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举人相当于什么学历是现在的什么官位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举人”相当于今天什么学历?

2023-12-22 1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可以免刑。

在古代打官司,老百姓上了公堂,第一个动作就是先给县太爷下跪,再陈述案情。即使是地主,富商也必须下跪。至于犯了法的老百姓,拖到公堂里,衙役们会一拥而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个皮开肉绽,给个下马威再说。即便一个人是有钱人家,也难免会有皮肉之苦。而如果一个人是秀才,则就可以大摇大摆地 站着。就算秀才犯了法,官府也不能随便抓来审问,更不能用刑。因为免刑就是秀才的特权。官府要打秀才,须 要先呈报省级学政,革除秀才功名之后才能打。(秀才见了七品以上官员还是得跪着)

五,在穿戴上 秀才 也享有特权。

秀才可以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登长靴,青衫儒雅。而没 有功名的老百姓严禁这样穿戴,只有考取秀才以上功名的人,才有这个特权。

想想看, 老百姓都要服苦役,秀才不用。

老百姓都要交税,秀才可以不交。

老百姓见到七品官必须下跪,秀才可以不用跪。

只要秀才的功名没有被取消,哪怕犯了法,官府就不能对他用刑。

这是什么概念?妥妥的特权阶级了。

在古代,如果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府顾不过来,县太爷会把地方上的管理权下放给当地的乡绅,而这个乡绅往往就是秀才。

所以,别看一些戏剧里面总说“穷秀才”,就认为秀才的地位很低下。

实际上,在古代,尤其是在明清两朝, 秀才的定位是“统治阶级预备队”。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秀才呢?

科举时代,凡是学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多大,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还未考取秀才之前统称童生,也就是说,要成为秀才首先是成为童生。古代学校称庠,所以通过院试考试的童生叫庠生,又称生员、或茂才,俗称秀才。包括县学考取的“邑庠生”和在府学考取的“郡庠生”。

在太学,即国子监的生员称“国庠生”或“国学生”。

秀才,在不同的朝代,定义也有不同。

明朝的秀才就是考上县学或府学的童生,即庠生,所以秀才是庠生的别称。

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才能叫秀才。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院试第一名叫案首(也称案元)。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前面说的特权,但是,必须每年参加考试,考试不及者,可能将受到申斥、警告甚至除名。

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

廪生是指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其中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就像现在小公务员了),即廪膳生员,其中廪生有名额限定,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增生是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仅次于廪生者。政府不给廪食(有点类似现今公务员体系编制外的临时工)。这部分主要由于读书人较多,要求进学的较多,而廪生名额有限,因此又扩广了一定名额的生员,该部分生员为了区别于廪生,所以叫增广生员,即增生。

附生,后来由于读书人一增再增,又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即附生。由于廪生和增生都有固定的名额,而附生没有数额的限制,所以凡是初入儒学的生员,统统称为附生,再从附生中经过考试补充廪生与增生。

除此之外,还有佾生,是指考秀才虽未入闱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获得佾生资格则下次考试不必参加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又称“半个秀才”。

另外还有武庠生, 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中对武生员的别称。武秀才和武举人作为将军的未来人选。

贡生是指经过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也就是说国子监也有花钱买的)。贡生被送入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成均,指官设的最高学府,就是国子监)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又分为:岁贡、选贡、恩贡、优贡、拔贡、例贡等

岁贡: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就得选拔廩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选贡:明朝规定,在常贡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乃以充贡。清朝定拔贡、优贡之制,亦由此而来。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优贡: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道,谓之“优贡”。

拔贡:清朝初定六年一次,乾隆改为十二年考一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成绩优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用、次选以教谕用。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小京官、知县或教谕。

副贡生: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作准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例贡: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再来说说举人。

秀才想要出仕,还得要去考试,也就是参加乡试(省考),成为举人。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称桂榜。

乡试结束之后,全国各地的举人,要去京城参加全国性的会试,一般在第二年的春天举行,所以又称为“春闱”。考中的被称为“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成为会元。

会试结束之后,再由贡士参加殿试,由皇帝做主考官。殿试只用来排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进士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连续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被称为连中三元。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在古代,能中举人的特别少。

就拿明清举例来说。

明朝立国276年,一共录取11万名举人。

清朝入关后268年,共录取15万名举人。

平均算下来,明朝平均每年产生400名举人。

清朝平均每年产生550多名举人。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是什么概念。

明朝两京十三省,平均分摊,每个省一年也就产生二十多个举人。

清朝多一点,但平均下来,每个省一年也不过产生三十多个举人。

每个省又有多少个县呢?至少不下50个。有的省将近一百个县。

这就相当于说, 平均一个县,一年出不了一个举人。极端情况下,有些小县,十几年都出不了一个举人。

由于稀少,所以在明清两朝,举人不仅有秀才享有的所有政治特权(范围一样,程度更深。比如秀才只能免两人徭役,举人可以免十几个人徭役和赋税。因此明清两朝有大把的财主自愿把田产放在举人名下),还可以直接出仕做官。

很多搞不清状况的人,经常以讹传讹,说明清两朝的进士不一定能当官,要等缺额。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只在明朝初年才有,明中前期至清末近五百年,都没有这种情况。

进士从明朝中前期开始,一定能做官,也就是百分之百能做官。保底就是县令。

而举人做官的概率也极大,只是很难出任高品级职务而已。

具体见下表。举人当不了大官,但一些十几年出不了一个举人队伍小县,举人想出仕,当个县令也不是稀奇事。

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上的《范进中举》吗?

范进中举后,不仅一贯瞧不起他的岳父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县里的首富张乡绅也来攀关系,又是给范进提供豪宅,送奴仆、丫鬟,还火急火燎的要跟范进结拜。

用现在的话来说,范进就是一夜暴富。

而能让范进的生活有如此大改变的,仅仅就是因为他考中了举人,拥有了特权。(人脉也是一方面原因,乡试由皇帝钦点进士出身的各部官员或翰林主考,由各省行政长官担任监考官。举人的选拔由这些官员说了算。因此考上举人就等于是与朝廷的达官显贵攀上了师生关系,前途无量)

当然,由于举人不是“天子门生”(不是皇帝钦点的),略受歧视,升官有门槛,极难升到大官。而且一旦举人以举人身份出仕,就不能再参加科举了,等于是自毁前途。所以大部分举人都不会满足举人身份,会再接再厉,继续参加考试,争取考上进士。

这也就使得举人的光彩被进士盖住,显得不那么耀眼。

至于说进士,明清两朝平均每年也就录取约一百三十人左右,平均划到每个省,也就几个人而已。

这种人在古代,属于天之骄子,普通老百姓根本接触不到。这也就是一般讲民间故事小说里,出场人物经常会有秀才,偶尔会有举人,很少有进士的原因。因为民间草根作者根本接触不到进士。举人已经是他们能接触到的最高级别的人物了。

不过前面说了,举人是可以直接当官的。哪怕考不上进士,也可以出仕。

所以,古代的秀才与现在的学士,以及举人与硕士,进士与博士,科举与高考。根本就不是一码事,没有可比性。

用不恰当的类比来说,科举更像是高考(包含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结合体。

考生既是在考学位,也是在考“公务员”身份。

一旦考中进士,那不得了。用宋朝汪洙《神童诗》中的话来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早上还在种地,晚上就成了天子门生,成了朝廷命官。

举人嘛,虽不是天子门生,但保底也是个实职副县级。

⊙点击下列标题 欣赏更多精彩⊙

往期书画艺术家作品展示

精彩不容错过

禅荷断想

向天歌

开悟的花

写字的修养

书法自在是清欢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析聂忠波的书法追求

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你的长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

最好的友情:无言也懂你

古训: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好的艺术没有过季

依然新鲜情怀

14位北大校长的书法,让书法家们汗颜!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齐白石最富诗情画意山水53幅

陈丹青:艺术就是“臭美”

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你知道多少?

贾平凹: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中国历史上的十五位圣人,你知道几个

人民时代艺术院

发现艺术之美

追溯艺术之魂

呈现艺术家的创造与灵性

分享艺术家的思想与学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