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Word下载.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英语作文 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Word下载.docx

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Word下载.docx

2023-05-07 13: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Word下载.docx

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Word下载.docx

文档编号:19963624上传时间:2023-01-12格式:DOCX页数:13大小:36.73KB

6%,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了!

收获多就必须付出更多,而每份GRE、TOEFL高分成绩的背后都凝结着学生们的血汗,都有着一个奋斗拼搏的故事。

有人从进大学就开始准备,也有人用大四整一年准备,干脆辞职回家攻读者也不在少数。

北京的新东方学校因其神奇的教学成果,成了全国各地准备出国的学子心中的圣地,虽然学费价格不菲,却仍然是人满为患,甚为火爆。

准备这些考试是一个辛苦的过程,需要高强度的学习和枯燥反复的记忆,需要考生忍受孤独、忍受失败、忍受屈辱。

华工")两所学校电力专业的100名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其中女生41人,男生59人(问卷,附件1)及在网上报纸上查询到的相关资料。

文章中的一些观点论据来自调查期间对各类电力行业单位主管领导的访谈(访谈大纲,附件2)。

所选的样本均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电力工业发展简介电力工业起源于10世纪后期。

世界上第一台火力发电机组是1875年建于巴黎北火车站的工资待遇。

但在这些企业中工作非常辛苦,同时要应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生活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企业中人才流动性非常大,不少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取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就跳槽到其他待遇更高的企业;也有的厌倦了忙碌的生活,进入了相对安逸的电力事业单位;甚至有的人在有了一些资本和经验积累后自己创业,开公司当老板。

我们应该看清的是,虽然这样的企业给员工的工资很高,但企业并不负担员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各项工作并具备一定研究发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电力系统科研、生产、运行、试验、设计、制造、管理、教育以及电气工程领域其它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大学工程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与医学、农业、煤炭等专业学科不同,电力属于线形学科,考虑到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所以不但各专业的电力大学,很多理工科或偏向工科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电力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主校区)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由此可见,电力专业的大学生对电力行业不了解的大有人在,他们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甚至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从事何种工作。

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电力专业的同学抱怨说电力是夕阳产业,毕业后不如其它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电信等有前途,还有一些女同学感觉电力行业不但工作辛苦,而且这个专业对于女生来说,因为是属于传统的工科,在就业和今后发展时性别因素会对她们的前途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学生中可谓到处弥漫着一股沮丧的情绪,很多人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打算毕业后转行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电力行业是否真的像他们认为的那样,毫无发展前途只是一个夕阳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使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缺电局面得到基本缓解。

特别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

虽然时至今日,电力工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经几近完善。

的直流发电机,用于照明供电。

1879年,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发电,这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

1882年,美国纽约珍珠街电厂建成发电,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总容量是900马力(670kw),以110V直流为电灯照明供电。

经过约100年的发展,到1980年全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0.24亿kw,年发电量达到82473亿kw•h;1997年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2亿kw,年发电量达到139487亿kw•h。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职人员需要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报名时还需持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的介绍信)。

面临严峻的社会挑战,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意识到了社会的挑剔和自身的不足。

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的1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在毕业后将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竟然达到45人,占总人数的45%,还有的同学因为今年没有考上,就放弃了工作机会,准备复习一年重新再考据报纸介绍:

全国有46万学子参加全国招收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今年国家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为16万人,比去年增加近4万人。

它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发展而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华中工学院建校之时,经过5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内大学中实力最强的电力专业之一。

笔者于1999年考入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学习,在与同学的日常交往和接触中,发现并不是所有人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都有着清楚的了解。

虽然在新生入学后,系里的老师就为同学们做了专业认知方面的报告,但是在笔者发现这些报告中并未对整个电力行业作过多介绍,也没有分析电力专业的就业前景,而这正是大部分同学关心但又不清楚的。

经过观察,笔者总结出身边报考电力专业的同学大体可分为3类:

1、在填报这说明了因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出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现阶段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而专科生仍然是供大于求,这就形成了一方面高层次、高学历的毕业生争夺大战愈演愈烈,而另一方面低层次、低学历的学生就业却越来越困难,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当然作以上的分析并不是说本科生能力不行,不能走出去工作。

应该看到每年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大部分还是本科生,在各单位中担任骨干的绝大多数也是各个阶段毕业的本科生。

本科生也有他优秀的一面,如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不好高骛远等。

大学毕业生创业是现在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有人坚信此举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大学生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因此很多大学生跃跃欲试,准备离开校园后就一尝做老板的滋味。

但相对于计算机等行业来说,电力行业的高新技术比较复杂,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很难理解和把握其最新技术和今后发展动向。

而且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搭配组合,纯理科生,在财务、企划、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可能相对表面化。

学生创业现在只在少数,而且许多创业都昙花一现,这是因但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毕业生有了不同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挑选趋严,出现了挑重点院校,挑热门专业,抢毕业研究生,冷淡专科毕业生的现象,而且对毕业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

如果你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家庭没有太多的负担,能够支持你继续深造,再加上你的学习比较好,对于做学问或是搞科研有一定的兴趣,你毕业以后就可以考虑选择考研。

你的继续深造不仅会实现你个人的最大价值,也会成为更高层次的人才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拥有名师的考验辅导班费用上千元学子们却还是趋之若鹜!

经历了16年学校生涯,众多本科生或者往届生在就业选择时都把眼光放在"留校继续深造"上面。

在他们眼里:

考研不用太早考虑社会的复杂、工作的辛苦,还可以为自己增强就业的砝码。

为了它,放弃假日、放些单位也在不断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有的单位已经在实行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的动态分配制度,以求真正做到高能高薪。

总之这些单位都属于专业型的"衙门"部门,在其中工作可以发挥你的专业特长,如果长期发展顺利的话还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一点对有的人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这些传统的电力前言大学电力专业的全称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国家一级学科,在《国家本科教育学科设置》中隶属电气信息类,编号为080601。

本科学制4年,毕业时授予工科学士学位。

其下包含电力工程自动化、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多个国家二级学科,可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

电力专业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生毕业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用人单位发现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在进入企业后所需的培训时间更短,只是本科生的一半甚至更少,而技术创新方面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因而研究生更受单位的欢迎。

现在校园里流行着一句话,形容招聘时各单位对不同学历学生的反应:

大专生不要不要,本科生考虑考虑,研究生欢迎欢迎。

一个系统的阐述,并向大家交代大学电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同学们在求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讨论一下性别因素对大学生择业和今后发展的影响,还将在其中介绍近期炒的沸沸扬扬的电力工业改革和中国加入WTO所带给我们这些大学生的机遇和挑战。

调查目的在于能给予同学们一个对专业对未来的清醒认识,使大家能进一步端正态度,正确看待自己将要投身的电力事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

本次调查的部分资料和论据来自2001年6月对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和华中科技大学(简称"电力系统2001年拥有职工150万,相对于去年减员10.8万人,而在2001年还计划要裁员5万人左右。

这些措施的实行从表面上看是电力系统对人才的正常需求下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电力行业属于一种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事实上整个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并不高,其中竟然有48%的职工只具有高中以下学力,这些人中包括多年来在电力系统内解决工作的职工子女、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等,这些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弃工作、苦读几个月,挤过这座行人越来越多的"桥",前面就是蓝天了。

随着抱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这样一族人也有了自己的专用名称--"考研大军"他们在为了自己的明天拼搏,我们祝他们好运!

其他选择:

出国与创业级电力公司及市县的供电局,负责电力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和调度全国各级电网进行电力的输送和分配;发电厂,包括各级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电力建设队伍,包括各省的火电建设工程公司和直属国电公司的13个水电工程局,他们担负着全国大型电力设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工作;还包含各电管局下属的电力工程设计院,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工作。

高新技术产业:

进行电力电子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技术研究。

2000年电子通信、电力、电力机械等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有明显提高。

工业统计资料反映,"九五"期间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的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而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迅速成长起来。

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不如近来新兴的电子通信行业那样地突飞猛进,但是,作为推动一切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电力工业还是迈着坚实的步伐,正在以稳定的速度向前发展。

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加,再加上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在电力中的采用,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还非常广阔。

在《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分析报告》中指出:

1995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而到1999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则变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其中硕士生为12.8万人,增幅为34%,是在正常情况上有计划增幅最大的一年,高于报名人数的增长,录取比为1:

3.6。

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考研学子一点也不敢松懈:

早上3、4点钟去图书馆占座位的大有人在;也有早上钻进自习教室,馒头面包开水顶一天,晚上才出来的;寒暑假不回家留校学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街上的辅导书只要沾上考研两字总能脱销;竞争激烈,也不比考G容易多少"据了解,在英国获取硕士学位只需一年,在美国也只要两年,相比国内参差不齐的研究生教育和宝贵的3年时间,更多有志者宁愿考TOFEL、GRE出国留学,换取一份更有份量的学位证书,以备在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机会。

要出国留学,联系大学,申请奖学金,申请签证,最重要的就是TOFEL、GRE成绩。

难怪有的人戏称:

有了G托,就有了寄托。

TOEFL(TestofEnglishasaForeignLa为中国大学生尚不具备进入市场的经验,创业之初理不顺各种人事关系和产权关系。

中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也不完善,可享用的资源太少。

不少创业者,当初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匆匆走上创业路的,一遇上艰辛与风险,便会束手无策。

这都应该引起创业者的反思。

对于大学生创业多数学校还是持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且支持对象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

对于休学创业,则普遍反应较为谨慎。

2.本科生毕业去向谈主流思想:

就业与考研在各学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制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写明了经四年本科教育后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电工理论、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2、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和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现在单凭一个本科文凭在社会立足上显得是那么单薄。

国内的研究生教育不但入学竞争激烈,而且培养水平参差不齐。

一位清华毕业、现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留学人员说:

中国也许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但却少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相对而言,因为国外教育更注重学术和素质的培养,把作项目、搞科研作为重头戏,不像国内有的大学培养方式还是跟本科生差不多,就是跟着老师听听课。

所以一般认为留学人员的能力更的任何福利,住房、医疗、交通的支出都要从工资中开销。

尽管如此,丰厚的报酬,渴望干一番事业的心情,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笔者查询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和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毕业生分配的去向表。

发现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国家电力公司的直属院校,毕业生很多进入了电力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而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却是大部分到高新技术企业做了"白领打工仔",或是前往电力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性很强的科研工作,很少有人到电厂、电业留在各高等学校的电力专业任教。

因为现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本科生的学术知识水平有限,故而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极少使用本科生担任教师。

即便留校也是从事学生管理等非专业工作或者准备进一步考研进修。

科研院所:

包括各级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研究机构,主要负责电力技术的科研开发,向电力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负责电力基建项目的调试工作。

国家电力公司(包括各直属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

包括国家、地区、省的各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设计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5、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这样的知识能力体系是否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呢?

经过对一些单位领导的访问,看来答案并非绝对。

强、素质更高;再加上具有"洋学位"的人才在国内还算少数,物以稀为贵;国家为了吸引学成人员归国,为之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各个大的企业也为他们大开绿灯,提供了极优厚的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决定先考个洋学位再回国创业,"反正考研nguage,作为外语的英语考试)是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举办的为申请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家上大学或入研究生院学习的非英语国家学生提供的一种英语水平考试。

GRE,美国各高校研究生院攻读研究生课程的必经考试,由于GRE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考生是否能进入美国各研究生院并获取奖学金,其在考生中的受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TOEFL考试。

另外还有GMAT和雅思等考试,面向不同的申请出国留学的人群。

在笔者对10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已经有6人通过了各种考试,并已经联系好了国外院校,只要毕业就可以出国深造。

电力专业是否确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一文不值"?

性别差异在电力系统之中真有那么严重么?

现阶段电力行业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利用暑假的时间,走向社会,走向电力系统,进行了此项社会调查。

在下面的报告中,将对电力行业的组织结构发展作也有的同学自觉考研难度太大,考虑若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先去工作,以后再考研。

但是据一些在职研究生和工作的人反映:

工作后考研阻力重重,要坚持下来需要有巨大的毅力。

工作后环境要比在学校里艰难得多,不仅精力有限,还要处理与领导、同事之间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而且工作后个人依附于单位,如要脱离原单位考研还需经各个部门批准。

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条件考研者还是在学校里直接考研为好。

志愿时第一志愿并未填写电力专业,但是由于未及其他专业分数线而由学校调整而来。

2、在填写志愿时并不了解专业实质,只是自我感觉专业名称"时髦""热门",因而盲目填写。

3、对电力专业有一定的客观的了解,立志投身电力行业。

但第三类同学的数量实在是少之又少,经调查大约只占总人数的1/5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属于电力系统的子弟。

的电力工业从电力生产、建设规模、能源结构到电源和电网的技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进入90年代后,其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下三个突出的动向:

1、世界发电量的年增长率趋缓,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仍维持较高的电力增长速度;2、电力技术的发展向效率、环保的更高目标迈进;3、电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革,由垄断经营逐步转向市场开放。

电力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公用事业,电气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懋龙在接受笔者访谈时就表示:

并不是本科生已学的知识不够,而是对知识的消化掌握明显存在缺陷,最重要的是缺乏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这样的员工企业可能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培养他,而他自己也要更艰辛的努力才能使自身的能力适应这样的环境,对于单位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划算的。

因此,自96年以来我们就基本没有再要过本科毕业生,每年所进员工的大部分都是研究生学历。

另一位笔者的访谈对象,北京四方继电保护设备公司的总经理王绪召先生也表示:

大学生在本科时代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可以满足发电厂、供电局、电力建设企业内的工作需要,因为这些单位的工作大部分是基于电力基础理论的,也就是毕业生在大学学习时书本上已经讲到的知识。

但是相对于其他的岗位:

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调度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本科生具有的知识结构就遇到了大的挑战,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工作要求了。

这是因为这些单位企业要接触到整个电力行业最前沿最先进的东西,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去消化大量的高新技术,并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去把这些高新技术转化为科研成果。

因此减人增效的实质就是要裁减系统内缺乏系统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的低学历者,同时迫切需要大批具有高学历、高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加盟。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完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创立新体制,实现产业化。

电力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概况1.概况每年全国各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主要流向的电力系统内的工作岗位有:

高等院校:

早有评价说:

考次GRE脱层皮。

但是为了圆自己心中的那个梦,为了美好的未来灿烂的明天,许多人还是在默默的忍受着。

他们中有的希望能出国移民,但更多人认为出国只是锻炼自己的过程,学成后回国创业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事实上,美国的留学政策、奖学金政策就是要中国本科生去读研究生。

新东方的出国留学专家、副校长徐小平在一个留学讲座上这样说。

从电力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情况来看,在整个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力工业己经达到了供需的基本平衡,甚至部分地区发电量供大于求,电力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个电力行业要进行商业化运行、要强调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一方面改造发电结构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低污染的水电,同时抑制火电建设。

电力部门已经做出计划,三年内将不兴建大规模的火电厂。

另一方面做好职工队伍的调整,甩掉包袱、减人增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类单位属于纯粹的经济企业,工作强度大但相应待遇也很高,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的工作去向。

一般意义上来说,把科研院所和国家电力公司及省地两级电力企业看作狭义上的传统的电力行业。

这种单位一般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机构转形而来,因为没有完全形成商业化,其中还残存着原来政府机构的影子,因此这种单位的人才成本还不甚合理,不同类型的人才之间工资差别不大。

但是在这种单位中从事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而且具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如分房、退休金、医疗保障等。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局等这样的部门工作。

这也体现了华工的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相信自己的实力,不想年纪轻轻就被事业单位的那些条条框框束缚,希望到广阔天地去拼搏,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些别的影响,在社会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

担任各事业单位领导职务的,基本上都是华北电力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这种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华中科技大学所能仰仗的校友资源却很贫乏,这可能与华工人自由不羁,不甘束缚的性格有关,但我们尊重华工学子自己的选择。

单位。

相对于狭义,我们把从事电力电子设备开发制造生产销售的企业连同上述的传统电力单位合称为广义的电力行业。

这些涉及电力业务的企业不属电力部门直接领导,是独立的纯商业化企业,这些企业有民营也有国营,但他们的一个相同特点就是对人才的极大渴求。

企业为了保持盈利,为了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的增加新产品的科技含量,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以增强产品竞争力。

而这些措施都需到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做支持,因而他们每年都从各院校吸引大量毕业生加盟,并给予很高对于本科毕业生企业需要花更多的代价才能使其适应工作要求。

能力上的差别也引起了收入上的差别,在四方公司这种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个刚毕业的本科生一个月的工资在2000~3000元左右,而刚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的月工资却可以达到4000~5000。

在其他电力部门由于还在经历职能转变,还未完全实现企业化,其工资差距并不像纯粹的企业之中那么明显,但是你的能力强弱却可以决定你在企业之中的地位,决定你职务的提升,决定你在今后单位中的发展。

学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课题,学习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