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万家•民俗讲堂┃“新潮与传统齐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对联文化博大精深 春到万家•民俗讲堂┃“新潮与传统齐行”

春到万家•民俗讲堂┃“新潮与传统齐行”

2024-02-28 14: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而最早的春联出自五代。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神荼和郁垒二神是源自《山海经》:东海有座山上有棵大桃树,树枝弯曲伸展三千里之外的鬼门,住在山洞里的鬼怪进进出出都要经过鬼门,神荼和郁垒是把守鬼门的门神,只要发现鬼怪做了坏事,他俩就会把他们抓住用芦索绑着送去喂老虎。只有神荼和郁垒才能制服所有为非作歹的鬼怪,所有的鬼怪也都很惧怕这两位神人。于是,民间百姓为求平安,就把两位神人的模样刻在桃木板上,更因为中国民间一直认为桃木本身就具有驱邪避灾的功能,被民间视作有灵气的仙木,挂在家门口,以求驱灾辟邪。

公元964年,五代西蜀孟昶先是叫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又嫌他写得不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但后来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所写的春联则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此联作者则是唐朝人刘丘子,该联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比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了240年。

但不管如何,从此,题桃符便演变成写春联了。

再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

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

曾有记载说他见到一户杀猪的屠户人家没有贴春联,很是生气,问明缘由后,还挥毫泼墨亲笔为这户人家写下一幅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而且,他还为王公大臣们御书春联。赐给中山王徐达的对联是:“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赐给陶安的对联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由于皇帝身体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百姓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因为春联,中国人的年味便愈加浓烈;因为春联,中国人的情感遂有了寄寓。

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送春联,正是中国春联文化传统与现代传承传播的不同形式。

“新潮与传统齐行”

春联文化传统与现代传承

主讲人:田兆元

讲座简介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这一系列老师针对春联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详细的叙述,也在结尾处号召大家积极学习春联的书写将我国的珍贵民俗发扬光大

主讲简介

田兆元

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神话学、民俗学与文化产业研究,现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成员。

著有《神话与中国社会》《盟誓史》《商贾史》《文化人类学教程》《神话学与美学论集》等多种,论文80余篇。

同时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兼职教授,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

入门姿式

心动了吧,快来看看如何

抽空关注一下

天台县文化馆的官方公众号

“天台山文化”

学习更多、更酷、更眩的新技能

配图源自网络

迎春送福┃“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声笑语,年味更浓!

天台县文化馆邀你“艺起过年”┃这個春节不打烊,文化润心过大年:“九大碗”的年味满满!

我在天台过大年•民俗┃廿四辰头送灶君:掸尘“小过年”

云端超市•第126期┃“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诗与科举 主讲人:杨永明

云端超市•第127期┃“莫高窟第220窟舞蹈图与唐长安风气 主讲人:沙武田

云端超市•第128期┃“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中的“人” 主讲人:陈益民

云端超市•第129期┃“星际可穿,爱难对流”——谈诺兰电影《星际穿越》 主讲人:石衡潭

云端超市•第130期┃“纹饰之美”——传统纹样解析及经典赏析 主讲人:张朋川

云端超市•第131期┃“中国写意的极简主义”——宋代造物之美(以陶瓷为主线) 主讲人:赵琳

云端超市•第132期┃“小故事•大道理”一一非遗保护入门 主讲人:苑利

云端超市•第133期┃“鸣竽调瑟,郑舞赵讴”一一让文物诉说中国民间舞蹈 主讲人:巫允明

云端超市•第134期┃“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一一走近中国民族舞 主讲人:季素华

云端超市•第135期┃“太史公与他笔下的岁月千秋”一一司马迁与《史记》 主讲人:韩兆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