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是什么 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2024-07-05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本文论述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以各阶段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为例,从其音乐创作技法和音乐特点入手进行论述,以便学者更好的传承、演绎和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

关键词:艺术歌曲;古诗词;音乐特点;创作技法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含义及源起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含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音乐体裁。这种声乐体裁是将我国的古典诗词作为素材与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采用的是我国的古典诗词,作曲家依据诗词作曲,旋律与诗词契合,营造诗词意境,更加直观的表达诗歌的情感。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源起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产生了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新体裁—艺术歌曲。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歌词必须是出自著名文学家或诗人的诗歌。并且其曲调需要与诗歌相互交融,共同反映诗人与作曲家艺术情怀。这种体裁在浪漫主义的强烈气息愈发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并迅速在全球各地发展蓬勃。中国经历了五四运动后开始学习西方文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正是这一时期借鉴了欧洲的艺术歌曲而形成的。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人民受尽西方各国势力剥削与压迫。随着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和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的爆发,中国人民逐渐觉醒,在“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感召下,一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体、科学技术、和音乐等。留学回来的学子们引进了欧洲盛行的音乐体裁及创作技法,这一时期以“选曲填词”方式为主的“学堂乐歌”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和工人农民的生活之中。这也是我国的音乐创作的转型的起步。

(二)发展成熟阶段

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艺术歌曲在文艺界广泛流传。其歌词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旋律多为五声调式,并结合了欧洲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先进创作技法。歌曲大多表达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鼓励人民冲破封建礼教,勇于追求自由和幸福。代表人物有萧友梅、赵元任、青主和黄自等人。

萧友梅的代表作《问》于1920年创作,是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萧友梅在歌曲的创作中参考欧洲艺术歌曲体裁,模仿古典乐派的创作技法,编配了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形式。艺术歌曲《问》的问世打破了学堂乐歌依曲填词的创作方式,开启了中国音乐创作的一个新天地,也为后来古诗词艺术歌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是我国第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被称为“开山之作”,该歌曲是青主留德期间所作。他运用了的德奥艺术歌曲的传统风格和模仿了欧洲咏叹调的创作写法,根据原诗词的韵律,前段旋律具有宣叙调的特点,后段旋律具有咏叹调的特点,使歌词韵律与音乐和谐发展,歌曲的旋律、歌词与钢琴伴奏紧密配合,艺术的再现了诗歌中豪迈的风格与旷达的意境。该歌曲完美的体现了中西方音乐交融后的艺术歌曲的鲜明特点。

2、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爱国救亡运动掀起,家国的危亡,国土的破碎,都使音乐家和诗人们激情高涨。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与时代紧密贴合,不再是抒情,典雅,而且跌宕起伏,情绪浓烈激昂。同时音乐发展开始走入人民群众,并成为宣传抗战主题的一种音乐形式。代表人物有江文也、贺绿汀、谭小麟等人。

谭小麟是将20世纪“新古典主义”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第一人。他开创性的将新和声材料和半音阶运用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其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有《清平调》、《彭浪矶》等。

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爱国艺术歌曲。歌曲创作采用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相结合的手法构成机具戏剧性的二段体结构。通过大小调的灵活切换将悲愤情感化为抗敌的动力,使感情得到升华。该歌曲具有艺术性和现实性,不仅在特殊的抗战时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也受到人们的喜欢的和传唱。

3、发展新阶段—“十二音序”时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党的纯洁性,许多激进的、革命性的文化创作被迫停滞。这一时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因其内容含蓄、专业性强带有“小资”思想也被受到限制,因此作曲家们转向了情感表达直白的群众歌曲的创作。

直至1958年毛泽东发布诗词以后,古诗词艺术歌曲又一次兴起,如艺术歌曲《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等。而后至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化复兴,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有了自“五四运动”以后的另一个创作高峰,这一时期音乐创作发展繁荣,创作手法和音乐风格有了新的突破,创作取材范围更加广泛,艺术歌曲创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尚德义的《春风圆舞曲》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等。

罗忠镕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继承了谭小麟的的创作手法,并在艺术歌曲民族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的作品在保留了传统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作曲技法。其代表作《涉江采芙蓉》开启了十二音五声调性的先河,这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三、当代艺术歌曲的现状

受上世纪初以来西方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影响,我国代音乐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趋于多元的“春秋”局面。相当一部分作曲家吸收了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在不断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歌曲创作过程中各自探索独特的道路;少一部分作曲家从民族音乐入手吸取多民族的元素走上了艺术歌曲民族化的道路;而一些作曲家结合西方无调性,多调性的现代创作技法和电子音乐,走上了艺术歌曲现代化的道路等等。

结语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时代的产物,它始终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作曲家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法和和声曲式思维的同时,结合中国民族调式、创作方式以及情感处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体裁古诗词。因此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发展中,深入解读古典诗词是至关重要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会在人类音乐史中绽放更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飞.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发展特征[J].民族音乐,2008(4).

[2]胡郁青.20世纪中国声乐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张晓农.中国声乐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2.

[4]朱德泽.中国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碰撞结合的发展历程[J].戏剧之家,20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