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商务2023专业课第一经验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初始密码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商务2023专业课第一经验贴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商务2023专业课第一经验贴

2023-04-18 0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商务434考研经验贴

先说说我的成绩情况

政治66,英语二81,数学三90,国际商务专业基础137(专业课第一),初试总分374

复试排名第3,综合总排名11/54.

【为什么选择民大国商】

我本科就读于首经贸,首经贸在北京工作还是很吃香的,不管是银行还是互联网都有很多首经贸的校友,知名度也挺高,首经贸本科在北京,起码说中信证券营业部或者中信建投营业部或者北京银行分行营业部肯定都可以去,我们班很多同学就去了。但是对于我这个家在南方的同学来说,就比较有困惑了。回到南方,很多人只听说过外经贸,首经贸就基本上第一反应是野鸡大学。而我又不想长期在北京呆着,甚至有想毕业就回南方工作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就引出我要考民大的第一个原因——985的牌子。虽然民大总被调侃984.5、政策性985、末流985之类的,但是好歹也是985,双一流,而且在北京,知名度肯定是高于首经贸的。

第二个原因是民大国际商务专业刚开没多久,2019年开始招生,虽然到现在已经四五年了,但是相对于很多招收了十年八年的学校来说还是比较新一点。这也就使得报的人少一些。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民大国际商务考数学三,很多学校的国际商务都考396,396的数学相对数学三来说简单一些(虽然现在396在不断变难,但是相对而言数学三毕竟纯数学,而396还包括逻辑和写作两个板块)这就让绝大部分考生望而却步,直接pass掉民大,这也才使得民大国际商务招生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国家线(今年比国家线高2分)。改不改396这个事其实真说不好,我也不知道,但是刚开始复习按照数学三来准备肯定是没问题的。

第三个原因是民大作为一个民族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很多省份,尤其是自治区的都会去民大开招聘会、选调、引进人才等,这对我未来如果回家乡那边就业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国际商务,甚至是经济学这个分支,在民大并不是优势,民大的优势当属民族学、宗教学等方面,民大应用经济学第四轮学科评估好像是C-,属于参评上榜的学校的最低一个档次,这个需要认清楚现实。首经贸的应用经济学学科评估都B+,仅次于北交。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要看你到底想要什么,是想要个硕士学历,还是说为了就业,或者是为了用上民大的资源,还是想去走科研(走科研专硕也不是一个好路子,建议直接学硕),而且民大虽然是985,但是去金融行业,证券或者投行研究所之类的,国内top10的证券公司总部、公司的投行部(不是分部的营业部做销售)基本上也不要民大的国商硕(也许民大金融专硕还可以?),民大不是target school(尤其你本科还是双非的情况,当然,我说普遍情况,一两个那种不要拿来举例子,没有参考意义),他们的target school,建议参考排名前25的学校。

【个人备考经历】

我是二战民大的考生,第一年也是选的民大,但是第一年没有过国家线,第一年的成绩是政治73,英语78,数学62,国际商务专业基础112,总分324(22年国家线360),单纯就这个成绩来看,我最大的问题当然在数学,要是数学过100,那去年也就上岸了。因为太过遥远,所以我就大概说一说就行,具体时间点参考一下就行。

22年考,也就是21年的时候,基本上从3月份开始准备,大三下的课不多,基本上暑假前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大概4-5个小时左右(虽然很多时候在图书馆能呆8个小时),到了暑假,暑假留校复习(八月底实在复习不进去回家玩了两个星期),暑假的时候基本上每天有效复习时间也还是6个左右。到了下个学期开学,也就是大四上,这个时候一周只有一节课,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有十几个小时在图书馆复习,这个时候有效学习时间上到8个,也是从九月份开始,手机的每天使用时间都在4-5个小时左右,到11-12月,有效学习时长每天保持在11个左右,手机使用时间也就下降到3个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是早上八点之前到,然后晚上十点图书馆关门才回宿舍,中间在图书馆趴着睡半个小时,午饭晚饭各半个小时。到了十二月,就是早6晚11。有没有周末这个事,那确实是没有固定的周日休息,就是全年无休(暑假后半段休了2个星期),其他时间偶尔放松半天也有,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记不得了(如果是给自己规定上六休一的话是有印象的)。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到了十一月份,因为长期的这么高强度复习,而且有几天是通宵的,而且那段时间饮食不太规律,本身也有胃病,所以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呕血”了,想着也没吃过什么西瓜或者什么带红色的东西,当时给我吓坏了,但是也给我牛逼坏了,想着这考上了不得吹一波我学习学得呕心沥血。但是当时确实挺害怕的,去校医院然后转诊到校外的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没有什么问题,都挺正常的,开了点药就回来了。后来过了几天突然想起来,好像前一天晚上吃了个草莓圣代。。。。虽然是一个乌龙,但是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也要注意身体,别学我。。。。。

就备考状态和备考时间而言,我认为是完全足够的,政治和英语的成绩就说明了这点(虽然大家看起来不太高,但是政治和英语北京是旱区,在北京英语很少超过88,政治很少超过80的,在别的省份,政治80+也很常见)专业课112也不算低,数学低分是复习策略上出现了错误,考研失利这个跟复习状态关系不大。我的研友基本上都是我去push的,他们完全没有这个复习时间和状态的保障,但是也依旧上岸了。所以大家如果能够按照这个时间线来准备,上岸民大肯定没问题。

到了2022年年初,因为毕业实习所以返回北京,但是当时因为疫情原因没办法回学校,好在实习单位提供住宿,所以就是一边完成毕业论文一边实习,在四月份完成毕业论文后,就开始继续进行复习。

因为是数学差了一些,所以主攻数学,到六月份前都在学数学(虽然后来数学考试也不太好),而且通过检讨分析,发现自己当初数学虽然听课,但是做题少,所以后面大量的刷题。一直到六月份实习结束,搬离实习单位,在北京找了个住处,然后去付费自习室复习了三个月,后面报了本校的二学位(二战同学十分推荐),九月份回到学校进行复习,复习强度跟一战一样,每天早八晚十(心态上认为自己在上班),后来十一月时不时的疫情原因导致不能出宿舍,就只好在宿舍复习,我们宿舍四个人都是考研二战,所以宿舍氛围挺好(后来也都过了国家线),到了十二月,北京疫情严重,图书馆关闭,所以十二月份背政治大题的押题全是在宿舍背的。十二月初北京放开,所以我们也很幸运的在考试前阳了并且恢复了,当时是每天咳嗽着在背书,早上醒来做一套数学题做着做着头沉沉的,做完题测体温41°,cpu都烧坏了去。后面考试就坚持过去,考场确实大家都在,跟网上说的少一半人不一样,也许985211或者更好的学校从来不缺考生,所以大家也一定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然后期望着从外部找原因。

【如何备考】

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民大国际商务其实挺简单的,相对其他学校的国商而言,构成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没有计算题,所以只需要把知识点都背住就行,对跨考同学也很友好。

具体来说就是在7月之前过完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的一轮,这个就在网上随便找一个系列课听就行,同时自己把圣才国际商务专业基础,或者科兴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这本书仔细看一遍(全部看,不要管考纲里有没有,因为论述题以及后面复试有可能会涉及),我两本书都有,但是第一轮的时候看的圣才,后面发现科兴也有一些补充题,所以后面改成看科兴(本人是主用科兴,电子版圣才)。到了7月份后,可以直接拿着从学长学姐那买的整理好的资料直接拿来看和背,到九月份之前背完一轮。此时一定要注意形成框架体系,多看目录,看着目录自己想这个板块的知识点,自己拿笔列出来,然后翻书对着看有哪些没有想出来的再结合着背。到11月之前,背过5-7遍复习资料的内容。11月,开始做真题,民大只有5年的真题,也就是5套题,所以题不多,基本上半个月可以做完。和英语复习不一样,国商不需要专门留几套来模拟,你需要通过真题来把握民大的考试方向和内容。做真题的时候,掐表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全真模拟状态,一定要模拟!!!!

做完你也可以自己再对着课本把真题的答案整理抄一遍(在抄的过程中背,12月复习的时候也用得上)。建议也买一份市面上的模拟卷,12月用来练手,有不少机构也能压中一些题,所以确实可以参考参考。但是说实话,我复习两年我自己也能压中不少题,考前自己给自己出模拟卷,押中了4道简答题,2个名词解释,共50分。当然,我只是想借此说明民大的出题风格以及考试偏向的重点可以通过复习和研究往年真题来预测出来,认真复习的话,你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押题的。

对于热点,关注诸如《国际商报》之类的公众号,多看多了解一些时事热点新闻,虽然民大不是很爱结合热点问题分析,但是论述题你能结合热点回答,也是体现了你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买一些市面上的热点,当时我买了小熊老师的热点,也看了(虽然作用不大),因为民大不怎么考热点。但是里面的补充,有些点确实可以背来答上去的。

英语二:

大家都说北京英语压分,但是我从一开始就考的北京,所以感受不是很深,第一年英语78,第二年英语81,我个人感觉还行,完型填空基本上7-8分,四篇阅读包括七选五应该是错3个,翻译估计扣3分,大作文扣3分,小作文扣3分。(估计的,没有小分明细)

应该要知道,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直接决定了你英语的分数,如果想上80,阅读错不能超过4个,不然很困难。民大国商23年上岸的50多个人中,英语超过80的就有20多个(大多集中在80-84之间),所以就意味着,你得搞定阅读。

我强烈推荐打好单词基础,我5月中旬之前没碰真题,只干一件事,就是听单词课。我买了恋恋有词的单词书也听单词课,基本上每天学英语的时间就是用来听单词。有些学长学姐会说听单词课浪费时间,但是实际上单词课不仅仅是念一遍单词给你,而是会给你补充语法,句子的使用,相近可用的单词等等,会让你的基础更加牢固。我二战的时候没听单词课,所以二战的时候是觉得有些没底的。(b站上有单词课,好像一百多集,我当时是听到书的23day,大概是80多集的时候就没听了)5月份单词课结束后,就自己翻来看,一个月搞定考研单词那种,每天看1day七八页。同时结合app来背。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背单词的方法,用扇贝单词(其他什么都可以)设定考研词汇3500词,每天目标100个,一个月背完(在听单词课的同时)。后面第二轮的时候加到200,再背一遍。从第三轮开始,把目标设定到500甚至1000,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每个单词都很认真的背,只需要大概看一下,3秒钟就过,基本上500个单词半个小时就能过完。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能把考研词汇过完一遍,然后以星期为单位,循环往复。如果从八月份开始这么循环往复,每天坚持,四个月你就能把考研单词过个15遍,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原理参考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一战的时候这么训练,到国庆节给自己测词汇量的时候,词汇量稳定在12000个(虽然很多是猜的,但是同样是猜,在3月份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只是勉强5000个)。

当你把词汇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阅读了。语法课确实可以看一看,不管是哪个老师,语法课都一样,而且基本上三天最多一个星期你就能把考研英语要的语法课学完,这个并不是很难,但是需要去做。阅读课的话,自然就是唐迟老师的课了,阅读的逻辑值得学一学,暑假的时候就开始阅读的逻辑。(其实觉得我当你词汇前期基础足够后,你不要也能逻辑看懂文章并意思理解从而选对,信不你看看再这句话)但是确实是强推唐迟老师,同时唐迟老师的系列课中还有翻译和写作的逻辑,陈曲老师教的,也挺有意思的可以听一听,虽然可能有些同学会不适应。说话有点。。。。

很多人都说完型填空难,一战的时候我也这么觉得,所以一直到十月份都没看过完型填空,只是后面听了一节技巧课(你用什么老师的系列课,跟着那个系列的就行),但是我自己做的时候却觉得好像不难,这完全是得益于最开始单词基础打的牢固,很多单词都熟悉,甚至觉得整篇读下来没有什么卡壳的地方就选出来了。所以大家不要放弃完型,虽然每道题只有0.5分,但是8分和5分也差了不少呢。

翻译的话,我跟的唐静老师,唐静老师的翻译课可以,虽然好像有点啰嗦冗长,但是听完收获也很大。前期联系的时候直接拿着英语一的翻译来做,英语一的翻译很难,但是练多了再去看英语二就觉得很简单了。

政治:

徐涛、腿姐这俩老师选一个即可,我一战跟的徐涛老师,讲课风趣幽默,他的表情包也很多,更容易听进去。腿姐的话,技巧班和冲刺班推荐。22、23年我都跟腿姐的技巧班和冲刺班、押题班。但是23年政治打得大家措手不及,腿姐的技巧说政治多选题两选不会很多,基本两个左右,但是今年两选多了好一些。23年考试的时候想起腿姐说两选比较少,所以很多原本选俩的都改成了三个,然后就错了。当然这主要还是怪自己知识不牢固,靠技巧反而会弄巧成拙。腿姐的一轮对应徐涛的二轮,徐涛直接听那个强化即可。

对于肖秀荣老师,配套课确实之前我看经验帖的时候说没必要听,没有前面俩老师有意思,但是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8套卷、4套卷是一定要买的。精讲精练还是徐涛的或者是腿姐的,都可以,选一个即可。毕竟教材就是辅助作用。到后期的一些什么讲真题之类的书,完全就可以用电子版的。11月的时候腿姐会出冲刺背诵手册的带背,这个可以每天拿来磨耳朵。到了12月份,背大题的时候,无脑肖秀荣四套卷大题。当然,b站空卡或者大牙,也会出整理和带背肖秀荣四套卷,这个也可参考。我一战的时候时间充裕,而且当时北京疫情不那么严重,我在图书馆就拿肖老师的四套卷(大牙整理)的来背;到了二战,本来就没有一轮基础,直接腿姐技巧班,冲刺班,押题班。背的时候跟着b站空卡整理的肖老师四套卷带背。腿姐的押题最后整理出来的8页纸我也看,有时间也念一念,但是主要还是主流肖老师好一点。

针对政治是否压分这个问题,我一战73,选择题42,二战政治66,选择题36左右,可以得出,北京地区政治主观题我基本上稳定在30左右,即使复习第二年也是这个分。北京很少见政治超过80的,23年。更别说别的地区随便政治都能给到85。

基本上在8月之前就要开始政治,不要拖到太后面,毕竟你要考的是985而不是一个普通一本,政治低于60压力会很大的。

数学:

数学真是心头恨。二战的原因就是因为数学第一年只考了62分。虽然高考数学132,但是我大学数学基础不太好,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都是70多低分飘过。知道自己数学基础不好,所以我从二月份三月份就开始学数学,每天给四个多小时在数学,复习一年来数学是占比最多的,当然后来效果也不好。反思了一下,我到暑假二轮开始之前基本上没怎么做题,18讲的课后题都没做完,更别说什么1000题,660,800题这些。这是最大的一个失误。后来虽然意识到,但是暑假到10月份的时候都是在跟着课程,所以也不怎么看得出来。到了十一月十二月模拟,发现完蛋,基本上均分60多,所以后来一战确实只能考60多。

到了二战,吸取教训了,但是做的还不够多,张宇的一轮题做了一半多,二轮题也是做了差不多600道,到了十一月模拟的时候基本上是80-100这个水平波动,所以后面考到90也是意料之中。具体跟哪个老师我就不说了,说出来显得人家老师不会教一样(什么垃圾老师,教了我两年都教不及格我bushi)。。。。

所以我能给到的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多做题,听课只能占你学数学的30%的时间,而不是70%或者更高。如果不能保证数学,那么你将与研究生无缘。

【备考心得】

沉下心来,跟网上说的不同,什么只要你能坚持到去考场就赢了。这种话不要信,你考的是985,不是普通一本,你的竞争对手很强大很努力,你需要高效的备考和复习,你需要坚持。需要做好这半年多放下大学的精彩生活回归高三的状态,只有足够的时间去备考,你才能竞争得过别人。

国商备考资料的话,知乎私聊我~

插一张复习桌面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