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班幼儿编织的意义 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2024-07-15 0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织是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引导幼儿了解编织起源,认识编编织材料、编织制品,运用简单编织技法及编织工具,体验编织活动与编织游戏,感受编织艺术与大自然神奇编织的魅力,从而了解学习中国经典编织文化,传承中国经典编织艺术,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本文以四川省广元市一所幼儿园为例,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与挖掘地方资源,提出了编织课程的开发与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编织”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一) 传承与发扬民间艺术

201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主要内容中指出: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广元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织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带孩子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既符合幼儿学习的现实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二)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编织材料丰富,有的来自昆虫,如蚕吐丝、蜘蛛织网;有的来自大自然,如竹子、藤蔓;有的来自我们生活中,如纸、毛线、绳等,这些丰富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科学、艺术等认知经验。编织方法千变万化,缠、绕、勾、编等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编织的物品用途广泛,可用于生活中的工具,也可以用于装饰,还可以用来游戏活动,如打翻牌、跳皮筋、翻花绳等,培养幼儿的运动、游戏能力,编织物品还可以售卖,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三) 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开始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掀起了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的体系建构

(一) 课程目标的制定

1.课程总目标

逐步了解编织起源,认识编编织材料、编织制品,运用简单编织技法及编织工具,体验编织活动与编织游戏,感受编织艺术与大自然神奇编织的魅力;了解学习中国经典编织文化,传承中国经典编织艺术,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2.课程各年段目标

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出发点,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最近发展, 将班本课程的内容以“初识织布鸟—探索织布鸟—创造织布鸟”分别在小、中、大班呈现。具体各年龄阶段目标如下:

小班(初识编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编织材料、编织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美的编织物品,并欣赏生活的美;

2. 以搓、缠、绕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物像,练习简单的编织技能;

3.通过材料操作,在简单的物品编织中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培养自我服务的意识;

4.通过家园共育,寻找生活中的编织材料,发现材料的多样性。

中班(探索编织)

1.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学习多种材料的编织,如绳编、毛根编和纸编,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 通过区域操作活动,借助情景、步骤图等方法学习使用单边结、双边结、螺旋结等方法编织手链;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大班(创作编织)

1.了解编织的起源,学习编织文化,认识更多的编织材料以及编织工艺品;感受编织工艺品的艺术美;

2. 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 (编、结、织、盘、排列、拼插) 来进行立体物象的编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3.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萌发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意志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感受编织艺术与大自然神奇编织的魅力。

三、课程的实施

(一) 课程总体规划

按照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发现-探索-创造”设计了不同年段的二级主题“初识编织 (小班萌芽) ——探索编织 (中班模仿) ——创造编织 (大班创 造) ”,每一个年段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年段目标,结合主题内容的逻辑关系,预设了对应的三级主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再 生成其它三级主题以及具体的活动。

(二) 各年龄段材料的投放运用

教师团队在认真研究各年段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兴趣点以及生活 经验出发,根据幼儿的不同年段,将编织材料以“熟悉-认识-陌生”三个维度 投放到不同的年段。如编织材料都选用毛线和扭扭绳,但根据幼儿的能力我们班尝试学习编三股辫。毛线因为质地柔软,所以很适合刚学编织的幼儿。

(三) 课程具体开展

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编织艺术的精髓,充分挖掘家庭、幼儿园和社 区的教育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地在幼儿园内构建起编织教育课程,将编织课程渗透到五大领域的集教活动中,如在健康领域:编织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小肌肉 发展,幼儿的编织作品转换为有趣的体育器械,如网兜、爬网、辫绳、草绳 (拔河和跳绳) 等,可以使幼儿更喜欢体育活动;[2]通过各种区域开展编织活动,如班级区域可以分为“巧手工坊”,“创意达人”“益智乐园”“我爱阅读”,以编织为特色,将月主题与区角相互融合渗透,来开展区域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家园共育等多种形式了解编制文化,如亲子创编。幼儿园定期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在共同参与编织艺术活动中增进幼儿与父母间的亲子之情。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检测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是否提升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是否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幼儿评价

对幼儿发展评价主要通过过程性评价。[4]如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作品评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不仅包含绘画、手工作品,还包括幼儿学习过程中语言创编、舞蹈等,从作品中评价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家长发放的问卷调查表,通过活动前后对比幼儿的发展情况评价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以及幼儿的成长纪念册等方式进行评价,通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及能力发展目标,对活动进行反思,也是对下一次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整。

2.教师评价

课程建设评价最重要的一条是否有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本课程建设通过老师收集资料,发放问卷调查,开展园级、年级、班级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总结,制定各类课程计划、撰写活动方案、环境创设、自制教玩具,撰写观察记录、课程故事、论文,并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课程,与同行进行课程交流等活动,经过三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编织领域活动案例集、编织游戏活动案例集、编织环境创设图集、编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集、编织区域活动使用手册、编织亲子手工作坊……让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实践证明,编织课程的开发是成功的。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动手实践,幼儿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能力得到提升,课程建设的思路更清晰;再次,家长参与度更高,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配合度更高了;最后,由于课程的开发提高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对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2]李江美,辅课程如何与主课程相得益彰 [J]《中国教育报》 2018-11-04.

[3]庄富娟,大班幼儿美工编织活动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8.

[4]王秀丽,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04-2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