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说弹壳(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丹德莱图片 朔说弹壳(一)

朔说弹壳(一)

2024-06-24 1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主要讲述一些弹壳类的小知识,关于一些底缘类型,弹壳材质,底火构型等做一些简单的阐述。首先,从底火构型开始说起吧。

底火种类大致分为这几类:中心发火(Centerfire)、边缘发火(Rimfire)、边针发火(Pinfire)、针发(Needlefire)、乳突式底火(Teatfire)、分离式底火(SEPARATE-PRIMED)

【附注:Lipfire、Cupfire属于Rimfire结构内的一种,故不单独列出】

【Teatfire、Needlefire与广义中心发火的结构差距很大且分类不明确,故单独列出】

一、底火构型概述

1.中心发火式(Centerfire)

目前最为常见的底火构型,底火在弹壳底部中央,由撞针击发底火,通过传火孔将火焰引至药室,从而完成发射

典型的中心发火式弹壳

2.边缘发火式(Rimfire)

边缘发火式弹壳,即为引药在弹壳底部的一圈底缘内,撞针通过撞击底缘击发弹药。这种结构曾经用于较大的步枪弹中,例如Spencer、.41Swiss等老式弹,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边缘发火式如今只能在.22LR、.22Short、.22BB、.17HMR、.17WSm等小型弹上看到了。

典型的边缘发火式弹壳

3.边针发火(Pinfire)

图片来自网络

边针发火式,一个古老的设计。与针发(Needlefire)有所不同,边针发火的“针”是在弹壳上安置的,击锤敲打弹壳上的击针(Pin)来击发弹药。而针发则是一根长长的击针深入到弹壳内部来完成击发,二者的结构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边针发火有一个很有趣的结构,那就是卵形弹的Inside Pinfire/内置边针,下文会加以讲述。另外在国外,边针弹还有着大批玩家,包括有趣的2mm边针弹,甚至还有对应的五花八门的使用2mm边针的“钥匙扣武器”。

4.针发式底火(Needlefire)

针发式底火的特点是撞针通过直接打进弹壳内部(多数为纸壳弹)从而击发底火完成发射的。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德莱赛步枪和夏赛波步枪,是针发式的典型例子。

图片来自网络

左为德国的德莱赛(Dreyse)步枪弹,右为法国的夏赛波(Chassepot)步枪弹。德莱赛独特的设计是底火在火药前,夏赛波比较中规中矩,底火在弹壳底部,撞针只需要击穿底部的一张纸即可,而德莱赛不仅要击穿底部的纸壳,还要穿透所有的火药才能顺利击发。总之针发式是很落后的设计,常见于早期的纸壳弹。

5.乳突式底火(Teatfire)

这个单独列出来主要是觉得与大多数中心发火有很大出入,由于“乳突式底火”是自己意译的,为了避免可能的争议,后文会直接称呼这种类型为teatfire。

图片来自网络

和名字一样,这种弹药的底火…一言难尽。而且Teatfire类型弹药的弹头往往都是埋头式的。Teatfire的底火为一个中央小凸起,通过击锤击发小凸起来引燃药室内的火药,从而发射弹头。

6.分离式底火(SEPARATE-PRIMED)

这种独特的结构应用于burnside卡宾枪,Smith卡宾枪等老式步枪上,这种结构是火帽和弹壳分离,就拿Burnside卡宾枪举例,Burnside卡宾枪所使用的.54口径子弹的弹壳底部有一个外置的传火孔(如下图所示)

(左2即为.54Burnside卡宾枪弹,注意底部有外置传火孔)Burnside卡宾枪的火帽位置,击锤通过撞击火帽变成火焰,并由内置通道将火帽燃气导向传火孔,引燃弹壳内的火药从而发射弹头。

这种结构曾经一度十分流行,但也随着底火与弹壳一体的定装弹的出现而被淘汰。

二、底火构型详述

#1.(中心发火);

1.博丹式底火(BERDAN-PRIMED)

博丹式,图片来自IAA

博丹式底火的特点是火砧(Anvil)与弹壳一体,而底火帽中不需要其他的结构,原理类似于玩具火药枪,博丹式底火由于火砧与弹壳底部为一体,因此传火孔不在弹壳底部的中央,通常在一体砧的两侧或者单侧有两个或者一个小传火孔,国产或者二战时期各国的大多数弹壳都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奥地利在德占时期生产的8×56R曼利夏弹壳的底部图,典型的博丹式底火构型,砧在中央,两边是对称的两个小传火孔,博丹式底火在二战时期使用广泛,中国的现役弹壳也主要以博丹式为主(35榴等榴弹壳为博克塞型)

法式博丹底

这里顺带说一下博丹底的特殊改型:法式博丹底,这种底火仍然是砧与弹壳底部的火台一体,但是不同之处是它的传火孔位于拱形砧的正下方,这种设计与常见的博丹底有所不同。

2.博克塞式底火(BOXER PRIMER)

图片来自网络

博克塞式底火的砧与底火帽组装在一起,底火帽通常是三片翼状的小零件,卡在中央的传火孔上。

博克塞底火示意图,左边就是火砧(Anvil)

简而言之,博丹式底火简化了火帽,博克塞式底火简化了弹壳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这两个图片可以更加简洁明了的区分博丹式底火和博克塞式底火的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

顺便说一下,也存在博丹博克塞混合在一起的底火,就像图中的这个奇怪的16号霰弹壳,使用的是混合型。国内还曾经存在过三角形传火孔、球形砧的特殊改型,存在于五六十年代左右国内生产的大口径弹壳上,这种改型也很有趣。

除了上述的两种经典类型,中心发火还有一种特殊的“电击发”(Electric-Primed)结构,这种结构经常用于大口径炮弹(如火神20mm机炮)

图片来自网络,大口径的电击发弹壳

上图是典型的采用电击发底火的大口径弹壳。

当然,这种在中小口径的常规民用弹上也有使用,如雷明顿公司的EtronX系列电击发弹药。

图片来自网络,雷明顿.22-250EtronX弹药。图片来自网络

电击发底火在结构上很像博克塞的设计,但是在火砧的下方额外设计了电击发的结构(如图片所示),电击发底火可以缩短击发时间,广泛用于一些航炮、自动武器站等等,特点是底火中央有一个不同于撞针痕迹的圆圈(其实是电击发底火的主体)

现在的绝大多数中心发火弹的底火构型是这三种,当然,历史长河中淘汰的一些底火结构还有很多。这里举几个典型例子。

3.贝内特底火(BENET-PRIMED)

图片来自网络

贝内特内置底火,它的底火实际是在弹壳内部下方固定一个中央凹陷的小铜盂,仍旧是中心发火,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弹药底部的密封。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贝内特曾经非常流行,广泛用于当时的.50-70,.45-70一类老式步枪弹上,特点是药筒下部的一圈铆痕和底部不可见外置底火,较为明显。

4.法灵顿底火(FARRINGTON PRIMER)

图片来自网络

法灵顿底火,在1880年代后期在美国弹药公司的产品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原理与博克塞类似,但是它的底座明显内凹,火砧形状也有些许不同。

图片来自网络

法灵顿底火结构实际范例(剖面深度小于底座半径,所以图中未见中央传火孔),弹壳底座内凹且火砧形状异于博克塞,但和博克塞底火的传火孔大致相同,都是在底座中央。

5.马丁底火( MARTIN PRIMER)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马丁底火是为数不多的底火帽与弹壳底座一体设计的结构范例。这样的结构可以让弹壳与底火帽同时加工成型,但是一体化设计也使得它无法被复装再利用,最终也因为某种原因被淘汰在了历史长河里。

6.米尔班克底火(MILBANK-PRIMED)

图片来自网络

米尔班克底火也是一种古老的中心发火结构,与传火孔一体的底火帽呈锲形嵌入底座中央,击发底火完成发射,弹壳底座只起到了固定的作用,不参与到整个击发的过程中。米尔班克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底火中没有砧,这使得它很容易就会因为撞针力度过大导致故障。所以关于米尔班克底火的实际应用,图片可谓少之又少。

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采用milbank底火的.58口径黑火药卡宾弹。milbank底火的剖面图解暂时没有找到,非常遗憾。

7.奥科特底火(ORCUTT PRIMER)

图片来自网络

美国U.M.C(Union Metallic Cartridge Company,U.M.C.Co)联邦金属弹药公司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使用过的专利型号,这种底火很长,需要一个足够深的底座来容纳这种底火。

图片来自网络,老式枪弹上的奥科特底火。

严格来说,奥科特底火其实是博克塞底火的一种(火帽火砧一体、壳底中央传火孔),但是奥科特使用的是球形砧,与绝大多数博克塞底火的三翼单向凸起形状的砧有较大不同,因此单独列出。

8.柱形砧底火(BAR ANVIL-PRIMED)

图片来自网络

一种早期的内置底火构型(E.H.Martin的专利),是一根较短的柱状火砧竖立在弹壳底部,并且通过独特的铆接来固定住,撞针撞击在弹壳底部即可完成击发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实例图比较简明直观的展示了该结构,其实该种结构中的砧类似于边针的击针部分,铆接固定住“击针”一样的砧,让它能够被准确可靠的击发。就是结构…有一说一,对于底火来说占用空间过大。

9.电池杯底火(BATTERY CUP PRIMER)

图片来自网络

电池杯底火,现在多见于霰弹的底部,为单独传火孔,且底火杯与火砧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单独模块,可以整个卸下或者安装,适合霰弹壳的回收利用,另外,霰弹壳的底火应该大多数是一种尺寸,不管是.410还是12号,底火都是一样大的。除了霰弹壳,早期的.450亚当斯手枪弹也有类似的结构,但是.450亚当斯的电池杯底火不能拆卸,也算是一个差别。

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450亚当斯手枪弹的早期底火构型,注意底火是不可拆卸的,有别于霰弹的可拆卸底火。

综上所述,即为中心发火式的几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沉淀,中心发火式也只剩下两种主要结构了,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博丹式和博克塞式。

#2.边缘发火式;

1.边缘底火(Lipfire)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边缘发火式就是大家最常见的那种,下至发令枪的空包弹,上至.22WMR,.17WSm等小型杀伤性弹药,边缘发火不需要底座占用药室的空间,且密闭性良好,非常适合小型弹(因为总不能为了.22LR这类的小弹壳设计一个超小的底火帽,超小的砧和一个超小的撞针,kolibri手枪弹毕竟是中心发火弹中的个例),这种古老的结构能一直广泛沿用至今,也充分的证明了它的实用价值。

2.唇突式底火(Lipfire)

图片来自网络

唇突式底火(Lipfire)是边缘发火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唇突式是自己意译的名称,为了避免争议,后文全部使用Lipfire原英文名。

图片来自网络

Lipfire底火也是边缘发火的一种类型,但是它的底缘只有一侧凸起且击锤撞击该凸起才能够完成击发,这个单向凸起同时起到了底火和凸缘的作用,既能击发又能固定。当然,发射该种弹药的转轮手枪也有专属的卡槽位置。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44口径Allen & Wheelock海军型转轮手枪的弹巢与Lipfire底火的契合图。定位了底火位置以保证准确击发,这种设计虽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比较合理,但是单向的凸缘设计也大大的增加了这种设计的局限性(只适用于撅把式或者转轮手枪),在自动武器出现后,这种特殊底缘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3.杯状边缘发火式(Cupfire)

图片来自网络

Cupfire是一种古老且特殊的前装式边缘发火弹,它没有底缘,通过前装的方式装载到老式转轮手枪弹巢中。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即为四种不同底火构型:(a)Pinfire;(bLipfire);(c)Cupfire;(d)Teatfire. 

图片来自网络

如图,这种独特的前装转轮手枪发射Cupfire类型的弹药,而Teatfire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装入转轮手枪的弹巢中。

图片来自网络

图中即为.32口径的Teatfire前装转轮手枪。因为Teatfire除了凸出的底火之外,本身并没有太多特点,所以在这里不再单独阐述。

4.中置边缘发火(Crispin Cartridge)

图片来自网络

(Crispin翻译过来是“脆皮”,可能是形状比较抽象,这里自己翻译为中置边缘发火),Crispin是Rimfire中一种已经绝迹的种类,特点是底缘在弹壳药室的中央部分。这种弹药的常见口径为.50、.44或者.31,这种类型的弹药曾经在美国内战中使用过。

图片来自网络

Crispin Cartridge的实物图片,这种边缘发火的变种弹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于击发的底缘被安置在了弹壳中央。

这四种即为当前可考证的边缘发火式的两种主要类型,如有其他补充,定会及时更正。

#3.边针发火式(Lipfire);

1.边针发火式(Lipfire)

图片来自网络

边针发火式是一种古老且仍占有市场的底火构型。在美国内战时期广泛见于转轮手枪和撅把式猎枪上,击锤撞击弹壳侧面凸出的击针引燃火药完成发射。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为两种内部设计的边针发火式弹药及其内部剖面图。边针与lipfire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仅适用于撅把式步枪和转轮手枪这类武器上,单侧不对称使它无法在自动武器上使用,使得边针发火弹退出了主流舞台。

但直至今天,边针仍然有着大批收藏家和爱好者,还衍生出了一种更为迷你的2毫米边针弹,2毫米边针弹配套的武器通常是缩小版的一些知名型号枪械,通常只有钥匙扣大小,但仍旧具有足以杀伤的威力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即为发射2毫米边针弹的迷你版“伯莱塔”和“汤姆逊”。在小口径边针弹武器身上随处可以看到名枪的影子。

图片来自网络

即使在二战时期,边针弹也有制造。不过不是为了投入战争,更多的是流向民用市场。图为1938年3月,德国法西斯控制了奥地利的 Hirtenberger公司并更名为Gustloffwerke Hirtenberger,在1938-1944年生产的9毫米口径边针弹。

2.内置边针(INSIDE PINFIRE)

图片来自网络

.58 Schubarth卵形弹即为这种特殊的设计。击针并没有像其他边针弹那样单侧凸出设计,而是在弹壳内部放置,外部留有一个凸起,供击锤击发。

图片来自网络

如图所示,.58Schubarth卵形弹的弹壳内部特写,可以清楚的看到内置的击针。

图片来自网络

.58 Schubarth步枪的图纸,可以发现它的原理与常规边针大致相同。

#4.针发式(Needlefire);

针发式常见于纸壳定装弹中,靠长而尖的撞针刺入纸壳底来击发内部放置的底火。经典范例便是德莱赛步枪和夏赛波步枪。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针发式枪械通常拥有又长又尖的撞针,尤其是德莱赛步枪,需要插入弹壳外部包装并且刺透内部火药来击发位于装药前弹头后的底火才能成功发射。这种设计使撞针的负荷大大增加,在中心发火金属定装弹出现之前就慢慢被历史所淘汰了。

感谢各位的阅读!写文章真的好累,也垦求各位大大们多多理解支持!

下一期:朔说弹壳(二)——底缘篇(CV9391176)

再次鸣谢各位朋友们,感谢你们的帮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