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风的特色文化 勝地

勝地

2024-07-15 1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良友画报》率先报道迪士尼开始,具备世界眼光的沪上媒体,竞相报道解读迪士尼及其相关产业。

— 米老鼠带来迪士尼文化热潮 —

米老鼠诞生于1928年11月18日动画电影《威利号汽船》,《良友画报》率先介绍了华特 · 迪士尼和他的米老鼠,在1932年1月刊中,画报用整版图片介绍“米鼠:美国最红的明星”,米老鼠正和布鲁托一起入乡随俗地阅读《良友》,并介绍了华特 · 迪士尼(时译华德地斯尼)工作室如何制作动画等一系列卡通知识。

华特 · 迪士尼先生

《威利号汽船》是全球首部声画同步的动画电影,在上海,米老鼠的登场亮相代表了无声片与有声片的新旧交替,昔日默片的明星都要让位于独一无二的米老鼠了。

具备世界眼光的沪上媒体,不仅介绍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华特 · 迪士尼的生平与成就,也讨论卡通片如何将动作与色彩和音乐配合在一起的电影技巧,并报道迪士尼在全球的一举一动,也提到了在大洋彼岸的迪士尼工场,有很多画师是中国人。

华特 · 迪士尼先生和他的米老鼠

— 白雪公主影响空前 —

迪士尼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将迪士尼文化热潮推向了高峰。1937年12月21日,《白雪公主》在美国好莱坞公映,半年之后在大上海大戏院和南京大戏院放映,创造了空前的票房价值,电影衍生品也大受欢迎。1940年,第二部长篇动画《木偶奇遇记》在美国上映后两个多月就在上海上映,沪上报刊也以更多的篇幅来介绍此片,不得不感叹彼时上海对摩登娱乐的追逐,以及沪上媒体精明的商业头脑。《幻想曲》是迪士尼1940年底推出的又一部长篇电影,不同的是,它是以8首古典音乐的名曲组成,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

迪士尼动画形象在老上海,如当红影星般备受追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民国时期的城市文化消费生活方式,促进了电影、报刊、出版以及广播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动画电影的发展。1940年的《中国白雪公主与七矮人》就是受迪士尼影响而诞生的中国本土童话影片,由当时的国联公司主持摄制,邀请了当时家喻户晓的童星陈娟娟担任主演及演唱片中主题曲。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老大万籁鸣、老二万古蟾、老三万超尘、老四万涤寰)则受《白雪公主》的热映而触动,制作了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不难看出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定都受到了迪士尼动画的影响。《铁扇公主》 于 1941 年上映,是第一部中国动画长片、世界第四部大型动画片,在全国及亚洲地区影响深远。

中国白雪公主也好,铁扇公主也好,其实都展现了当时上海民众更乐见以一种富有中国元素的特色方式,来改造和吸收西方电影中的卡通人物形象,在《白雪公主》上映的1938年圣诞节,《申报》登载了一幅倪长民的漫画《白雪公主的八仙过海》,白雪公主手捧莲花化身何仙姑,七个小矮人分持八仙法器,中西合璧的卡通形象恰恰表征了当时上海的社会文化生态。

黑白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漫画《白雪公主的八仙过海》

— 20岁和90岁 —

1948年,米老鼠20岁生日那年,《申报》发表《祝寿》一文,报道了各国名流对米老鼠的赞赏之情;《电影论坛》则推出新年特大号米老鼠特辑向迪士尼致敬,用前16页篇幅讲述了迪士尼及米老鼠在中国的广泛影响,该刊集众多电影艺术家、漫画家、美术家等大师创作于一身,由中国漫画大师廖冰兄装帧设计,《大闹天宫》美术设计师张光宇为华特 · 迪士尼本人绘制的漫画肖像,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上海乃至全中国,一方面受了迪士尼的影响而开始发展国内的动漫事业,一方面得益于诸多本地文娱界名人和报刊。他们善于用剖析的角度、犀利的眼光、专业的报道来解读迪士尼及其相关产业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华洋杂处、西风东渐的租界时期,各国文化汇于沪上的“孤岛”时期,都让本地文化人以更深层次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整个卡通动画业的发展。影业、报业和图书出版业更培育了一批杰出的动画电影和书刊的画家、导演、技术团队,一段时期内,上海代表的中国动画事业并未曾落后于西方,即使到了20世纪中期仍是业界翘楚。

历经时代潮汐,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盛大开园,米奇穿着一身华服又来到了上海,“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设计和体验,贯穿在乐园的每个角落。至今两年有余,陪伴我们度过神奇快乐的假日时光。2018年11月18日,米奇迎来生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致敬上海,还独家推出“米奇游上海”系列设计,生动展现米奇眼中的上海美景。

信息来源: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官方指南《勝地》

THE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