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海上钢琴师》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船上的舷窗都是圆的还是方的 15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海上钢琴师》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

15个理由告诉你,为什么《海上钢琴师》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

2024-07-17 1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中,《海上钢琴师》最具知名度。

电影里的音乐仿佛一剂肾上腺素,将戏剧冲突以无限浪漫的方式加以放大,将本来就极富传奇性的故事渲染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看《海上钢琴师》,如酣饮烈酒。

朱塞佩·托纳多雷

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在弗吉尼亚号客轮上,船工发现了一个被遗弃在钢琴上的孩子,并给他命名为1900。

这个孩子后来成长为无比出色的钢琴家,征服了每一个听过他钢琴的人;但终其一生,他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号一步,最终与这艘船一同葬身海底。

在1900身上,有太多内容值得解析。他究竟是一个囚徒,还是一个主宰,究竟是自由的,还是被自我禁锢的?

包括他的名字,他的钢琴,他的几次失踪,都有太多的品咂余地。 而电影里1900演奏的钢琴和经典的交响配乐,却以无法掩盖的光芒带动了全片的叙事,构成了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

最经典的两段弹奏,可以认为是一静一动。

静,是令人惊叹的美,是隔着舷窗的一见倾心。女孩在三个窗户前依次走过,或圆或方的窗仿佛画框,将女孩的美如油画般定格在1900的心海。

他的指尖在钢琴上流淌出一段优美的旋律,就是全片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Playing Love》,这段旋律后来也成为全片主题音乐《1900’s Theme》的基调。

那是1900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房,向一个姑娘完全抒发着自己的全部。

为了这次相遇,他几乎选择下船去找到那个姑娘。但在最后一刻,看着远方高楼林立的纽约,他选择了回头。原因,恰如他后来告诉麦克斯的那样。

“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而一动,没有人会忘记,斗琴。

“发明了爵士乐”的杰利·罗·莫顿来到弗吉尼亚号,要跟1900做一场钢琴的决斗。当他的一个剪影让大厅安静下来,我们已经听得到全场安静了下来,仿佛驾到的是一位王者。

杰利把一根点燃的香烟放在钢琴上,这个出身于红灯区的黑人,在他开始接触钢琴的地方学会了如何轻柔地弹琴。

他的演奏如轻风拂过,甚至整段烟灰都不曾震落。

但1900一直没把这当作比赛,他喜欢这位音乐才华出色的音乐人,前两次一直划水。直到杰利冰冷的侮辱当面,他真正认真了起来。

从电影叙事上来说,这是一段被压到极致的欲扬先抑,观众们和旁观的麦克斯一样懊丧和不解。正因如此,1900后面的那段演奏才会那么震撼人心。

他弹了全片最著名的曲子之一《Enduring Movement》,这首曲子从来没有被单人现场演奏过,因为在设计上这是一首双人曲,根本无法单人弹奏。

当1900独立完成了这支曲子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贵妇的假发被碰掉而不自知,绅士的雪茄掉到了裤裆里也毫无察觉。然后,1900用弹奏之后剧烈振动的琴弦点燃了那根烟。

他的演奏是狂暴的,热烈宛如大海的风暴,和他的胜利一样令人如痴如醉。凡人们,尖叫吧!

1900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谜,又仿佛一个大海上的传说。但没有人能否认1900的魅力。

弗吉尼亚号对他来说就是一方世界,在这里他可以掌握一切,在这里他才华横溢、他温文谦和、他幽默动人。

我们就是他所谓的,那些不断去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的人们,这个浩大的世界永远在我们前面设置更多的目标,为我们带来无可预知的忧虑。

而对于1900,整个世界或许如天上的星辰,无需触及却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这样一段如长诗般浪漫而传奇的故事,曾经多少次撩动了我们的心弦。那些音乐与电影共同完成的叙事,是托纳多雷和莫里康内完成的绝代神作。

在电影上映之前,或许你会想知道当年发生在电影背后的那些故事,这些幕后会让你了解伟大背后的每个瞬间。看完之后,咱们一起去电影院朝圣啊!

1

从舞台剧到电影

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该片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巴里克在舞台剧上演之后,找到好友朱塞佩·托纳多雷,希望他能导演这部作品,而托纳多雷几乎瞬间爱上了这个故事。

托纳多雷在片场

为了筹备这部电影,托纳多雷第一次为全片绘制了故事板分镜,此前他只在电影的关键部分做这些工作。这也是托纳多雷的第一部全英文对白电影。

2

自己送上门的男主角

蒂姆·罗斯当时已经声名鹊起,不但是昆汀·塔伦迪诺的御用男演员,出演了《落水狗》和《低俗小说》,更在前一年凭借《赤胆豪情》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朱塞佩在读剧本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蒂姆·罗斯,因为他有“演出一个特殊人物”的能力。同时制片方也需要一个在北美有影响力的面孔。

出演《海上钢琴师》他先读的不是剧本,而是巴里克的《1900:独白》,完全被“1900”这个人物迷住了,还和巴里克成为了朋友。他很快就决定出演这部电影。

蒂姆·罗斯说他拍片期间一直在听爵士乐,“那让我想到我父亲,他从前一直是个爵士乐迷。”

3

蒂姆·罗斯不会弹钢琴?

是的,不会,而且即使拍完了戏,他还是不太会弹!是不是很神奇。

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其实做到的只是一点,就是让蒂姆·罗斯能够演出弹琴的感觉,毕竟电影里他演奏了大量高难度的曲子。只要他能像一位钢琴大师那样“动手”就可以了,真的不需要出声。

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蒂姆·罗斯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长)。要知道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了。

4

那个小仙女是谁!

饰演1900钟情的女孩的梅兰尼·蒂埃里是一名模特,多次出现在《Vogue》等杂志上。出演本片时她只有16岁,但气质相当惊艳。

此后她曾出演过20多部影视剧,还从2001年开始出演舞台剧。最近一部作品是去年的法国电影《天上再见》,依然又让人心动的气质。

《天上再见》中饰演波琳

5

是他打造了最完美音乐

电影里1900演奏的钢琴和经典的交响配乐,以无法掩盖的光芒带动了全片的叙事,构成了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品。

《海上钢琴师》的配乐真的是“Mission Impossible”,因为电影的主角就是一位钢琴天才,他的每一段钢琴曲都是没有人听过的杰作,甚至那些信手拈来的练习曲都会被惊为天人。

要想写出这样的音乐,配乐者自己必须是一位大师。所以托纳多雷找到了埃尼奥·莫里康内。

配乐大师莫里康内

他是意大利的殿堂级作曲家,更是世界电影配乐之神,在其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里,由他配乐的电影超过1000部,见证了50年的世界电影史。

莫里康内与黄金搭档赛尔乔·莱昂内

对于和他合作的导演们,莫里康内是个神奇的存在。

拍摄《末代皇帝》时的贝托鲁奇,每每要求配乐坂本龙一按自己的想法谱写新的音乐,而对方表示不可能的时候,都会甩出一句“莫里康内当场就能给我写出来”,简直把坂本龙一逼到吐血。

贝托鲁奇曾多次与莫里康内合作

而即使在这位配乐之神的作品中,《海上钢琴师》依然是一颗明珠,天才般的作曲在其御用钢琴家吉达·布塔的演绎下,成为整部电影最令人迷醉的部分。

《海上钢琴师》配乐团队,左一为吉达·布塔

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6

为什么是爵士?

把所有的曲子都做成爵士很有风险,毕竟单一曲种下,所有作品都需要是从未出现的。巴里克在写这些音乐的情节时,从来没有给过一个门类说音乐应该是什么样,只有一个轮廓。

莫里康内用了很多技巧让这些音乐听起来像是来自那个年代,而爵士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乐种,其中也加入了各种元素,包括那段经典的塔朗泰拉舞。

导演听莫里康内弹的第一段是三等舱里那段农民的画像,因为可能会涉及到争议。后来导演总是听着音乐决定那些对应的演员形象。

7

杰利·罗·莫顿

片中那位挑战1900,还大言不惭说是他发明了爵士的那位仁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杰利·罗·莫顿。电影里弹奏的《The 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

杰利·罗·莫顿

在电影里饰演杰利·罗·莫顿的那位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他父亲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也是早期爵士乐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Jazz”这个字眼的人。

不过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虽然弹得一手好琴,本人却成为一名专业演员。他后来还出演过《美国黑帮》和《白宫管家》。

8

天时地利造就经典一幕

饰演杰利的演员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表示,既然杰利从来没有真的到过这艘船,也不曾有过这场较量,就给了他足够大的发挥余地。其实他不需要遵守莫顿的习惯,而是可以展开想象。

莫顿的出场方式也是克兰伦斯想出来的,因为“坏人总是这样走进来”,然后所有东西都会停滞。

巴里克说:“我写这段的时候非常顺畅,就像疯子一样。”一切的天时地利,造就了这部影史经典。

9

历史上的弗吉尼亚号

电影中的弗吉尼亚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1904年出厂,1954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弗吉尼亚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巧的是,1997年,以这两艘船为蓝本的故事同年上映,而且都成为被人记忆的经典之作。

片中轮船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卢西塔尼亚号及其姐妹号毛里塔尼亚号。1900弹钢琴的舞厅有着跟毛里塔尼亚号相似的圆形屋顶。

10

意大利的大制作电影

本片耗资两千万美元,远远超出了当时在意大利拍片的平均水平。·

由于人员和资金的问题,电影中途曾一度中止,剧组花了110天的时间用于拍摄。在罗马搭建了19处外景,奥德萨11处。

人员方面,共出动45名演员、75名工作人员、10000名群众演员、2500套服装。这对于意大利电影来说堪称巨制了。

片中的纽约、南安普敦、那不勒斯等港口的外景,都是在罗马搭建而成的。

11

为什么要跑到乌克兰?

搭建弗吉尼亚号使用的是一艘165米长的俄国退役艇,剧组进行重新装潢,搭建了60米长、20米宽的三层甲板建筑和烟囱。包括舞厅、头等舱、三等舱等主要场景,然后拖到大海上进行拍摄。没错就是“拖”,这艘船没有引擎了。

导演坚决拒绝了棚拍,剧组美术无奈地说:“因为朱塞佩要求真实啊。”

为了找到这艘船,剧组成员跑了大半个欧洲乃至美国,从拉斯托尼亚、里斯本到纽约。他们在敖德萨找到了这艘退役舰,是汽轮,而且装饰风格等都和那个时代如出一辙。因此,剧组在乌克兰进行了漫长的拍摄。

最后破船的情景,也是用这艘船拍摄。前面新船的戏则是搭建了一个1:40比例的模型。

12

全剧组被困海上

电影的制作相当艰难,这是大家最初就意识到的,但还是超乎预期。导演称许多人在第三天已经打道回府。摄影师则表示:这部电影不像其他电影那样越拍越轻松,而是恰好相反。

拍摄丹尼葬礼的那天早上,本来风和日丽,结果开拍之后突然起了大风,因为就在大海上,倒显得相当真实。编剧巴里克很兴奋,和导演商量就拍一场大风里的葬礼。

效果相当好,但船长一直在催他们赶紧收工,因为暴风雨马上要来了!而且只能用拖船走的退役舰,这时候拖船甚至已经无法靠近!

没办法,200多群众演员和剧组全体所有人在船上度过了难忘的一天一夜,搭建的床铺什么的,全都真的排上了用场。

13

导演与蒂姆·罗斯的日常

在乌克兰时,由于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对剧本的分歧,加之两人脾气都不好,蒂姆·罗斯与托纳多雷一度只在万不得已时才同对方讲话。

不过,剧组移师罗马以后,他们的关系融洽了许多,旁观者描述他们那段时间像好朋友一样亲密。

蒂姆·罗斯对乌克兰的印象是寒冷,街上遍布扒手和妓女。不过最让他吃惊的是,在一家小酒馆里,他看到自已参演、刚刚在美国上映的电影《暴徒》正在电视上放,“从画面上看,显然是盗版。”

14

后期团队横跨半个欧洲

摄影师建议为了突出真实感,从远处拉长焦拍摄人物,视觉处理也更好看。这给后期带来了不少麻烦,因为会有穿帮。

数码团队有足足60多人,总部在那不勒斯,米兰有四个工作站,柏林、莫斯科和伦敦还有七个工作站,近乎跨越半个欧洲都在处理这部电影的后期。

15

片长之战

该片最初在意大利公映时,长达3小时!而海外放映版已被托纳多雷剪掉22分钟,但海外发行商Fine Line公司仍坚持:电影应该再删改得戏剧化一些。

急眼的发行方不顾《伯尔尼公约》关于“电影的最终剪缉权属导演”的规定,威胁说否则将不会发行此片,包括各大电影节上的放映;他们要求至少再删掉40分钟。

双方就此陷入僵持。托纳多雷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惜一切代价也不删戏,为此他错过了这届柏林影展。该片原定在柏林电影节参展时长度为2小时45分钟。

Fine Line公司希望它能够参加戛纳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的主席Gilles Jacob很早就看过此片,并表示很有兴趣,但由于与导演的争执,新线公司通知他没有准备好本片供展映的最终版本,因此剧组也没有收到戛纳的邀请。

非常可惜的是,电影最终没有在各大电影节上映,奖项也大多是意大利本土的,但还是没有阻挡电影本身成为经典。

各国的上映版大多为125分钟,包括此次内地上映的4K修复版。不过导演自己后来出了一版16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电影勾勒出一个钢琴大师,他超乎法律,超乎社会陋俗,甚至超乎那个时代在音乐上的巅峰。1900,是独一无二的传奇。

他是被禁锢的,却比任何人都天马行空。

他是无名的,却比任何名留青史的人更值得记住。

他经得住任何角度的读解,但我们都清楚,自己永远无法像1900那样活得自由。这是一个关于自由灵魂的梦,我们无法靠近,但我们向往它。

也唯有这样的电影,才配得上“经典”二字。周末如果有时间,不妨走进电影院,听听那些早已熟悉的曲子,重拾那些令人动容的感动吧。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豆瓣 |

| 搜狐号 | 企鹅号 | 什么值得买 | 大鱼 |

| 趣头条 | 虎嗅 | 百家号 | 新知 | 大风号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