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勇立潮头逐浪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进口总量全球第一的产品是 消费电子:勇立潮头逐浪高

消费电子:勇立潮头逐浪高

2024-06-29 04: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12—2022年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和出口数量双双实现稳步增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彩色电视机出口数量整体稳步增长,历年彩色电视机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基本保持在50%以上。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彩色电视机出口数量为6148万台,2016年出口量首次突破8000万台,2020年出口数量为9994万台。在产量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彩色电视机产量为1.28万万台,2020年中国彩色电视机产量为1.96万万台,增长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自有品牌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以智能手机为例,2012年我国手机出口额为810亿美元,出口产品以代工产品为主。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从最早的简单模仿,逐渐边代工边学习,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对手机工艺和技术的理解力和创新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做大做强。2021年,中国手机出口1463.2亿美元,出口量为9.5亿部,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8.1%至153.3美元,比2020年提升超20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

在产品形态上,消费电子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成为发展趋势。2012年,我国智能手机尺寸仅为4英寸左右,2022年,全面屏手机已经成为标配,主流手机屏幕尺寸已经在6.5英寸到6.7英寸之间,7英寸和8英寸的折叠屏幕手机也进入了消费市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我国彩色电视机平均尺寸也在不断变大,从44.5英寸增长至52.9英寸,平均每年增大1.7英寸。

产品屏幕越来越清晰,4K彩色电视机进入全面普及阶段,我国4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从30.8%增长到80%左右,8K电视开始成为主流品牌力推的旗舰产品。主流笔记本电脑的显示比例从2012年的4∶3升级至16∶9,显示屏分辨率也从640×480像素跃升至1080P全高清(1920×1080像素),2K甚至4K分辨率的屏幕也开始在中高端笔记本电脑产品中应用。

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畅通的稳定器

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配套不断完善中,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就是一个缩影。

图为小米电视正在生产组装

无论彩色电视机、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还是VR/AR硬件,消费电子产品都离不开一块显示屏幕,它不仅是产品的核心器件,也是成本占比最高的零件之一,是产品质量优劣最直观的判断依据。2012年到2022年,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产业实现了从追赶到部分“领跑”,硕果累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以面积计算的中国显示面板产能从0.58亿平方米增长到1.9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27%,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宣布投建的LCD/AMOLED面板产线已增至60余条。

随着我国终端和面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在为行业带来规模经济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吸引了上游材料、偏光片、金属掩膜版、驱动芯片、玻璃等产业链上游企业向我国集中,产业化配套正在持续完善和优化。“政策导向明确、投资能力强、本地市场支撑强,成为中国产能不断突破的发展优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梁新清表示。

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不仅服务中国企业,还支撑着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与稳定。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龙头企业,苹果公司因其严苛的质量管理和高难度的准入门槛而闻名,其供应商皆为全球产业链行业翘楚。即使如此,中国企业在苹果产业链体系仍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018年苹果200家供应商中有150家公司在中国大陆有工厂,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变为155家。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年底苹果公布的前200家供应商名单中,位于中国大陆的工厂数量为259个,占供应商工厂总数的42.46%,排名第一。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链最具竞争力且地位难以被撼动。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计算机和彩色电视机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以上,均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在2019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在中国这一开放市场,国际品牌共享这里的产业链便利和无限商机。2021财年,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营收高达684亿美元,四个财季增长均超过50%;索尼集团2021财年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6%,中国成为其贡献最大的市场之一。三星电子2018年在华销售额占比首次突破30%,成为三星电子最大市场。三星电子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三星的芯片代工业务将在中国寻找新客户,预计中国市场将出现高速增长。戴尔公司曾公开表示,中国市场是戴尔集团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电脑系列产品、运营服务的重要市场,对促进其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中国也成为惠普、LG、佳能、戴森、松下、日立等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市场。

创新引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发展潮流

十年来,消费电子的多元创新产品领先世界发展,诸多“全球第一”产品横空问世: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柔性屏手机、全球首款叠屏电视、全球首款折叠笔记本、全球首款4K 240Hz曲面电竞屏、全球首台4K超短焦激光电视、全球首款单机实现10米高清音视频体验的视频会议一体机、世界首台5G笔记本电脑……

图为OPPO折叠屏手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指出,创新是产业基础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的过程中,企业是创新主体,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正如陈学东院士所言,我国企业创新活力和实力在十年中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发明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中兴、北京电子、TCL、小米等消费电子品牌占据五席位置。以华为为例,截至2022年6月,华为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20万件,其专利价值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过去5年,已有超过20亿台智能手机获得了华为4G/5G专利许可。

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基础之上,产品创新也日新月异。彩色电视机作为传统三大件也因为创新焕发新活力。在显示技术方面,我国电视技术呈现百花齐放态势,LCD、激光、OLED、Mini /Micro LED丰富了产品选择;在产品形态创新和智能化提升方面,厂商发挥创造力,推出了智慧屏、旋转屏、曲面屏、卷曲屏令消费者应接不暇;在功能上,品牌将AI智能语音技术、摄像头和传感器集成于电视产品中,让彩电具备语音交互、网络传输、图像采集、动作捕捉和动作纠正等一系列功能。彩电“智商”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的社交、会议和健身的个性化需求,让人们用彩电参加在线会议、用彩电视频交友、用彩电健身娱乐成为可能。

中国消费电子品牌闪耀全球

我国强韧的产业链以及巨大的市场也锻造出驰名全球的消费电子企业,海信、TCL、创维等彩电企业,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等手机企业,华硕、神舟、Acer、msi微星等笔记本电脑品牌,给全世界百姓带来高质量的产品享受。

中国企业成为彩电、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全球主流消费电子产品排行榜前排的“常客”。Omdia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彩电市场销量排名中,TCL、海信、小米和创维位列第三、四、五、七位。各家彩电企业的海外业务表现十分亮眼:2021年TCL智屏全球销售量达2358万台,在全球彩电市场的出货量及市场份额排名均居前三。小米智能电视2021年全球出货量1230万台,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前五。2021年,海信视像海外业务收入达到234.28亿元,同比增长20.74%,占公司的整体比重过半。手机方面,华为曾经在2020年第二季度登上全球手机销售量第一的宝座。2021年,国际咨询机构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小米、OPPO、vivo站稳三席,市占率全部实现两位数字增长。其中,小米在2021年一共卖出了1.90亿台手机,市占率达到了14.1%,小米手机出货量在全球62个市场排名前五,在14个市场排名第一。

十年间,中国企业凭借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俘获了百姓“芳心”,企业自身也得到迅速成长。相关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包括彩色电视机在内的消费电子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拉动了彩电等产品的销量实现增长和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快速成长。海信视像副总裁胡剑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彩电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引导,‘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彩电产业体量和产能扩张,‘节能家电补贴’等政策推动了彩电在绿色节能相关技术提升,最新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成为彩电产业的升级换挡的推动力。”

图为海信激光电视在海外卖场

谈到中国彩电企业海外业务的成功,董敏表示,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给予品牌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用户运营方面试错、改善和成功的机会。同时,需求体量的巨大结合供应链的配套,也加强了彩电品牌在成本和效率方面的竞争力。

家用电器:峥嵘十年绘就华丽篇章

通信网络:织网赋能掷地有声

作者丨王伟

编辑丨邱江勇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