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球骑行第一人潘德明,不能不知道的故事(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环球旅行第一人 中国环球骑行第一人潘德明,不能不知道的故事(上)

中国环球骑行第一人潘德明,不能不知道的故事(上)

2024-04-06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潘德明的儿子潘芹生(上图)和孙子潘溯在接受采访(摄影柯兆银)

只身走世界的环球壮举开始了

1930年夏天,潘德明看《申报》时,无意中看到“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旅游团的宣言:“(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为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

潘德明顿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决定加入“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

潘德明祖籍上海南汇县,1908年1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2岁时跟随父母来到南京生活;1924年,他16岁时和全家返回上海,居住在永康路上的兴顺南里石库门房子里。他在上海南洋高等商业学校学习两年,1927年与人合伙在南京开办了西餐馆。

“父亲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慢跑和登山。父亲果断地放弃了西餐馆生意,乘火车从南京赶回上海。可惜,‘亚细亚步行团’一行7人已于6月28日从上海北火车站出发了。父亲着急了,赶到商务印书馆,请求该馆交际科主任黄警顽先生帮助。黄先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听了父亲的自我介绍,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父亲拿着信乘火车奔赴杭州,追上了步行团7人,从此成为步行团一员。”潘德明的第4个儿子潘芹生回忆说。

亚细亚步行团集体照(潘溯供图)

亚细亚步行团启程开步,冯冰魂、崔小琼和秋舫三人因病退出,其他5人继续前行。他们步行一个半月到达厦门,黄越、陈悟被批评花费公款又不会做事,两人退出团队。1930年9月20日,潘德明在写给姐姐的信中说,这次(9月16日)离开厦门时只有三个人:我和李梦生、胡素娟。

三人步行团由福建到广东,白天步行,晚间跑进古寺庙宇里睡觉。他们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他们在香港改乘海轮到达越南,受到各界代表尤其是华侨的热烈欢迎,并且纷纷捐款助行。李梦生、胡素娟希望朝华侨多的地方行走,这样容易获得赞助,潘德明却认为不应该放弃终点目标。因为前进路线问题,3人分成两派,互不相让,最后分道扬镳,亚细亚步行团仅剩下潘德明。

潘德明和队友(潘溯供图)

潘德明在给姐姐的信中说:“姐姐,团长他们不想离开越南,甚至说如果在东南亚转一圈,那么得到的捐款一辈子也用不完。”他还在信中说,“自己在会议上强烈建议向西走,去非洲,那不是步行团一直大吹特吹一定要去的地方吗?但他们露出的笑容,就好像早就预谋好的一样,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那些没有华侨的地方……”

1931年元旦,潘德明在西贡(今胡志明市)买了一辆英制“兰翎牌”自行车和一台照相机,自制了一本《名人留墨集》。他立下雄心壮志,原来亚细亚步行团的终点目标是土耳其,他要走向全世界。

潘德明或徒步或骑行,开始了他只身一人走世界的环球旅行壮举!

行走亚洲劲吹中国风

潘德明步行或骑行走过越南,走过柬埔寨,走入泰国,1932年3月13日下午抵达新加坡。

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说:“路上很平安,望勿念。在新加坡多住几天,买一点东西,再乘船到印度的加尔各答。”

潘德明来到新加坡总领事馆要求签发护照,说明自己徒步旅行看世界的目的。总领事把护照退给了他,说:“你们这种骗子我见得多了。”

潘德明从领事馆出来,收到父母的来信,要他尽快回家。

潘德明犹豫了,他想念亲爱的父母亲,想念姐姐潘冰雪、两个妹妹潘奈雪和潘爱雪,想念小弟弟潘峥嵘。最后,他还是下决心:继续前进!

这时,新加坡的主流报纸都刊登了潘德明的故事,新加坡华侨组织上海俱乐部找到潘德明,带他去见南洋首富胡文虎,他旗下的《星洲日报》和虎牌万金油都是赫赫有名。

潘德明和胡文虎相谈甚欢,胡文虎在《名人留墨集》写道:“希望全世界的路都印着你脚踏车的轮迹。”胡文虎是在《名人留墨集》上题词的第一位名人。

这天晚上,潘德明在《名人留墨集》上写道: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的直接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辰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要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让世界知我中国是向前的,以谋世界上之荣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

第二天,潘德明再次来到总领事馆,顺利地获得了前往印度的护照。

1931年4月3日下午,从新加坡乘轮船出发,12日中午到达印度加尔各答,受到印度人和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

“印度的天气很热,在树林阴暗的地方,寒暑表也升到一百二十度。白天的房子,向来不敢开窗,因为吹进来的风,比火焰还要厉害。所以在印度走路,都是在早上和黄昏的时候,每天踏脚踏车,可以走八十英里至一百英里。在印度逗留了6个月,一共走了四千多英里的路,平均两天以内总可以找到一个村庄。有时天气太热,只好把头部缠上围巾,身上多穿几件衣服,抵抗热气的侵入,保持身上原有的温度。”潘德明后来在美国芝加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印度的老虎很多,老虎最怕的是锣响,所以潘德明总是带着一面铜锣前行。

“父亲有一天从早跑到晚上,找不到一个村庄住宿,只好在一个丛林里攀到树顶,把身体缚在树枝上睡觉。早上醒来,他发觉树底下有一只大老虎,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他。他吓得不轻,马上拼命鸣锣,老虎吃了一惊,吓得逃跑了。”潘芹生开心地笑道。

潘德明每到一个地方,就引起轰动,就刮起一股中国风。

4月22日,潘德明跟随4名印度童子军来到大诗人泰戈尔的住地。潘德明鞠躬行礼,诗人起身还礼,他们用英语聊了起来。泰戈尔询问了旅途见闻,与他合影留念,还在《名人留墨集》题词签名。

潘德明和世界著名诗人泰戈尔合影(潘溯供图)

“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立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我们的快乐。” 泰戈尔诗人对潘德明说。

潘德明告别时,诗人把自己的画作赠送给他作为纪念。

“据我父亲回忆,泰戈尔诗人的房间简洁朴素,仅有几张藤椅、方桌和靠背木椅。”潘芹生说。

1931年6月30日,印度国大党领袖圣雄甘地在他的书房里接见潘德明。

“中印两国山水相邻,又都是人口众多、饱受列强欺负的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近代政治的腐败;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落后,希望我们两国迅速地自强起来。”圣雄甘地说。

圣雄甘地把亲手用粗麻布织成的一面印度国旗送给潘德明,还送他一张签名照。

第二天,国大党另一领袖尼赫鲁在办公室接见潘德明。

潘德明一路前行,历经艰难,每次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就会让他欣慰和兴奋。

他在一封家信中告诉父母:“从波斯到阿拉伯,经过四百三十英里的荒漠,我冒险前进,费了六天工夫,才过了这难关,沿途除了我,不见有第二个人,这真要创立人类步行世界最大广漠的新纪录吧。”

潘德明和家人在一起(潘溯供图)

“爷爷在外,心中最牵挂的就是父母家人,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他每到一地就写信回家,告诉下一站到哪个国家,告诉他们寄信的地址,如中国驻外使领馆、报馆等。我看过爷爷写给家里的所有信。”潘德明的孙子潘溯说,“爷爷每到一个地方,最期待的就是看到父母家人的来信。如1932年3月31日,他在耶路撒冷写给家里的信中说,‘3月29日的早晨,我又到邮政总局内去看看有没有你们给我的信,这是我第三次进邮政局了。很快活地收到了你们2月15日所写的信。’有一次全家拍照,特地留下一个空位,后来把爷爷寄来的照片在暗房里做到照片上的空位置上,这样看上去就是一张完整的全家福照片。爷爷收到照片后来信说,他很喜欢这张照片,始终放在身上的皮夹子里,他总是拿着照片给世界各地的人看。”

本文来源:档案春秋杂志,2023年第1期

作者简介:

柯兆银,副编审。图片摄影:丛名正

担任主编的图书(上海史部分):

1.《上海滩野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2.《老上海丛书》主编

丛书分册有《老上海名人故居》《老上海财富故事》《老上海侨民生活》《老上海摩登女性》《老上海迷人风情》(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主要作品:

1.长篇小说《高考的故事》(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6月第1版)

2.《嬴在起跑线上》丛书3种:

《学生成才的42条建议》(少儿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0位杰出中学生成才纪实》(少儿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学生成才地图》》(少儿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大德必得其寿:书画家李成勋丰年传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3月第1版)

建有自媒体《上海故事周末茶座》公众号,在今日头条平台同名同步发布,并被平台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造者

工作简历:

多年来担纲主编过多份杂志,亦曾在报社和出版社工作

采访过众多的海内外各界精英人物,采访文章以及和散文随感作品,刊登于《联合时报》《上海商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萌芽》《沪港经济》《上海滩》《档案春秋》《国际市场》等报刊

作品择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