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90多分,老师为啥不给我孩子发奖状?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字典发奖状时应说什么呢 孩子考了90多分,老师为啥不给我孩子发奖状?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

孩子考了90多分,老师为啥不给我孩子发奖状?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

2024-07-12 09: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

关于“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奖状带给孩子的意义非凡

奖状该不该人人有份,我们不能仅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考虑,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一位宝妈曾跟我说,他家孩子特别希望得到一张奖状,看到老师给其他同学发奖状,孩子连头都不敢抬起来,把头埋得低低的,心里特别难受。

儿子也曾和我讲过,他的一个好朋友没拿到奖状,对他说:“要是发给他一个退步奖也好啊!“儿子对好朋友说:“得了一张退步奖多丢脸啊!”可他朋友却说退步奖也是奖啊,还能增加奖状的厚度(把多次考试的奖状累加在一起)。

这说明在父母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奖状,在孩子眼里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平时得奖状较少的孩子,对他们绝对是一个激励作用。

2.不要忽视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不同,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是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比如,老师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鼓励后进生,这都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因为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师给孩子们发奖状,就起到了激发孩子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学生一定都要奖励一张奖状,奖励多少张奖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奖得其所,讲给孩子的奖状确实能起到促进孩子进步的作用,比如有的孩子得到了一张环保之星,孩子自己都觉得没有意义,只是老师安慰自己的,那么,奖状就起不到促进孩子进步的目的了,奖就要奖到孩子的心坎上。

家长如何奖励孩子

每每考试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复习,不少家长都会向孩子承诺,只要考多少分、取得怎样的名次,就能得到怎样的奖励。

当然,也有的家长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会让孩子的学习变了味道,孩子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奖励孩子呢?

1.什么情况下不该奖励孩子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效应——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孩子在老人家门前嬉闹,老人无法忍受。于是,他就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是你们让这里变得热闹,我觉得自己都年轻了不少,这钱是为了表示感谢的。”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依然来到这里嬉闹,老人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生气了,“一天才给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有多辛苦!”孩子们发誓再也不来这里玩了。

这个故事就是对德西效应的一个诠释,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孩子们一开始在老人门前嬉闹是因为这样让他们感到快乐,嬉闹是出于内部动机,后来老人每天都孩子们一些钱,而且每天都会减少,使得孩子们在老人门前嬉闹的动机发生了改变,由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即拿到奖励的金钱。因此,当孩子们无法忍受越来越少的钱时,他们玩耍的外部动机就没有了。

德西效应提示我们,如果孩子爱学习,学习很积极主动,就没有必要用奖励的方式来刺激孩子学习,一旦孩子想要得到的奖励没有得到满足,他学习的外部动机就没有了,学习成绩就下降了。简单地说就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已经有内部动力的事情,即便他做得好也不需要奖励他。

2.什么情况下奖励孩子

在前面我们讲过通过外部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因此,对于那些学习不积极,需要父母监督,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外部奖励一定是必要的,但奖励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内在的动力,而不是不断增加外部奖励,这很容易使奖励失效。

比如,孩子在进步了之后,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庆祝呢?”而不是父母承诺给孩子什么样的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我们去奖励孩子,就有一种评判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孩子觉得只有自己表现好时,父母才会喜欢我,才能得到父母的奖励。

如果我们要奖励孩子,最好奖励孩子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比如奖励孩子一本很早就想看的书,学习器具等,这有利于让孩子形成内部的学习动机,不要奖励孩子无关的内容,比如允许孩子打游戏,给孩子买玩具等。

总之,奖励孩子是一门大学问,奖得好事半功倍,奖不好事倍功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