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四位女乒单打世界冠军,后来如何?有人经商,有人执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第一个女航空人是谁 我国最早的四位女乒单打世界冠军,后来如何?有人经商,有人执教

我国最早的四位女乒单打世界冠军,后来如何?有人经商,有人执教

2024-07-13 1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如今我们的一代代男女运动员,凭借我国强大的乒乓球人才储备和独步世界的训练体系,早已视夺冠军如拾草芥。

不过在很多年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还处在一穷二白的时期,能够获得世界冠军,是我们的运动员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新中国夺得了第一个竞技体育项目的世界冠军,自此带动了国内的乒乓球运动热潮。

容国团(左二)获得世界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冠军的意义十分重大,让乒乓球成为了事实上的我国国球,并延续至今。

巾帼不让须眉,在容国团首登世界之巅后不久,我国的女子乒乓球手们也掀起了一波冠军浪潮。

如今被我国体育迷们津津乐道的女乒世界冠军,都是在90年代之后涌现出来的,如邓亚萍、王楠、张艺宁、李晓霞、丁宁以及今年东京奥运会上夺冠的陈梦等人。

其实早在整整6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女选手加冕世界冠军,为国球的辉煌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亚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最早的四位女子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看看她们夺得世界冠军后的生活。

四位世界冠军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虽不尽相同,退役后也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但在她们的心中,都刻着“为国争光”这四个字,从球场上到球场下,从未改变。

乒乓女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惠:新中国首位女子世界冠军、商海女强人

1961年,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子冠军诞生在这届世乒赛中,夺得冠军的是邱钟惠。

这位时年26岁的云南姑娘,就此打开了中国女乒的冠军账户。

邱钟惠,1935年出生在云南省腾冲县的一户官宦人家,父亲邱天培曾是腾冲县的县太爷,负责修建怒江上的惠通桥。

女儿出生那天桥梁正好竣工,于是欣喜的他给女儿起名“钟惠”。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钟惠开朗活泼、热爱运动,特别是擅长打乒乓球。17岁那年代表云南队参加全国第一届乒乓球锦标赛,拿下了西南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转年,邱钟惠凭借出色的打法以及国内的优秀成绩进入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一员。

随后,全国冠军、女队单打主力等荣誉纷至沓来,她也开始代表中国队参加乒乓球国际大赛。

第25届世乒赛已经荣膺女单和女双两项季军的邱钟惠,在两年后的第26届于北京举办的世乒赛上大放异彩。

邱钟惠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对手是来自匈牙利的世界冠军高基安。

邱钟惠获得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乒乓球赛事还是长局制5局3胜,邱钟惠和高基安前两局战成2-2。

决胜局中,既敢打敢拼又打出战术针对性的邱钟惠以21-19险胜,成功捧起了女单冠军奖杯。

这个冠军的意义,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名女子乒乓球世界冠军,更是新中国体育史上首位女子世界冠军。而在邱钟惠之后,才有了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那些金光闪闪的女乒冠军之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邱钟惠是她们的领路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乒乓球女将。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钟惠不仅是一名运动健将,她还热爱读书,尤其是看小说。只不过因为经常废寝忘食地看书,让她的视力受到不小影响,以至于我们在老照片中见到的她,乃至夺得世界冠军的她,都是戴着眼镜打比赛的。

不过,戴着眼镜都能登顶世界之巅,由此可见她的天赋和努力程度。加冕世界冠军后两年,28岁的邱钟惠选择了退役,担任北京队和国家队教练。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邱钟惠意识到提升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非常必要。

于是开始从事体育科研工作,写出过《乒乓球的打法和技术》、《中国优势竞技项目致胜规律》等书籍,为中国乒乓球队乃至中国体育界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秀的人干什么都优秀。为了与国际接轨,翻阅国外的体育相关书籍,邱钟惠开始自学英语,达到能够用英文做演讲的程度。

80年代末,自己的丈夫韩模宁前往苏联担任大使馆参赞,一跃成为参赞夫人的邱钟惠还在莫斯科组织当地使馆工作人员打乒乓球,还当起了大使馆的文体部主任。

通过这些社会活动,她看到了乒乓球产业发展的巨大市场。乘着当时国内下海经商的浪潮,回到北京后,她创办了“邱钟惠体育用品公司”,于1994年3月在北京体育馆路正式开张,做开发体育用品的工作。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邱钟惠的力主下,公司的科研团队还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国产乒乓球发球机。

邱钟惠表示:“我们当年训练条件艰苦,都是教练和陪练给我们发球,如今有了发球机,可以很好减轻教练的负担,也给了运动员更接近比赛的训练强度。”

2002年,公司股份制改革,年届70岁的邱钟惠担任公司董事长和法人。面对媒体的时候,她表示:“我这辈子一直在挑战自己,打球的时候拼,工作的时候更拼,很多人说我没有经商的头脑,但这么多年我坚持下来了,做的也还不错。”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已经86岁的邱钟惠,仍然保持着对乒乓球事业和中国体育事业的热爱。

她常常在高校做演讲,并向年轻人传递关于全民健身的思想,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运动。

“我虽然后来搞的是商业,但我骨子里一直都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这是邱钟惠对于自己最深刻的认识,也是新中国第一名女子世界冠军的拳拳爱国之心。

邱钟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慧卿:归国华侨、一代“削球女王”的辉煌人生

在邱钟惠之后,我国乒乓球女队的冠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其中第二位世界冠军林慧卿,她的身世跟我国其他的乒乓女将不太一样——她是一位出生在国外的华侨,直到成年才回到国内打球、并成长为世界冠军的。

1941年,林慧卿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一个华人家庭,父亲祖籍广东新会。小慧卿从小就喜欢乒乓球运动,酷爱偏防守型的削球打法,同时学习成绩也很出色,上初中的时候曾获得全印尼少年组乒乓球冠军。

1959年,18岁的林慧卿在家人的支持下回到国内,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并入选上海乒乓球队。她在国内的乒乓球生涯起步非常顺利,首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就获得了季军。

林慧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20岁的林慧卿首次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代表上海队出战的她在团体赛里一鸣惊人,击败了代表北京队出战的世界冠军邱钟惠。女单世界冠军的接力棒,由此在她们两人手里完成了交接。

其实林慧卿早在邱钟惠夺冠的那届世乒赛上就已经代表中国队出战了,只不过那时还很年轻的她国际比赛经验不足,作为削球手容易出现急躁的问题。

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林慧卿埋头苦练,磨练大赛中相持球的打法,这种持续的努力让她在第27届世乒赛上更进一步,淘汰了日本名将关正子。

林慧卿(左)与周总理一起打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纳进行的第28届世乒赛,24岁的林慧卿与搭档郑敏之为中国队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冠军,这是中国队历史上第一个乒乓球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林慧卿还闯进了女单决赛,只不过遗憾负于日本选手深津尚子。尽管仍然没能笑到最后,但谁都能看出,林慧卿距离世界冠军就只差一层窗户纸了,尽管这层窗户纸用了6年才被捅破。功夫不负有心人。

1971年4月,走出了伤病阴影后,30岁的林慧卿势不可挡,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世乒赛中包揽女单、女双和女团三项冠军。

郑敏之、林慧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在女单决赛击败自己的老搭档郑敏之,成为继邱钟惠后第二个加冕女单世界冠军的中国乒乓球手,被国内媒体称作“削球女王”。

尽管在这届世乒赛后,年龄偏大的林慧卿结束了运动员生涯,但她依然没有离开心爱的乒乓球台,她接过恩师王志良的国乒女队教鞭,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主教练。

也正是在那一年,林慧卿参与了一件比夺得世界冠军更为重大的事情——“小球转动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

林慧卿作为女队教练受邀随中国乒乓球队前往美国访问,还以她独特的削球打法赢得了美国球员的尊敬。

乒乓外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队执教8年后,林慧卿离开了国家队,随丈夫前往香港定居。林慧卿与邱钟惠一样,开始了经商的生涯。

当时香港还没有回归,还没有“一国两制”,在资本主义的经商环境下,她的从商经历比老大姐邱钟惠要顺利一些。

不过她在百忙之中仍然兼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并通过乒协副主席的身份,举办并参与香港以及各地华人华侨举办的“爱祖国、爱香港、爱华侨”等活动,还组织了很多以乒乓球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归国华侨出身的她,为促进两岸三地同胞交流感情方面做出了一份贡献。

林慧卿(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世乒赛在上海举办,64岁的林慧卿终于有机会回到上海多呆一些日子,会一会老朋友、看一看比赛了。

“以前太忙,顶多只是到苏州等地办事匆匆路过,没时间在上海停留,这次世乒赛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自那之后,林慧卿逐步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有更多时间回到内地。当选政协委员后,她每年都会回到国乒队内探望,跟年轻球员们交流一下经验。

林慧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球迷们称为女乒“大魔王”的张怡宁、王楠等名将,对“削球女王”林慧卿的崇拜,就好像普通球迷崇拜她们一样。

今年已经80岁的林慧卿在最近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一直以来,乒乓球都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自始至终都对自己能为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运动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感到由衷喜悦。”

张怡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玉兰:从削球手到攻球手,退役后前往异国执教

与如今不同,在林慧卿夺得世界冠军的那个年代,削球是乒乓球的主流打法。正因为如此,国家队当时培养的很多选手都是削球打法。

后来因为队内削球手的“内卷”十分严重,胡玉兰这样的原削球手才会改打攻球,而正是这次改变握拍方式,让她成为了中国队历史上第三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胡玉兰1945年出生于辽宁锦州。跟邱钟惠、林慧卿不同,她接触乒乓球的时间比较晚,直到14岁上初中时才第一次摸到乒乓球拍,然后才开始进行乒乓球的正规训练。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接触得比较晚,才证明她的天赋之强大。

胡玉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也就是胡玉兰15岁那一年,她就凭借凶悍的球风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被辽宁省队的教练选中。此时距离她第一次拿起乒乓球拍才过了一年。

尽管接触乒乓球较晚,但出众的弹跳和每球必争的拼命三郎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基本功方面的不足。

在辽宁省队,胡玉兰弹跳极佳、移动速度快的优势逐渐显现,教练认为她是个练削球的好苗子——如前文所说,就像如今的横拍打法一样,削球是当时的主流打法,胡玉兰从而被当作削球手培养。

胡玉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入选国家集训队、进入国家一队,还参加了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并获得亚军。

不过此时的胡玉兰面临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大问题:是否要继续打削球。要知道,“削球女王”林慧卿和搭档郑敏之在削球打法上已经在队内拔尖,还联手包揽了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女单冠亚军。

毫无疑问,在竞争不过林、郑二位老大姐的情况下,胡玉兰很难突破削球打法的天花板。

所以,在主管教练梁友能的劝说下,胡玉兰开始改打攻球,为了掌握新打法,胡玉兰付出了很多努力,她明白,只有另辟蹊径,才能离冠军更近。

梁友能(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1973年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的第32届世乒赛,28岁的胡玉兰不负梁友能教练的期望,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了继邱钟惠、林慧卿后的国乒女单世界冠军第三人。

从前的削球手变为大力横板攻球手,胡玉兰的华丽转身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1975年,与队友携手为中国队夺回世乒赛女团冠军后,30岁的胡玉兰选择了退役。

跟林慧卿一样,她也留在了国家队担任教练,培养出了阎桂丽、耿丽娟等名将,为中国女乒延续了辉煌。

阎桂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勋章,1981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就是她执教能力的最好证明。

在卸任国家队教练后,1987年,胡玉兰移居法国并担任法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带领法国队成为一支欧洲劲旅,还培养出了安尼、古兰等法国著名选手,法国女队还在第41届世乒赛上取得了女团季军的好成绩。

在法国队一带就是十年,退休后的胡玉兰留在了巴黎,做一些乒乓球训练和指导的基础工作,还曾经被网友在巴黎偶遇过她正在指导青少年练球。

胡玉兰在法国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已经76岁的她定居法国多年,他的家人也习惯了在法国的生活。曾几次受邀回到祖国的胡玉兰,深切体会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乒乓球事业发展的强大。

接受采访的时候,胡玉兰指导发挥了她作为东北人幽默的那一面:“我在国内没有房子,回来也只能住宾馆,虽然好多朋友都号召我回国,但在北京买房比在法国还贵,我只能先考虑考虑。好在我还不是那么老,还有时间。”

不过她也表示,就算不回国定居,她也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法体育交流以及乒乓球运动在欧洲的推广而努力。

胡玉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葛新爱:神鬼莫测的“葛老怪”,直板削球打法开创者

对于年轻一代的球迷们而言,对于从河南走出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大家更多会想到“乒坛女皇”邓亚萍以及男乒第一位大满贯得主刘国梁。

其实在他们之前,葛新爱才是河南出品的中国乒坛第一代“大魔王”。

1953年,葛新爱出生于河南长垣。她的父亲是一名在校体育老师,她也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从事体育运动,并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

1970年,17岁的葛新爱进入了河南省女队,三年后又成功入选了国家队。跟她同样来自河南的老乡张立,也是一位优秀的球手,二人被并称为“河南双子星座”。

葛新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跟张立相比,葛新爱的个人技术特点更为突出,这也为她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葛新爱的直板削球打法,在当时可谓是独步天下。熟悉乒乓球打法的朋友们都知道,直板握拍对于球员手上的技术要求更高,更何况还要结合削球的打法,这意味着球员对于球的落点和力量拿捏尺寸要恰到好处。

葛新爱的技术特点恰好发挥了直拍的优势:以削为主、削中带攻,削球低而多转,发球变化多端,落点非常深,让对手捉摸不透、难以招架。

葛新爱(左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对手头疼的是,葛新爱体能极佳,擅长打相持球,跟她打比赛没有耐心就像被钝刀割肉一样。

因为视力问题,葛新爱戴着眼镜打球,跟当年的邱钟惠如出一辙,场上的装扮与其他选手有着明显差别。于是,针对葛新爱的这些特点,国乒队内给她起了一个非常俏皮的绰号“葛老怪”——像一个磨人的怪物。

乒乓球业内一致认为,葛新爱独特的直板削球打法,是多年后刘国梁、马琳、王皓等技术型选手所采用的直板横打打法的前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葛新爱作为女选手,极大地丰富了乒乓球打法的发展,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进步。

刘国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生涯参加过三届世乒赛的葛新爱,每一次都能有冠军入账:

1975年第33届世乒赛,22岁初登大赛赛场的葛新爱就获得了女单季军,并随队夺取女团冠军;

1977年第34届世乒赛,她又一次摘取女单季军,和搭档张立一同赢得女双季军,并卫冕了女团冠军;

张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在朝鲜平壤举行的第35届世乒赛,此前两次在单打比赛中都拿到季军的葛新爱终于得偿夙愿,获得了女单冠军。她也成为继邱钟惠、林慧卿、胡玉兰后的我国第四位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另外,她还与梁戈亮搭档赢得混双冠军,与女队队友们合力拿下女子团体三连冠。三项冠军在手,葛新爱顺理成章成为了当届世乒赛的最佳选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MVP(最有价值球员)。

葛新爱于1981年获得运动健将称号,并两次获得国家体委为她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役后的葛新爱经历同样非常丰富。先是回到河南队执教了一段日子,随后受邀前往朝鲜和埃及执教。

但由于她的丈夫和孩子在美国,这样辗转的日子毕竟聚少离多,所以在美国和埃及之间往返的日子没过多久,葛新爱就辞去了埃及队主教练的职务,前往美国与家人团聚,在芝加哥担任一家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

葛新爱在国外任教多年,通过对训练强度、训练方式的对比,她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强大有着更深的认识。

葛新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乒乓球能成为我国国球绝非偶然,而是因为我们的球员和教练,多年来一直钻研和革新技战术打法,并采取最为先进的训练方式。国乒球员看似荣誉拿到手软,但实际上,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非常人可懂。

如今,退休多年的葛新爱依然定居海外,跟胡玉兰一样在为了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的推广尽一份力。

闲暇时间与家人们一起去世界各地旅游,有机会回国的话还能会一会老朋友,跟国内的年轻球员多聊一聊。尽管年近古稀,但葛新爱仍然保有对乒乓球运动的那一份热情。

邓小平给葛新爱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像葛新爱、胡玉兰这样的前世界冠军,为什么一定要定居国外呢?而且在每届世界大赛上,都能看到代表其他国家参赛的华人选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不一样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在体育领域能够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自然是社会中的顶尖人才。

她们渴望能够接触到更多外面的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些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葛新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只是胡玉兰和葛新爱,有很多我国曾经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都因为各种原因定居国外,乃至加入外国籍参加世界大赛,最著名的当属曾经我国第一枚奥运击剑金牌获得者栾菊杰。

她曾在50岁高龄的时候复出代表加拿大击剑队参加北京奥运会。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国把乒乓球视作国球,拥有全世界最优质的乒乓球发展土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群众基础空前,选材面极为丰富,从各个省队的少年队、青年队再到国家队,形成了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残酷的“内卷”局面。

栾菊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跟我国相比并没有那么“卷”,所以为了参加乒球三大赛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以及一些其他国际大赛,他们选择了加入其他国籍,代表别国参赛。

让乒乓球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源头,就是以荣国团、庄则栋、邱钟惠等男女名将为代表的老一辈乒乓球运动员。

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起来之前,已经奠定了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基础,为中国乒乓球的发展积累了声誉、做出了表率。让我们有了在乒乓球领域发展的实力和地位,随之成长为乒坛“巨无霸”。

而且,定居国外不意味着与祖国失去联系、与乒乓球断绝关系。胡玉兰、葛新爱在国外一直从事与乒乓球相关的职业,且一有机会就会回到祖国交流。

庄则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们的目的,是为了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获得长足发展,为了让这项运动真正成为像足球、网球那样的世界性、职业化的运动。

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对乒乓球的热爱。代表国家夺取世界冠军,是这份热爱最为深沉的注脚。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乒乓球运动进入奥运大家庭的时间较晚,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才首次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如果能早20年,相信这四位国乒女将也有实力为中国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

1988年汉城奥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一切都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邱钟惠、林慧卿、胡玉兰、葛新爱四位乒坛前辈,在球场上叱咤风云,退役后也还能在享受人生的同时发挥自身价值,足够赢得所有国人的敬佩。

再一次向四位女乒单打世界冠军致敬!

参考文献:

国球的冠军记忆之邱钟惠:国乒第一个女世界冠军[J].乒乓世界杂志,2011-12-01.

[2]阿牛.邱钟惠:中国第一个女乒世界冠军[J].名人传记,2010-005(上);

[3]薛淼焱.以乒乓为桥梁,以银球促进友谊——记中国乒坛奇人林慧卿[N].解放日报,2005-04-12.

[4]丁瑶瑶.辽宁第一个世界冠军[N].沈阳日报, 2009-05-01.

[5]李悦. 河南第一个世界冠军、中国女乒的“河南双子星”[N].河南日报, 2021-06-2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