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回来了,这意味着什么?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为什么北极地区没有南极地区寒冷现象呢英文 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回来了,这意味着什么?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回来了,这意味着什么?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2023-10-16 2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8年,38次南极科考。

为什么1984年以来,我国每年都要派出科考队去南极?

为什么我们不断地兴建科考站,并逐渐向着南极腹地挺进?

为什么南极吸引世界各国政府的注意?

先让我们来看看,南极有什么。

别看南极表面上一片荒芜,无人居住,但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库,储存了人类可用淡水的72%;拥有最大的磷虾蕴藏量……南极还是世界最大的科学实验场,激发着人类探索的欲望。

从1772年英国航海家库克开始寻找南极大陆算起,欧美国家的南极探险已经持续了2个世纪。

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各国对拥有各自所发现的南极洲地区的主权要求越来越强烈。随后,1959年12月1日,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12国代表签署了《南极条约》,冻结了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属于全人类。

到20世纪80年代,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4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个夏季站。

1983年,中国以缔约国身份加入了《南极条约》,但不是协商国,并不能在南极事务上有任何影响。因为中国在南极没有科考站,连南极大陆都没有踏上过。

据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长郭琨回忆:中国派代表团出席第12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从座次到文件发放都是二等公民的待遇。表决时,大会主席就说“请非协商国到外面喝咖啡”,那种感觉真是十分不好受。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当时的中国也是唯一在南极问题上没有发言权、表决权的国家。

去不去南极、建不建科考站已成为事关国家荣辱和尊严的事情。最终,中国决定:成立我们自己的南极科考队。

1984年11月20日,正是北半球开始进入冬季而南半球的春天开始时,考察队出发,一路向南,要去南极洲的乔治王岛上建立中国自己的南极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正式落成。同学们可以去看看央视的纪录片《筑梦南极——中国南极科考实录》,记录了科考队艰苦、拼搏的过程。

仅这样一个细节,便说明了那一群创业者的拼搏精神。为了赶在南极的冬天来临前完工,留给建站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最终登陆仅45天就建站完成,实际建设时间只用了27天,创造了各国南极建站的最快速度。来参观的外国同行问:一天给你们多少钱?中国科考人回答:如果为了赚钱,一天给一万元也不来这里。“在那种环境之下,人的精神升华了。”郭琨说。

长城站落成几个月后,1985年10月7日,在13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上,中国正式成为协商国,从此在南极国际事务中有了发言权和表决权。

长城站

长城站的建立,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的科研热情和信心。但是,在国际范围内的南极科考上,这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因为它建在一个岛上,离南极大陆还有一段距离。

1988年中国宣布将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大陆考察站——中山站。

同学们会问,当初为什么不一口气登上南极大陆建站呢?那是因为,我们各项的硬件条件不足,特别是船只的建造上,还很落后,我国还没有一艘真正的破冰船。

首支科考队乘坐的“向阳红10”号,只是一艘运输船改建的科考船,并不具备破冰等极地考察功能。而通往南极大陆,除了广阔密集的浮冰区外,越靠近大陆,冰层便越厚越坚硬,形成一片陆缘冰,这是最为坚硬的海冰,没有破冰功能的船只无法接近大陆。

“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能力一定是伴随着国家实力、制造业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的。

担负建造中山站任务的是“极地”号科考船,这是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由一艘抗冰运输船改装而成,它曾在1987年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它行驶到离南极大陆300米时停了下来,因为这艘抗冰船不可能破开陆缘冰区。

接下来,大家便用蚂蚁搬家的方法,一点点地将建站物资卸到小艇上再运上大陆。1989年2月26日,中国第一座南极大陆常年科学考察站——中山站落成。

中国南极中山站夜空再现神奇壮丽的极光

科学探索的永不止步,也促进了我国科考船的不断转型升级。1994年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的下水与使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翻开了中国南极科考的新篇章。

“雪龙”号是一艘乌克兰船厂建造的破冰船,中国于1993年购入后经过几次大投入改造,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系统的科考船。各种设备不断更新,先进仪器不断增添,它成了国际上排得上名号的破冰科考船。

曾经参与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任务的国家海洋局海洋二所高级工程师丁维凤说:“雪龙”号配备了专门的气象预报团队,掌握卫星云图等大量数据,可以准确地预报未来一周的天气,足以让科考队做好躲避或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

而回想当初"向阳红10"号首航南极时,进入南大洋,没有卫星云图,全靠经验观察判断天气。海洋二所的海洋生物学家杨关铭回忆:1985年1月26日,“向阳红10”号陷在狂风大浪之中,整整9个小时无法摆脱。风浪撕扯着“向阳红10”号钢板,发出刺耳的“刺啦”声,这恐怖的噪声好几年后还不断出现在杨关铭的梦中。虽然最终脱险,却不得不缩减了原有的科考计划。

“雪龙”号的建成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南极科考的质量和进度,而且在这过程中,“雪龙”号还参与到了国际救援中。

2013年12月25日,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客轮被困南极。“雪龙”号立即以最大航速前往救援。由于浮冰厚度和密集程度均已超出“雪龙”号破冰能力,最后挺进到距俄遇险船仅6.1海里处时停止前进,应急小组马上制定了营救方案,以“雪龙”号协助破冰,“雪鹰”号直升机进行救援,在澳大利亚破冰船的协助下,最终乘客全部获救。

但是“雪龙”号毕竟是改造而成,加之船龄偏大,将不能胜任我国极地科考越来越深入而艰巨的任务。“雪龙2”号应时而生。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让全球啧啧称羡的是,“雪龙2”号有一独门绝活——双向破冰。船头、船尾不论是正向行驶,还是倒退时都可破冰。不仅如此,它的螺旋桨强度也比普通船舶高得多,在遇到难以破碎的冰脊时,可用船尾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把冰“削”碎,开出一条水路。

2020年,双“雪龙”号首次进行了合璧南极科考。今年结束的这第38次科考,也同样是双“雪龙”号的共同参与。

2021年11月23日上午,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第二批队员101人随“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长城站等地执行科考任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及设备应用到了南极科考中。

在第31次南极科考中,中国的科考队里出现了大量的极地机器人和无人机。由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3员“大将”组成的机器人兵团承担着中山站附近两处内陆冰盖的探测任务,这是中国极地科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阶段转入应用阶段。

在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无人机组再次出动,获取中山站周边地区航拍影像14000余张,累计覆盖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除进行南极环境遥感监测外,还协助考察队“空中探路”进行海冰运输等保障工作。

南极地区共有4个点最为重要: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在前3个点建立了科考站,仅剩南极内陆最高点也是最难到达的冰穹A高点尚属“空白”。但是冰穹A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和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一系列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比如这儿是最好的天文观测地,是最合适的深冰芯钻取地点,还是探测臭氧层空洞变化的最佳区域等等。

1991年,在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科学大会上,中国抢到了这个挺进南极内陆深处到达南极高点的项目。1995年,第一支冰穹A科考队前进80公里即被迫返回;第二年,科考队往前推进了200公里,第三年推进500公里……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冰盖科考队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这一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

2009年1月27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在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意味着我国的南极考察实现从南极大陆的边缘地区向南极内陆关键地区的历史性跨越。2021年12月1日起,昆仑站具备了正式业务运行能力,将获取长期、连续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

南极科考,别人用了200年时间的发展,我们用了近40年的时间赶上了。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罗斯海新站,将是继中山站之后的又一所常年站,而且是最大规模的站点。

在全球的南极研究上,中国已占有重要一极,特别是昆仑站的建立,更是意味着中国敲开了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

命题情景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

2018年2月7日,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恩克斯堡岛为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举行了选址奠基仪式。建设罗斯海新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要进行科学规划使之具备“一站多能”的综合观测与监测能力。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的区域,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我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

素养探究

素养①——区域认知:从区域位置的角度确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

【探究提示】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看,罗斯海新站的经度在150°E以东,所以大约为164°E,再看纬度,在南极圈以内,大约为75°S。

素养②——综合思维: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

【探究提示】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方向,先看南北,罗斯海新站比长城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是南;再看东西,顺时针方向看,罗斯海新站在长城站的西边,所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素养③——人地协调观:简要分析我国在南极建设罗斯海新站的意义。

【探究提示】我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

“雪龙”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位置与冰山碰撞,碰撞时船速3节(约5.56千米/小时),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压载水舱、油舱、主机及其他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这是1月22日看到的一则消息,那么亲爱的小伙伴儿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南极地区会有这么多的冰山吗?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看到这里你一定会问降水如此少哪里来的这多的冰呢?

南极地区

1.组成:南极大陆、沿海岛屿、陆缘冰和周边的部分海洋。

2.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①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寒带地区。(60°S -90°S,国际通行概念)

②经度位置:被所有经线穿过,跨东西半球,是世界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2)海陆位置: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相对位置:在南极半岛处隔德雷克海峡与智利和阿根廷相望。

(4)交通位置:在未来的空间交通上,南极洲是联系南美、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捷径。

3.自然地理

(1)地形:绝大部分是冰原覆盖的高原。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点。

(2)气候:绝大部分是冰原气候为主,少量的苔原气候位于一些岛屿上。特点如下:

特点 原因 酷寒(世界的“寒极”) 纬度 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地势 南极洲的高原地形,海拔高,温度低 反射 巨厚的冰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获得热量少,温度低。 大气环流 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 海陆位置 主要属于陆地,冬季降温快 洋流 沿岸主要是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属于寒流,降温明显 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仅55mm) 气压带 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风带 极地东风由较高纬的陆地吹向较低纬度的海洋,且盛行下沉运动,降水少 烈风 气压 酷寒,极地高压势力强,风力强 摩擦力 地表以冰原为主,摩擦力小 地势 受冰盖的影响,极地东风盛行下沉运动,阻力小,风力强

【补充】南极地区多暴雪,多是风吹雪。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资源丰富

②生物资源:在浩瀚的南大洋中,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无论是海洋生物种类还是其生物量都很可观,尤其是那儿的鲸、海豹、磷虾、鱼类和海鸟(如企鹅)等资源更为富饶。

动物 概况 鲸 最大的蓝鲸现有20万头;其次是鳍鲸,现有8万头;抹香鲸现有43万头 磷虾 蕴藏量为4至6亿吨。为南极鲸鱼、海豹、豹形海豹、海狗、食蟹海豹、鱿鱼、冰鱼、企鹅、信天翁及其他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海豹 总共约3200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 飞鸟 约有6500万只,其中信天翁类约3900万只;海燕有19种,约1100万只 企鹅 世界上约有20种企鹅,南极企鹅有7种,约有1.2亿只,占世界企鹅总数的87%,占南极海鸟总数的90%

③矿产资源

a:南极的罗斯海、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以及南极大陆架均是油田和天然气的主要产地。

b: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

c: 煤层主要分布于南极洲的冰盖下面,储量约为5000亿吨。

在地质时代的成煤期,气候暖湿,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茂盛,大量植物遗体在湖边或浅海边被河流带来的泥沙掩埋,逐渐碳化,最后变成了煤。于是人们便认为煤是气候暖湿地区的产物,南极洲这样寒冷,寸草不生,地底下怎么会有那么多煤呢?

距今5.7亿年前的寒武纪时,南半球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冈瓦纳古陆,南极洲和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次大陆是连在一起的。那时古陆上气候暖湿,大量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遗体在适宜条件下形成了煤。后来,南极大陆与古大陆分离,南极洲向南漂到了现在的南极附近。

4.科学考察

(1)原因: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的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领域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最好考察时间:每年11月~次年2月,些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位于极昼,且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较大值,温度较高,为当地的暖季。

(3)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考察站 类型 时间 位置 长城站 常年型 1985年 位于乔治王岛(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方位是62°13'S,58°55'W 中山站 1989年 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方位是69°22'S, 76°22'E 昆仑站 夏季型 2009年 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方位是80°25'S,77°07'E,海拔4087米 泰山站 2014年 泰山站位于中国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方位是 76°58′E,73°51′S,海拔高度2621米 罗斯海新站 常年型 2018年 位于南极洲东部维多利亚地罗斯海沿岸的恩克斯堡岛(即难言岛),方位是164°E、南纬75°S

5.问题

(1)南极臭氧空洞

①原因: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能反复破坏臭氧分子,造成臭氧层变薄。

②时间:春季(9-11月)出现,持续1个月左右。

③影响

影响 表现 对人类 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 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破坏森林

④措施: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寻找替代产品。

(2)乱捕滥杀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有些国家大量捕杀鲸、海豹等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

6.保护措施:签订并加入《南极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1985年10月7日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综合自司马地理工作室,小魏聊地理等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