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红树林在哪里 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红树林:海岸带固碳魔法师

2023-10-23 01: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红树林如此高的固碳能力,主要缘于两大奥秘:其一,红树林具有高生产力,其地下部分长期处于厌氧环境,减缓了根系和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速了碳埋藏速率;其二,红树林大多分布于沉积型海岸河口,由上游河流和海洋潮汐共同作用带来了大量外源性碳,被固定并快速沉积在地下部分。“开源节流”的“组合拳”使得红树林成为海岸带蓝碳碳汇的主要贡献者。

红树林“拯救计划”

中国红树林在早期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曾经历了3次较严重的破坏。2000年,红树林面积仅剩2.2万公顷,与1950年的5万公顷相比,骤减了56%。在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红树林除了面积的显著减少,还普遍存在群落退化、生产力下降、生物效能大大降低等诸多问题,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便有红树林造林的实践。早期造林主要目的是抵御风暴潮、保堤护岸。进入21世纪,由于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湿地面积锐减,湿地修复工作逐渐开展,比如“南红北柳”“退塘还林”等工程。其中一部分是从无到有的单纯红树林造林,一部分转变为在被破坏的红树林林地上(比如将红树林破坏后建设虾塘)重建。此时,在种植方式上坚持“种满”宜林地,并且开始大量使用国外引种的红树植物,如无瓣海桑和拉关木苗木。

青少年积极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

海上“绿色长城”归来

2018年,红树林的生态恢复进入“重塑”期。例如海口市东寨港开始逐步清除保护区内的无瓣海桑和拉关木,以本土红树植物取而代之。然而,不仅仅是造林后的树种替换及林相重塑,更大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为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等规划栖息环境成为新的目标。

重塑海上森林的理念从单纯地造林增加面积到重建红树林,再转变为重塑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从引种外来树种到重视乡土树种、慎用甚至不用外来树种;从着重“光滩造林”到将“退塘还林还湿”作为主要修复途径。这些变化在造林目的、造林方式、树种选择、修复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茂密的海莲(红树植物)林

除了大规模的人工修复红树林外,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培养和组建保护和管理团队等措施严格保护天然红树林。如今,中国已建立了38个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地,超过75%的天然红树林被纳入保护地范围,远远超过25%的世界平均水平。红树林已经成为中国保护力度最大的植被类型。

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提出,红树林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研究、潜力开发也迎来了新的契机。2021年12月24日,《湿地保护法》正式表决通过审议,这是中国首次对保护“地球之肾”立法,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我们已然走在了实现“双碳”的高速路上。

(责任编辑 / 王佳颖 美术编辑 / 周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