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史对中华复兴的十点启示(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的兴衰史 大国兴衰史对中华复兴的十点启示(上)

大国兴衰史对中华复兴的十点启示(上)

2024-07-02 2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建刚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重温世界500多年来的大国兴衰史,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可谓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除了自身要遵循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牢把握好进程外,同时也要借鉴世界上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和衰败的教训。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借鉴世界上大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和衰败的教训。    

□东方IC 供图

本文从大国崛起的历史轨迹和衰败原因中提炼出十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崛起中的中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启示一

大国兴衰史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时间里,中国有百年以上饱受帝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无数革命先烈、志士仁人,为了中国的自强梦,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的最后一棒。

大国兴衰史告诉人们,一个国家接近崛起之时,国际环境会有恶化的趋势,会受到先行崛起国家的遏制与打压。我们不能有任何闪失。

中华文明上下5000余年,世界文明上下500多年的大国兴衰史,可谓一部宝贵的教科书。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300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中国哲学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指只要深谙历史便可更好地把握未来。今天,我们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上,以公元1500年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及前苏联九个大国兴衰的广度及500多年的时间长度,探索关乎党的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命题——大国兴衰史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启示二

一定的先天禀赋和内在动力是大国崛起的前提条件

自然禀赋是一个国家能否崛起的首要条件之一。既然是大国崛起,它起码的先决条件应当包括一定的国土空间、相对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一定的人口规模与较为充足的自然资源……

在世界历史上,确有一些小国和地区在短期内取得经济的飞速发展。上世纪60—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就是典型一例。它们的飞速发展虽有一些地区效应,但因其体量有限,很难在以百年为计算单位的历史上留下印记,因此不能列入大国崛起的范畴。

另外,自然禀赋条件又不是孤立静止的,它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

在造船业尚不发达之时,英国和日本这样面积较小的岛国极难成为影响世界的国家。但当造船业发达之后,英、日岛国的地形优势,很快成为他们迅速崛起的先天条件。

当材料技术、内燃机技术尚未出现之时,一国的矿产、石油等资源对国家崛起没有任何意义。而一旦技术与设备产生并升级,则各类资源就成为一国崛起的重要自然禀赋。

在人类交通、通讯技术尚不发达之时,广阔的国土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崛起的优势,甚至相反。由于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分裂割据的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国内统治和动员能力的巨大障碍。一旦航空、铁路、先进的通讯手段发达之后,拥有广袤国土的大国体量优势就立刻显现出来。美国、前苏联的崛起均属这一类型。

只有经过人类的努力,先天禀赋才能转化为崛起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国的崛起首先还需具备一定的内在动力,其中包括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以及创新能力、经济的持续增长等等。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特征,无一例外。

启示三

创新发展 抢占先机是大国崛起的实力基础

自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人类工业革命开启后,大国崛起便再也离不开抢占科技与工业革命的先机了。在这方面,首先崛起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是惨痛教训的典型。

当地球尚处于没有蒸汽动力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其在当时可谓先进科技的人力加风帆航海船队,进行海上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起了巨额财富,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并开启了大国崛起的先河。但是,这些巨额财富来得过分容易,以致于这两个国家深深地陷入旧模式之中而疏于创新,未能及时把掠夺到手的财富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当后发的荷兰、英国凭借工业革命成果造出机动舰船后,这两个国家也随之走向衰落,进而长期成为欧洲相对落后的国家。

英国是典型的依靠科技、工业革命成果崛起的国家。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人类第一次产业革命,给英国带来巨大的先进生产力。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和远洋船队,使之在较长时间里成为“日不没”的殖民国家。

1789年,年仅21岁的英国纺织机械维修工斯特莱,乔装打扮骗过英国当局的出境监管逃到美国。第二年,他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机械制造技能,在美国复制出了当时英国的核心机密——阿克莱特纺织机,从而打破英国纺织机的技术垄断,实现了美国几乎与英国同步的纺织大国的崛起。

二战中后期,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授意下,美国组建名为“阿尔索斯”的特工队,在德国突击俘获原子弹、氢弹、导弹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顶尖人才,从而使美国首先研制出原子弹、氢弹,取得领先的导弹技术,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大国地位,直至今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应当说这既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世界大国崛起经验的有益借鉴。

启示四

大国崛起均经历过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社会整合

大国崛起历史表明,一个国家通向大国的持续发展之路,首先须在本国实现制度创新,并完成社会的整合。因为只有采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才可能解放生产力,增大国力;只有实现了社会整合,才能处理好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

在普鲁士崛起之前,德意志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不具备国家影响力。1866年的普奥战争和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均获全胜,法国被迫同普鲁士签定屈辱停战协定。普王威廉一世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以普鲁士为中心,以贸易为手段,用了半个世纪时间来整合德意志,最终成功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这才开始现代德国的崛起之路。

19世纪前的北美洲,还只是一块松散的土地,各地区间的利益冲突明显,最终爆发了封建地主利益集团与资本工商利益集团之间的南北战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工商集团在南北战争中获胜后,成功地完成了美国国家的整合,在联邦制的国家政治制度中找到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的平衡点,从而开启美国的崛起之路。

19世纪的日本,曾饱受美、荷、俄、英、法等国的侵略,签订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并发动戊辰战争,攻占江户幕府(即现东京),至当年11月,平定了诸个藩属国的抵抗,宣布废除藩属国的建制,改为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政府。这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通过维新运动,完成了日本政治、社会的整合,开始了日本加速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国之路。

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尚未完成制度创新和社会整合,这显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障碍。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前,我们在中英、中葡的相关联合声明中,均作出了“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庄严承诺。特别是大陆和台湾至今还存在着分治状态,尚未实现祖国统一。中国的一些国土和岛礁也被一些国家侵占,至今未能收回。总之,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在制度创新和社会整合方面还面临着一些艰巨的任务尚待完成。

启示五

军事结盟对大国崛起和延长鼎盛时期弊多利少

在500多年的大国崛起历史中,军事结盟几乎成为大国崛起的一种常态。多数已经崛起或正在崛起的大国,对于军事结盟有着高度的兴趣和冲动。这是因为,军事结盟有着增强一国实力、削弱对方实力的一面。诸如通过结盟,一国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军事力量支撑,有着更多的陆上通道和海峡的使用权,有着更多的战略纵深和后方支援等等。

殊不知,军事结盟同样是一柄“双刃剑”。当一国与另一国结盟之后,就承担着保护另一国安全的义务。而结盟国的另一方,也有可能有恃无恐,更为冒险地挑起战争,从而把结盟国拖入战争的漩涡。

据美国学者杰克·莱维统计分析,在过去的5个世纪中,地球上先后共有117个军事结盟集团,其中有70%的结盟国在结盟的5年内就被卷入战争。其中,16世纪卷入战争的国家为100%,17世纪为56%,18世纪为67%,19世纪为28%,20世纪为87%。这一统计数据说明,军事结盟不仅未能给一国和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反而使战争更加频繁,实在弊多利少。

中国在建国初期也采取过“一边倒”地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的外交、国防战略。但随之而来的,是面临地球上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和冷战局面,并不安全。同时,我们还受到结盟国苏联霸权主义的打压,直至中苏关系破裂……

大国兴衰史的历史经验,教导我们懂得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才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正确战略方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