌上市公司董事兼副总,到行将就木的地方企业一把手,前路茫茫,人生的“下行”仿佛一步之遥。

求人不如求己,接了烫手山芋,周斌全开始琢磨利用内外部一切有利条件自救。

要自救,就要改革。

周斌全详细研究了当时榨菜行业的产业情况、工艺水平等,对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产能和工艺问题圈出重点,渐渐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摆脱“刀耕火种”的生产模式,实现工业化。

要工业化改造就需要大量资金。对于负债累累、信用不足以再借贷的涪陵集团来说,这么一大笔钱从哪里来?

幸运的是,当时正在进行的三峡工程,为地理位置正好处在移民迁建区的集团送来了一笔1.4亿元的拆迁补偿款。

这笔关键时刻到账的钱,很快在集团内部引起了非议和争论。

天价拆迁费到底应该怎么花?

几乎大部分声音都认为,应该趁着兜里有钱,还清债务之后彻底抛弃榨菜这样的传统式微行业,利用剩余资金发展高科技行业,向互联网、手机、数码等新兴产业转型。

周斌全详细考量了集团的实际情况,拥有的优势和基因,做出了一个力排众议的决定:继续做榨菜。

网图

涪陵当地的环境,天然适合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生长,从原料到加工,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贸然转型到其他领域,缺乏产业环境和人才,很可能鸡飞蛋打。

周斌全寻遍国内外的食品生产机械制造企业,想把榨菜的生产做成现代化的流水线,从腌菜、淘洗、切分、脱盐、脱水、拌料、包装、灭菌、装箱等全部实现工业化。

他还带队考察了美国日本韩国的酱菜泡菜生产企业,最终从德国引入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线。

经过层层技术、生产试验、不断调整,花费了5000万的第一条生产线上马后,直接让一个厂的产量,追平了过去20多个厂。

仅仅一年,涪陵榨菜销售额破亿,扭亏为盈,活了过来。

这时,涪陵榨菜才慢慢开始清理债务,边生产边发展。

周斌全乘胜追击,对所有生产线都做了工业化改造,直到拥有8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到6.5万吨。

但活下去只是周斌全的第一个目标,打赢了生存战,他开始为涪陵集团寻找更大的出路。

2002年,对涪陵榨菜来说是又一个转折的前夜。

此时涪陵榨菜集团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2亿,年产量达到了2万吨,光销售人员就达到了100人,跑遍全国各地进行铺货。

然而困难也随之显现,市场太大,有时货铺了却卖不动,经销商来退货时产品甚至已经过期,对于整个公司来说,销售、生产各个部门的节奏都受到干扰。

来回反复多次以后,周斌全组织座谈会才发现问题:

对于榨菜这种没有品牌的细分领域,消费者对于产品没有认知,更没有品牌忠诚度,往往是随手买个想吃的口味。

此时,集团公司到了需要打造品牌的时候。

千禧年时代,电视广告还处在可以快速造星的时候。

央视上随处可见方便面、牛奶等快消食品,唯独没有人给榨菜做广告。周斌全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上央视!

2004年,周斌全坐飞机前往北京,初次拜访央视相关负责人和当时正当红的“皇阿玛”张铁林。

公司内部当然又是一片争议,对于刚刚站稳脚跟的集团来说,在央视打广告,还是为一个小小的榨菜产品,巨大的投入能换来应有的回报吗?

然而,当时央视广告确实是大多数企业都能吃到红利的金饽饽,好多名不见经传的品牌都是靠央视广告一夜之间广为人知占领市场的。

从央视回来,周斌全大胆地瞄准了《新闻联播》后最紧俏的广告时段,价格令人咋舌,当时每个单元700万。

从公司上下到整个涪陵小城,都在传榨菜集团打算去央视打广告,一时间议论纷纷。

最终,周斌全顶住压力,一口气签了1400万元的支票,投了两个月。

当张铁林在黄金时段向全国人民说出“乌江榨菜,我爷爷的爷爷都说好”的广告语,品牌一炮打响,乌江榨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网图

与此同时,涪陵集团还为乌江榨菜喊出“三榨”口号,至今,涪陵榨菜践行的“三清三洗三腌三榨”工艺依旧是整个榨菜行业的标杆。

在央视的背书下,广告投放取得了巨大效果,乌江榨菜成了又一个一夜之间缔造的国民食品品牌。

虽然后来张铁林的那句广告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并不影响“乌江”成为榨菜第一品牌。

从此以后,乌江榨菜不仅进入了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权哥各大知名连锁超市,还进入了各级农贸市场,城乡小卖部、便利店。

几乎每一个商店的货架上都有涪陵榨菜,伴随着方便面、火腿肠走进了千家万户。

2010年,在上任涪陵榨菜(002507.SZ)董事长10年之际,周斌全重新成为上市公司掌舵人,亲手把公司送上了深交所。

网图

“榨菜第一股”上市当年,涪陵榨菜的营业收入达到5.45亿元,净利润达到5574万元。到2022年,涪陵榨菜的营业收入达到25.48亿元,净利润达到8.99亿元。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到A股常青树,涪陵榨菜已经走出了最好的逆袭故事。

但对周斌全来说,他还需要为集团找到继续增长下去的曲线,让涪陵榨菜集团打开未来的生长格局。

2014年,涪陵榨菜已经意识到产品类型单一,开始走上多元化之路,寻找新的增长点,先后推出萝卜和海带丝品类。

2015年又斥资1.29亿元收购了四川惠通食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进入泡菜市场。

根据上游新闻报道,涪陵榨菜集团长期以来执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与农户结成稳定的互助合作关系,在涪陵区20多个乡镇建原料基地20万亩,菜农人均收入超过2000元/亩。

同时,还发展了萝卜基地、建立了出口原料基地,并积极探索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股份化榨菜专业合作社。

目前已协助成立了100家股份化榨菜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区50万农户的发家致富和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2020年,周斌全在“乌江榨菜2021年新战略启动会”上宣布,“乌江榨菜将以乌江品牌为核心,拉动品类发展,未来3—5年,实现销售额100亿元,成为重庆地区首家达到百亿销售额的食品企业。”

网图

然而,隐忧开始浮现,近十年来,涪陵榨菜营收中,榨菜产品收入占比最低的比例都有84.48%,利润占比最低为85.48%。

尤其是2015年,榨菜产品的利润惊人地占到了公司全部利润的99.93%。被寄予厚望的泡菜业务,除了今年半年报之外,长期处于10%以下。

同时,随着疫情和经济环境下原材料年年涨价,乌江榨菜也不得不开始涨价之路。

中信建投统计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乌江榨菜或直接或间接累计涨价12次。

曾经几毛钱一袋的乌江榨菜,如今已逼近4元左右。

最近的一次涨价是2021年11月,当时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上调幅度为3%—19%不等,甚至还推出了售价高达888元的乌江涪陵榨菜五年沉香礼盒装(900g)。

彼时就有很多消费者直呼“榨菜吃不起了”。

另一方面,涪陵榨菜的销量也呈现下滑态势。

从销售品类看,今年上半年,榨菜销售量5.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2%,同期库存量同比增长16%;萝卜销量0.3万吨,同比减少12%;泡菜销量0.66万吨,同比增长8%;

其他产品销量0.18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占绝对销售主力的榨菜销售量下滑已持续两年多。

榨菜江湖风起云涌,消费疲软仿佛一朵挥之不去的乌云,笼罩了整个榨菜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百亿”企业任重道远,周斌全却已到了名利双收的离场时刻。

12月12日,涪陵榨菜发布公告,用近千字篇幅对周斌全给予了高度评价。

长达23年的任职周期,风风雨雨,峥嵘岁月,如此高的任职评价,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中,罕见。

功成身退的周斌全,不仅将一个地方国企带上A股,还成功完成了企业改组,在市场和行政中间取得了最大公约数,让一个企业可以较为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

截至公告日,周斌全持有涪陵榨菜1031万股,身价1.6亿,为第四大股东。

根据公告,出生于1981年的高翔接任中共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委员、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高翔出生于1981年,研究生学历,一直在党政机关任职,此前为涪陵区经信委党委书记、主任。

从辉煌的前任手里接过传奇的公司,继任者的任务是把集团带上新的发展局面。

对于涪陵榨菜来说,能否守住榨菜王的地位,还看今朝。

-End-

参考资料:

钛媒体:《榨菜之王,功成身退》

蓝鲸财经:《涪陵榨菜“换帅”:周斌全掌舵23年后退休,继任者面临业绩挑战》

澎湃新闻:《涪陵榨菜周斌全挂靴而去,江湖再无“榨菜王”》

众学堂:《榨菜大王周斌全的故事》

新京报:《23年掌舵人周斌全离任,涪陵榨菜能否再造辉煌?》

作者:向山白

编辑:一乙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