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60年看尽沧桑巨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莆田是哪里的城市 莆田:60年看尽沧桑巨变

莆田:60年看尽沧桑巨变

#莆田:60年看尽沧桑巨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天安门“--莆田古谯门

千里之外,同样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小天安门”,莆田古谯门,安静的矗立于这座城市之中。

如果天安门见证了国家的历史兴盛,那么,古谯门也见证了莆田这座城的起起伏伏。

莆田旧体育场,那时周边还是一座座矮楼

60多年里,这座古老而又新生的城市,开始慢慢变革,城市涌动着暴风骤雨的变化。

五十年代的莆田,还是那批建国前的老房子,大多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

70年代莆田城区旧貌

六十年代,这里的一切都在建设中,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街上行人们的打扮干净而朴素,但是随处可见的工厂并不能掩饰贫穷和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物质水平依然十分低下。

涵江鉴前街原农行大楼

80年代莆田文献路

90年代的文献东路城市面貌

到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些楼房,功能齐全,宽敞明亮,是大家最好的追求。再到后来,整个城市的高楼拔地而起,随处可见。

如今的莆田夜景

建筑,道路是整个城市面貌最直观的感受,一条街道,一座建筑,一个公交站点……城市的变迁都在这里被悄悄的记录。

菜市场和房价

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写的。

这69年里,城市面貌改变的同时,改变的是一代代人的青春和成长,还有无数个家庭的欢乐和泪水。

仙游县中心市场

先说饮食,新中国刚成立时,莆田人生活都不算太好,人们常常要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会有新东西补充,新衣服,平常少有的食物。

再说穿衣。赶上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那时的老照片承载了关于穿衣的记忆。大人们的衣服是黑、灰、军绿居多。后来,色彩才多了起来,有了商标、有了品牌。

旧时莆田摆摊,蔬菜水果几毛钱一斤

工资呢?那时候人们的工资也很少,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人们的生活很单一,每天只有用收音机和报纸来了解新闻,一台小电视就能吸引很多人。

那时的卡拉ok

娱乐活动:从粮票,外汇券,到现在的市场经济,物质水平好了,那时风靡大街的卡拉ok等,到现在人们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花样多了。

从福利房取消,到商品房当道,莆田的房价也随着建国的六十几年,划出一条波澜壮阔的线。如今大家都虽然都在抱怨房价,但比起那个贫瘠的年代,生活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莆田人的商业版图

除了城市面貌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这69年的时间里,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莆田人的商业版图当然不可错过。

建国那会儿,莆田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农田是根,农业是本,人们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一年三熟的土地上,生产生活。

靠海吃海的莆田人,除了农业,他们也有向海洋深耕,兴化湾布满了勤劳的渔民。

由于人多地少,后来莆田人往外开拓,慢慢的抱团发展,今天的莆田人,除了莆田民营医院的壮大,还有许多产业。

起于蒸笼手艺,独霸中国木材生意 ,现在全国各主要木材集散地或口岸,进口木材从上游伐木、国际贸易到下游销售掌控局面的,几乎也都是莆田人。

莆田制鞋历史较长、产业链完整,质量高于其他产地;

“10个珠宝商,8个莆田人”,全国700亿元珠宝首饰产值中有300亿元是莆田人创造的;还有民营加油站、建筑建材、首饰加工,美发及美发器材等等产业。

69年过去了,今天的莆田人,正在把“莆田人的产业”变成“莆田产业”。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69年的历程只是开始,像初春的朝阳。不管昨日的经历是怎样的,早晨醒来,这个国家,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

想要了解更多莆田的经济发展、美丽景色、人文风采

敬请关注高清互动云平台

点播路径:莆田专区——美丽莆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