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回顾:《中国竹笛艺术纵横谈》唐俊乔教授带你了解中国笛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竹笛哪家做的最好 现场回顾:《中国竹笛艺术纵横谈》唐俊乔教授带你了解中国笛文化

现场回顾:《中国竹笛艺术纵横谈》唐俊乔教授带你了解中国笛文化

2023-12-19 09: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程正式开始前,唐老师表示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得知《中国器乐文化大视野》课程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课是激动和骄傲的。并且感谢了本次系列课程的发起人、召集人与项目负责人——李景侠老师,能够将院内外数十位专家教授汇集起来,为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授课。让现在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们,在练好自身专业的同时,也有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去更广泛地涉猎民乐、西洋乐,甚至跨学科的艺术表演门类的知识。

唐老师透露了此次课程选题背后的想法,为何只讲中国竹笛?因为竹笛是众多民族乐器中真正“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而中国竹笛的演变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唐老师为大家“科普”了有关中国笛子出土的历史记载:在浙江河姆渡地区发现的的骨笛,据考证已有7500年的历史;而后又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更久远的骨笛,据考证距今已有9000多年。唐老师表示当自己了解到所从事的竹笛事业背后竟有如此悠久的历史积淀,心中更多了一份敬畏与自豪。

唐老师通过展示笛子出土的照片,让我们看到远古时期用鸟禽的趾骨制成的骨笛,发现其形制几乎与现在的竹笛没有区别,但其材质与用途已大相径庭。笛子从取动物之骨而制,到选用竹子制成;从原始社会无调性地发射信号用于生存,到如今用竹笛吹奏韵律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笛子自身的演变,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

讲到骨笛时,唐老师也提到了去年由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倾力打造的原创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这部剧中的第一幕便是众人仿原始社会中的先民群吹骨笛的场景,剧中演奏者们用成功复制出的骨笛真实还原了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的笛声。课堂上,唐老师也让吴非同学亲自演奏了由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蒋国基老师亲手制作的骨笛,近距离尖利的笛声让人置身旷野,也更真实地了解到古今笛子的区别。

吴非 演奏骨笛

接下来讲到笛子的种类,这是学习竹笛专业的同学们早已知晓的内容,但考虑到现场听课的还有许多人不甚了解,唐老师便让自己的学生现场吹奏不同种类的竹笛,耐心为大家讲解示范。

梆笛、曲笛和低音大笛是笛子的三种基本类型。它们长短不一,音色不一,所代表的竹笛流派也不同。由于笛子最早是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使用,不同地区的戏曲风格不同,所使用的笛子也不同。梆笛笛身最短,笛音最亮,最初是为北方梆子戏伴奏,演奏起来豪放磅礴;曲笛笛身中长,笛音唯美悠扬,最初是为南方昆曲伴奏,演奏起来节奏平稳舒展。这是在南北方语言环境下所孕育出的不同音乐语言差异。

上海音乐学院竹笛演奏专业的学生:陈泓璇与沈一容,分别用曲笛与梆笛吹奏了乐曲片段,既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南北派笛子的不同,更在现场欣赏到曲笛的婉转,像波浪起伏富有歌唱性;梆笛的嘹亮,似群山壮丽辽阔。

同时,通过这两首乐曲,唐老师带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不同风格中笛子吹奏的加花方法:南派曲笛演奏中,经常使用叠音、颤音技巧;北派梆笛演奏中,则使用剁音、吐音、花舌等技巧。

低音大笛则是三类笛子中笛身最长的,它比相同调式的笛子低了一个完整的八度,音色低沉,有似笛非笛、似箫非箫之感。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一新生 陈善治现场用低音大笛吹奏了一曲《行云流水》。

陈善治 低音大笛吹奏《行云流水》节选

乐曲第一部分是舒缓缠绵的慢板,旋律如泣如诉、悠长平稳,宛如徜徉于天际的浮云; 第二部分是流畅洒脱的快板,用循环换气的方法演奏快速连贯的十六分音符音型表现奔流不息的流水,现场听来十分惊喜,掌声连连。

之后唐老师带大家认识了五位竹笛大师,他们分别是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先生和刘管乐先生,南派竹笛大师陆春龄先生和赵松庭先生,有最美笛音之称的俞逊发先生。唐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部分恩师的生前事迹,让我们了解到如今繁荣发展的笛乐艺术离不开大师们的心血,而唐老师作为当今笛坛中的领军者之一,也是在恩师的教导中承前启后,承担着竹笛艺术与时俱进发展的责任。

《愁空山》、《野火》这两部竹笛与交响乐队新作品,是唐老师对于竹笛技巧与竹笛音乐表达形式的突破,而这些作品的成功演奏离不开竹笛半音技术的发展。

传统解决竹笛吹奏半音问题的方式,不论是打孔还是加键都有较大的弊端,直至唐老师在不改变竹笛形制的情况下,使用按半孔手法的半音技术,成为首位用传统六孔笛吹奏大型交响协奏曲的演奏家。并且形成半音技术体系推广,普及并融入竹笛演奏教学当中,通过训练演奏家的音乐素养与演奏技巧,用半孔手法吹出的半音音准且不虚,让更多年轻的竹笛演奏者们也能吹奏类似的新作品。

唐俊乔 竹笛演奏《愁空山》

(技巧要求方面曾号称是竹笛界最具演奏难度的曲目,如各种音程的双吐、长气息的循环换气等对演奏者极富挑战性)

唐老师从一人独奏到建立竹笛乐团,从竹笛交响协奏曲到大型民族器乐剧,无不是在探索竹笛艺术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唐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上海音乐学院大型跨界融合创新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的精彩片段。这部剧便是由“唐俊乔竹笛乐团”主演,用笛乐融合剧本创作、舞美设计与戏剧演出。通过8000年前用动物的腿骨制作的骨笛直至到21世纪当代笛乐的展示演绎,用中国笛文化的发展史,浓缩表达中华文明的灿烂历程。

而这堂课是中国竹笛的普及课,也是为我们打开了中国竹笛艺术发展史的一扇窗。通过唐老师的精彩讲述,对竹笛的观古听今,便是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竹笛在现代音乐表现中独特魅力的难得机会。唐老师说感谢作曲家写出的新作品,让演奏家有了更多扩展竹笛音乐的可能,而扩展的前提是演奏家对于音乐艺术更高的追求,这便是“大视野”课程所传递出的精神力量。

文章来源:华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