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析清新军陆军肩章领章袖章臂章胸标勤务标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陆军军衔等级肩章图片 详析清新军陆军肩章领章袖章臂章胸标勤务标识

详析清新军陆军肩章领章袖章臂章胸标勤务标识

#详析清新军陆军肩章领章袖章臂章胸标勤务标识|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超长文。本文整理了光绪三十一年到宣统三年之间,新军陆军和禁卫军肩章领章袖章臂章胸标勤务标识的数次改动,详细谈了谈之前笔者知乎上发的概述型文章中无法谈到的一些细节改变。

尽量注明各个部件尺寸,希望能对复刻这些部件的朋友提供帮助。

各部件的“详析”文章今后会陆续整理后发布。

肩章肩章总说

早在更早的常备军时期,肩章就有使用,但此篇文章主要谈光绪三一年也就是1905年之后的肩章。

对于官佐来说,光绪三一年到宣统三年,其礼服肩章形制基本不变,宣统三年新设了圆盘形礼服肩章。

宣统元年前官佐常服不配肩章,宣统元年春开始,常服佩戴礼服肩章(实际上最早在光绪三十四年上半年就有这种搭配了)。之后在宣统三年又新设了常服肩章。

对于弁目兵夫来说,按照光绪三一年的规定,只有着礼服时才佩戴肩章,光绪三二年开始,常服礼服均佩戴肩章。之后在宣统三年又新设了新版常服肩章。

光绪三一式官佐礼服肩章

礼服肩章长四寸七分(亦有四寸五分之说法),宽一寸八分。

上等官用三条金辫(材质为金线)编排,中等官两条金辫一条红辫(铜线编成,上刷红漆),下等官两条红辫一条金辫。军佐将金辫换成银辫(镀银铜线编成)。

整体编制方式与德式将官级麻花肩章同,由三根编织线盘绕而成。

各等第一级缀三颗直径五分(也有说七分,一寸的,其中五分和七分为原始文件上所印,七分可能是光绪三二年的标准)的团蟒,第二级两颗,第三级一颗。

上等军官团蟒为金,中下等为铜镀金。军佐为铜镀银。

肩章固定扣为素面凸起铜圆扣,直径三分。军官用镀金,军佐镀银。

此时马弁目为军官类,很可能为协军校衔,肩章同。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礼服肩章,与光绪三一年制定的形制一样,只是用料变了。同上关于肩章团蟒的两种说法,右侧为光绪三十二年标准,左侧个人推测是光绪三一年标准光绪三一式弁目兵礼服肩章

光绪三一年规定,为马弁、护目、护兵、号目、号兵、正目、副目、正兵、副兵、医目、医兵配发礼服,礼服配礼服肩章。(此时常服还用的是胸章)

上圆下方,长四寸三分,宽一寸八分。

肩章固定扣为素面铜圆扣,直径三分。

肩章底色为各科兵种色,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队红,马队白,炮队黄,工程队蓝,辎重队紫。

肩章上刺编制信息,紫色红色底色刺白字,其余颜色刺红字。

镇属马弁、护目、护兵、乐兵之肩章均用红色底色,周围另沿宽一分半之黄色边。左(戴肩章者的左边)刺“第X镇”字样(大写汉字数字),右上刺“马弁/护目/护兵/乐兵”的职位字样,右下刺编号(使用苏州码子)。

协/标属马弁、护目、护兵肩章底色用兵种色。左刺“第X协”或者“第X标”,右上刺“马弁/护目/护兵”的职位字样,右下刺编号。唯护目不刺编号(一个协或者标的协部/标部只有有一个护目)。

营/队属护目、护兵、号目、号兵肩章底色用兵种色。左刺“第X标”,右上刺本营号数(一位大写汉字数字),下刺本人职务名。护兵、号兵在职务下刺本人号数。护兵、号兵之编号从营属开始,到各队属依次排列。

正副目、正副兵之肩章底色为兵种色。马步炮队左刺“第X标”,右刺营队棚之号数(营为一位大写汉字数字,队为“前、后、左、右”字样,炮营为“中、左、右”,棚号为小写汉字数字)。工程和辎重队左刺“第X营”,右刺队棚之号数。(工程和辎重最大编制就是营,没有标的编制)。正副兵右侧肩章棚号下方刺本人编号,正兵用1-4,副兵用5-12。

医目、医兵礼服肩章如何并未说明。

职务编号范围镇属马弁1~16镇属护目1~3镇属护兵1~30镇属乐兵一等乐兵1~2,二等3~8,三等9~20,学习乐兵1~24协属马弁1~6协属护目协属护兵1~10标属马弁1~4标属护目标属护兵1~8营属护目营/队属护兵1~18,马队营为12营属号目营/队属号兵1~8,陆路炮和过山炮营为6正目副目正兵1~4副兵5~12光绪三二式官佐礼服肩章

与光绪三一年基本一致,但考虑节约物料,进行材质变更。

军官肩章金辫原本都由金线编成,现上等官仍用金线,中等官用镀金铜线,下等官用金丝线。

军佐肩章银辫原本都由镀银铜线编成,现中等官仍用镀银铜线,下等官用银丝线。

图片源自网络,团龙扣和肩章金色部分都生了铜锈。可见肩章材质并不是完全按照条例来的。下等官的肩章也用了镀金铜线编制。照片左侧为士兵和军官帽徽(宝珠不见了)。光绪三二式弁目兵礼服常服肩章

光绪三十二年,弁目兵常服时的职务标识由胸章写字改为了佩戴肩章。此时的弁目兵肩章变为常服礼服通用,肩章大体基于原有的光绪三一式弁目兵礼服肩章,但有所扩展。

底色的兵种(勤务)色扩展了非战斗类,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队红,马队白,炮队黄,工程队蓝,辎重队紫,军乐灰、医疗绿。

虽然此时又制定了军需黑色,执法驼色、马医茶色,但这三种科目只有军佐岗位,无弁目兵士岗位,故不用于肩章。

此时,马弁目由军官类降级到了弁目类。

新设立镇属马弁目肩章,均用红底,周围另沿宽一分半之金边。左刺“第X镇”字样(大写汉字数字),右刺“马弁目”的职位字样。

新设立协/标属马弁目肩章,底色用兵种色。左刺“第X协”或者“第X标”,右刺“马弁目”的职位字样。

镇属乐兵之肩章底色变为灰色,边沿由黄色变为红色,其上刺字也为红色。

新增医目、医兵肩章,医目、医兵肩章底色为绿色,刺字用红字。军属医目左刺“第X军”字样(大写汉字数字),右上刺“医兵目”的职位字样,右下刺编号1~4。军属医兵左刺“第X军”字样,右上刺“医兵”的职位,右下刺编号1~40。营属医兵肩章边沿为所属营的兵种色,左刺“第X标”,右上刺本营号数(一位大写汉字数字),下刺本人职务“医兵”,步队营马队营工程队营辎重队营为1~4,陆路炮和过山炮营为1~3。

其余职务肩章和光绪三一式弁目兵礼服肩章相同。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肩章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肩章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肩章,注意:原有文件可能是掉色了,辎重队应该为紫色,但呈现出的却是褐色。《中国百年军服》里的士兵常服肩章,完全错误,没一个是对的,充满了各种误解和臆想。光绪三一式官佐礼服肩章在常服上的应用

宣统元年春开始,官佐常服佩戴礼服肩章。

但由下面的资料可见,早在1908年中旬,就有常服上佩戴礼服肩章的了。

摘自《北洋官报》1758期 p11,这一期大概为1908年上半年的某一日出版的宣统元年陆军军衔改制后的变化

新设立的额外军官(额外军官授予司务长和技士长,司务长按照旧标准是协军校,现在降级了)和额外军佐之肩章与原先的下等军官军佐肩章相同,只是不缀团蟒。

马弁目此时又被提升到军官类,授予正军校至协军校军衔,肩章也随之变化。原有的协军校司书生被降级到了上士军衔,肩章也进行了变化。

宣统元年式禁卫军官佐肩章

宣统元年3月28日,禁卫军军服制定,官佐目兵均佩戴肩章,肩章俄罗斯味很浓。

禁卫军官佐肩章长四寸,宽一寸七分。尾为正方形,头为三方形。

上等官肩章为瓦灰呢底,周围露出一分宽边缘。肩章面上用三条五分宽金辫无间隔镶成满金片状,三条加起来共宽一寸五分。

中下等官佐肩章为兵种色呢底,周围亦露出一分宽边缘。中等官佐镶嵌三条四分宽金辫,间隔一分半。下等官佐镶嵌两条六分宽金辫,间隔三分。

肩章上镶嵌团蟒分级。团蟒扣为紫铜制,内径两分五,团蟒平面錾于其上。团蟒扣周围有二十到斜长一分的三棱火焰。

各等第一级缀三团蟒,第二级两颗,第三级一颗。缀三颗者品字形布置,两颗者一字型。

肩章固定扣为紫铜平圆扣,直径四分。

交通队艺师艺士,伙夫,驾车兵无肩章。

摘自宣统元年《服制章记图式》宣统元年式禁卫军目兵肩章

目兵肩章长四寸,宽一寸七分。尾为正方形,头为三角形。

目兵肩章底为兵种色,上有紫铜阿拉伯数字表示所述,马步炮为标号,工程辎重为营号。最初为紫铜金属,宣统元年5月27日后改为紫铜丝线刺绣。

肩章尾有数道宽两分之黑呢条,缀一道时距底端四分,缀两道时间距三分且距底端三分,缀三道时间距两分且距底端两分。

黑呢条道数规则如下:

肩章黑色横道数最初对应职务对应职务(宣统元年5月27日调整)0副兵、医兵、学习乐兵。1正兵、副兵、三等乐兵正兵、护兵、号兵、工匠、三等乐兵2副目、护兵、号兵、医兵、二等乐兵副目、护目、号目、匠目、二等乐兵3正目、护目、号目、医目、一等乐兵正目、一等乐兵宣统三年式官佐礼服肩章

宣统三年3月9日,宣统三年式礼服制定,配礼服肩章,然而该种礼服很可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宣统三年式礼服使用圆盘大肩章,肩章全长15厘米,圆盘长8.7厘米,宽11厘米,肩章之柄长7.3厘米,柄宽5厘米,柄周围镶边宽1.5厘米。穗长8厘米。肩章底色为兵种色呢,上等官佐均为深红色呢。

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红,马白,炮黄,工程蓝,辎重紫,宪兵(警察队)桃红,军需黑,军医马医和司药为绿,制械茶黄,测绘银灰,军法杏黄,军乐茶绿。

上等官佐肩章穗为全金,肩章柄和圆盘镶边亦全金。中等官佐肩章穗一条金一条银相间,圆盘镶边为银夹金,肩章柄镶边为金。下等官佐肩章穗为全银,圆盘镶边亦全银,肩章柄镶边为银。

各等第一级在肩章上镶嵌三颗金六角星,第二级两颗,第三级一颗。将军衔镶嵌四颗(菱形排列),大将军衔为五颗(菱形四颗再加上柄上一颗)。额外官佐与下等官佐相同,不缀六角星。

《中国百年军服》里完全错误的肩章,不仅错标为禁卫军肩章,而且细节也是大有问题的。宣统三年式官佐常服肩章

宣统三年式官佐常服肩章只分等不分级,形制仍为光绪三一/三二式的麻花编织。

宣统三年式官佐常服肩章长10.5厘米,宽4.5厘米,厚0.4厘米。

上等官为三条金辫编成,中等官为两条银辫夹一条金辫,次等官为三条银辫。

其上不缀任何肩章星。

宣统三年式弁目兵学生常服肩章

宣统三年式弁目兵学生常服肩章只分等不分级。

宣统三年式弁目兵学生常服肩章长10.5厘米,宽4.5厘米。

红呢制成,有硬衬板。

军士士兵周围镶0.4厘米金辫,军士镶0.6厘米金辫两道,士兵一道。

陆军中小学堂肩章周围镶0.4厘米红辫,中学堂缀0.6厘米金辫两道,小学堂一道。

官弁学堂肩章类似军士,但周围镶辫为所学科目的兵种色。

胸标胸标总说

胸标最早起源于号衣上的各式字样。

光绪三一式规定弁目兵夫常服均为绳结扣,在第二三扣附近写明职务和所属。到了光绪三十二年,弁目兵的常服均佩戴肩章,胸口写字也就取消了。

但是各类匠夫依然不佩戴肩章,使用胸标。

光绪三一式弁目兵夫常服胸标

光绪三一式规定弁目兵夫常服均为绳结扣,在第二三扣附近写明职务和所属。不论是单衣夹衣还是皮棉外罩均需写字。字样为刺上或印上。

所写字样与肩章相同,蓝色衣用白字,土、灰等色写红字。第二扣上横写兵种,如“步队”“马队”“炮队”,工程辎重则直接写“工程”“辎重”。

各类镇/协/标/营属匠夫的编制书写方式和上文肩章里的各类弁目兵类似。

镇属匠夫左刺“第X镇”字样(大写汉字数字),右上刺职位,右下刺编号(使用苏州码子)。

协/标属匠夫左刺“第X协”或者“第X标”,右上刺职位,右下刺编号(使用苏州码子)。

营/队属匠夫左刺“第X标”,右上刺本营号数(一位大写汉字数字),下刺本人职务名,右下刺编号(使用苏州码子)。匠目一营只有一人,故不用刺编号。编号依旧是以营为单位从营属到各队依次排列。

现根据编制,列出各类匠夫之编号数(其余兵目类职务胸标可参考上文肩章部分,内容完全一样)。

职务编号范围镇属伙夫1~5协属伙夫1~2标属伙夫1~2步队营属伙夫1~38步队营属匠目步队营属工匠(枪匠皮匠各四人)1~8步队营属驾车兵(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1~4(行军时加两倍)步队营属喂养夫(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一人管三头拉车骡子1~4(行军时加两倍)马队营/队属伙夫1~18马队营属匠目马队营属工匠(枪匠两名,掌匠四名,皮匠两名)1~8马队营属驾车兵(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1~4(行军时翻倍)马队营属喂养夫(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一人管三头拉车骡子1~4(行军时翻倍)马队营属马夫目1~4马队营/队属马夫1~32陆路和过山炮营/队属伙夫1~31陆路和过山炮营属匠目陆路和过山炮营属工匠(铁匠三名,炮匠三名,掌匠六名,木匠三名,皮匠三名)1~18陆路炮营属驾车兵(对应六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1~6(行军时翻倍)陆路炮营属喂养夫(对应六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一人管三头拉车骡子1~6(行军时翻倍)陆路和过山炮营属马夫目1~3陆路和过山炮营/队属马夫1~39过山炮营属管驮兵(对应三十六匹军需驮马,行军时数量翻倍)1~18(行军时翻倍)过山炮营属喂养夫(对应三十六匹军需驮马,行军时数量翻倍)1~18(行军时翻倍)工程队营/队属伙夫1~40工程队营属匠目工程队营属工匠(枪匠四名,铁匠四名,皮匠两名)1~10工程队营属驾车兵(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1~4(行军时翻倍)工程队营属喂养夫(对应四辆车,行军时车数翻倍),一人管三头拉车骡子1~4(行军时翻倍)辎重队营/队属伙夫1~41辎重队营属匠目辎重队营属工匠(枪匠四名,铁匠四名,掌匠八名,木匠四名,皮匠四名)1~24辎重队营属马夫目1~8(行军时加四倍)辎重队营属马夫(对应七十二辆辎重车,行军时加四倍),一人管三头拉车骡子1~72(行军时加四倍)光绪三二式匠夫常服胸标

颜色略有改变,蓝色衣用白字,土、灰等色改写黑字。且兵目之常服改为佩戴肩章,故只有匠夫胸口写字了。

宣统三年式匠夫常服胸标

基本等同于光绪三二式,蓝灰色衣写白字,土灰色衣写黑字。

但笔者没有见过此处的原始文件,故不知道是否有小差异。

领章领章总说

光绪三一年到宣统三年,陆军只有官佐礼服有飞龙(蟒)戏珠领章,官佐常服和弁目兵常服礼服领部均空置。宣统三年开始,陆军常服使用领章表示军衔,肩章和袖章的作用被淡化。

光绪三一式官佐礼服领章

军官礼服领章为衣领缀金色飞蟒抱火珠,以火珠颜色分等,上等红色,中等蓝色,下等白色。以横道金辫分级,第一级三道,第二级两道,第三级一道。

飞蟒抱火珠长两寸五分,宽一寸一分。各横道金辫宽两分,间距一分半。

军佐将金色飞蟒改为银色,横道金辫改为银辫。

注意,下图文件中领章底色均为金色,然而文件原文中并未出现金底字样,历史照片中也没有金底。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礼服领章,与光绪三一年制定的形制一样,只是用料变了。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军官礼服领章,与光绪三一年制定的形制一样,只是用料变了。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的军佐礼服领章,与光绪三一年制定的形制一样,只是用料变了。光绪三二式官佐礼服领章

与光绪三一年基本一致,但考虑节约物料,进行材质变更。

军官领章金辫原本都由金线编成,现上等官仍用金线,中等官用镀金铜线,下等官用金丝线。

军佐领章银辫原本都由镀银铜线编成,现中等官仍用镀银铜线,下等官用银丝线。

宣统元年式禁卫军领章

宣统元年3月28日,禁卫军军服制定,衣领为折领,领章为飞鹰洋荷花纹样(也可以形象的命名为海东青领章)。

禁卫军宣统元年式领章为椭圆形,长径一寸一分,宽径八分。上錾飞鹰下錾洋荷花,所有錾铸花纹均用高凸出线,以免薄弱赘于卷领。正面亦用订座式穿入。官佐目兵不分等级一律缀用。

宣统元年5月27日后,上等官佐和目兵领章不变,在队中等以下官佐左领仍缀飞鹰,右领改缀紫铜阿拉伯数字标号或者营号。

摘自宣统元年《服制章记图式》宣统三年式官佐礼服领章

宣统三年3月9日,宣统三年式礼服制定,礼服配刺绣领章,绕领一圈。

上等官佐领章用金底金花,领口绣两银飞蟒抱火珠;中等官佐用银底金花,领口绣金飞蟒抱火珠;下等官佐用银底银花,领口绣金飞蟒抱火珠。

《中国百年军服》里错误的领章,不仅错标为禁卫军,而且金银颜色画错,还画出了不存在的三色火珠。宣统三年式陆军通用常服领章

宣统三年式常服主要使用领章表示军衔,肩章只能分等不能分级。

领章为长方形,分上下两段。四周及中央有镶边,下段中央用横道和六芒星表示军衔。领章不分军官军佐。

中等以下官佐兵士上半部分缀金色阿拉伯数字标号/营号。

陆军中学堂小学堂学生不佩戴普通领章,领部佩戴学生记号。学生记号为有篆体“学”字的铜制六角星,直径2.2厘米,军官学生镀金,军佐学生镀银。

官弁学堂学生用军士领章。入伍生领章无星,低年级学生用下士领章,一年级以上用中士领章,实习军官实习军佐用上士领章。官弁学堂在校学生领章上半部分左右缀学生记号,官弁学堂实习军官实习军佐领章上半部分左缀实习的部队标号,右缀学生记号。

陆军部及各司令部的上中下等官佐领章上部缀直径1.5厘米的铜制镀金篆体“令”字。(根据历史照片,也有用特殊的红色五边形三角领章(类似民国元年式的领章造型),上缀“令”字的)

军衔镶边底色下半部分横道下半部分六芒星六芒星数目上等(都统级)0.4厘米宽红色上下均为金色,上为金线绣暗花,下段为金线平绣无银正/副/协都统对应3/2/1将军为4,大将军为下4上1中等(参领级)0.4厘米宽金色上兵种色,下红色0.6厘米宽银色金(材质不明)正/副/协参领对应3/2/1次等(军校级)0.4厘米宽银色上兵种色,下红色0.6厘米宽银色金(材质不明)正/副/协军校对应3/2/1额外官佐0.4厘米宽银色上兵种色,下红色0.6厘米宽银色无无军士0.4厘米宽黑色上兵种色,下红色0.6厘米宽银色金(铜镀金)上/中/下士对应3/2/1士兵0.4厘米宽黑色上兵种色,下红色无金(铜镀金)正兵/一等兵/二等兵对应3/2/1

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红,马白,炮黄,工程蓝,辎重紫,宪兵(警察队)桃红,军需黑,军医马医和司药为绿,制械茶黄,测绘银灰,军法杏黄,军乐茶绿。军法官为文职,不佩戴领章,

《中国百年军服》画的领章,错误很多。首先,上等官佐用银星而不是金星。其次,军佐上等用银星,中下等依旧用金星,并没有使用银星的规定。并且,所绘的镶边和下段横道完全是错误的。最后,领章上部是金色阿拉伯数字的标号(工程辎重等无标编制的兵种为营号),并不是协号。陆军部领章,为特殊的红色五边形三角领章,上有篆体“令”字。袖章臂章袖章臂章总说

光绪三十一年规定了官佐礼服常服袖章和弁目兵礼服袖章,光绪三十二年又规定了弁目兵常服V型臂章。

宣统元年时军衔制度变更,袖章臂章也进行了变更。

宣统三年式,有实际意义袖章仅用于官佐礼服和文官常服。

光绪三一式官佐礼服袖章

礼服袖章为经典的法式蒂罗尔结(也称为匈牙利结,奥地利结)的变种,以盘花金辫分上中下三等,以横道金辫分一二三级。袖章长八寸四分,宽六寸两分,盘花金辫宽两分,横道金辫上等官宽七分,中等官宽五分,下等官宽三分。

上等官用三条盘花金辫,中等两条,下等一条。各等第一级用三条横道金辫,第二级两条,第三级一条。

横道金辫间距一分半。

中等以下军官横道金辫下缀宽两分的兵种色横道。兵种色道与金辫间距一分半。

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队红,马队白,炮队黄,工程队蓝,辎重队紫。

军佐则将各金辫换为银辫,军佐各色此时未规定,故不缀任何兵种色横道。

(然而,在某残破孤本上看到了一种说法,此时为执法官赭红色,军需浅蓝色,军医深绿色,马医茶青色,军乐藏驼色,与后来的兵种色完全不同,来源我放到了后文)

参谋官另缀银红金三色套环,缀于盘花与肩头正中。圆环内径六分外径一寸两分,金圈在前,红圈在中,银圈在后。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军官袖章样式未变。图中并未画出兵种色横道。参谋官三色套环。一种奇怪的兵种色规定,可能是光绪三一年的实验版颜色?光绪三一式官佐常服袖章

官佐常服用横道和团蟒分级。整体可能参考日本明治二六式军官夏服的臂章(该种臂章我之前某个回答里有几句话的介绍)。

上等官用三颗团蟒,中等官两颗,下等官一颗。各等第一级三道青辫横道,第二级两道,第三级一道。

其下另缀兵种色横道。

与礼服袖章相同,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队红,马队白,炮队黄,工程队蓝,辎重队紫。

军佐各色此时未规定,故不缀任何兵种色横道。

(然而,在某残破孤本上看到了一种说法,此时为执法官赭红色,军需浅蓝色,军医深绿色,马医茶青色,军乐藏驼色,与后来的兵种色完全不同,可能为实验版,详见下图)

团蟒扣径五分(也有说七分的,五分和七分都为原始文件上所印,七分可能是光绪三二年的标准)。上等官的青辫横道宽七分,中等官宽五分,下等官宽三分,间距一分半。

兵种色道个人推测宽两分。

团蟒扣上等官金制,中等下等官铜镀金。

军佐将青辫横道改为蓝辫横道,团蟒为铜镀银。

参谋官另缀银红金三色套环(与礼服之套环相同),缀于常服金团蟒以上两寸。圆环内径六分外径一寸两分,金圈在前,红圈在中,银圈在后。

光绪三一年使用实验版军佐兵种色的军佐常服袖章,来源为孔夫子旧书网某残破孤本的商品描述图光绪三一式弁目兵礼服袖章

弁目兵礼服使用袖章表示职务等级。

红色横道宽三分,相距一分半,缀于袖口上宽两寸的本色宽边之上。

袖章条数职务0除下列以外的其余兵匠夫1正兵,副兵,三等乐兵2副目,护兵,号兵,医兵,二等乐兵3马弁,正目,号目,护目,医目,一等乐兵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光绪三一年与之差别不大。光绪三二式官佐礼服袖章

与光绪三一年基本一致,但进行材质变更和扩展。

军官袖章金辫原本都由金线编成,现上等官仍用金线,中等官用镀金铜线,下等官用金丝线。

军佐袖章银辫原本都由镀银铜线编成,现中等官仍用镀银铜线,下等官用银丝线。

同时,军佐兵种色被规定:军乐灰色、医疗绿色、军需黑色,执法驼色、马医茶色。

军佐礼服袖章下也增加了兵种色横道。一二三等书记官和书记长司书生的兵种色并未规定,故仍然无兵种色横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这些书记的兵种色被规定,为藕荷色,和宪兵(警察队)一致)。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军佐增加了兵种色横道,但各类书记官此时还没有兵种色。同上光绪三二式官佐常服袖章

正式规定了军乐灰色、医疗绿色、军需黑色,执法驼色、马医茶色的军佐兵种色。其余相较光绪三一式无改变。

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这些军官没有画兵种色横道。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摘自光绪三二年的《陆军衣制详晰图说》光绪三二式弁目兵礼服袖章

原有军官序列的马弁目(原来可能为协军校级)被降为弁目类。

新增了马弁目袖章,为三红色横道下加一金色横道。

光绪三二式弁目兵夫常服臂章

常服使用V型青辫表示等级,缀于右肩之下。

规律与礼服同,青辫宽三分,相距一分半,V型两边各长两寸两分。

对于无礼服之兵员,规定匠目常服为两道,马夫目工匠为一道。

宣统元年参谋标识修改

宣统元年9月,参谋官取消袖环标识,开始佩戴参谋饰绪。

如上文所述陆军之参谋饰绪与先前禁卫军制定的相同(宣统三年陆军饰绪改为红白相间),现列出禁卫军参谋饰绪:

禁卫军参谋带全用金丝编制二粗带二细带,四带环用黄铜镀金制造,环头略作半月形,环底平錾六孔,环头上绾以瓦灰呢片,片新刺孔,片端缀钩以便系于肩。细带四条回转成二圈,穿至环底六孔之中。细带均系圆股线,径三分,长圈约一尺四寸,短圈约一尺二寸。环底两顿各以股线编成三缕扁纹形粗带两条,长带约二尺四寸半,短带一尺七寸半,均宽六分,两带离末端约二尺之处各纽带成结,径六分,长约一寸二分,结上个系以小金钩。金钩即挂于衣襟第一扣上。两粗带之末各联锥形镀金圆坠,一个长三寸一分,另一份长两寸六分,其面錾龙虫等纹,上端活置圆箍,如锥柄中段作鼓状形,两坠下端一个连小球,一个安细筒如铅笔状。

禁卫军参谋饰绪图(陆军禁卫军刀穗是不同的,我懒得切割图了)

宣统元年式军士礼服常服袖章臂章

新军衔制实行后,规定额外军官使用原有马弁目的礼服袖章和常服臂章,上士使用“三道”的礼服袖章和常服臂章,中士两道,下士一道。

此时,马弁目已经被升回了军官序列,授予正军校至协军校衔。

很显然,军士们已经占据了一二三条横道。但是士兵们依旧被分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级,其常服礼服如何区分还未找到相关资料。

原有的协军校司书生被降级到了上士军衔。

宣统三年式官佐礼服袖章。

宣统三年式官佐礼服袖章为金属丝刺绣,上等官佐全金,中等官佐银地金花,下等官佐全银。刺绣宽8厘米,刺绣底边距离袖口2厘米。

袖口刺绣以上0.5厘米处缀兵种色呢制横道一条。

此时规定的兵种色有:步红,马白,炮黄,工程蓝,辎重紫,宪兵(警察队)桃红,军需黑,军医马医和司药为绿,制械茶黄,测绘银灰,军法杏黄,军乐茶绿。

宣统三年式文官常服袖章

宣统三年式为文职(军法,书记,通译)规定了特色的文官常服。

常服衣裤军帽与军佐常服相同,帽徽为直径24毫米之圆形铜片,上高錾银色篆字“文”。

但文官不佩戴肩章和领章,使用类似光绪三一/三二式的袖章。一至三等官用银团蟒扣两颗,四至六等官用银团蟒扣一颗。一等四等在团蟒扣下缀蓝辫三道,二等五等两道,三等六等一道。初等官用蓝辫一道无团蟒。

蓝辫下缀兵种色道,军法为驼色,书记为藕荷色,通译无色故不缀道。

一等到初等文官相当于军佐的正参领到额外军佐。

勤务标识禁卫军宣统元年式勤务标识

禁卫军规定,凡 号兵、驾车兵、皮匠、枪匠、掌匠、篾匠、炮匠、木匠、铁匠、绳匠均于左臂缀特别记号。记号为红呢布片,长不超过两寸两分,宽不超过一寸两分。

驾车兵为车轮,皮匠为皮刀,枪匠为准星,掌匠为马掌,炮匠为炮口,木匠为木锯,铁匠为方铁,篾将为篾刀,圣匠为绳股。

卫生队以白布四寸缀红十字一个,缚于左臂。

宣统三年式勤务标识

陆军宣统三年式规定的技士以及医兵号兵标记如下,均为红呢制,缀于左臂(根据模糊照片看,位于左小臂手肘以下)。

枪技士为枪型,锻冶士为“火”字,蹄铁士为蹄铁型,缝技士为剪刀型,靴技士为靴型,鞍技士为马鞍型,木技士为斧型,调护士和医兵为红十字,号兵为军号型。

各标记实际都为红色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