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爱整洁》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美食第二课时课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爱整洁》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爱整洁》教学反思

2024-04-23 1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1课《我们爱整洁》教学反思在一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什么是整洁,不懂得什么是个人卫生,更不知道整洁实际上不只是个人卫生习惯问题,还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一阶段,讲卫生、爱整洁的生活还不是他们自发和主动的追求。多数学生爱整洁的良好行为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有的家长就直接代劳。由于学生对整洁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懂得不整洁与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有关系,甚至会影响朋友交往等活动,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文明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起步。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例如几点钟起床,怎么洗澡、刷牙、穿衣、读报、吃早餐,等等,都与习惯密不可分。本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一课,其核心主题是养成整洁的好习惯。让学生形成爱整洁的观念。需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比较不同的整洁程度给人的不同感受。这种感受是教材难以表达出来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整洁程度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通过比较、体验、感受和表达,才能让学生知道整洁的意义所在。学生知道整洁是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外在表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这是初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懂得了整洁是美的,美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学生才会主动地关注自己的仪容,注意自己的卫生。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让爱整洁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看起来比较容易,但用更新后的观念来指导行为,特别是坚持长期、稳定地按照某种观念来生活,并成为习惯,是困难的。习惯的养成需要行为的反复强化和长期坚持,需要不断监督、评价、赞扬、强化才可能巩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些是具有挑战性的。“习与性成”,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是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美好生活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古印度谚语也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整洁、卫生、精神、细心、惜时的好习惯,对完满人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课前准备了几张不整洁的小朋友的卡通图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比较。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只有在比较之后,才能够真正认识什么是整洁,什么是不整洁。第二,不要仅仅停留在是否整洁的层面上,而是更深一步让学生体会整洁与否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这个感受对建立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很重要,教学设计抓住了重点。另外,教学时要注意从教材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针对他们在整洁方面存在的技能不足开展针对性教学。否则,就容易使教学停留在“教教材”上,而不是教孩子过好自己的生活。总之,这一课设计非常简明,逻辑性非常强。首先,让学生用镜子观察自己、观察别人,从而认识什么是整洁;接着,让学生进一步明辨生活中的整洁;随后,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持整洁;最后,让学生知道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集体的整洁,弄得手脏或衣服脏,出现暂时的不整洁其实没关系。教学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人一看就明白。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整洁是没问题的,如何做到保持整洁也不太难,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整洁的形象获得自尊自信,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在教学中,通过对绘本故事的深化,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在整洁的社会性意义方面做了探索,感觉到学生能理解保持仪容整洁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有尊严地生活的表现。对于这个问题,刚开始教时还害怕太抽象,但通过活动,感觉到学生有些领悟,所以,看似抽象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教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