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树人树增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乌榄扦插技术视频教程 树木树人树增城

树木树人树增城

2023-12-22 2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座朝气蓬勃的现代都市中,古树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广州市增城区,古树有着千种姿态:有的枝干上缠满岁月的皱纹,伸展着沧桑的历史造型;有的好似一尊门神,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宁与稳定;有的看似已逝,却于干枯的躯干之间,重新焕发一派勃勃生机。它们既是增城自然生态的中坚,也是增城从古至今的见证者。

直至目前,增城区登记建档古树名木已超过2000株,作为“活文物”“绿色文物”,千姿百态的古树不仅为众多名胜古迹增辉,还以古、怪、奇、俊的特点形成特有的景观。它们遒劲挺拔的躯干,婆娑如盖的枝叶,向人们传递着坚韧与顽强。它们是增城生活方式的独特名片,也是本地人记忆的“精神坐标”、外地人前来增城度假休闲的“打卡地标”。

荔湖公园湖畔。

以仙姑之名而生

仙桃仙藤传承增城千年古韵

何仙姑,这位道家八仙之一的神明,与增城有着紧密的联系。据明·陈梿《罗浮志》、明·《仙佛奇踪》道卷(还初道人著)、《历代神仙通鉴》等记载,何仙姑系广州增城人氏,其慈善心肠,常常救苦救难,广积阴德。

在小楼镇,现存“何仙姑家庙”,又名“小楼仙源”,系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家庙的一绝,在于庙正堂右侧的瓦脊上的一棵桃树,枝干不大,绿意盎然,年年开花结果。据何仙姑家庙工作人员介绍,桃树的真实来历已不可考。民间认为,这棵桃树因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果实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何仙姑家庙屋顶桃树。

登上屋檐可见,仙桃虽生长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未曾施肥淋水,依旧枝叶繁茂。每年入春,何仙姑家庙会出现“三多”现象:一是桃花多,初春时节,桃花满树,烂漫盛开;二是游人多,仙桃本是神奇之树,加上桃花盛开,更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三是果实多,仙桃长势喜人,硕果累累。据了解,小楼镇每年将所产仙桃赠送给长寿老人、抗疫英雄、增城好人等,传为佳话。

何仙姑家庙旅游景区的另一亮点,则是离家庙400米处仙藤公园内的盘龙古藤。相传系何仙姑成仙后返乡时,在家庙旁的树林里乘凉,离开时遗留下五彩祥云丝带,其后幻变为古藤。

小楼镇仙藤园白花鱼藤,树龄1312年。

天长日久,蓬勃生长的古藤已成为一座天然的凉亭,既可隔离毒辣的骄阳,亦可阻挡风雨侵蚀。古藤覆盖面积近900平方米,6月花开,8月结果,白花如雪,芬芳遍地,香气袭人。据考证,这根古藤的学名为“白花鱼藤”,系我国稀有的植物,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藤千缠百绕,藤根源头在哪里?至今存谜。如今,古藤园已成为游客必来的绿色打卡地。

百年荔香数西园母树

遍地挂绿盛景有望重现增城

何仙姑在增城留下的仙迹,还有闻名遐迩的挂绿荔枝。

何为“挂绿”?相传何仙姑成仙后,怀念故土的她,邀约另外七仙回到家乡的“曲水流杯”飞泉洞游览,住在荔城街的西园。一天傍晚,夕阳西斜,照在葱茏茂密的荔枝树上,反射出一道道灵光。面对迷人的景致,心灵手巧的何仙姑拿起银针彩线,到荔枝树下绣起花鞋。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不觉天已蒙蒙亮,因还要赶着和七仙继续云游,匆忙之间的何仙姑,将剩下的一缕绿色丝线往树杈上一挂,此树沾了仙气从此仙化。日后,这棵普普通通的荔枝树结出的果实,遂成为挂绿仙果。

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诗》有云:“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清诗人李凤修诗咏:“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足见其珍贵程度,故被誉为“荔枝之王”。

事实上,挂绿母树不仅年长,还是增城历史的见证者。据《增城县志》等文献记载,挂绿原产于新塘四望岗,但据《珍帚编诗集》卷五所述,“广州荔枝,以挂绿为上。花时,长吏使标致之。岁畏其绕,斧之无遗类矣。”即因官吏勒扰,百姓不堪负重而砍光挂绿荔枝,万幸只存县城西郊西园寺的母树,至今。

增城挂绿广场挂绿母树,树龄421年。

目前的母树已有4米多高,树冠东西与南北延伸近20平方米,每年的夏季,母树都挂果累累。南都记者走近挂绿母树,周围有多棵不同种类的荔枝树环绕守护,被簇拥其中的挂绿母树,颇有“母仪天下”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增城挂绿以西园母树为宗,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系列,二代、三代品种分布于各镇街。未来,挂绿名果将填满市民的果篮子,增城有望重现古时各地皆有挂绿的盛景。  

徙人因古树而居

烟囱飞榕成为精神教育“活教材”

“榕树底,担凳仔,霸头位,听古仔”——这幅在大树底下聊天讲故事的场景,曾经为很多岭南地区的人们所熟悉。一棵棵榕树,扎根在增城每条村的热土之上,历经风雨,一圈圈年轮见证沧海桑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心灵深处最温馨的记忆、最难以割舍的乡愁。

石滩镇石湖村委会田心合作社旧村南五巷细叶榕,树龄612年。

位于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南五巷的一棵600年历史的细叶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资料显示,古榕树高15.3米,胸径达1.87米,东西南北冠幅均超过20米,以广阔的绿荫遮蔽村舍。明代始建于此的田心村,因发现这里不仅地势较高,能够躲避洪涝灾害,更有榕树的树荫庇护,于是村民纷纷迁徙至此。

田心村村干部曹兆良将南都记者带到榕树下,只见树下多条麻石凳规整地排列,周边的砖房多已覆上厚厚的一层青苔,墙面上依稀可见前辈们留下的手写通告等遗迹。如今的古榕,藏于浅灰色的水泥村屋之间,于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在炎热的夏日,榕树下便是天然的乘凉好去处。

一村有一宝,对于田心而言,这棵庇护了数十代人的古榕就是宝;对于增江街白湖村的村民而言,一棵长在烟囱当中的榕树更是世间罕物。

在白湖村渡口附近,这棵榕树长在五六层楼高的废弃烟囱上,成为一把悬在空中的“巨伞”,被当地村民誉为“飞榕”。这棵当地远近闻名的“飞榕”,长在白湖村增江畔,自高四五米,树冠约20平方米,在周围的竹林、果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烟囱直径约2米,原属当地一家木薯加工厂,该厂早在20年前已经停产,烟囱却保留完好。

增江街道白湖村湖溪路“飞榕”。

据白湖村村干部尹桂东介绍,“飞榕”的来源很有可能系飞鸟携带种子落到烟囱顶部。20年来,榕树生生不息越长越茂盛,其根从十多米高的烟囱顶部一直探到地下。这棵榕树像一把永远张大的伞,隔着增江对望何仙姑家庙,因此被称作“仙姑伞”。

这张“仙姑伞”饱经风雨磨砺,却坚韧顽强。2010年的一场特大台风,将飞榕和烟囱一并吹倒,所幸根茎未断,重建烟囱时,将飞榕扶正,竟然劫后余生。屹立不倒的烟囱飞榕,堪称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活教材”。

近年来,烟囱飞榕渐渐被外界熟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白湖村,只为一睹飞榕的风采。游客李先生一家专程从广州市区驱车前来打卡,一边拍照一边感慨飞榕的顽强:“飞榕的生命力令人敬佩,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学习这种顽强且坚韧的精神。”  

飘香乌榄致富众人

百年乌榄林相衬二龙自然风光

增城乌榄是“增城十宝”之一,入选2020年首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前,小楼镇邓山村有30多处大大小小的乌榄树群,而村中的古榄园则是岭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平均树龄最长、保护最完好的梯田种植榄树群。

邓山村古榄园乌榄群。

南都记者曾于丰收时节,走进邓山村,但见乌榄树高大茂盛,壮如巨伞的树冠上,挂满了累累乌榄。村民梁伯用竹竿拍打树枝,一颗颗乌黑饱满的果子如雨点般簌簌落下,铺了一地。树底下,村民拾捡乌榄,堆起一座座乌榄“小山”,感受丰收的喜悦。

邓山村土壤富硒,目前种植有1000多亩优质乌榄树,齐刷刷地昂扬在梯级山地之上,蔚为壮观,在整个岭南都极为罕见。现有的乌榄树大多是祖辈种植并留存下来,其中超过百年历史的乌榄树1000棵左右。

2008年,增城榄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邓山村的特色农作物,乌榄产业的发展一头连着村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发动机”。邓山乌榄堪称大自然对增城的馈赠,那一处处乌榄林,那一片片乌榄山,是增城的财富和生态文明的宝贵资源。

刚刚过去的假期,二龙村停满来自周边地市游客的车辆。越来越多游客喜欢来打卡乌榄林,欣赏二龙山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用躯干讲述自然与生命传说

无言古树见证城市变迁一点一滴

在增城,古树是这片土地上永恒的居民,它们见证了城市变迁,不朽的躯干更是现代化进程中刻录的回忆。

鹤之洲湿地公园位于西山村鹤洲社,是增江河东岸一片天然湿地,与雁塔隔河相望,与凤塔一衣带水。这里自古是鹤群栖息翔聚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白鹤,时而在浅水里觅食,时而腾空飞舞,呈现一派祥和壮观的景象,公园因此得名。

鹤之洲湿地公园枯木群。

湿地公园内,荔枝林郁郁葱葱,与滔滔增江相映成趣。湿地当中,有着一批经历上百年风雨而自然枯萎的荔枝树。傍晚落日时分,一道浅水光影斑驳,萋萋芳草之间,枯树苍劲的枝桠向上伸展,昭示时光流逝,而其间不时长出的新枝,似乎揭示着生命永恒的意蕴。那些舒展变化的形态,于黑白之间的轻灵仙韵,动静交替的仙风道骨,宛如一座座凝固的雕塑,以其苍劲的躯干彰显生命涅槃的奇迹和超然的自然之美,与背后的一片碧绿交相辉映。

城区内的古树,更多地与城市的发展变化有着紧密联系。增城区委老干部局大院里,有两棵古榕树,其中一棵标注树龄516年,系国家一级古树;另一棵标注树龄148年,系国家三级古树;办公区域内,还有两棵古木棉树,其中一棵标注树龄157年,另一棵标注树龄158年。

增城的城市更新中,对这些弥足珍贵的“老伙计”做足了保护:设计建设主体大楼时,因为古树而“绕着走”;安排“护树者”每日清理落叶,保护其根部,观察其生长。悠悠岁月,如诗如歌。如今,被悉心呵护的榕树,绿荫如盖,枝干苍劲,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山水蕴其神,人文滋其厚,风物佐其昌。逢大广州东进发展,古树数百载、上千载地见证增城这片土地上的世事沧桑,同时也为增城悠久的人文历史与城市更新,赋予了特殊内涵和时代意义。万种生态迷人眼,若在增城用心用情探寻古树,就会惊喜发现更多不同凡响的独特风景。

树木,树人,树增城。

荔湖公园湖畔。

正果镇湖心岛风景区乌榄树,树龄220年。

正果镇畲族村 190年古木荷,树龄190年。

*古树树龄来源: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摄影:南都记者 张志韬 陈冲 徐杰

视频:南都记者 李孟麟

出镜:南都记者 武艺璇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