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画欣赏的基础知识 《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024-07-01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课程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2、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掌握欣赏中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作品,激发兴趣。)

把已准备好的油画作品和中国画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们对比区分,找出这两幅画面中不同的地方。

 

二、通过欣赏比较,了解油画与中国画的特点。

 

(一)西方油画花卉作品与中国花卉作品的比较

 

1、欣赏西方油画花卉作品

(1)意大利   卡拉瓦乔   《水果篮》

(2)北欧     丢勒       《野兔》

 

2、欣赏中国花卉作品

明代     徐渭的两幅作品     《鱼蟹图》

 

(二)西方油画人物作品与中国人物作品的比较

 

1、欣赏西方油画人物作品

(1)十七世纪西班牙宫廷画家    委拉斯贵支    《教皇英诺森十世》

(2)意大利   卡拉瓦乔   《女占卜者》

(3)十七世纪荷兰画家    伦勃朗    《戴金盔的人》

 

2、欣赏中国人物作品

(1)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2)《对话的人》

 

 

(三)油画与中国画的特点

西方油画最突出的特点是求真写实,追求真实地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

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

 

(一)中国画的艺术境界:追求笔墨韵味与情感思想合二为一

1、“以形写神”的重要理论

2、推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两位关键人物:苏轼和倪瓒

 

(二)中国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

1、南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2、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图》

3、南宋    郑思肖    《兰花图》

 

四、总结延伸  

 

 

教学反思1:

美术欣赏课是很多老师都不愿触及的课程。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不如实践类的课程容易上的生动活泼,更容易调动学生。没有知识性的课程即使在形式上眼花缭乱,也只是华而不实,当然,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更是远远背离了学生学习规律和新课改的精神。如何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是所有课程都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欣赏课上尤为突出。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课前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风格特点,感受其给人们所带来的美感享受。在执教这一课时,如何才能上得既不失趣味性又让人感觉很有美感很有深度是我比较关注的。但是上完英才杯后,我突然觉得这一课的设计内容还是少了一些,而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参与远远胜过课堂上有限的讲解。

当然,美术课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我觉得这一课还是要充分体现老师“导”的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课程的节奏。在关键点上要点到。在本课中,有几个关键点,一个是出示了我的两幅作品,使大家投入地探究油画国画究竟哪一个更美,实际上是迫使大家发现国画和油画的区别,了解中国画和油画的特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也是为了让大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观,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画和油画都很美”。一个是让大家思考是不是只有画的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指明好的作品既有形似也有神似,审美标准不应是片面单一的。再一点就是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艺术境界:追求笔墨韵味与情感思想合二为一,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艺术不求形似,而求神似,是画家追求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让学生掌握今后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牢牢把握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欣赏艺术作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上完这一节课,我的体会是:上欣赏课,一定要鼓励学生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止课堂枯燥、成为老师一言堂,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益。

 

教学反思2:

对欣赏课的应该怎样上,我也总在思考。我想,首先,欣赏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比如本课的内容虽然只有十幅画,但绝不是说我们了解这十幅画的作者、国籍、绘制年代、属于哪个绘画流派就能够上好这节课了。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应当比我们看到的十幅画要多得多。不仅包括对中西方绘画史的系统了解,还应对东西方文化比较有一定的认识。为此,我们应学习的就不仅是美术知识,还应有政治、哲学、宗教等领域的知识。深厚的知识积累才能使我们对课程具有深入浅出的驾驭能力。冯友兰、李泽厚等哲学美学大师的一些著作给了我很深的启迪。其次,应在教学规律的研究上多下功夫。欣赏课难上,主要是因为形式过于单调,容易造成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不如实践性的课程容易被调动。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一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