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纪念音乐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现代古典音乐大师名字 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纪念音乐会

中国当代杰出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纪念音乐会

2024-04-01 1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浪娱乐讯 彭修文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管弦乐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奠基者之一。40余年来,他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参与创建并造就了我国最重要的民族管弦乐团之一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彭修文先生以大量的音像制品留存于世,组成了能够完成这些作品演出的乐团编制。通过彭修文先生的乐团训练,培养出大批演奏人才。使之具有海内外华人乐团大相效仿的、可操作性的成功经验。

适逢彭修文先生诞辰75周年暨逝世10周年,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蓝谱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彭弘工作室共同在《2006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上举办了《彭修文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国际论坛》。海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就彭修文与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方方面面发表了各自的论文。12月23日,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彭修文先生纪念音乐会》,是《彭修文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国际论坛》的系列活动。演出之后,将出版系列活动的画册。

同时,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从12月12日起播出《中国民乐大师彭修文》专题节目,每周二19点播出一集,为期10集。

诚邀各界朋友出席,聆听大师的乐声,缅怀大师的音容。

演出名称:2006彭修文纪念音乐会

演出时间:2006年12月23日晚

演出地点:北京音乐厅

演出单位: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彭修文先生简介

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挥家作曲家。

彭修文先生1931年2月7日(农历庚午年腊月二十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五岁丧父,生活靠外祖父供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外祖父一家逃难到四川。由于父辈的爱好,自幼耳濡目染民族乐器,深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7岁从叔父学胡琴,后从刘泽隆、何轶群先生学习琵琶和小提琴,1944年就读四川江津国立九中,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华先生。1946年在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求学期间,参加当地广播电台国乐团的演奏活动。1950年进入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组编辑,开始接触世界诸多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刻苦研读大量音乐专著,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1952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他从此踏上了探索、实践、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艰辛的艺术道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

1953年4月,彭修文先生应调参加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创建工作。在广播民族乐团首任团长张晋德的倡导下,彭修文先生首先抓乐队编制和乐器改革。在吸收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组合的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编制的构想,使民族管弦乐队进一步扩大音域,增加音量、提高音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首创了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1954年12月开始,他任该团责任指挥,此后又任副团长、团长、艺术指导、首席指挥.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贡献被民乐界所公认,并为许多海内外民乐团体所效仿。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倡导和推动乐器改革。并被国家文化部聘任为中国民族乐器改革专家组组长。在他的推动下,广播民族乐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许多乐器改革成果被海内外民乐界广泛推广和应用。

彭修文先生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四百余首。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多声部写作及交响性的研究和探索。代表作品有五十年代的《步步高》、《彩云追月》、《瑶族舞曲》、《气壮山河》、音乐传奇《秦香莲》;六十年的《月儿高》、《抗日战争歌曲主题狂想曲》;七十年代的《丰收锣鼓》、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乱云飞》、交响诗《流水操》;八十年代的《灵山梵呗》、《云中鹤》、交响诗《怀》、幻想曲《秦.兵马俑》;九十年代的套曲《十二月》、第一交响乐《金陵》等,都成为中国民族管弦各个发展阶段的典范和标志。交响诗《流水操》曾获1984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怀》获三等奖。他的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体裁丰富,体现了他高深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法、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法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法提供了范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位东西方音乐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实践者,他有意识地将世界音乐经典如莫扎特《弦乐小夜曲》、贝多芬《雅典的废墟》、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比才《卡门》组曲,莫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德彪西《云》、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等三十余部作品,移植改编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雄辩地验证了中国现代民族乐队广泛的兼容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作为中国现代民族乐队杰出的指挥家,彭修文先生的指挥艺术坚持“以情入曲、以曲传情”,注重形象思维。诠释作品构思恢弘缜密,独具匠心。指挥手法自成一家,雄浑大度,严谨细腻,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气派、风格与韵味。他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执棒43年之久,这在世界乐坛是罕见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由此成为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的著名乐团。1989年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1992年彭修文被中国唱片总公司授予《金唱片奖》指挥特别奖。

彭修文先生出版的音乐作品有:板胡独奏《大姑娘美》、民间音乐《紫竹调》、广东音乐《凯旋》、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等。他指挥录制的音像制品近百种。其中以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彩云追月》,日本EMI公司的《将军令》、《图画展览会》,荷兰宝丽金公司的《赛龙夺锦》,台湾福茂唱片公司的《十二月》,香港BMG有限公司的《舞台巨人》等专辑传播影响最为广泛。

彭修文先生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他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和《关山月》,获得金质奖章。此后的几十年中,他先后率团赴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马耳他、意大利、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无不引起轰动,受到赞誉。1994年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表演艺术节”上他以惊人的毅力,三天指挥演出了四套内容完全不同的音乐会,引起海外华人的强烈共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应邀指挥香港中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湾高雄市实验国乐团等,并在这些地区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扩大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推动了当地的民族音乐发展。

彭修文先生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活动家和其他知名专家一起,于1986年创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学会成立十年来,他尽管工作繁忙,体弱多病,但仍以极大的热情组织领导学会工作,为团结民乐同仁,推动民乐发展,组织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他亲自指挥千人《中华大乐》演奏,组织了多次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95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等活动。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学会已从最初四十多人发展到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会员在内的近两千名会员的大型民间社会团体。

彭修文先生十分重视青少年一代音乐启蒙和艺术教育,在他仅有的休息日子里,他还热情参加对大中小学民族乐队的辅导工作,为少年儿童创作歌曲数十首。

鉴于彭修文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和突出贡献,198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指挥,1985年被任命为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指导,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彭修文先生的一生,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奋斗不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生活俭朴,淡泊名利,他所追求的惟有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他冥思苦想和日夜操劳的就是要“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病魔缠身,他始终初衷不改。十年浩劫中,他受到冲击,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他编创了《我爱北京天安门》、《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等作品,表达了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为处境艰难的中国民族音乐闯出了一条生路。96年8月,他因肝病住院,医生禁止他工作。出于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仍在构思为香港九七回归祖国谱写新的乐章。出院后不久,他拖着虚弱多病的身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投入到创作当中,几次因病情发作而搁笔,但他强忍病痛,终于在他逝世的前九天,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揭天鼓吹——香港节日序曲》。他在题示中写道:

“为香港1997回归祖国而作。

这个作品,酝酿到写谱,为时甚久。

从八月初开始酝酿,考虑素材,八月二十一日因肝病住院,十月上旬即进入写草稿阶段,由于几度闹病,总谱直至今日(十二月十九日十八时)开始脱稿。总算了却一桩大心事。

仅以此祝贺香港回归

愿祖国繁荣昌盛

吉祥之光普照大地。”

为香港回归祖国谱写新的乐章,他耗尽了最后的心血。12月26日深夜他被送到医院抢救,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但就在他瞬间清醒的时候,他不谈个人,不谈家事,关心的仍然是民族音乐的发展。

看到他呕心沥血谱写的最后乐章,读完他沁人肺腑的题示,听到他弥留之际的感人话语,人们不禁潸然泪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个满怀爱国激情,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奋斗终身的艺术大师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