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药一第八章常用中药的鉴别 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2023-04-21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药的鉴别.docx

常用中药的鉴别

第八章常见中药的鉴别

一、根及根茎类:

1.狗脊:

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福建、四川。

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绒毛,上面有数个红棕色的木质叶柄。

生狗脊片,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2.绵马贯众:

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呈长倒卵形,略弯曲(形似鸡腿),表面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

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

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

3.细辛:

马兜铃科,北细辛、汉城细辛(二者又称辽细辛)、华细辛(南细辛)的干燥跟和根茎。

道地药材辽细辛,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4.大黄:

廖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南大黄)的根及根茎。

刮去外皮(忌用铁器)。

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砾感。

5.虎杖:

廖科,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

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气微,味微苦、涩。

6.何首乌:

廖科,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

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7.牛膝:

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主产地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细长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后变软。

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筋脉点),味微甜而稍苦涩。

8.川牛膝:

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9.商陆:

商陆科,商陆、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木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味稍甜,久嚼麻舌。

10.银柴胡:

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表面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

跟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11.太子参:

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置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干燥。

12.威灵仙:

毛茛科,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线莲的干燥跟和根茎。

13.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主产于四川。

断面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味辛辣、麻舌。

14.草乌: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东北,为野生品。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

一侧有不定根残基习称钉角。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断面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味辛辣、麻舌。

15.附子: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

鲜品习称泥附子。

用胆巴水浸,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习称盐附子。

黑顺片不去皮,用胆巴浸泡数日,煮至透心。

白附片要煮至透心,剥去外皮。

盐附子呈圆锥形,被盐霜,顶端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味咸而麻,刺舌。

16.白芍:

毛茛科芍药的干燥根。

浙八味之一。

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呈圆柱形,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

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味微苦、酸。

17.赤芍:

毛茛科赤芍、川赤芍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糙皮粉渣),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味微苦,酸涩。

不去皮。

18.黄连:

毛茛科黄连(味连或鸡爪连)、三角叶黄连(雅连)、云连的干燥根茎。

味连主产于重庆石柱县。

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

云连主产于云南。

味连多分枝,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

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味极苦。

雅连多为单支,过桥较长。

云连弯曲成钩状,多为单支,较细小。

又称蜥蜴连。

19.升麻:

毛茛科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升麻的干燥根茎。

20.防己:

防己科粉防己的根。

形似猪大肠。

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21.北豆根:

防己科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22.延胡索(元胡):

罂粟科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浙八味。

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扁球形,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

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23.板蓝根:

十字花科菘蓝的根。

主产于河北等。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

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

味味甜后苦涩。

24.地榆:

蔷薇科地榆、长叶地榆的根。

25.苦参:

豆科苦参的根。

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等。

长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外皮薄,易剥落。

质硬不易折断,味极苦。

26.山豆根:

豆科越南槐的根及根茎。

有豆腥气,味极苦。

27.葛根:

豆科野葛的根,习称野葛。

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至棕色,切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纹理不明显,纤维性强。

体轻。

28.粉葛:

豆科甘葛藤的根。

富粉性。

体重。

29.甘草:

豆科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新疆甘肃内蒙。

外皮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形成层环明显,有菊花心。

味甜而特殊。

30.黄芪:

豆科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内蒙。

膜荚黄芪主产于东北、内蒙。

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纤维性强,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金井玉栏。

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1.远志:

远志科远志、卵叶远志的根。

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32.人参:

五加科人参的跟和根茎。

栽培者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林下山参,习称籽海。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园参除去支根,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

不除去支根则呈全须生晒参。

林下参多为全须生晒参。

粗横纹,纵皱纹。

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狮子盘头)。

根茎(芦头),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可根据芦碗判断生长年数。

33.红参:

五加科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及根茎。

红棕色。

有芦头,芦碗,艼。

34.西洋参:

五加科西洋参的根。

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

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

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有芦头,芦碗,艼。

参味浓。

35.三七:

五加科三七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云南文山(滇三七),广西田阳。

一般于种植后3-4年采收。

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顶端有瘤状突起,味苦回甜。

36.白芷:

伞形科白芷、杭白芷的根。

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

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长圆锥形,表面有多数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

(有点像胡萝卜)。

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

气芳香。

37.当归:

伞形科当归的根。

以烟火慢慢熏干。

根头(归头),主根(归身),支根(归尾)。

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

皮部厚,断面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散有棕色油点),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

38.羌活:

伞形科羌活(按外形分为蚕羌和竹节羌)、宽叶羌活(大头羌和条羌)的根茎及根。

39.前胡:

伞形科白花前胡的根。

40.川芎:

伞形科川芎的根茎。

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气浓香,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饮片呈蝴蝶片状,习称蝴蝶片。

41.藁本:

伞形科藁本、辽藁本的根茎及根。

42.防风:

伞形科防风的根。

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习称关防风。

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有菊花心(有放射性纹理,有裂隙),气特异,味微甘。

饮片有小油点。

43.柴胡:

伞形科柴胡(北柴胡)、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

北柴胡:

黑、硬、微香,下部分枝;南柴胡:

红、稍软、油败气,不分枝或稍分枝。

44.北沙参:

伞形科珊瑚菜的根。

南沙参是桔梗科的。

45.龙胆:

龙胆科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坚龙胆的根及根茎。

前三种习称龙胆,后者称坚龙胆。

味甚苦。

46.秦艽:

龙胆科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的根。

47.徐长卿:

萝藦科徐长卿的根及根茎。

48.白前:

萝藦科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和根。

鹅管白前(断面中空)

49.白薇:

萝藦科白薇、蔓生白薇的跟和根茎。

50.紫草:

紫草科新疆紫草、内蒙紫草的根。

分别称为软紫草、内蒙紫草。

新疆紫草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体轻,质松软,木部较小,气特异,味微苦、涩。

内蒙紫草:

质硬而脆,易折断。

51.丹参:

唇形科丹参的根及根茎。

主产于四川等省。

以四川栽培品产量最大,习称川丹参。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52.黄芩:

唇形科黄芩的根。

主产于河北、山西等省。

野生品:

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支。

53.玄参:

玄参科玄参的根。

浙八味。

发汗。

呈类圆柱形,微弯曲,似羊角状。

断面黑色,微有光泽。

气特异似焦糖。

54.地黄:

玄参科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四大怀药。

鲜用者习称鲜地黄。

将鲜生地缓缓烘焙,至内部变黑,越八成干,捏成团块,习称生地黄。

鲜地黄:

呈纺锤形或条状,表面浅红黄色,肉质,易断,断面可见橘红色油点。

生地黄:

多成不规则团块,具黏性。

55.胡黄连:

玄参科胡黄连的根茎。

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像绵马贯众)。

味极苦。

56.巴戟天:

茜草科巴戟天的根。

主产于广东、广西。

为扁圆形,略弯曲,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形似连珠。

57.茜草:

茜草科茜草的根及根茎。

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久嚼刺舌。

58.续断:

川续断科川续断的根。

发汗至内部变绿色。

59.天花粉:

葫芦科栝楼、双边栝楼的根。

栝楼主产于河南,双边栝楼主产于四川。

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

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小孔。

60.桔梗:

桔梗科桔梗的根。

以东北、华北产量较大称北桔梗,华东地区质量较好称南桔梗。

野生桔梗可以看到顶端有较短的根茎(芦头),栽培品看不到。

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

金井玉栏。

味微甜后苦。

61.党参:

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的干燥根。

主产地山西,潞党参。

反复搓揉3-4次。

(玉竹揉搓三七党)。

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狮子盘头。

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支根段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62.南沙参:

桔梗科轮叶沙参、沙参的根。

体轻、质松泡。

63.木香:

菊科木香的根。

主产云南。

圆柱形或半圆柱形。

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气香特异,味微苦。

饮片有菊花心、油点(油室)。

64.白术:

菊科白术的根茎。

浙八味。

烘干的叫烘术,晒干的叫晒术。

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质坚硬,不易折断,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65.苍术:

菊科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茅山,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

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起霜),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66.紫菀:

菊科紫菀的根及根茎。

67.三棱:

黑三棱科黑三棱的块茎,药材称荆三棱。

有多数明显的细筋脉点。

68.泽泻:

泽泻科泽泻的块茎。

主产福建。

装入竹筐中撞去须根及粗皮。

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

断面粉性,有多数细孔。

69.香附:

莎草科莎草的根茎。

采收加工:

燎去毛须。

70.天南星:

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呈扁球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

不偏斜。

色白,粉性,味麻辣。

71.半夏:

天南星科半夏的块茎。

四川、湖北等省。

成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

(窝眼偏斜)。

断面洁白,富粉性。

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72.石菖蒲:

天南星科石菖蒲的根茎。

呈扁圆柱形,有疏密不均的环节。

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

断面纤维性,内皮层环纹明显,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

气芳香,味苦。

73.百部:

百部科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对叶百部的块根。

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

74.川贝母:

六基原。

百合科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根据性状不同分别称为松贝、青贝、炉贝。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等。

松贝:

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抱小,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底部平,称观音坐莲。

青贝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开裂,形似观音合掌,开口贝。

炉贝:

具有棕色斑点,虎皮斑。

2瓣相近,顶端开裂。

75.浙贝母:

百合科浙贝母的鳞茎。

浙八味。

直径在3.5cm以上者摘除芯芽,加工成大贝;3.5cm以下者加工成珠贝。

大贝呈元宝状。

76.黄精:

百合科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的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嚼之有黏性。

77.玉竹:

百合科玉竹的根茎。

78.重楼:

百合科云南重楼、七叶一枝花的根茎。

79.土茯苓:

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

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细润后又粘滑感。

80.天冬:

百合科天冬的块根。

81.麦冬:

百合科麦冬的块根。

浙八味。

杭麦冬、川麦冬。

栽培后第三年小满至夏至采挖。

反复暴晒。

成纺锤形,两端略尖,淡黄色或灰黄色,半透明,中柱细小(小木心)。

82.山麦冬:

百合科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的块根。

83.知母:

百合科知母的根茎。

除去残基及须根称毛知母,剥去外皮称知母肉(光知母)。

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金包头),并由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

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84.山药:

薯蓣科薯蓣的根茎。

四大怀药。

粉性足,微酸,嚼之发黏。

85.射干:

鸢尾科射干的根茎。

86.莪术:

姜科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的根茎。

蓬莪术主产于四川、福建,温莪术主产于浙江。

蒸或煮至透心。

饮片有散在小筋脉点。

87.姜黄:

姜科姜黄的根茎。

蒸或煮至透心。

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有蜡样光泽。

88.郁金:

姜科温郁金、姜黄、蓬莪术、广西莪术的块根。

蒸或煮至透心。

89.天麻:

兰科天麻的块茎。

四川、云南、贵州。

蒸透心。

鹦哥嘴、肚脐眼、红小辫。

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孢或残留茎基;底部有圆脐形疤痕。

马尿味。

90.白及:

兰科白及的块茎。

二、茎木类中药

1.木通:

木通科木桶、三叶木通、白木通的藤茎。

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2.槲寄生:

桑寄生科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髓部常偏向一侧。

3.桑寄生:

桑寄生科桑寄生的带叶茎枝。

4.大血藤:

木通科大血藤的藤茎。

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称车轮纹。

5.苏木:

豆科苏木的心材。

6.鸡血藤:

豆科密花豆的藤茎。

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7.降香:

豆科降香檀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8.沉香:

瑞香科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表面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空洞及凹窝。

气芳香。

燃烧时有油渗出,并由浓烟。

9.通草:

五加科通脱木的茎髓。

(唯一茎髓入药的)。

断面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空心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

10.钩藤:

五基原:

茜草科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

多数结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

11.石斛:

兰科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

12.铁皮石斛:

兰科铁皮石斛的干燥茎。

采收加工:

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称铁皮枫斗;或切成段,称铁皮石斛。

三、皮类中药

1.桑白皮: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剥去根皮,呈中空。

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末飞扬。

2.牡丹皮:

毛茛科牡丹的根皮。

采挖后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去树皮称连丹皮;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称刮丹皮。

连丹皮:

呈筒状或半筒状,内表面有明显的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酚)。

断面较平坦,淡粉红色,粉性。

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3.厚朴:

木兰科厚朴、凹叶厚朴的干皮、根皮和枝皮。

要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

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

近根部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称靴筒朴。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厚朴酚)。

4.肉桂:

樟科肉桂的树皮。

有三种加工品:

桂通(官桂)为剥取5-6年生幼树的皮,自然卷曲成筒状。

企边桂:

剥取10年生以上的干皮,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板桂:

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

桂碎:

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成槽状或卷筒状,有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纹斑;内表面划之显油痕。

断面不平坦,内外层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气香浓烈,味甜、辣。

5.杜仲:

杜仲科杜仲的树皮。

要发汗。

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

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杜仲鉴别歌诀:

杜仲扁平或微卷,断面胶丝紧相连;皮内紫棕平而滑,外皮纵列及明显。

6.合欢皮:

豆科合欢的树皮。

密生明显的椭圆形横向皮孔。

味淡、微涩、稍刺舌,而后喉头有不适感。

7.黄柏:

芸香科黄皮树的树皮,习称川黄柏。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8.关黄柏:

芸香科黄檗的树皮,习称关黄柏。

主产于辽宁、吉林。

呈板片状或浅槽状,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短剑纤维性,有的成列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

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9.白鲜皮:

芸香科白鲜的根皮。

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有闪烁的小亮点。

有羊膻气。

10.秦皮:

木犀科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的枝皮或干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有灰白色圆点装皮孔及细斜皱纹,断面纤维性,干皮外表面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水试:

水浸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11.香加皮:

萝藦科杠柳的根皮。

有特异香味,味苦。

有奶油话梅样香气。

12.地骨皮:

茄科枸杞、宁夏枸杞的根皮。

外表面粗糙,易成鳞片状脱落。

四、叶类

1.侧柏叶:

柏科侧柏的枝梢及叶。

2.淫羊藿:

四基原,小檗科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的叶。

3.大青叶:

十字花科菘蓝的叶。

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4.蓼大青叶:

廖科蓼蓝的叶,偶带膜质托叶鞘。

5.枇杷叶:

蔷薇科枇杷的叶。

上表面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

6.番泻叶:

豆科狭叶番泻、尖叶番泻的小叶。

7.罗布麻叶:

夹竹桃科罗布麻的叶。

有小芒尖。

8.紫苏叶:

唇形科紫苏的叶(或带嫩枝)。

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9.艾叶:

菊科艾的叶。

上表面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

五、花类

1.辛夷:

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的花蕾。

呈长卵形,似毛笔头。

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

2.槐花:

豆科槐的花及花蕾。

分别称槐花和槐米。

3.丁香:

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

当花蕾由绿色转为红时采摘。

略呈研棒状,花瓣4个,复瓦状抱合,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

富油性。

气芳香浓烈,微辛辣、有麻舌感。

投入水中,萼筒部垂直向下。

4.洋金花:

茄科白花曼陀罗的花。

5.金银花:

忍冬科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主产于山东、河南等地。

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气清香。

6.山银花:

忍冬科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未开放的花蕾。

7.款冬花:

菊科款冬的花蕾。

又叫火炬花、连三朵。

呈长圆棒状。

常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

8.菊科菊的头状花序。

有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9.红花:

菊科红花的花。

主产于河南等省。

夏季花由黄变红时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

花浸入水中,水染成金黄色。

不带子房的管状花,先端5裂。

10.西红花:

鸢尾科番红花的柱头。

主产于西班牙。

开花期晴天的早晨采花,摘取柱头,盖一张薄吸水纸后晒干。

呈线形,三分枝,暗红色。

内侧有一短裂缝,无油润光泽。

气特异。

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

柱头呈喇叭状,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11.西红花鉴别歌诀:

柱头三裂呈线形,泡水柱头似喇叭;气香味苦色暗红,染水发黄不会假。

六、果实及种子类

1.地肤子:

藜科地肤的成熟果实。

呈扁球状五角星形。

2.五味子:

木兰科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主产于东北三省。

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

肾形,有光泽,味酸。

3.南五味子:

木兰科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干瘪,皱缩。

果肉常贴于种子上。

有光泽。

微酸。

4.葶苈子:

十字花科播娘蒿、独行菜的成熟种子。

分别称南葶苈子、北葶苈子。

膨胀度分别不低于3和12。

北葶苈子黏性较小。

5.木瓜:

蔷薇科贴梗海棠近成熟的果实,习称皱皮木瓜。

安徽宣城。

长圆形,多纵剖成两半,外表面有不规则的深皱纹,种子扁长三角形,多脱落。

微酸。

6.山楂:

蔷薇科山里红、山楂的成熟果实。

圆片形,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微酸、微甜。

7.苦杏仁:

蔷薇科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杏成熟种子。

呈扁心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深棕色的脉纹,味苦。

8.桃仁:

蔷薇科桃、山桃的成熟果子。

扁长卵形,表面密布颗粒状突起。

边缘较薄。

微苦。

9.乌梅:

蔷薇科梅的近成熟果实。

10.金樱子:

蔷薇科金樱子的成熟果实。

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呈倒卵形,如倒花瓶。

有突起的棕色小点。

11.沙苑子:

豆科扁茎黄芪的成熟果子。

略呈圆肾形而稍扁,表面绿褐色至灰褐色,光滑,嚼之有豆腥味。

12.决明子:

豆科决明、小决明的成熟种子。

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型,两端平行倾斜,背腹面各有一条突起的棱线,子叶呈S形折曲并重叠。

13.补骨脂:

豆科补骨脂的成熟果实。

呈肾形,具细微网状皱纹。

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

有油性。

14.枳壳:

芸香科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幼果是枳实)。

江枳壳。

半球形。

15.吴茱萸:

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

成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气芳香浓郁,微辛辣而苦。

16.巴豆:

大戟科巴豆成熟果实。

卵圆形,具三棱,灰黄色,可见3室。

味辛辣。

剧毒。

17.酸枣仁:

鼠李科酸枣的成熟种子。

扁圆形或扁椭圆形,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一面较平坦,另一面微隆起。

18.小茴香:

伞形科茴香的成熟果实。

为双悬果,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背面有纵棱5条,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

19.山茱萸:

山茱萸科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出去果核,干燥。

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有果梗痕,质柔软。

20.连翘:

木犀科连翘的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叫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称老翘。

青翘多不开裂,老翘自顶端开裂或烈成两瓣。

21.女贞子:

木犀科女贞的成熟果实。

卵形、椭圆形或肾形,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

22.马钱子:

马前科马前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印度、越南、泰国。

呈纽扣装圆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绿色绢状茸毛,有丝样光泽。

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

味极苦。

23.菟丝子:

旋花科南方菟丝子、菟丝子的成熟种子。

呈类球形,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质坚实。

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露出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24.牵牛子:

旋花科裂叶牵牛、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

似橘瓣状。

加水浸泡后种皮成龟裂状,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