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城市东片区(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临潼区火车站小学规划图 吴忠市城市东片区(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

吴忠市城市东片区(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布

2024-07-16 0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有效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提供依据,我局组织编制《吴忠市城市东片区(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已编制完成,经市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于5月8日批复。为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城乡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现将《吴忠市城市东片区(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进行公布。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吴忠市区东部,四至范围为:东至银西高铁,南至规划子仪路,西至新宁河,北至世纪大道,规划总面积用地约6.2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7.09万人。

二、现状概述

规划区现状主要包含东塔寺乡的石佛寺村、干饭渠村和郭家桥乡的涝河桥村三个村的村庄用地、现状建成的三处安置区以及涝河桥牛羊肉市场区域用地,现状建设用地总计191.12公顷,占总用地的30.64%。现状建设用地主要沿现状道路及新宁河沿岸分布,北部吴灵东路沿线周边建筑密度较高,用地南部沿东兴街建筑密度较高,用地东部多为农业设施用地。规划区内现有秦渠、新宁河、山水河等水系资源丰富。其中,秦渠始建于秦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规划区西侧的新宁河、东侧的山水河均属于季节性河流。

三、定位结构

规划区规划定位为“吴忠城市新门户、高质量发展新锚点、绿色吴忠新亮点”。

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三廊、四区”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一心”是以高铁车站为核心、500m为半径的综合交通枢纽核心。“一轴”为沿新民路布局片区公共服务建筑、打造高铁片区的城市公共服务轴线,形成联系吴忠新老城区的主要城市景观轴线。“三廊”指依托渠系河流、绿地等重要开放空间形成新宁河滨河生态景观廊道、秦渠历史文化景观廊道、高铁防护绿化景观廊道。“四区”是根据功能侧重以及风貌特征将规划区划分四个片区:生态景观区、综合服务区、生态宜居区、涝河桥综合物流区。结合地方还迁计划布置三处保障性住房区以满足还迁安置需求。

四、生活圈与配套设施规划

规划采用“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分钟生活圈—五分钟生活圈”三级规模控制体系,规划区根据步行距离及居住人口划分为一个十五分钟级生活圈、三个十分钟级生活圈和七个五分钟级生活圈。结合引入陕西师范大学附属高中、初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规划配置高中1处、初中2处、小学3处、幼儿园5处。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要求,规划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组团中心及相应配套服务设施,规划五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形成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的城市高品质社区。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以“对外高效疏解、内部舒适畅通”为思路,规划子仪路承接国道功能。规划形成“三纵五横”为主干路网骨架、次干道及支路组成的“方格网”支撑的道路系统。交通场站设施布局规划在满足规划区自身建设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区域设施的协调,规划区规划长途汽车站一处、公交首末站三处、社会停车场七处、加油加气站三处。高铁站前枢纽秉承“零换乘”的设计理念,通过下沉广场、地下停车等方式实现高效换乘。

六、绿地系统规划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控制秦渠、新宁河、高铁两侧、高压走廊两侧的蓝线绿线宽度,规划防护绿地与生态广场用地总计166.94公顷,蓝绿空间占比超过30%。人均绿地面积22.84平方米,突出生态优先发展。站前规划约20公顷生态修复项目,塑造以绿色生态开敞空间为特色、宜人滨水空间为脉络的花园城市。

七、建筑风貌

规划区建筑最大高度为60米,为保障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沿清宁河沿线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住宅建筑高度控制在27米以下。建筑高度总体上由高铁站方向向秦渠、清宁河滨水空间逐渐降低,北侧住区建筑高度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

在符合吴忠城市整体色彩要求的前提下,规划区建筑整体采用暖色调,以浅灰、浅黄色等浅色作为底色,局部采用深灰色、赭石、红色、褐色作为点缀色。商业建筑主要采用低彩度的暖色调,商务办公建筑主要采用白色、灰白色,仓储物流建筑采用白色、灰白色。

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建议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建筑风格与色彩应体现建筑功能特征。商务办公建筑建筑风格宜简洁大气。特色商业建筑可根据街区主题定位突出建筑风格特征,建筑高度、体量宜富于变化。滨水建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强化建筑亲水空间的设计,保证滨水空间的开放性。

八 、相关规划图

吴忠市自然资源局  

2021年9月2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