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针灸发展正遭遇“去中国化”,中医针灸何处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针灸杂志是双核吗 观察丨针灸发展正遭遇“去中国化”,中医针灸何处去?

观察丨针灸发展正遭遇“去中国化”,中医针灸何处去?

2023-09-13 2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针灸,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

随着不断西渐,针灸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普及甚至超过了中国。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西方医学针灸”的兴起,世界针灸的发展正遭遇“去中国化”。

中医针灸,何处去?

1

针灸,热!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生了一场“针灸热”。

1971年夏,时任《纽约时报》副社长的詹姆斯•赖斯顿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期间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赖斯顿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阑尾炎切除手术。术后第二天,赖斯顿出现腹部胀痛,中国医生为他进行针灸治疗。

据赖斯顿回忆,当时,一位年轻的中国针灸师在他的右肘部和双膝下共扎了3针,并用一种“廉价雪茄样”的艾卷灼烤腹部,明显减轻了腹胀。

7月26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了赖斯顿的文章《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手术》(Now, About My Operation in Peking),讲述了这段经历和针灸的神奇疗效。

来源:纽约时报档案馆

中医针灸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为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或熏灼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此时,中国针灸学刚刚迎来一次飞跃——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创造了针刺麻醉。这是中西医学结合的典范,掀起西方社会对中国针灸的极大关注。赖斯顿夫妇访华期间,还在上海参观了中国针刺麻醉手术。

《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中西医结合的光辉范例——欢呼我国创造成功针刺麻醉》一文。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1972年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团抵京,指名要观摩针刺麻醉。于是,30余名访华团成员及记者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观看了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的全过程,经报道,在美国掀起一场“针灸热”。

4月,在芝加哥威斯医院,美国医师第一次实施了在针刺麻醉下切除扁桃体的手术。

此后,随着民众需求的激增,美国针灸业应运而生,各地开始出现针灸诊所。到1997年,美国已经有10000人获得了针灸执照,约有3000名医生开展针灸疗法。

海湾战争前后,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高度关注应用于康复医疗及脑神经影像方面的针灸研究,并大力资助针灸治疗海湾战争相关疾病和慢性头痛方面的研究。

2

中华原创

针灸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华文明之初。

针灸包括针刺(砭刺)和艾灸(灸焫),均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应用的最古老的外治疗法。

针刺最早为“砭法”,古人常用砭石砭刺痈脓、砭刺放血等治病。殷商以降,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九针”代替砭石成为外治用具,一部分用于外科病症。据医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黄帝创制了九针。采用艾草施灸最晚出现于先秦,主要使用艾炷烧灼灸。

战国至秦汉时期,是中医针灸形成的重要阶段。扁鹊、涪翁、华佗等名医均擅长针灸治病,中医学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也在这时问世,大篇幅论述了针灸。

到了魏晋隋唐,针灸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专著《针灸甲乙经》的问世,确立了针灸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地位。同时,政府创办的学校式教育逐步兴起,唐太医署设置针灸为独立科目,开创了针灸学校教育的先河。

宋代,针灸盛行。针灸医书在辗转与传抄过程中,存在对人体经络、腧穴部位名称的错讹脱漏等问题。于是,朝廷任命当时在医馆任职的王惟一重新勘校整理针灸医籍。经过长达3年的校勘考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问世,制定了当时的腧穴国家标准,影响深远。

同时,为了使学习者和临床医生准确掌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规定的腧穴定位,宋政府又命王惟一主持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使人体腧穴位置有了更直观、形象、准确的实物根据。

南宋著名文学家周密在其所著典籍《齐东野语》中记载了当时针灸铜人的奇巧精密。据书中所述,针灸铜人体内有腑脏器官,铜人上的腧穴是有孔的,事先在其中注入水(有版本作“汞”),然后用黄蜡封住腧穴,再让医工找到某一腧穴并针刺进去。当时还曾将铜人隔衣针刺,如果找得准确的话,针刺入后便能自然地流出水(或汞)。

明代,针灸学在针刺、灸疗上都有所创新和发展。出现一些集大成的针灸学著作,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影响最大。该书自明万历年间刊行以来,翻刻次数多、流传广,不只在中国受到学术界重视,还有日、法、德等多种语言译本。明代政府还在太医院设针灸科。

到清代前中期,针灸学呈现“由博返约”趋势,朝着简单、安全方向发展,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与积淀,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临床诊治方法,都已发展成熟。

中国古代针灸学发展及成就

编者整理自《中医针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3

峰回路转

古代,中医针灸已经在亚洲广泛传播。明末清初时,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渐多,针灸疗法在那时就被带入了欧洲等地,从而成为针灸西传的最早开端。

然而,到了清末,针灸的命运急转直下。

1822年,道光皇帝下令:“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久停止。”在太医院设针灸科的惯例由此改变,此后,针灸被排除在官方医学体系之外。

另一层面,传统医学的命运与孕育它的土壤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后,中国从此一蹶不振。西医东渐打破了中医学相对封闭、独立的发展格局,并逐渐占据中国医学的主流地位。甚至,出现了过度“师夷长技”而导致的“全盘自我否定”——在百年国耻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对国粹的自信。

民国时,甚至有人提出废除中医的议案,使中医针灸的生存面临挑战。当然,依然有计长远者坚守阵地。以承淡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通过创办针灸学社、发行针灸刊物、开展函授教育等,在保存发展针灸学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图存创新中,中医针灸学孕育着新生。

1949年以后,针灸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政府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1951年,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前身)成立,旨在开展针灸的临床和科学研究,首任所长朱琏。此后,各地研究机构也相继成立,针灸的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同年,朱琏《新针灸学》出版,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针灸作用机理的研究,尤其在针刺镇痛、针刺麻醉、针灸对内脏功能的调整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是目前中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少数几个学科之一。

1975年4月,受世界卫生组织之托,经国务院批准,通过联合国多边援助途径开展针灸对外培训,中国政府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开办国际针灸班,为世界各国培养针灸人才。

1987年11月22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北京成立,是历史上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标志着国际上对中国针灸学科先进水平和领导地位的肯定。

4

西方学中国

美国兴起的针灸热潮,带动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