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载人航天的壮美画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载人航天事件记录表 用镜头记录载人航天的壮美画卷

用镜头记录载人航天的壮美画卷

2024-01-24 1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内蒙古日报

◎王鹏瑞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载人航天精神’——吴运生‘中国载人航天’纪实摄影”展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该摄影展展出的109件作品是从摄影家这一题材的逾万件图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以其“题材重大、瞬间精彩、影像稀缺、不可再现”的鲜明特点,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气息,受到广大观众和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题材重大  精神永恒

  1992年,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大决策。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此起步远航,浩瀚太空,开始谱写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崭新篇章。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在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漫漫征途中留下中国人的名字,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成真。迄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走过30个春秋。

  30余年来,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一次次将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梦想的“神舟”送入太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华章,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摄影家吴运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一个优秀摄影师的职业情怀,把握这一重大题材,从2003年至2021年,克服重重困难,奔波于阿拉善戈壁滩的东风航天城和四子王旗草原的航天着陆场,用镜头记录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发射、返回的重大历史时刻,记录航天英雄和众多“航天人”的精神风采,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这些图片经《中国日报》、“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众多媒体和展览传播后,不但为作者带来诸多荣誉,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礼赞航天英雄,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讴歌壮美内蒙古,鼓舞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发挥了积极作用。

  步入展厅,我们被载人航天精神感染着,被展览鲜明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时代精神感染着——无论是航天英雄出征时的英姿,还是返回时的风采;无论是问天阁内的庄严仪式,还是草原上迎接英雄凯旋的人们;无论是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壮观景象,还是欢迎“神舟”回家的热烈场面;无论是以气势取胜的全景式画面,还是以细节打动人的近景特写……摄影家捕捉到众多主题与情感相一致、光线与构图相和谐的精彩画面。如中国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半身特写、晨曦中“神六”着陆的画面、功勋着陆场向全国人民致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靓丽风采、“神舟十一号”指令长景海鹏的动人形象等等,都让人精神振奋、过目难忘。

  精彩瞬间  打动人心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记录——记录历史事件、记录社会新闻、记录现实生活和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952年,法国摄影家卡蒂埃·布列松出版了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在摄影集的序言中,布列松阐释了他关于“决定性瞬间”的概念和理论。此后,“决定性瞬间”便成为欧美乃至世界纪实摄影师及新闻摄影记者共同遵循的摄影金科玉律与美学经典。

  所谓“决定性瞬间”,就是事件进行中,恰好有一个瞬间,所有元素(人、天、地、物)均各得其所,并共同展现出特定的内涵和意义。这一瞬间出现时,摄影者必须抓住它。作为一位从业40余年的纪实摄影师,吴运生深谙此理,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练就了一双观察事物的敏锐眼睛和抓拍转瞬即逝瞬间的高超能力。在“中国载人航天”专题中,他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精彩瞬间,令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如《“神六”返回》拍摄的是“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四子王旗草原着陆的情景。为了拍到最为理想的画面,摄影家以敏锐的判断和过硬的职业素养,在一个选定的位置等候40多分钟,终于捕捉到一个画面近乎完美的“决定性瞬间”:晨曦中,返回舱已经落地,地勤人员正在紧张忙碌着。返回舱上面,两位回收人员正在有序工作。初升的太阳给画面笼罩了大片暖色,将主体人物和场景置于逆光之中。天空上,一架运载航天员的直升机刚刚起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画面主题突出、定格准确、构图完美,充满抒情氛围和浪漫气息。作品荣获2006年“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优秀奖,可谓实至名归;再如《神九问天唱凯旋》组照,摄影家通过航天员出征、飞船点火升空、返回舱降落、英雄出舱以及回收现场全景等近20幅图片,比较全面地记录了“神舟九号”从发射到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敏锐地抓拍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出舱时的精彩瞬间:画面上的刘洋面带微笑向人们招手致意,其精神饱满、形象靓丽、表情自然,充分体现了航天英雄的精神风采。摄影家也通过这组照片荣获“2012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特别奖、“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全国新闻摄影年赛”新闻人物银奖等;2016年发射的“神舟十一号”,是当时中国载人航天“飞得最高、时间最长、科研任务最重”的一次任务,摄影家成功地拍到了航天员出征时,指令长景海鹏动作坚定、表情坚毅、目光炯炯的形象,体现了航天英雄为完成使命不惜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

  珍贵影像  载入史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继“两弹一星”工程后的又一重大科技工程,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巨大进步。其每一次“神舟”的发射升空都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吴运生坚持18年拍摄这一重大题材,其图片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因其影像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现性而愈加凸显。当然,“神舟”的每一次发射升空都有许多国内媒体跟踪报道,其中不乏新闻摄影记者。吴运生作为内蒙古的一位摄影人,他有自己的角度和侧重,比如,在整个过程中,他特别注意表现内蒙古“让出最美牧场为航天”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一细节。在具体做法上,他一是尽力抓拍内蒙古人民为载人航天做贡献的画面,如1958年为建设航天基地搬迁的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政府宝日乌拉旧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在内蒙古政府礼堂举行的实况、四子王旗载人航天功勋着陆场的画面、草原儿女以崇高的民族礼仪欢迎英雄的航天员凯旋归来的画面等等;二是他在拍摄具体场景时,尽量体现内蒙古蓝天白云牧场的特点,以表现“神舟”降落在草原,从而为宣传内蒙古做形象化的注解。这也是其这一专题能够成功与存在的另一个理由。因为新闻纪实摄影,一是要追求新闻价值、社会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另一点就是其独特性,摄影家充分注意到了这两点,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伟业铸就精神,精神造就伟业。“载人航天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奏响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吴运生的“中国载人航天”纪实摄影,是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激励人民爱国主义激情的不可多得的纪实摄影佳作。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生动感人,必将为鼓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图片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载人航天精神’——吴运生‘中国载人航天’纪实摄影”展参展图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