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这十年 (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红题材的画 中国美术这十年 (上)

中国美术这十年 (上)

2024-07-15 0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中国美术这十年 (上)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国美术这十年”专题报道,分别从创作、理论研究、美育、交流、展览展示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力图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激励广大美术家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为美术家们的工作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从新时期十年来美术领域的发展来看,有几个发展趋势尤为明显:美术创作持续繁荣,尤其是主题性创作逐渐成为新时代的焦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艺术家的一种自觉;美术创作手法丰富多元,在新媒介、新技术之下,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逐渐走向跨界融合;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扶持,关注具有源头性、原创性能力的艺术人才的培养,中青年创作骨干涌现……

国家创作工程助推

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热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美术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主题性创作逐渐成为新时代美术创作的焦点。尤其是近五年来,美术家们积极围绕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黄河、奥运等重大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时代佳作。

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介绍,2009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主题性创作的热度逐渐升温,到了2012年之后,国家级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相继立项,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从“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在这些美术创作工程的护航和引领下,新时代正在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生活得以在美术创作之中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特别在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的引领和启发下,美术界涌现出了一批尺幅巨大、意义深刻、水准极高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雕塑《旗帜》

从2018年启动到2021年收官,历经三年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此工程的作品和各地创作的部分党史题材作品,在党的百年华诞,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在新落成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主题美术创作工程,聚集展现了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和艺术风貌,生动展现了党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同样,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中国国家画院集中全院的创作力量,并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各美术创作门类有代表性的专家,以建党百年为主题,新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通过800人、800件(篇)作品的规模,七个邀请展加一本学术论文集的形式,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作为近年国家工作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美术创作的一个热点,近年表现脱贫攻坚主题的创作亮点频出。

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中,自2016年起,设立了“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选题,组织艺术家创作了《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等脱贫攻坚题材美术作品。

2019年8月,美术创作领域的国家团队中国国家画院也启动了“扶贫颂采风写生创作项目”,组织艺术家深入贫困地区进行深度的生活体验,收集创作资料,创作了一批精品力作,并通过“中国国家画院《扶贫颂》采风写生作品展”和“美丽的事业·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美术作品展”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扶贫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此外,“第十二、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书法篆刻作品、摄影作品展览”中,展出了一批脱贫攻坚主题的美术作品。“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中,关注并以艺术设计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中,也鼓励各美术馆举办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关主题的展览。比如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以美扶智——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全面展示了全国上下在脱贫攻坚之路上不懈奋斗的实践与成就。

吴宪生、韩京雷、李鹏、吴冠华 时代领跑者之四 中国画 200cm×800cm 2014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十九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黄河,将黄河流域的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局发展的系统工程。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黄河流域九省区文化和旅游厅,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等单位,共同启动了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作,并形成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新高潮。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长河大道——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黄河颂——中国国家画院黄河文化主题写生创作作品展”,中国美术馆的“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以及黄河流域九省区组织的主题创作相继亮相,以艺术的方式再现新时代黄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果,歌颂黄河的精神丰碑。黄河文化之外,长江文化、运河文化亦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是下一阶段艺术家们创作的焦点。

2022年,随着第24届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季残奥会相继在北京举办,奥运亦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焦点主题之一。2022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暨历届奥美大会作品回顾展正式“上线”,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作品首次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球公开展出。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天地人和——中国国家画院2022北京冬奥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展”,以该院艺术家的200件新作,助力烘托北京冬奥会文化艺术氛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涵盖奥运精神及抗疫精神,两种精神高度契合,集中体现了人类生命的价值、尊严、能量和光辉。

疫情发生以来,美术家们自觉以“笔”为援、画说抗疫,创作了一大批抗疫主题美术创作,为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宣传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所呈现的艺术家们以亲历者的视角生动刻画了中国民众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不畏时艰、守望相助的抗疫场景。

十年来,全国各省份也根据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相继组织并启动了区域性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例如,2022年,由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承办的“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浙江嘉兴的“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对红船精神的弘扬。山东省的“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力求多角度地展示孔子及其儒学的魅力。“天府天工——四川工业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则反映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工业建设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内蒙古主题美术创作“双万”工程(《万里绿色长城图》《万马奔腾图》)中国画百米长卷创作工程,是“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为纪念海南解放70周年,于2013年启动的“海南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历经七年终于向海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填补了海南在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空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塑造新时代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

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单位以及各省区市积极引导艺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2015年,由中国国家画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正式立项,并组织发动了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众多优秀艺术家参与,通过五个线路、三个阶段的写生与采风内容,收集了大量的一手素材,为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所说,“作为美术工作者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拥抱自然、深入生活、赞美天地、歌颂苍生;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比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积极引导美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部队、农村、边疆等基层一线创作出一批符合时代的新作。

“心系人民、情系人民,主题性美术创作才能保持正确前进方向。”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表示:“植根生活、植根大地,主题性美术创作才能散发持久魅力。”据马锋辉介绍,为广泛收集第一手创作资料,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戴政生、黄静,用两年半时间赴多个省份调研采风,行程总计万余公里。他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拍摄、整理图片上万张,为创作好党史题材作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打下坚实基础。

2010年至2022年,河北美术馆通过组织举办“走进太行”系列大型采风、写生、创作、展览活动,形成了以“太行文化”为载体的艺术家群体,创作出一大批以“太行精神”为情感表达诉求的优秀美术作品。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现场

表现内容上,人民亦是核心。由中国美术学院组织艺术家们联合创作的“时代领跑者”组画,记录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的优秀劳动模范。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主题美术作品展”,通过21幅大型组画,生动展现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和当代中国人的昂扬风貌。

这些主题性美术创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微观叙事和宏大叙事共同构成的历史叙事时期,创作上艺术家们将宏大的叙事内容和普通人物的表现结合起来,通过发挖和表现普通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个体经商者等典型人物形象,以小见大,以此来展现时代的变革和成就,创造最新最美的中国形象。

新媒介新技术加持

多种艺术样式跨界融合

“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数字技术时代之下,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开始借助科技的力量,助推美术创作的新样态。据马锋辉介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中的五组雕塑创作,运用传统创作与计算机模拟翻制、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人工加工与机器加工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缩短了工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同时,新媒介与新技术也拓宽和丰富了美术的创作形态,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与融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与研发、新题材新内容的挖掘与呈现,极大拓宽和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面貌。具体在中国画、油画、水彩画和综合材料绘画各板块,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看来:“文化自信让艺术工作者对民族艺术和优秀传统的自觉认同感越来越强,体现在创作上就是有了一种自觉探索、自主发展中国美术的认知。”如何在新时代走出一条艺术创作的守正创新之道?对传统的认识是关键。“这里的传统不仅指中国的传统,也包括所有外来的或者西方的传统。具体在创作上,如中国画在表现现实与历史、塑造英雄与劳模的创作方法上,既创新性地发展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传统。油画创作上,不仅拾起了西方传统的写实油画,还特别强调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写意油画。”尚辉解释道。

张峻明 航空报国的楷模——罗阳 布面油画 300cm×800cm 2017年

同时,还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创作门类。比如,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独立出来的漆画,一直是中国当代美术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它既不是油画,也不是水墨画,而是用中国独有的大漆材料及大漆工艺制作而成,但现代的漆画已与传统有了极大的不同,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传统大漆与当代艺术观念发生碰撞,绽放出了新的光彩。而用现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亦属于中国式的当代艺术,它们也是中国艺术家对新兴材料的探索以及对新兴绘画学科的拓展。随着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展区的设立,树立了综合材料绘画的学术形象。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展区,综合材料作品展全面且综合地呈现了最新的艺术成果。

此外,“美术的跨媒介、综合媒体表达,也成为近年来中国美术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景观。”于洋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例如,2021年的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运用了声、光、电展示演示技术以及CG动画、即时摄影、沉浸式AR、5G太空连线和舞美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以艺术化、抒情性的方式生动再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以纤毫毕现的4K高清摄影技术,让作品的细节呈现在观众眼前,此外,它还运用3D建模技术,拆分画作中的一个个细小元素,然后通过对运动轨迹戏剧化、故事化的设计,引领观众的视点在画作中游弋。可以说,“借助纪录片,美术经典在数字化时代获得新的生命,并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为电视艺术与美术创作相结合探索了新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道。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中担任学术指导和评论专家的于洋在接受采访时说到。在于洋看来,“从跨媒介传播的角度来看,把美术从精英文化引入大众文化,用视听节目的媒介来讲述和表达美术的故事,特别是对主题性美术创作来说,这种深刻的、广泛的、贴近人心的有效传播,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点也是新时代主题性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扶持

中青年创作骨干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美术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为推动国家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2013年,国家艺术基金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其中,“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覆盖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艺术管理、理论评论、网络文艺等专业艺术领域,关注具有源头性、原创性能力的艺术创作人才,注重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创作实践能力,并培养了一批聚焦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艺术家。

王奋英 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中国画 240cm×450cm 2019年

作为创作研究机构,画院是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为鼓励和支持画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创作研究活动,提升画院美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创作骨干人才,为党和国家重大主题创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支撑。自2016年起,中国国家画院积极承担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国有专业画院人才培养任务,连续七年承办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培训班,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国有画院中青年艺术家200余名,既为全国培养了高端美术人才,更为推动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7年,“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之际,作为协办单位的中国国家画院开始实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班”,通过培训班的形式,以创作带研究,以研究带教学,培养了一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中青年骨干。多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多次承办全国画院系统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部分学员作品参加了“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

科学理论是指引文艺奋进的光辉旗帜,也是文艺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剂。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的实践转化为书写人民史诗、讲好中国故事的创作成果。着力加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发掘出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主题,坚持为时代造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编辑:彭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