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不饿也总咕咕叫,我是不是病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何不饿肚子还叫 肚子不饿也总咕咕叫,我是不是病了?

肚子不饿也总咕咕叫,我是不是病了?

2023-10-27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有时候,肚子会发出“咕咕”的叫声,这种声音被称为肠鸣音。

为什么肠子会咕咕叫?主要是由于肚子里的液体与气体不断“碰撞”发出的声音。

这里的液体主要是指喝进去的水和消化液,正常人体每天分泌各种消化液总量达6-8L。

而气体则主要是来自于日常进食中吞咽的空气和肠道菌群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气体。

肚子经常咕咕叫,是怎么回事?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肚子“消停”点?

 

不饿

肚子却经常咕咕叫?

健康人的肠鸣音其实一直都有,但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内肠鸣音会出现4~5次,且声音较和缓,很少会被旁人听见。大多数情况下,能被人听见的肠鸣音,常常是主人确实饿了。

除了是胃提醒你饿了,如果肚子还经常咕咕叫,可能存在肠鸣音亢进。当肠鸣音超过每分钟10次,或音调高亢,不借助听诊器也可听到,就是肠鸣音亢进。

吞入太多气体,或者精神紧张时,可能会出现肠鸣音亢进。

此外,如果肠鸣音亢进时伴随一些症状,往往暗示着这几种疾病:

01

消化不良、肠道功能紊乱

排除饥饿的原因,偶尔出现单纯性肠鸣音,不伴随其他症状,多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此时,胃肠道产气过多,不能顺利排出,就可能出现肠鸣。

另外,肠部过敏或痉挛、胆道疾病及体内无法吸收乳糖时,也会出现肠鸣音亢进。如缺乏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就会导致饮用奶及奶制品出现消化吸收障碍,未分解的乳糖就会被肠道菌群发酵,从而产生胀气。

02

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

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会达到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会特别高,感觉肚子在不停地运动,可能预示着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急性胃肠炎还会在上腹部出现  烧灼感  疼痛,感觉  恶心反胃、腹泻腹胀,  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高烧、昏迷等症状。

消化道出血则可能会伴随呕血和黑便的现象,若出血量过多,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03

肠梗阻

如果肠鸣次数明显增多,每分钟可达10次以上,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或金属音,说明肠道排气不畅,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在肚脐周围出现腹痛,且痛感会不断加重,另外,还会伴随  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气或排便等  症状。

急性肠梗阻属于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出现上述不适要尽早就诊。

04

肠癌

长期的肠鸣音亢进,伴其他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排便异常等)可能是肠癌的前兆。

肚子“一声不吭”也可能有问题?

肚子不饿却经常咕咕叫,竟然还暗含这么多健康风险,那是不是肚子“默默无闻”更好些呢?也不是。有时候,悄无声息也是病。

如果肠鸣音减少,使用听诊器听,几分钟才能听见1次,则是肠道功能减弱。

肠道功能减弱,也可能是疾病征兆:

 

01

肠道蠕动减弱

如果使用听诊器,1分钟只听到一次肠鸣音甚至更少,提示肠道蠕动减慢。肠鸣音减慢、肠蠕动减慢,就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肠动力不足的症状。

这种情况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多运动有助于增强肠蠕动,改善便秘。

02

较长时间的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

如果使用听诊器持续3~5分钟还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刺激腹部仍听不到肠鸣音,称肠鸣音消失,见于麻痹性肠梗阻或急性腹膜炎。

腹膜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等症,后期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肚子总是“咕咕叫”,

如何缓解?

肚子如果总是“咕咕叫”,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就开始“唱歌”,容易被误认为大胃王,也挺尴尬的。

肚子经常咕咕叫,首先需要确定自己“咕咕叫”的原因,如果是以上所说疾病引起的,要尽早前往医院诊治。

排除疾病原因后,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缓解这种情况:

01

细嚼慢咽,少吞空气

进食时细嚼慢咽,不要吃得太饱、太快,避免吞咽太多空气。

02

少喝碳酸饮料、少吃产气食物

少喝产气性饮料,如可乐、苏打水等。

少吃产气性食物,如豆腐及豆制品、卷心菜、红薯以及高蛋白食物等。

03

饭后隔段时间再喝水

饭后不要立即饮水或者茶等,容易稀释胃酸,降低消化能力。

04

肚子胀气时,积极排气

有屁及时放:如果肠内胀气,一定别憋着,如果不排出这些气体的话,不仅会产生“咕咕叫”,而且其中的硫化氢、氨类、吲哚类等有害物质可能会被重吸收,对人体造成危害。

做做排气操:

胀气时,可以躺在床上推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或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推揉肚子,促进排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