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征文|中年人的跷跷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年人应该丢掉的四样 年度征文|中年人的跷跷板

年度征文|中年人的跷跷板

2024-05-11 0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参加 2023 年度征文活动。我的 2023 年度关键词是:平衡」

三十而立,原来是立在了跷跷板的支撑点上。

中年人天生就是讨论如何做好平衡术的主力军。当一个人到了中年,恰巧他/她又已婚有娃,那么平衡这件事就变成了最大的主题:如何平衡鸡零狗碎的生活和永无休止的工作,如何平衡永远不够的收入和愈加漫长的工时,如何平衡陪伴家人的情感需求和独处的强烈渴望,如何平衡老板们的诉求和同事们的加班。

而我在过去的这一年是时间的彻底失衡,但却意外在情绪上收获了平和。

过去的我不算是一个特别佛系的人,但也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上进分子:从小到大,无论爸妈用什么样的物质诱惑,都无法驱动我努力学习,考取一个理想的名次。工作后更是坚定得选择朝九晚五的工作,做着熟悉的业务,重复着无趣的劳动,但在工作之外的生活中自由自在得看剧,旅行,摄影,读书和写作。即便是长期在初级的职位上拿着同龄人中相对较低的工资,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工作和生活相得益彰的舒缓节奏,甚至一度在家带娃的时间超过了我的妻子。

但两年前,我选择换一份工作,生活节奏上有了较大的调整。一则是平衡但慵懒的生活节奏让我在逐渐失去对于未来的方向,随着孩子逐步长大需要家长为她布道和引路时,我重新开始思考生命和自我的价值,于是对于职业发展和成就感的渴望逐渐萌芽。二则是两年前在上海的人都知道的众所周知的情况(2022年的上海)给我带来的极大不安全感,促使我选择了换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再次遇到生活的颠簸,我需要有能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保障。再多的抱怨或寄希望于它物那无疑是一种责任的逃避和对自家的不负责。

新的选择剥离了我几乎所有的爱好:没有时间再去旅行,没有精力再去修图,没有耐心再去写文章。工作日的每天24小时只剩下四件事:工作,通勤,陪娃,睡觉。工作和通勤占用60%,陪娃和睡觉占用40%。而周末则可以80%的时间用来陪娃和睡觉。一周的时间里所谓独处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应该超不过5个小时。对于普通打工人而言,挣钱哪里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把别人休息,养家的时间用来加班罢了。所以我并不想抱怨这件事,因为这是我自己当下阶段的选择:时间和精力的跷跷板,彻底偏向了工作。诚然这是一种失衡,我也深知这种状态并不可持续,但并不妨碍我短期内去拓展自己的职业天花板和找到曾经缺失的成就感。

当然遗憾也是有的,引用一段写给女儿的信:

我很遗憾没有足够的陪伴,甚至有些理解那句歌词「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但又不敢认同:我爱你,但我无法一直陪着你。不是爸爸不想陪着你,而是没有能力既可以挣来养家糊口的钱和足够的安全感,又可以同时给你足够多的陪伴。与此同时爸爸自己也很希望有成就感,并成为你的榜样(而不是只想鸡娃)。

得失相随,这种相对单一甚至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反而让我的思虑变得简单而纯粹:原来易怒易爆炸的情绪逐渐消失,内心深处获得了一种保持平静的能力。究其原因在于以终为始的心境和「远离颠倒梦想」。

以终为始强调不忘初心,无论是讨论还是思考问题时都应该铭记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可以不偏离轨道。而在这个过程中犹如取经路,要想在高强度下达成目标,那么最终会丢掉自己的ego,即自我情绪上的偏好和执念。例如以前的我会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证明自己的方式方法是最好的。于是在工作中难免拧巴,经常因为和领导同事的意见相左而做争执。说得好听点叫做自信,说得难听点就是执拗。

而在过去的一年我变得随和:我开始能听进去其他人的建议,并且愿意适应新理论和学习新方法工具。举个例子:工作中飞书画板功能越来越丰富,一些做项目的同事开始用以来绘制比较漂亮的逻辑关系图,进而一些老板要求我们用画板做数据报告或者展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数据是需要精度的,本应自动基于数据出图减少手工调整。但项目的诉求是界面美观。于是我一方面临时做了一个样板,一方面花点时间更新Excel图表,几乎临摹了画板里的样式。这种操作很快得到了需求部门领导们的认可。于我而言,固然额外花了一点时间做工具上的改进,展现形式和美观度确实得到了提升。

这个过程中因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汇报目的:让管理层以及关联部门清晰准确得感知到我们的输出。那么自己需要思考始终应该是:自己的工作价值在于以上目的能否实现而非具体用什么形式,所有动作和方式方法都应该服务于这个结果。同时我也明白了我不再需要通过坚持自己来获取别人的认同。

而远离颠倒梦想则像是一个自我控制的结果:一个中年人终于开始认清现实,不再诸事抱有幻想。

你没看错,幻想这件事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是指躺在哪里白日做梦,更包含在很多细碎的事情上潜意识里用自己的理想情景去替代客观的现状。当你总是不自觉的「做白日梦」时,那么其实你的所思所想就变成了颠倒梦想。而我在过去的这一年是如何逐步发现了这个问题的呢?在以终为始的路上总是会有诸多滋生的情绪需要排解,当想要克服这些情绪时就要审视这些情绪源自何处。情绪通常意味着对于现实的失望,预期的低落,无力改变的沮丧和不可控的挫败感。

当你有足够多的时间的时候,你可以让自己沉浸在情绪中左思右考,不能自拔。但当你下一刻钟就要去给管理层汇报时,你脑海中只会想一件事:如何快速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别人或自怨自艾,任由情绪蔓延。于是如此反复之后,逐渐发现情绪是最没用的东西,摒弃幻想直面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例如当闺女在床上毫无顾虑得四处蹦蹦跳跳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很不安全,你不要在床上蹦了。如此反复之后对方只是跳得更高,笑得更开心。于是我勃然大怒,甚至控制不住去吼她(我也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竭尽全力,也只是能控制自己不再发火,自己内心依旧波澜汹涌且事情没有解决。要想解决关键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我意识到我只是在对自己的无能上情绪。要说让自己一点情绪没有那就是自欺欺人,但问题是情绪不会帮你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尝试开始调整自己思路,既然这种常规的劝阻和转移注意力的老手段是无效的,情绪上头着急也是没用的。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呢?回归到发火动怒以及制止她的根本目的上:你是为了保护她,而不是阻止她蹦跳。于是我的脑海亮光一闪:告诉她「你想蹦跶是没问题的,但为了你的安全,你可以在靠近爸爸的这一侧随便跳了,这样就不会掉下床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完全听得懂我的表达,一点也不排斥把手伸出来让我拉着她蹦蹦跳跳。我的情绪刹那间烟消云散。这种沟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她感兴趣的存在危险的动作,我也可以告诉她如何被替代为安全的选择,而不是忽略她的好奇心和乐趣点,只会大声斥责她,并抱着不切实际的期待一个两岁的幼儿可以主动意识到什么是安全和正确的事情。如果我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都克制不住情绪和言语,又有何资格要求一个孩子呢?

以上只是很细碎的一些事情,但正是在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零零散散中,我逐步修复了自己的情绪漏洞,让自己的内心真正有所成长,实现随时随地的内心的平和。这对于一个时间和精力上极速前进的肉体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让我的大脑保持了高度的清醒和冷静,为我的持续思考提供了冷却剂,更可以润滑我和这个世界的各种摩擦。也许正是这个平和的内心力量才能作为压舱石来冲抵生活的失衡,又在虚实之间达成了一种短暂的平衡。

高速狂奔的2023年已经仿若很久以前,2024年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但心存更多希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