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深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苏之间42年关系图 历史的深处

历史的深处

2024-06-05 1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苏联,它曾是20世纪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如今早已随着时光进入了历史,但苏联和中国的关系演变,却是20世纪后半叶一段让人值得回味却又唏嘘的往事。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苏联曾经是中国的老大哥,两国有过无比亲密的过去。但这两个兄弟也曾闹过激烈的矛盾,甚至兵戎相见。而当两国决定结束过去,开创新的未来之时,克里姆林宫的镰刀锤子旗黯然飘落,中苏关系成为了永恒的过去,却也意外成了中俄关系的起点。 20世纪的中苏关系确是大国舞台上呈现了别样的风情,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蜜月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同时也为迷雾中的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苏联就一直影响着中国革命的进程。最终中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苏联政府在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照会中国政府,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这一点时至今日都被许多中国人铭记,也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而当时冷战的大幕已经拉开,使得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自然更加紧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中苏关系自然走得更近,苏联开始不断援助中国,为新中国初期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并且为了对抗美国和确保在亚洲有足够且有份量的盟友,苏联不断地示好中国,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署,中国正式成为苏联的盟友。而中国为了新生初期打破西方的封锁也迫切需要苏联的支持,自此中苏从此进入蜜月期。从地缘政治上说,当时的苏联需要中国作为它在东方的主要屏障,社会主义阵营的坚定盟友和亚洲社会主义的成功典范,以及与美国打交道时手中一张重要的牌;中国则需要苏联作为自己抵御西方的主要依托以及贷款、经援和军援的主要来源。于是在那个蜜月时代,苏联老大哥是中国社会的一切标杆,举个例子,那时候的中国,学校里都会教授俄文,这也就是许多现在爷爷辈的中国人会说俄语的原因。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苏联专家的身影,帮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但是甜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图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现场

走向深渊

从1958年开始,由于双方对社会主义理论和信仰的不同理解和各自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 “长波电台”、“联合舰队”和“炮打金门”等一系列事件,中苏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尤其两国领导人,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之间的个人关系出现了嫌隙。紧接着,当中国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内政治越来越左倾之时;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的那篇极其有名的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这篇报告将苏联的慈父斯大林批判成了暴君并且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冲击,最终导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58年苏联撤走所以援华专家,兄弟关系正式破裂,从1960年到1968年,中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中共发表了“九评”,苏共则公布了“国际共运总路线”,双方互相“口诛笔伐”,批判的火力异常猛烈。

随着争吵的加剧,苏联领导层越来越严重的帝国主义霸权野心,中国国内极其复杂和敏感的政局,导致中苏关系在黑暗里沉沦。1969年,文字的交锋终于演变成了战争,中苏在珍宝岛爆发了军事冲突,后又在新疆的铁列克提爆发血腥的武装冲突,关系降至冰点。两国随即在边境陈兵百万,相互对峙。中苏间人员往来中断,双边的业务交往也只限于一点贸易及每周各开一个航班和一趟列车。对此有人评称:“在中苏关系的‘黑隧道’里,既见不到光点,更看不到尽头。”中苏关系的破裂,也迫使中国政府改变外交政策,历史性地做出了联美抗苏的决策,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之路。就这样,中苏开始了10年的黑暗时代。

图二:珍宝岛战役战地图片

重生和终结

历经了10年的黑暗深渊,从1979年开始,中苏关系终于迎来转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1979年4月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决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于1980年2月14日期满后不再延长。同时重申,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苏联“保持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随后中国提出了苏联从蒙古撤军百万,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三个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虽然没有实质进展,却是两国开始从对抗走向缓和的重要一步。

1982年3月24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特意选择在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公开发表讲话,向中方发出了改善关系的重要信号。他在讲话中虽然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又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否认过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反对“两个中国”;同时准备就改善中苏关系问题与中方举行谈判。由于勃列日涅夫在这次讲话230天之后就去世了,因此这个讲话被称为了“勃氏绝唱”。

中国政府马上注意到勃列日涅夫讲话所传递的信息。领导人邓小平马上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这一讲话作出反应。外交部为此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是一次没有座位的新闻发布会。那是1982年3月26日上午,地点就在外交部主楼门厅处。七八十位中外记者就站在钱其琛周围,担任翻译的是李肇星。作为外交部首位新闻发言人,钱其琛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这次的发布会就这么结束了。这一刻永载中国的外交史册。

然后,着勃列日涅夫逝世,中苏之间开启了葬礼外交,在苏联经过安德波洛夫和契尔年科的暮年执政后,1985年戈尔巴乔夫最终接掌苏联的大权,中苏开始了全面的谈判。随着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和撤军蒙古,以及越南撤离柬埔寨。中苏关系终于迎来了正常化,1989年5月15日,戈尔巴乔夫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在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后,历经大约30年波折的中苏两国,在北京宣布关系正常化。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回访苏联,在中苏关系史上写下了最后的一笔,因为三个月后,克里姆林宫的红旗黯然飘落。历史依旧在书写,但中苏关系这章却搁下了笔。

东西方冷战的全面对抗,中苏两国领导人的博弈,两国超过4000公里的边境线和与之等长的历史恩怨,纠缠在一起,造就了中国与苏联超过40年的恩恩怨怨和能够让人无限回味的中苏往事。

不问归期

2019年7月20日

© 本文版权归 生煎包子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