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暑呕吐处理方法 中暑

中暑

2024-01-08 06: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目录 1 中暑病因 2 中暑症状 2.1 热痉挛 2.2 热衰竭 2.3 热射病 3 现场急救 3.1 中暑急救视频 4 中暑的对策 5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6 中医 7 症状查询专题 8 参看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中暑症状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急救视频

 

中暑的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中医

中暑,病名。一名中暍、中热。

①感受暑邪而发生的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证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速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处,治以清暑、解热、开窍,灌服辟瘟丹、消暑丸,再用益元散、清暑益气汤、白虎汤、清营汤等。并可配用针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气不足者,当调补元气为主,少佐解暑。

②或名暑风,以其证状与中风相似。

③指阴暑。

症状查询专题

点击部位名称可查询更多相关疾病

全身 败血症 抽搐 创伤 低血压 恶寒 发热 寒战 乏力 昏迷 肌肉酸痛 淋巴结肿大 贫血 皮肤‎ 盗汗 冻疮 多汗症 鳞屑 玫瑰疹 疱疹 皮肤干燥 丘疹 雀斑 瘙痒 湿疹 紫绀 头部‎ (眼 | 耳 | 鼻 | 口) 头痛 头晕 畏光 眼疲劳 耳鸣 耳痛 鼻出血 鼻塞 咳嗽 口干 牙痛 颈部 喉头水肿 甲状腺肿大 落枕 吞咽困难 胸部 呼吸困难 咳血 咯血 气喘 乳房肿块 乳头内陷 心悸 心绞痛 心律失常 胸闷 胸痛 窒息 背部 脊柱弯曲 椎间盘脱出 腹部 便秘 恶心 反胃 腹痛 腹泻 腹胀 痢疾 脾肿大 食欲不振 胃痛 消化不良 厌食 腰部 尿急 尿痛 肾病综合征 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 臀部 便血 肛裂 肛门瘙痒 脱肛 盆腔 尿频 尿失禁 尿血 少尿 无尿 遗尿 羊水过多 生殖部位 (女性|男性) 白带 闭经 痛经 宫颈糜烂 流产 性交疼痛 性欲减退 遗精 睾丸疼痛 四肢 (上肢 | 下肢) 单瘫 肝掌 鸡眼 抽筋 静脉曲张 手足皲裂 乏力 肘关节脱位

按症状名称开头字母查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参看 祛暑药品列表 《针灸学》- 中暑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中暑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中暑

急救常识 急救常识 - 急救药品 - 《急诊医学》- 急诊科急救常识 止血 包扎 骨折固定 搬运 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电话呼救须知意外急救 溺水 塌方 触电 雷击 冻伤 火灾 烧伤 地震 车祸 空难 灼伤虫兽咬伤 狗咬伤 猫咬伤 毒蛇咬伤 虫螯伤或咬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 外耳道异物眼部急救 结膜异物 角膜异物 眼球挫伤 眼球穿通伤 眼球化学伤妇产科急救 流产 急产 异位妊娠 宫外孕 卵巢囊肿扭转 胎膜早破 阴道损伤异物阻塞 鼻腔异物 咽部异物 食管异物 气管异物 喉阻塞出血急救 鼻出血 呕血 黑粪 咯血心脏疾病 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力衰竭 心跳骤停 心绞痛 心肌梗塞其它疾病 猝死 高热 惊厥 昏厥 休克 昏迷 高血压危象 中暑 自发性气胸 低血糖症 急腹症 自杀 疝嵌顿 子痫 高原反应中毒急救 中毒急救原则 服毒急救 煤气中毒 酒精中毒 安眠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刺激性气体中毒 吃错药中毒 强酸、强碱中毒 更多中毒急救知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