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青年外交官相聚一堂,积极共话中美关系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美对话经典 中美青年外交官相聚一堂,积极共话中美关系未来

中美青年外交官相聚一堂,积极共话中美关系未来

#中美青年外交官相聚一堂,积极共话中美关系未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没想到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这些中美年轻人见面后,没什么隔阂,很自然地就聊起来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微笑着说。

6月5-6日,美国圣地亚哥郊区一处幽静会所内,15名来自中美两国的青年外交官在这里相聚,共话中美关系的未来。

作为“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这一机制的发起人,吴心伯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葛小伟(Peter Gries)担任今年第十三届对话的主持人。双方青年外交官围绕“外交官与中美关系”、“中美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中美关系中的信任与怀疑”、“改善中美关系的措施”等话题开展了交流。

“可以感觉到,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的对话机会,现场积极气氛,大家一起头脑风暴,跳出固定思维,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想法。相信通过对话,双方已经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提升了沟通对话技巧,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人脉关系。”吴心伯积极评价本次对话的成效。

两天的日程安排得很紧凑,但在正式“坐下来”开展较为严肃的对话之余,还增加了让大家“站起来”互相熟络、走近彼此的户外社交活动。对话首日的晚间,两国青年外交官一同乘坐电车,前往圣地亚哥市内观看了一场美国职业棒球联赛。场上的赛事进行得热烈,而台下的青年外交官也聊得火热,从各自喜欢的运动到最近在看的电视节目,从家庭生活到孩子学习情况,这些日常话题将双方关系迅速拉近,增加彼此好感。“这也将帮助大家在回到对话桌时,进一步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对话的习惯、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中国外交部、中国驻美大使馆和美国国务院、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于2007年首次举办。吴心伯认为,每年对话的议程都是反映当时中美关系的一面“镜子”。“一开始大家更关心如何推动中美合作,然后逐渐转向网络安全、两军问题等时下热点问题,后又聚焦经贸摩擦。”

16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参与对话的双方青年外交官不断成长,部分中国青年外交官已升任公使衔参赞、驻美副总领事等高级职位,凭借他们对中美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良好的沟通对话能力为两国外交发展作贡献。

“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中美两国进行。在挑选中国的举办地点时,吴心伯花了很多心思。“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所以轮到我们‘做东’时,我会尽量选一些能帮助美国朋友更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方。”过去,青年外交官们曾在桂林阳朔看《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在贵州贵阳郊区考察由旧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曾在安徽游览大别山、去当地农户家做客,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美好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就这样以充满人情味的方式慢慢滋润着彼此的心。

“中美青年外交官对话”的另一位发起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问题研究所葛小伟教授(现任职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所),在中美尚未建交时,就随家人在北京生活,就读当地小学,后又选择中国政治作为自己的博士阶段研究方向,练就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中国的总体情况也有深刻认知。

由于疫情,对话暂停了三年,使今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从元旦开始,吴心伯与葛小伟就开始了筹备工作,从举办地点的安排,到参与人员的挑选,再到食宿交通等一系列工作,作了非常细致的安排,确保今年的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谈起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待,吴心伯提到“两个平衡”——合作与竞争要平衡,对待彼此关切要平衡。“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很多事件可能冲击中美双边关系,但‘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应改变。当中美青年一代外交官成为朋友,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那么两国外交将迎来灿烂的未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